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899名医院职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了解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职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899名职工进行HBV感染的血清学检查,根据工作性质和工龄分组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医院职工HBV总感染为14.46%,外科组感染率略高于其他组,各组之间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工龄大于15年者HBV感染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传播途径晋城市人民医院(048000)李安荣张卫玲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是指发生于受精卵形成至分娩发动前的子代HBV感染。其以新生儿外周血HBV抗原标志物阳性且不易被生后所采取的主、被动免疫措施所阻断为主要特征〔1〕。可...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保守估计全球有3亿5千万HBV携带者。我国是乙型肝炎严重流行的地区,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平均为9.8%,即我国有1.2亿HBsAg携带者,其中约30%~40%是母婴垂直传播所致,而宫内感染是人群中大量HBV慢性携带者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我国这样一个乙肝大国,了解HBV母婴传播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阻断母婴间的HBV传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孟翠萍 《广州医药》2002,33(2):13-14
为观察母婴垂直传播致小儿HBV感染的发病情况,对10例HBV携带者母亲的小儿进行1年随访。方法:出生24小时内测HBV两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e)。显示:HBeAg阳性2例,抗-HBc阳性8例,HBsAg全部阴性。正规接种乙肝酵母疫苗,1岁时HBsAg、HBeAg、抗-HBc阳性1例,全阴性2例,抗-HBc阳性1例;提示母婴传播感染HBV仅少数出现HBV携带(1/10)。被动转移抗-HBc、抗-HBe阳性呈一过性。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因素和机制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Xu D  Yan Y  Xu J 《中华医学杂志》1999,(1):24-27
目的应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经胎盘引起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机制,方法 收集连续性入院的40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宫内感染的15例作为病例组,余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同时分别检测182份与185份母血的HBsAg滴度和HBVDNA浓度,筛选危险因素;另外收集胎盘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与原位杂交,确定HBV感染状状;最后进行综合分析。结  相似文献   

7.
HBV垂直传播检测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最敏感的HBV垂直传播的检测指标,方法,本文应用ELISA法和PCR技术检测了58例任娠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HBV标志物与HBVDNA。结果HBsAg阳性与阴性孕妇的新生儿HBVDNA检出率分别为55.8%和5.0%。  相似文献   

8.
血清HBVM的表现模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调查不同人群或肝病患者4624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5项血清学标记的表现模式,结果:体检者及带毒者分别以单项抗-HBc及HBsAg、抗-HBc同时阳性多见;急黄肝、慢迁肝、慢活肝以HBsAg、HBeAg及抗-HBc均阳性常见;重肝、肝硬化、肝癌则以HBsAg、抗-HBe、抗-HBc同时阳性较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分娩婴幼儿HBV血清标志物(HBV markers,HBV-M)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登记并孕检的HBV感染孕妇分娩的婴幼儿302例.检测HBV感染孕妇妊娠晚期HBV-M、HBV DNA及其分...  相似文献   

10.
乙肝病毒宫内传播与胎盘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永平  王文亮 《医学争鸣》1998,19(2):125-128
目的:母亲乙肝病毒(HBV)感染在宫内即可造成其胎儿感染,但其机理尚不清楚,作者试图了解胎盘细胞中HBV的感染情况,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和母胎传播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1.
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HBsAg阳性母亲孕晚期肌注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及婴儿出生后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HBV母婴传播及慢性化阻断的效果. 方法:历史对照组只对婴儿进行乙肝疫苗的全程免疫;HBIG组母亲孕晚期3 mo每月肌注200 u的HBIG;婴儿出生时、半月龄时分别肌注200 u的HBIG,并常规接种乙肝疫苗. 随访两组婴儿HBsAg变化情况,采用历史对照临床试验评价母亲及新生儿注射HBIG对HBV母婴传播及慢性化的阻断效果. 结果:历史对照组HBV宫内感染率5.34%,随访时婴儿HBsAg转阳率5.15%,HBV感染慢性化率87.5%;HBIG组分别为5.26%,0,18.18%.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HBV宫内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1.000),但婴儿HBsAg转阳率及HBV感染慢性化率具有显著差异(P分别为0.019, 0.001). 结论:母亲孕晚期注射HBIG对阻断HBV宫内传播效果不明显;母亲及新生儿注射HBIG可显著提高乙肝疫苗对婴儿出生后HBsAg阳转及HBV感染慢性化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2.
曾毅  李利  郭鑫武  邓国宏  李俊男  王琳 《重庆医学》2012,41(15):1467-147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宫内传播的分子进化特点。方法选择有乙型肝炎母子无症状携带者两对母子的血清样本分离HBV准种病毒株,进行PCR-克隆-测序后,构建遗传进化树及拓扑结构比较,计算每对母子准种种群内及种群间的进化距离。结果 2个进化树包括2种类型,第1种类型,大部分母亲株聚集为一枝,但新生儿株与小部分母亲株聚集在另一枝,母亲株为新生儿株的起源。第2种类型,母亲株与新生儿株未形成总的单源群,也没形成各自的单源群,有1株新生儿的病毒株为大部分母子序列的起源。结论两组病例的传播途径分别符合"胎盘泄漏"和"细胞途径"特点。  相似文献   

13.
HBV DNA经小鼠精细胞垂直传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慧婕  刘超  李倩  王培林 《现代医学》2007,35(5):361-364
目的 建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垂直传递的小鼠模型,探讨HBV垂直传递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精细胞,阳离子转染剂介导HBV DNA转染精细胞,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小鼠精细胞中HBV DNA的存在,并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观察HBV DNA在精细胞中的定位;采用精子载体法建立HBV DNA垂直传递小鼠模型,应用PCR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新生代小鼠中HBV DNA的存在及表达.结果 PCR检测到被转染的精细胞中有HBV DNA的存在,并且荧光显微镜下部分精子带有黄绿色阳性杂交信号,主要在精子头部的中后部区域两侧和顶部;31只新生代小鼠中11只小鼠检出HBV DNA,其中又有3只检出HBV RNA.结论 为研究乙肝病毒垂直传播的机制建立了理想的HBV DNA垂直传递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和干预措施。 方法 :对在我院分娩的无症状 HBs Ag阳性产妇抽取静脉血和其新生儿脐血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乙肝 DNA。对部分大三阳孕妇孕晚期注射 HBIG,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大三阳孕妇乙肝 DN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小三阳孕妇 (P <0 .0 0 1) ,其新生儿脐血 HBs Ag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小三阳孕妇 (P<0 .0 5 ) ,大三阳孕妇孕晚期注射 HBIG可降低宫内传播。 结论 :患有大三阳的母亲对胎儿威胁最大 ,应在孕前进行治疗 ,孕晚期注射 HBIG可能有利于阻断母婴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TT病毒 (TTV)子宫内传播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妊娠中期引产孕妇的静脉血及其胎儿心脏血 ,以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TVDNA部分基因 ,对产物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 ,并比较母子TTV部分序列之间同源性。结果 :2 3例孕妇中TTVDNA阳性者 5例 (2 1.7% ) ,其中 2例引产儿亦阳性。测序结果与中国北京株TTVDNA同段序列基本一致。两对阳性母子TTVDNA序列同源性极高 (98.3% ,99.1% )。结论 :TTV可在子宫内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HBV感染后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HBV标志物的表达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探讨HBV对滋养层细胞的感染与HBV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将HBV感染的血清与原代培养的人早孕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及传代细胞JEG-3共同孵育8~48h,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细胞间连接,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滋养层细胞中HBsAg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中的HBVDNA,TUNEL方法检测滋养层细胞的凋亡。结果滋养层细胞与HBV感染的血清共同孵育后,滋养层细胞的形态及细胞间连接无明显变化;但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到滋养层细胞中HBsAg的阳性表达,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到滋养层细胞中HBVDNA的存在;同时,细胞凋亡检测结果表明,与HBV感染的血清共同孵育后,滋养层细胞的凋亡数量明显增加。结论HBV可以感染体外培养的滋养层细胞;HBV感染可以诱导滋养层细胞凋亡,滋养层细胞的感染和凋亡可能与HBV的宫内传播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传播母婴阻断1月龄婴儿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模式及临床意义,为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深入探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Abbott单克隆酶联免疫试剂检测孕妇及婴儿HBVM。结果经过分析归纳,临床上有14种HBVM模式。结论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孕妇官内母婴阻断失败率仅为3.43%,因此,对婴儿加强疫苗接种或进行免疫干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用于妊娠中晚期HBV高载量孕妇,观察其对母婴阻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96例HBV高载量孕妇按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不给予抗病毒治疗,观察组于妊娠24~28周给予替诺福韦口服至分娩时,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予标准免疫预防(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比较两组孕妇HBV-DNA水平变化、婴儿7月龄时HBsAg、HBV-DNA阳性率、新生儿出生时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围生期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孕妇用药后发生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分别为(7.59±1.21) log10 IU/mL和 (7.57±1.23) log10 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观察组孕妇的血清HBV-DNA水平[(3.25±0.61)log10 IU/mL]显著下降并明显低于对照组[(7.65±1.29) log10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7个月后,观察组婴儿血清HBsAg、HBV-DNA阳性率均为0%,母婴阻断率达100%,对照组婴儿血清HBsAg、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3.9%、11.1%,母婴阻断率为8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长、头围、体质量、Apgar评分及围生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孕妇用药后发生相关不良反应者有3例,其中2例表现出轻微头晕、乏力,1例表现轻度恶心、纳差,发生率为5.0%。结论 妊娠中晚期使用替诺福韦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合评价HBsAg(+)和/或HBeAg(+)孕妇在孕晚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作用的有效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图书馆只读光盘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比较孕晚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不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结果各实验结果一致性较好,2=39.7,P<0.05,Meta分析的OR值为0.32,95%可信区间为0.23~0.46。结论孕晚期注射HBIG能有效提高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阻断率。  相似文献   

20.
<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HBV从受感染的母亲传染给婴儿被认为是一个关键因素。因此,预防母婴传播HBV是降低HBV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策略[2]。在孕妇妊娠30~32周使用抗病毒药物替诺福韦(TDF)被发现对母婴传播具有较好的阻断作用[3]。此外,替比夫定(LdT)也被发现能够用于阻断HBV母婴传播[4]。因此,通过抗病毒治疗对于阻断HBV的母婴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TDF或LdT在HBV母婴传播阻断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