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Gu XM  Li YQ  Zhao YA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4):2398-2400
目的 探讨在消化道双向分化恶性肿瘤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PAS染色技术研究消化道双向分化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模式,收集消化道双向分化恶性肿瘤111例,包括恶性胃肠间质瘤80例;恶性黑色素瘤18例;癌肉瘤13例。分别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及PAS染色,通过体视学网格计数法计算VEGF的表达量、显微图像分析仪下分别计算CD31和PAS阳性图案围成的管道面积即微血管密度(MVD)与VM密度(VMD),根据三者的表达量研究VM并比较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结果消化道双向分化恶性肿瘤有VM形成,其内存在红细胞,含有VM的肿瘤其VEGF表达(89±20)及MVD(47±12)均低于无VM者(126±18,78±13,均P〈0.05);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VM肿瘤的比例逐渐增高,VM肿瘤VEGF的表达、MVD、VMD均逐渐增高,上述指标在各肿瘤的低度恶性(45±19,15±8,38±25)与高度恶性(128±42,81±17,122±39)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消化道双向分化恶性肿瘤细胞具有可塑性,存在VM。肿瘤细胞通过VM可进一步获得血液供应和血道转移。  相似文献   

2.
张元松  赵晖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5):1-2,F0003
目的 探讨肺癌肉瘤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PAS染色技术,对27例肺癌肉瘤分别进行VEGF与PAS、CD31与PAS的双重染色,根据VEGF的表达量、CD31阳性图案面积即微血管密度(MVD)以及PAS阳性图案的面积即VM密度(VMD),比较分析其血管生成模式.结果 肺癌肉瘤中存在VM,且含有VM的肿瘤其VEGF与MVD均低于无VM者(P均<0.05).结论 肺癌肉瘤细胞具有町塑性,能通过自身,变形并分泌细胞外基质模拟正常血管结构,形成可输送血液的管道系统,即血管生成拟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胶质瘤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现象并进一步阐述血管生成拟态的结构特点及其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的胶质瘤石蜡标本,其中高度恶性和低度恶性各40例,进行FⅧRag、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PAS组织化学染色及双重染色,然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胶质瘤中高度恶性组FⅧRag和PAS阳性计数之间的差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低度恶性组FⅧRag和PAS 阳性计数之间的差别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双重染色的组织切片上观察到典型的血管生成拟态图像及马赛克血管.结论 在胶质瘤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现象,且恶性度越高形成拟态血管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星形细胞瘤水肿区和瘤体区的组织学观察,探讨其不同区域的血管生成,并观察拟态血管的形态学基础.方法 对照磁共振精确留取51例星形细胞瘤水肿区和瘤体区组织后行CD34-PAS双染色.结果 在水肿区发现CD34-PAS双染呈CD34、PAS均阳性的管道样结构,均为血管或微血管.在4例胶质母细胞瘤瘤体区发现除了占绝大多数的CD34、PAS均为阳性的血管或微血管外,还有:(1)拟态血管(PAS阳性且CD34阴性的物质形成的管状结构,其两侧有瘤细胞排列,内含红细胞);(2)PAS阳性且CD34阴性的物质形成内含红细胞的管状结构,其两侧无明显细胞排列;(3)PAS阳性和部分CD34阳性的血管或微血管;(4)PAS阳性且CD34阴性的血管或微血管.结论 大部分星形细胞瘤水肿区和瘤体区血管生成模式仍然以血管或微血管形式存在,而一些高度恶性的星形细胞瘤瘤体区出现的拟态血管可能是血管生成不良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寻找在膀胱癌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探讨VM与上皮细胞激酶(Epha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Epha2的表达,采用过碘酸雪夫氏反应(PAS)和CD31双重染色,寻找血管生成拟态,分析Epha2与VM的关系.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和正常膀胱黏膜Epha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9.4%(76/85)和40%(4/1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85例膀胱癌组织中8例存在血管生成拟态,这些管道呈现PAS阳性、CD31阴性,Epha2表达均呈阳性.结论中低分化膀胱癌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Epha2与血管生成拟态相关.  相似文献   

6.
卵巢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态学观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卵巢癌腹腔移植瘤模型中进行卵巢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态学观察并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情况。方法:卵巢癌细胞SKOV3接种裸鼠腹腔,建立卵巢癌腹腔移植瘤模型,在同一张切片上以抗鼠CD34标记鼠血管内皮细胞,PAS染色行基底膜样结构标记。并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比较MMP2在卵巢癌腹腔移植瘤中央和边缘区域组织的表达差异。结果:卵巢癌腹腔移植瘤中央区域可见卵巢癌细胞围成管状结构,中间可见红细胞,未见CD34阳性细胞出现,PAS阳性物质呈颗粒状弥散分布在卵巢癌细胞浆内,有的贴附在管腔内侧。免疫组化提示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肿瘤中央区域组织比肿瘤边缘区域明显增高,RT-PCR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央区域MMP2表达与边缘区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卵巢癌细胞分泌PAS阳性物质,可能参与构建肿瘤的血管基质重塑。卵巢癌中央区域可见血管生成拟态,肿瘤中央区域MMP2表达高于肿瘤边缘区域,MMP2表达是否与卵巢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有关,仍需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皮样血管肉瘤(epithelioid angiosarcoma,E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原发皮下软组织的EA进行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分析。结果:镜下肿瘤细胞弥漫成片,瘤细胞呈上皮样特征,异型性显著。瘤组织之间见相互吻合大小不等的不规则血管腔隙,血管内衬异型肿瘤细胞,可见单个或多个瘤细胞围成管腔,腔内含红细胞。免疫组化示异型肿瘤细胞CD31强阳性,CD34局灶阳性,F8阴性,CKP+/-,CKL+/-。结论:EA是血管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确定肿瘤细胞的血管内皮分化。熟悉其形态特征对避免误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学与鉴别诊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对本院6例肝血管肉瘤和5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进行研究,观察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患者年龄6个月至68岁,男:女为4:7。结果: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肿瘤呈单个或多结节、直径为3-13.7cm、常有出血和坏死。6例血管肉瘤的病理学特征表现多样化,呈血管瘤、梭形细胞和上皮样肉瘤形态;5例EHE的病理学特征为具有血管分化的树突状细胞和(或)胞质内血管腔的上皮样细胞、间质黏液样变到致密纤维化。免疫组化因子Ⅷ和(或)CD34阳性。结论: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极少见,生物学行为差异较大,血管肉瘤为高度恶性,预后差;EHE预后好于血管肉瘤,合理手术预后较好。根据其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点,可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4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特征、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结果: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表现为子宫黏膜下或肌壁间结节,浸润性生长。镜下肿瘤细胞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细胞异型性程度低,卵圆或短梭形,弥漫成片分布,瘤细胞间见多量螺旋小动脉样血管。肿瘤组织可向平滑肌样、性索样、腺管样、上皮样分化。免疫组织化学常表达CD10、ER、PR,也可表达SMA、CK(Pan)、Desmin、α-inhibin。结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可向多种成分分化。诊断时应结合形态学变化、分化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并与其他一些子宫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恶性胃间质瘤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即肿瘤细胞变形并模仿正常血管结构形成的拟态血管。  方法 将36例恶性间质瘤分为低、中、高度3组,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PAS染色双重染色测定微血管密度(MVD)、血管生成拟态密度(VMD),并分析肿瘤的恶性程度与VMD的关系。  结果  恶性胃间质瘤中有VM形成,含有VM的恶性胃间质瘤VEGF表达及MVD均低于无VM者(P均<0.05);随着胃间质瘤恶性程度的增高,VM肿瘤的比例逐渐增加,VMD逐渐增高,高度恶性与低或中度恶性肿瘤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后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恶性胃间质瘤细胞具有可塑性,能通过自身变形并分泌细胞外基质,模拟正常血管结构形成可输送血液的管道系统,即血管生成拟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的肿瘤组织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与无VM生成的肿瘤组织E-cad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恶性肿瘤VM的生成特点,存在VM结构的肿瘤易于复发和转移及与VM可能相关的原因。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肝细胞肝癌标本40例,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patocyte、CD31免疫组化染色,筛选出存在VM的肿瘤病例,并对40例病例标本进行E-cad免疫组化染色及进行吸光度分析。对存在VM结构的肿瘤标本进行连续切片,E-cad免疫组化染色,对管道状VM及血管不同层面行吸光度分析,观察VM表达Ecad的连续性特征。结果17.50%(7/40)的HCC存在VM。VM阳性组较VM阴性组HCC的Ecad表达明显下降,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VM结构较内皮性血管周围HCC的E-cad表达亦明显下降,其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CE-cad表达的下降,使恶性肿瘤细胞更易经拟态血管发生血道转移,同时使肿瘤细胞间附着结构松散,细胞间更易发生解离及自身细胞变性,提示内皮性肿瘤血管与VM分属不同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2.
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管生成拟态是指具有可塑性、侵袭性的肿瘤细胞所形成的非内皮细胞衬覆的微血管通道,其在体内显示为过碘酸席夫染色阳性和CD31染色阴性的图案,在体外三维培养体系中显示为管状或图案样的网络,其可能与肿瘤的侵袭转移潜能以及较差的临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人胰腺癌组织胚胰腺泡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以单克隆抗体J28检测胰腺癌等组织的胚胰腺泡蛋白(FAP)。结果:正常胰腺(5例)基本无FAP表达;慢性胰腺炎阳性率为60.00%(6/10),强度为+-++,胚胎胰腺6例中全部为阳性强度++-ⅢⅠ;胰腺癌阳性率为73.68%(14/19),强度为+-ⅢⅠ;而肝胰壶腹癌(1例)、胰岛细胞瘤(1例)及胰腺转移性腺癌(5例)无FAP表达。胰腺癌FAP表达强度较慢性胰腺炎强。本研  相似文献   

14.
脑肿瘤干细胞的分布与肿瘤微血管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肿瘤干细胞(BTSC)标记物CD133、Nestin和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方法 (1)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2000年的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分级标准所有标本分为Ⅱ级18例,Ⅲ级23例,Ⅳ级2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33和Nestin在65例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2)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CD133/CD31、Nestin/CD31和CD133/Nestin共表达情况.计算CD133~+肿瘤干细胞、CD133~+血管、Nestin~+肿瘤干细胞和Nestin~+血管所占的百分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D133~+肿瘤干细胞或Nestin~+肿瘤干细胞在各级别胶质瘤中均有表达,并且均可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低级别组中,在CD133~+肿瘤干细胞或Nestin~+肿瘤干细胞分布的区域可见CD133~+血管或Nestin~+血管分布较少.在高级别组中,该区域则有丰富的CD133~+血管或Nestin~+血管分布,同时可见肿瘤干细胞包绕着血管生长.并且,CD133~+细胞或Nestin~+细胞的百分比与CD133~+血管(r=0.945,P<0.01)或Nestin~+血管(r=0.727,P<0.01)的表达呈正相关.免疫荧光双染可见,CD133~+细胞或Nestin~+细胞均聚集于CD31~+血管周围,并且,CD133~+/CD31~+、Nestin~+/CD31~+细胞共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结论 在脑胶质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可表达肿瘤干细胞的标记物,因此认为,肿瘤内微血管可能来源于肿瘤干细胞的分化,并且肿瘤干细胞聚集于微血管周围生长呈巢状分布.随着肿瘤病理级别的升高,CD133~+肿瘤干细胞或Nestin~+肿瘤干细胞的百分比与CD133~+血管或Nestin~+血管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鼻-鼻窦良、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其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258例鼻-鼻窦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良、恶性肿瘤的临床差异.结果 鼻-鼻窦肿瘤临床症状表现多样.鼻出血或涕中带血、头痛、面部麻木或疼痛、眼痛或溢泪所占比率比较,恶性肿瘤患者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行手术治疗的196例患者中,良、恶性肿瘤术前石蜡病检与术后石蜡病检符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手术治疗的63例恶性肿瘤中,共行232个切缘冰冻病检,与术后石蜡冰冻病检符合率为98.70%(229/232).34例术中冰冻与术后石蜡病检符合率为91.18%(31/34),其中行术中即时冰冻6例,66.67%(4/6)的患者与术前石蜡活检诊断不相符,从良性变为恶性.结论 鼻-鼻窦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中快速冰冻病检有利于提高诊断率;恶性肿瘤的切缘应行连续冰冻病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定量评估不同时间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内血液供应模式的变化。方法 将1×107/mL的MHCC97-H细胞悬液同一时间接种于40只裸鼠(0.2 mL/鼠)的左侧腹股沟皮下,分别于种瘤后第2、3、4、5周取瘤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CD34和CD34/PAS双染色),定量分析血管参数,包括微血管面积(microvascular area,MVA)、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评估肿瘤内血管供应模式的变化。结果 随着肿瘤生长时间的延长,MVA先减小后增大,第3周肿瘤MVA小于第2周[(13 720.8±2 375.6)μm2 vs.(28 795.5±3 412.7)μm2,P=0.013],第4周肿瘤MVA大于第3周[(29 221.3±3 958.5)μm2 vs.(13 720.8±2 375.6)μm2,P=0.025];VM百分比呈明显升高趋势,第4周肿瘤VM百分比高于第2周(84.2%±15.4% vs.50.1%±14.6%,P=0.015)。结论 在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新生血管形成的早期阶段,随着肿瘤生长时间的延长,VM逐渐成为肿瘤的主要血液供应模式。  相似文献   

17.
恶性小细胞肿瘤的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来源的恶性小细胞肿瘤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征,以提高恶性小细胞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6例恶性小细胞肿瘤,观察其对检测标记的反应。结果 26例中小细胞癌占6例,HE特点为核染色质密集,染色很深,核仁不明显,多伴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CK、EMA具有明显特异性。结外非何杰金氏淋巴瘤6例,LCA均为阳性,1例CK部分阳性,其余标记均为有性。滑膜肉瘤4例,Vim、EMA阳性,部分瘤细胞(小多边形细胞)CK阳性。血管外皮瘤3例,部分瘤细胞SMA阳性。横纹肌肉瘤2例,MG、MSA阳性。Ewing肉瘤2例,Vim、CD99(Mic2)阳性。小细胞骨肉瘤-Ewing瘤样型1例,Vim阳性。神经母细胞瘤1例,NSE、CHG-A阳性。恶性间皮瘤1例,CEA阳性。结论 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对大部分小细胞恶性肿瘤有较明显的特异性,尤其对小细胞癌与间叶源性小细胞肿瘤间的鉴别。但间叶源性和/或起源未定的小细胞肿瘤间仅凭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尚难以准确诊断,还需仔细寻找HE形态特点,结合组织化学、电镜检查,必须时做遗传学和基因学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中EphA2表达与血管生成拟态及临床病理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12年7月接受肝细胞癌切除术的石蜡标本207例,应用免疫组化和CD31、PSA双重染色技术检测EphA2蛋白的表达和血管生成拟态的存在,并分析与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结果 EphA2蛋白的阳性率为76.81%,其表达与肝硬化、Edmondson分级、肿瘤分期有关(P〈0.05);且VM与EphA2蛋白表达之间存在呈正相关联系(γ=0.1432,P=0.0396)。结论 EphA2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促进VM形成,同时VM与EphA2联合检测对肝细胞肝癌的进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