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MRI表现。结果:10例中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8例,共检出病灶35个,分别位于额叶、顶叶、胼胝体、基底节、小脑半球、小脑蚓。病灶可有不同程度水肿及占位效应,MRI平扫T1WI多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FLAIR呈稍高或高信号,DWI多为稍高或高信号,亦可为等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多为明显均匀或欠均匀结节、团块样强化,少数为环形强化,可有“缺口征”、“尖角征”。结论: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认真分析其影像表现,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CT、MR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CT、MRI影像资料,其中6例进行CT检查,2例进行MRI检查.结果 8例中有7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共9个病灶,其中位于脑表面及灰白质交界区病灶6个,位于脑室内深部白质区病灶3个.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病灶形态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较清楚,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轻.CT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影,无出血及钙化;MRI表现为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注射对比剂后病灶均有强化.病理结果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及发生部位缺乏特征性,容易产生误诊,综合分析影像表现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郝新民  王菁 《现代实用医学》2014,(1):84-86,F0003
目的 分析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15例CT及MRI资料.结果 病灶单发9例,多发6例,幕上13例,幕下2例;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影像学病灶形态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较清楚,瘤周水肿较轻,CT平扫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影,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均见肿瘤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平扫T1WI多为等长T1,等长T2信号,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匀,灶周水肿轻,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结论 原发性脑淋巴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与其他颅内病变有时较难鉴别,认真分析其特点,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人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特点.方法:对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淋巴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例共检出17个病灶,病灶T1WI均呈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稍低信号,单发或多发,境界清晰;轻中度瘤周水肿,并可见"火球样"水肿;增强后病灶多明显均匀强化;"缺口征"、"尖角征"的出现具有特异性.结论:脑淋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MRI在脑淋巴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内淋巴瘤(PBL)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16例PBL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6例均行MRI检查,其中5例行CT检查、4例行PET/CT检查。结果 16例患者均无免疫力缺陷。单发13例、多发3例;单发病灶幕上多见(10/13)、额颞叶居多(9/13);多发病灶偏一侧半球近中线部位生长、弥漫分布。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增强后轻中度均匀强化。MRI上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DWI呈高信号;Gd-DTPA增强后2例病灶中心伴有小囊变区,余均明显均匀强化,PWI呈等低灌注。较大病灶可见"尖角征"、"脐凹征"、轻中度瘤周水肿和占位效应。PET/CT示与MRI强化病灶一致的18F-FDG明显高摄取。结论 PBL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可作出提示性诊断,立体定位穿刺活检可帮助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关键词】 淋巴瘤 脑肿瘤 影像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对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MRI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大多发生在幕上,以单发多见,10例中幕上7例,幕下l例,幕上、下同时发生2例;8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MRI表现为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界清楚,多数病灶周围有轻-中度水肿带.MR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均匀明显强化.结论: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MRI检查对诊断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征象,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分析病灶的分布、形态、密度、信号特点及强化特征。结果 18例患者中,单发病灶12例,6例多发,均位于幕上,位于额顶叶深部10例,额顶叶及颞叶灰白质交界区4例,基底节区2例,枕叶1例,顶枕叶交界处1例,其中1例病灶跨中线生长,累及胼胝体8例,病灶多呈类椭圆形、团块状或不规则形,CT平扫多为等或稍高均匀密度肿块,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高或等信号,DWI多为稍高或高信号。增强后病变多呈中度及明显均匀性强化,内囊变、坏死及钙化少见,7例病灶可见开口包绕邻近血管的脐凹征,5例病灶边缘不规则,瘤周水肿及占位征象较轻。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与其它脑内肿瘤有相似之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T和MRI表现.结果:19例中瘤灶31个,单发14例,多发5例;其中脑表面12个,室管膜旁13个,脑深部6个.CT检出26个病灶,检出率83.9%.CT表现呈等或稍高密度,19个密度均匀,7个密度不均.MRI检出所有31个病灶,检出率100%.肿瘤MRI 表现T1WI 信号略低于灰质,T2WI信号与灰质相似,22个信号均匀,9个信号不均.80.6%瘤灶表现为明显实质样强化,16.1%病灶伴脑膜或室管膜强化.占位效应以及瘤周水肿程度大多数为轻到中度.结论:大多数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少数不典型者鉴别困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表现和影像特征,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颅内淋巴瘤MRI影像学表现。结果单发病灶9例,1例为多发病灶,肿瘤常位于脑深部或邻近脑膜,额叶2例,胼胝体2例,脑膜邻近2例,枕叶1例,中线区1例,幕下1例,多发1例。MRI平扫Tl 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肿瘤占位效应轻,多数轻中度水肿,一例为重度水肿。7例见典型的脐凹征、棘征、分叶征、握拳征、半月征、开环征等。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在其定位和定性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淋巴瘤,分析其CT与MRI表现特点,并与病理资料对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单发11例,多发8例,共发现32个病灶,多发病灶常呈区域性分布.病灶常位于大脑半球表浅部位和近中线部位.CT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等或稍高密度;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数呈等或稍高信号,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其中25个较均匀,7个病灶有小囊状或裂隙状无强化区,病灶形态呈"握拳样"或"团块样",水肿和占位效应程度不一.病理上均为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结论 病理基础决定脑淋巴瘤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病灶部位、分布、形态、数目、密度、信号及强化等情况分析,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有利于临床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原发颅内淋巴瘤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革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1):1827-1828
目的:分析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单发或多发,肿瘤常位于脑表面或中线附近。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影,边界较清。MRIT1呈稍低或低信号T2呈等或高信号。肿瘤占位效应轻,增强多呈“团块状”或“握拳状”强化。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缺乏特征性须与某些其他颅内病变鉴别,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提高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率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穿刺细菌培养诊断或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细菌性肝脓肿的CT和MRI表现,其中15例经CT平扫和增强检查,11例经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其余4例同时经CT,MRI平扫检查和增强检查。结果共34个病灶其中单发病灶27例,多发病灶3例。增强CT 24个病灶脓肿壁表现为病灶边缘极轻或轻度环状强化,肝脓肿在MRI平扫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而在T1WI上表现在稍低信号。灌注成像上时间-信号曲线呈"速升-缓升"样变化,脓肿壁时间-信号曲线表现为渐进性强化。结论 CT、MRI影像能较好地显示细菌性肝脓肿的特征,若注意发现和抓住影像学特征,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发性脾脏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多发脾占位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多发性脾肿瘤的CT和MR表现,原发性肿瘤13例,转移瘤19例。结果恶性肿瘤CT常表现为实质性或囊实性低密度肿块,增强后原发性肿瘤呈实质部分明显或中度以上强化,转移瘤以边缘强化为主;MR表现:淋巴瘤结节于T1、T2大多均呈等信号,有时可表现为他低信号;增强后早期为低信号结节,延迟呈等信号。转移瘤T2WI极少数呈低信号。良性肿瘤以血管瘤和脉管瘤常见,CT多表现为低密度或囊性病变,增强后均匀强化或边缘呈晕状强化,血管瘤具特征性延迟强化。MR明显优于CT和动态增强CT,增强T2WI具有典型的“白炽灯”征。脉管瘤MR显示病变内含低信号分隔影,T1、他均呈高信号,增强无强化或部分边缘强化。结论认识多发性脾肿瘤的CT和MR表现,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或非肿瘤性病变。  相似文献   

14.
MRI在轻型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在轻型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近 2年 9例诊断为轻型颅脑损伤患者 ,伤后不同时期颅脑CT扫描及MRI检查的资料。结果  9例患者伤后多次颅脑CT检查均为正常 ,而MRI检查表现为出血性改变 4例 ,T1W像为高信号 ,T2W像为高信号 ;表现为非出血性改变 5例 ,T1W像为等信号 ,略低信号 ,T2W像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fluid -attenuatedinversionrecovery ,FLAIR)为高信号。 结论 在轻型颅脑损伤诊断中MRI检查能提高出血性病灶及非出血性损伤的检出率 ,并可以避免一些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BM)的多层螺旋CT与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和急诊科收治的42例TBM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颅CT和头颅MRI影像学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多层螺旋CT与MRI影像学异常征象主要包括脑膜增厚、脑梗死灶、不同程度脑积水、基底池或鞍池或脑实质内异常密度等,MRI诊断阳性率83.33%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64.29%(P0.05)。多数患者CT平扫显示脑积水、脑梗死、单发或多发结核瘤等异常改变,呈现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改变,部分伴有钙化;增强扫描时多数呈环状或结节状强化,少数可不强化。MRI表现在脑底部脑池形态变窄或消失,T1加权像显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加权像显示等信号,脑膜增厚,增强扫描显示多数受累脑膜呈线条状、点状、斑片状等强化,少数可不强化;且粟粒样结核病灶MRI表现为T1加权像为等信号或低信号,病变中心为高信号,强化后呈多发性小灶性强化。结论 MRI检查诊断TBM阳性率较高,结合CT检查可为TBM患者的病变部位、累及范围、病理类型提供准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及MRI表现。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5例行CT平扫加增强,2例均行CT和MRI检查;12例为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12例单发病灶中,6例为实性肿块型,6例为囊实性肿块型,实性成分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T2FLAIR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及T2FLAIR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清晰,与脑实质分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瘤内可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两种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强化血管影;3例多发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块型,密度及信号类似于单发病灶实性肿块型,增强扫描多发病灶强化不一致,颅内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颅外椎体或椎管内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及MRI的影像学特征对腰大肌神经鞘瘤的定性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6月至2013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腰大肌神经鞘瘸11例,其中6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2例仅行CT检查,3例仅行MRI检查。分析肿瘤CT、MRI平扫及增强征象。结果CT平扫:6例肿块为混杂密度:2例为密度均匀的囊性病灶,其中1例邻近椎体有不规则骨质破坏;1例表现为结节样稍高密度。MR平扫:7例为混杂信号,T2WI病灶内见小袭状或斑片状高信号影,2例为囊样病灶。DWI:6例为高低混杂信号改变,其中2例呈“石榴籽”征。CT/MR增强:动脉期,呈结节状、絮状或乳突状强化,向肿瘤中央突入,肿块周围呈环状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强化,强化范围扩大。结论CT及MRI检查对腰大肌神经鞘瘤有一定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8例脊索样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脊索样型脑膜瘤患者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病理证实。其中6例行CT平扫,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患者CT表现及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以期为脊索样脑膜瘤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结果 6例行CT扫描患者的CT表现为等密度4例、稍低密度1例、等低混杂密度1例。MRI主要表现为平扫T1WI上稍低信号6例、等信号2例;T2WI上稍高信号5例、等信号2例、明显高信号1例。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7例、均匀强化1例。3例出现瘤周不同程度水肿,4例增强扫描见"脑膜尾征",1例强化周边呈"蜂窝"状,周边脑组织受到侵犯。结论脊索样脑膜瘤为罕见类型的脑膜瘤,肿瘤影像强化形式具有一定特征性,具有一定恶性肿瘤特点,可侵及脑实质,一般无骨质破坏,利于相关影像学检查的确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腓肠肌急性损伤的磁共振成像(MRI)征象,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6例临床、影像综合诊断为腓肠肌急性损伤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整理,MRI成像序列包括矢状位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脂肪抑制或水激发序列像,以及轴位T2加权像。结果16例患者的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象。MRI上均表现为肌肉损伤区的水肿、出血和肌纤维断裂,6例有肌间隙内有少量积液。水肿在T1加权像上呈稍低信号,在T2加权像及水激发序列上呈稍高或高信号。出血在T1和T2加权像上均表现为高信号。结论MRI能特征性显示急性腓肠肌损伤的部位与病理改变,显示x线平片和CT无法显示的软组织损伤改变,为临床诊治提供很好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