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糖耐量低减人群的中医药治未病综合干预模式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评估糖耐量递减人群的中医药综合干预方案疗效。[方法]56例糖耐量低减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应用基本干预方案,治疗组应用"治未病"综合干预方案。[结果]治疗组干预前后体重和体重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FPG、2hPG干预前后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FPG、2hPG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TG较干预前降低,有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HDL较干预前升高,有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药综合干预方案能够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降低体重、体重指数、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作用,并能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糖耐量低减向糖耐量正常的转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糖耐量低减患者分别作单纯行为干预治疗及行为干预加服阿卡波糖治疗 ,并观察两组 12周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 ,餐后 2h血糖及体重指数。结果 :两组餐后血糖及体重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P <0 .0 5 ) ,其阿卡波糖干预组餐后血糖较单纯行为干预组下降更显著 (P <0 .0 1)。结论 :服用阿卡波糖较单纯行为干预治疗对控制餐后高血糖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餐后血糖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其他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对2086名年龄≥40岁健康体检者测定空腹血糖、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尿酸、血压和体重指数(BMI)等指标,随即口服含75g葡萄糖液300ml(已确诊糖尿病者除外),2h后再次抽血测血糖。结果该组健康体检者结合餐后血糖值比单凭空腹血糖值,糖尿病的诊断率提高31.32%,同时发现糖耐量低减者130名,发生率6.23%。糖耐量低减人群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尿酸、血压和BMI高于正常人群。结论对年龄≥40岁健康体检者,推广餐后血糖检查可及时发现早期糖尿病及糖耐量低减人群。糖耐量低减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和高BMI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已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糖耐量低减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耐量低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发现的糖耐量低减(IGT)者77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糖耐量正常(NGT)者88例作为对照组,全部病例均进行常规体检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利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分析IGT与血压、血脂及体重指数的关系。结果:IGT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压、血脂及体重指数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在糖耐量低减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早在糖耐量低减阶段就已经开始。应加强对伴有糖耐量低减等高危因素者的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颈动脉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异常、积极干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饮食控制对中老年糖耐量低减(IGT)者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46例中老年糖耐量低减(IGT)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饮食干预,并在饮食干预前后测定其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 糖耐量低减(IGT)者丙二醛在干预前后分别为2.17±1.50与0.29±0.33;(P<0.01)差异有显著性;总抗氧化能力在干预前后分别为11.55±1.14与18.41±.83;(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饮食干预能有效降低IGT者丙二醛含量,提高总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健康体检中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探讨中医体质干预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模式。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度健康体检者3700例,使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不同性别、年龄段高血压病患病状况以及与性别、年龄、腰围、体重指数的相关性,分析了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对174例进行中医体质评估分析。结果共检出高血压1029人,患病率为27.81%,男性患病率为31.02%,女性患病率为20.69%。高血压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痰湿体质者高血压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者。结论健康体检中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痰湿体质是高血压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采用中医体质干预方案结合健康管理的模式,可全面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提高干预效果,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刘安平  何旺  吴江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2):1135-1136
目的 :观察卡搏平干预治疗糖耐量低减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将 81例糖耐量低减 ( IGT)患者随机分为 A组 (卡搏平组 n=40 )、B组 (拜唐苹组 n=41 )两组 ,进行干预治疗1 2周对比观察卡搏平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空腹血糖 ( FPG)、OGTT餐后 2 h血糖 ( 2 hp G)、糖化血红蛋白 ( HBAIC)、空腹胰岛素 ( Fins)、HOMA- IR、甘油三酯 ( TG)、体重指数 ( BMI)均有显著下降 ,血压、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内在正常范围。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卡搏平干预治疗糖耐量低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居民1853人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分为正常糖耐量、糖尿病、糖耐量低减、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低减合并空腹血糖受损,后三者统称糖调节受损。测定血压、血脂等,以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的血糖与血压、年龄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糖耐量、糖调节受损、糖尿病者的高血压患病率依次逐渐上升,年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h血糖与是否患高血压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胰岛素敏感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危险因子的相关关系。方法319例健康体检者餐后2小时血糖>6.67mmolL者,行OGTT检查,根据1997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DM)组、糖耐量低减(I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及正常糖耐量(NGT)组。测量身高、体重、腰臀围、血压,测定血糖、血脂、血胰岛素及尿微量白蛋白,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IGT组、DM组的平均年龄、平均收缩压明显高于NGT组,IFG、IGT、DM组的ISI明显低于NGT组,DM组的ISI低于IGT组。IGT、DM组的平均胆固醇(CHO)明显高于NGT组。多因素回归分析BMI、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胰岛素、甘油三酯(TG)与ISI呈负相关。结论ISI随着NGT向IGT、IFG及DM的发展逐渐下降,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也伴随出现。对于DM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应从IGT和IFG阶段开始。  相似文献   

10.
黄勇  黄建钦 《吉林医学》2010,31(6):824-824
目的:探讨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糖尿病的发生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45例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服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空腹血糖及糖耐量实验将患者分为三组,正常(32例)糖耐量异常(10例)空腹血糖异常(3例),利用单因素分析对3组患者进行分析,了解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糖尿病发生地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体重超重,使用量大、使用时间长为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因定期检查空腹血糖及糖耐量,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因提前干预,如控制饮食、改变饮食及生活习惯,可能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