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对明确长期肝酶正常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的HBV感染者行干扰素抗乙肝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以长期肝酶正常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的HBV感染者为观察组,与同期反复肝酶异常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行∝-干扰素抗乙肝病毒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对长期肝酶正常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的HBV感染者抗乙肝病毒治疗有效,且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使用B超对肝区光点声像图的动态观察 ,提高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方法 :对 13 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声像图改变与病理改变进行对比。结果 :病理改变轻度 ,肝区光点尚均匀者占 95 .2 4% ;中度改变 ,肝区光点欠均匀者占 72 .2 2 % ;重度改变 ,肝区光点欠均匀者占 40 .0 % ,不均匀者占 5 3 .3 3 %。结论 :随着肝区光点粗细不均的加重 ,病理改变也在加重  相似文献   

3.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肝脏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肝脏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风心病41例,其中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30例,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在体外循环建立前取肝组织活检,采用光学显微镜及H-800透视电镜检查。结果:风心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且有一定反流量患的肝脏典型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1)肝细胞间质改变:肝窦状隙淤血、扩张,肝纤维组织增生;(2)肝细胞改变:肝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嵴消失、肝细胞坏死。而且,本组患肝脏病理改变程度与三尖瓣反流量有关,反流量越大病理损伤越严重。结论:强调风心病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应尽早手术,术中积极矫正三尖瓣关闭不全,是改善和恢复肝脏病理改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的临床与肝组织病理相关性。方法对135例ASC的生化学、血清学标志物、病毒定量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5例ASC中仅12例(8.9%)无病理改变,其中男性组与女性组两组病理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组与≥40岁组两组病理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两组病理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阳性组与HBV DNA阴性组两组病理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C人部分有肝组织病理改变,其中≥40岁的病变重,HBeAg阴性的病变重,性别及HBV DNA水平与病理改变无关。故对于ASC应积极行肝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小儿慢性肝炎张鸿飞中同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100039)慢性肝炎(简称慢肝)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弥漫性肝脏炎性改变。慢肝的肝脏组织学病变轻重不一,包括从轻微的炎症到肝硬化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小儿与成人慢肝在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转归及治...  相似文献   

6.
<正> 肝纤维化是最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之一,表现为肝内结缔组织的异常增生,其病理特征为汇管区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但无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肝纤维化既可逆转至正常.又可继续发展形成肝硬化。现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肝纤维化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孙孝东  栗素文  马云 《中外医疗》2008,27(29):147-147
目的 探讨肝包虫外囊、新发现的"外膜"及两者间潜在可分离间隙的形成机制.方法 采用苏木素一伊红染色,观察肝包虫外囊、"外膜"及其周围肝实质病理组织学改变;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或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结果 肝包虫外囊符合肉芽肿样的病理改变.结论 肝包虫外囊与"外膜"的形成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TGF-β1/smad信号通路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主要病理改变为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降解相对不足。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 atecell,HSC)是ECM的主要来源,也是肝纤维化发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0 引言 脂肪肝系多种病因引起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动态平衡失调,以致肝实质——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一种病理综合征。肝纤维化则以肝脏间质即细胞外基质过度增生沉积、肝脏结构改变为病理特征,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特点,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之路。脂肪肝与肝纤维化既可同时发生,也可先后相继发病。肝纤维化是脂肪肝的病理预后之一,临床上部分脂肪肝患者可演变为慢性脂肪性肝炎或脂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穿刺活检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组织病理情况及乙肝合并肝占位病因诊断意义。方法对87例慢性乙肝表面抗原(HBsAg)或乙肝病毒(HBV-DNA)阳性及乙肝合并肝占位患者,采用细针快速穿刺活体肝组织及肿瘤病理检查,分析肝组织损伤程度与临床诊断对照,肿瘤的分类。结果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无症状携带者15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3.3%。慢性乙型肝炎轻度38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6.3%。慢性乙型肝炎中度12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0.0%。慢性乙型肝炎重度9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7.8%。慢性乙型肝炎伴肝硬化13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6.7%。慢性乙型肝炎并肝脏肿瘤者,肝脏都有不同程度改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穿刺活检显示,临床与病理诊断存在差异,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而病理改变显著者,需要进行治疗观察、随访。另外能早期发现肝肿瘤及肝肿瘤定性诊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