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细胞免疫表型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状态。方法 对慢性再障26例,重型再障2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结果。结果 重症再障患者CD4、CD8、CD25、rsT细胞百分率与慢性再障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免疫异常在再障发病中的作用,重症再障比慢性再障显著。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肌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发性肌炎 (P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2 3例PM患者和 18例健康者CD3+、CD4 +、CD8+、CD2 8+、CD8+/CD2 8+、CD4 5RA +、CD4 +/CD4 5RA +、CD4 +/CD2 9+、CD19+、CD5 +/CD19+、CD5 6 +、HLA DR +、CD3+/HLA DR +、CD6 9+百分率。结果 PM患者淋巴细胞CD8+和CD8+/CD2 8+百分率均低于健康者 (P <0 .0 5 ) ,CD3+/HLA DR +百分率高于健康者 (P <0 .0 5 ) ;CD3+、CD4 +、CD2 8+、CD4 5RA +、CD4 +/CD4 5RA +、CD4 +/CD2 9+、CD19+、CD5 +/CD19+、CD5 6 +、HLA DR +、CD6 9+百分率与健康者的差异无显著性 ;病程≤ 2个月的PM患者CD8+和CD8+/CD2 8+百分率低于病程 >2个月者 ;不同免疫表型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无关 (P >0 .0 5 )。结论 CD8+淋巴细胞 ,尤其是CD8+/CD2 8+淋巴细胞在PM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动员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及造血干细胞的变化。方法: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外周血,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淋巴细胞和CD34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达情况,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进行CFU-GM培养评价干细胞克隆生成能力。结果:rhG-CSF动员后淋巴细胞亚群与动员前相比无明显变化,CD34 细胞由动员前的0.12±0.08增加到0.83±0.26,CFU-GM有动员前的12±6增加到102±16。结论:正常供者外周血动员后CD34 细胞明显增加,淋巴细胞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在原发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性诊断和疗效考核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 ,随着流式细胞仪的广泛应用 ,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已逐渐成为临床检测的常规工作之一。但由于检测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单克隆抗体的品质 ,FCM机型 ,标本的制备方法不尽相同 ,各流式细胞术实验室均建立自己的参考值。为此 ,我们对 133例深圳市健康成人进行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133例标本均取自无免疫性疾病、体检健康、血细胞计数和肝肾功能正常的成人 ,年龄 18…  相似文献   

6.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霆 《四川医学》1999,20(4):393-395
所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bloodstemcelstransplant,PBSCT),是指使用各种方法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去,然后再浓集血液中的单个核细胞(含造血干/祖细胞),并冷冻保存,待超剂量放、化疗后,再回输...  相似文献   

7.
8.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恶性肿瘤含急、慢性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化学药物治疗 (简称化疗 )或放射治疗 (简称放疗 )。其疗效除了依赖肿瘤细胞的敏感性外 ,杀伤性在一定范围内也与治疗效量密切相关。但大剂量化疗或放疗均有引起骨髓衰竭的致死性副作用 ,故受限的主要因素是其对造血的抑制。因此在大剂量化疗 (或放疗 )后给予异体造血干细胞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的支持 ,以促进造血的恢复是很有意义的[1] 。外周血中有造血干细胞已为近百年来熟知的事实 ,但因其含量少 ,移植应用上进展缓慢。近些年来有了有效的动员方法 ,使采集造血干细胞成为可能。 1980年以来 …  相似文献   

9.
陈幸华  王苹  刘林  张曦  彭贤贵 《重庆医学》2003,32(10):1283-1285
目的:初步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对骨髓造血微环境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42例患者接受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前及移植后30、90、180d骨髓微环境基质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纤维连接素(Fn)、层粘素(Ln)和Ⅳ型胶原(ColⅣ)等细胞粘附分子水平的变化。结果:移植前接受单纯化疗方案预处理的患者(简称单化组)骨髓基质细胞表达VCAM-1、Fn、Lm和ColⅣ的水平以移植后90d最低;移植前接受化疗 全身放疗方案预处理的患者(简称化放组)骨髓基质细胞表达VCAM-1、Fn、Lm和ColⅣ的水平以移植后30d最低;至移植后180d,单化组和化放组患者骨髓基质细胞表达VCAM-1、Fn、Lm和ColⅣ等指标仍未恢复到移植预处理前的水平,且放化组骨髓基质细胞表达上述细胞粘附分子水平的恢复过程较单化组缓慢。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接受大剂量化/放疗预处理后骨髓基质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的功能障碍可能与移植后某些患者造血功能恢复过程缓慢有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 SCT)应用于血液恶性病及某些实体瘤的治疗在国内外进展很快。我科自 1 997年以来 ,对 5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通过程控冷冻 ,- 80℃保存 ,回输后全部患者造血功能得到重建。1 .病例和方法1 .1  5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 1表 1  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临床资料例号性别年龄 (岁 )诊断移植前状态移植类型疗效1女 2 1GML慢性期allo-PBSCTCR2女 1 5M3CRIauto-PBSCTCR3男 63 肺低分化鳞癌T3N3M1 PRauto-PBSCT复发死亡4女 2 6NHLIV期BCR2auto-PBSCT复发死亡5男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免疫学分型生发中心B细胞(GCB)亚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NGCB)亚型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判定中的临床意义.方法:61例DLBCL患者中GCB亚型18例,NGCB亚型43例,分析不同临床特征[年龄、性别、民族、临床分期和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患者中GCB、NGCB亚型的分布情况.结果:Ⅰ Ⅱ期、Ⅲ Ⅳ期患者GCB、NGCB亚型分别为77.8%、41.9%;22.2%、5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IPI评分0~2分、3~5分,患者GCB、NGCB亚型分别为83.3%、41.9;16.7%、5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少数民族患者NGCB和GCB亚型分别占72.1%、38.9%;27.9%、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LBCL中的两种免疫学亚型GCB和NGCB可能与患者病情进展、恶性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手术前后免疫状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别对术前及术后1、2、3、4周胃癌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以及IgG、IgA进行检测,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胃癌病人术前CD3 、CD4 、CD4 /CD8 之值及NK细胞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1周CD3 、CD4 、CD8 、NK细胞活性均降低,切除组术后2周开始CD3 、CD4 、CD4 /CD8 之值及NK细胞活性出现攀升,术后3周之水平已超过术前,术后4周基本接近正常;而未切除组则无明显变化。胃癌病人术前IgG、Ig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为高,术后1周尤甚(P<0.01),切除组在术后2周开始下降,3周后基本正常;未切除组则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胃癌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手术切除原发癌瘤,尽管部分患者未能达到根治目的,也能使荷瘤机体免疫抑制状态得到缓解。术后1周内所表现的细胞免疫功能几近衰竭,可能造成癌瘤的扩散和转移,强调手术前后应对病人的免疫状态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3.
脾大脾亢患者脾次全切除术后部分免疫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脾次全切除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肝硬变脾大脾亢患者行脾次全切除手术前后不同时期外周血免疫球蛋白,补体,Fn,TNF,NK细胞活性及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变化,并与全脾切除的病人对比。结果:脾次全切除术前后IgG,IgA,IgM补体,纤维连接蛋白,TNF及NK细胞活尾均无明显变化,淋巴细胞转化率在术后2周时降低,术后3月即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口腔粘膜细胞DNA代表移植前基因状态的可行性,解决缺乏移植前样本病例嵌合状态的检测问题.方法:对2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病例,采集供者、受者移植术前外周血、受者移植术后外周血和口腔粘膜拭子,以PCR-STR技术对各样本进行DNA分析,对比移植前后基因分型变化判断嵌合状态,比较受者移植术前外周血和移植术后口腔粘膜拭子基因分型的异同.结果:2病例移植后受者外周血的PCR-STR基因分型与供者一致,呈完全的供者嵌合状态;受者移植后的口腔粘膜细胞基因分型与移植前外周血的基因分型一致.结论:口腔粘膜细胞的DNA样本可以代表受者移植前的基因状态,在实践中可以用口腔粘膜细胞代替移植前的受者样本进行嵌合状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雷帕霉素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以角膜新生血管化sD大鼠为受体。Wistar大鼠为供体,分别腹腔注射0.5%羧甲基纤维素(对照组)、雷帕霉素、环孢霉素A、雷帕霉素+环孢霉素A,共12d。用裂隙灯显微镜对角膜植片进行临床观察,记录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并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用药组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显著增加(P〈0.01);组织学发现联合用药组的角膜炎性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度水肿程度均明显好于其他各组。结论:雷帕霉素能显著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对大鼠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具有抑削作用,与环孢霉素A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优于各单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16.
成骨细胞异体移植的免疫学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郭刚  王臻  彭磊  韩天宇 《医学争鸣》2002,23(11):976-979
目的:对不同种系成骨细胞植入后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水平进行检测,探讨组织工程骨组织植入体内后可能的免疫排斥机制,并为应用于工有的种子细胞寻找可靠的种系来源。方法:行成骨细胞同胎、同种异系,异种及自体腹直肌袋内移植,分别于术后1,2,4和8wk行免疫学及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各组动物在移植后1-2wk内均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异种移植组持续时间最久,而同种异系及异种线在移植后2wk检测到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4wk达高峰,异种组指标高于同种异系组.结论:自体、同胎及同种异系细胞均可作为组织工程骨移植可靠的细胞来源,而异种细胞需进行一定的处理才可应用于工程组织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蚌埠地区RhD阴性献血者的RHCE表型,DEL的表型、分布和RHD基因的外显子存在情况。方法通过使用抗-D(IgM)试剂筛查出RhD(IgM)阴性献血者;再使用3个厂家或不同批号的抗-D(IgG)试剂,经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确认RhD阴性样本;然后采用吸收放散试验筛选其中的DEL型,同时检测其表现型,并对15份DEL型样本采用PCR方法进行基因扩增和产物分析。结果124例RhD阴性献血者中ccee表型为77例(62.1%),Ccee为38例(30.6%),CCee为8例(3.3%),ccEe为1例(0.1%);DEL型共15例占RHD阴性样本的12.1%,其中ccee2例,Ccee11例,Ccee2例;并检测出15例DEL型样本的5、4、5、6、7、9、10共7个特异性外显子。结论蚌埠地区RhD阴性献血者中Rh表型存在多态性,eeee表型的比例达62.1%;DEL型的比例低于相关报道,DEL型具有全部RHD基因外显子。  相似文献   

18.
急性白血病形态学与免疫学分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分型(FAB分型)与免疫学分型的相互关系。方珐:选择我院2000~2002年确诊的169例初诊急性白血病进行形态学与单克隆检测免疫学分型比较。结果:106例FAB分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免疫学特征有M3 HLA-DR(-),M4、M5有CD14( )特征,及有淋系相关抗原表达;63例FAB分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学分型有单纯髓系4例,B-ALL18例,T-ALL5例,变异型23例,混合型13例。结论:在AML中(除M0、M7),不如形态学直观、分型仔细。对于ALL病FAB分型不如免疫学分型,对于M0、M7,只有依靠免疫学分型。FAB分型与免疫学分型两者要相互结合,互相补充,才能更好地反映急性白血病的状况,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益康宁口服液 (YOL)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 X线照射和环磷酰胺 (Cy)制备小鼠免疫抑制模型 ,采用同位素掺入法 ,分别检测用药后小鼠脾细胞转化率 ;通过病理切片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YOL对辐射所造成的小鼠免疫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YOL能拮抗辐射所造成的小鼠免疫器官损伤 ,提高小鼠 T、B淋巴细胞对亚适量 Con A和 L PS刺激的转化率 ,能使免疫抑制小鼠脾细胞自发转化率及 Con A和 LPS刺激的转化率明显升高 ,使降低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YOL能保护小鼠免疫器官 ,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Ⅲ~Ⅳ级)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58例临床诊断COPDⅢ~Ⅳ级的患者,另设28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COPD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并进行生活质量评分(SGRQ).结果:COPD组患者SGRQ各部分分值及总分值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且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P<0.01).正常对照组CD4+水平、CD4+/CD8+值较COPD组明显增高,CD8+水平则较COPD组显著降低(均P<0.05).COPD组急性加重期CD4+水平、CD4+/CD8+值较治疗后显著下降,而CD8+水平较治疗后显著上升(均P<0.01).COPD组患者SGRQ的总分与CD4+/CD8+值的变化呈负相关(P<0.01).结论:免疫功能失衡可能是COPD患者反复发作加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