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糖酵解中的关键酶,其特异性地存在于神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神经损伤时其在脑脊液和血液中水平升高,已广泛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预后估计。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中,高血糖、缺氧等诱导氧化应激,导致NSE失活,为增加神经元存活率,NSE合成速率代偿性增加,并从损伤的神经元中漏入血液,使血清中NSE升高,是DMAP潜在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2.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是细胞能量代谢活动中参与糖酵解过程的关键酶,以二聚体形式存在于胞质中的特异性蛋白,其存在于神经元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内,在脑脊液和血液中的含量甚微.脑损伤时神经细胞受损,血脑屏障破坏,该酶进入脑脊液和血循环中[1],其血清浓度与脑损伤程度及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脑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NSE)为烯醇化酶的γ二聚体同工酶 ,特征性地位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胞质中 ,血清和脑脊液中亦含有少量 NSE。若神经元发生坏死 ,NSE会漏至胞外 ,使体液浓度升高。在脑损伤性疾病中 ,如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癫、脑外伤、脑缺氧、脑炎、Creutzfeldt-Jakob病 ,血清和 /或脑脊液 NSE显著升高 ,与脑损伤范围或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是早期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损伤患者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民 《医学综述》2008,14(21):3278-3280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特异地存在于神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当缺血、缺氧、中毒或损伤时,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NSE便从细胞内释放出来。在神经元损害的标志酶中,NSE与醛缩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不同,它不与细胞内的肌动蛋白结合,因而从缺血或坏死的细胞中最易释放,首先进入脑脊液中,由于血脑脊液屏障的破坏,因而进入血液循环,这为脑组织损伤后检测血清中NSE的变化提供了依据。所以目前,NSE不仅作为肿瘤标志物广泛用于临床肿瘤患者病情的监测,而且它在急性脑损伤患者的病情监测中的作用倍受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5.
脑脊液酶学检验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秀明  邢志广 《医学综述》1999,5(4):148-151
<正>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1 急性脑血管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中枢神经特异的蛋白质,定位于脑灰质神经细胞和末梢神经元,是脑缺血损伤后的一项重要指标。动物实验表明,脑脊液(CSF)NSE可用来判断脑梗塞急性期脑损伤程度和鉴别脑的可复性与不可复性变化,这是许多现代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所不能代替的。  相似文献   

6.
陶拉娣  郑岚婷 《中外医疗》2011,30(21):82-83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病毒性脑炎35例,结核性脑膜炎5例,化脓性脑膜炎15例,检测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NSE、S-100 β水平变化,与2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并对神经系统感染组脑脊液和血清中NSE、S-1...  相似文献   

7.
王丽芬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2):3077-3078
<正>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又称磷酸烯醇转化酶,是糖酵解的关键酶,催化2-磷酸甘油酸裂解生成水及烯醇式磷酸丙酮酸,存在于神经组织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这些组织来源的肿瘤组织中。1.急性脑血管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中枢神经特异的蛋白质,定位于脑灰质神经细胞和末梢神经元,是脑缺血损伤后的一种重要指标。动物实验表明,脑脊液NSE可用来判断脑梗塞急性期脑损伤程度和鉴别脑的可复性与不可复性变化,这是许多现代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所不能  相似文献   

8.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神经元损伤的敏感性标志,具有高度特异性。病理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神经元大量死亡,导致大量的NSE经血脑屏障入血,使血NSE含量增高。NSE的研究为诊断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新方法。本文就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进行了检测,旨在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含量变化,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53例病脑患儿入院后72 h内行腰穿测颅压,留取脑脊液NSE(CSF-NSE)标本1 ml, 同步抽取2 ml静脉血测定血清NSE(S-NSE),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对照组为同期住院怀疑有神经系统疾病,最后经脑脊液、脑电图、CT、MRI等检查除外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共16例.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 S-NSE和CSF-NSE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NSE活性与颅内压成正直线相关,与Glasgow昏迷评分(简称GCS)呈负相关.结论:S-NSE和CSF-NSE测定是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判断病情程度、预后估计的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与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惊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5例惊厥患儿,根据病因分为病毒性脑炎组(33例)、热性惊厥组(37例)和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组(35例),以入院时怀疑有神经系统疾病,最后经各种检查除外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各组血清与脑脊液中NSE水平。结果惊厥发作后病毒性脑炎组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NSE水平明显升高,显著高于热性惊厥组、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组及对照组(P<0.01),3组间NSE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惊厥发作后血清和脑脊液中NSE水平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惊厥性脑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清及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4 h内及第3、7、14天的血清和脑脊液NSE水平,结合患者的GCS评分及发病第30天时的GOS评分等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和脑脊液NSE水平与病情轻重有关;NSE平均水平在卒中后3~7 d达高峰,7~14 d逐渐下降。发病后早期(14 d内)同一时间点,患者病情越重,GCS评分越低,血清及脑脊液中的NSE值越高(P〈0.001);预后不良组血清及脑脊液NSE水平增高,较预后良好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早期(14 d内)同一患者脑脊液NSE值较血清NSE值高(P〈0.05)。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液和脑脊液NSE含量呈正相关(r=0.966,P〈0.05)。结论:NSE作为神经元损伤的定量生化标志物,其水平高低不仅能反映脑卒中后脑组织及神经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而且可作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9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血液和CSF中NSE、S-100β、CK-BB水平的变化,与2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并对中毒组血清和CSF中NSE、S-100β、CK-BB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中毒各组血清和CSF中NSE、S-100β、CK-BB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病情越严重其升高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并且血液和脑脊液中NSE、S-100β、CK—BB水平的变化具有较好相关性。结论血液和脑脊液中NSE、S-100β和CK-BB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评估急性毒鼠强中毒脑组织损伤及其严重程度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含量变化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预后的关系。方法 DAI患者79例(实验组)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伤后24 h、2~3 d、7 d、14 d脑脊液中NSE 浓度,并与15例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比较(对照组)。伤后3个月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将实验组分为预后良好组41例、预后不良组29例和死亡组9例,分析脑脊液NSE水平与DAI预后的关系。结果实验组NSE脑脊液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预后不良组脑脊液NSE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死亡组脑脊液NSE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 P<0.01)。脑脊液NSE水平动态观察情况显示:预后良好组脑脊液NSE水平稳步下降,至伤后7 d时接近对照组水平。预后不良组伤后7 d时NSE水平仍高于对照水平,至14 d接近对照组。死亡组在伤后脑脊液NSE水平持续升高并持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结论 DAI损伤中NSE浓度越高,恢复正常的时间越长,其预后越差。脑脊液NSE的动态检测可作为监视临床病情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脑脊液、血清白介素1β(IL-1β)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0例乙脑患儿为观察组,按Glasgow评分分正常组17例,轻度组20例,重度组13例。检测极期、恢复期脑脊液及血清IL-1β、NSE含量,并与20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进行对照。IL-1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NSE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乙脑患儿脑脊液、血清中IL-1β及NSE含量在极期、恢复期皆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且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P〈0.01)。脑脊液与血清IL-1β含量及脑脊液与血清NSE含量分别呈正相关(P〈0.01),脑脊液IL-1β与NSE含量及血清IL-1β与NSE含量亦分别呈正相关(P〈0.01)。结论:脑脊液及血清IL-1β,NSE含量测定对乙脑患儿脑损伤程度及临床病情的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对脓毒性脑病(SA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脓毒性脑病的方法及治疗SAE的手段.方法 选取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50例脓毒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原发病及重要器官支持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血液净化治疗.2组患儿于确诊后24 h内及治疗7 d后留取脑脊液(CSF)进行常规、生化(GUL、LDH、LA)及NSE检查,同时于患儿确诊后1、2、3、5、7 d分别采血2 mL进行NSE检测.结果 2组患者确诊后CSF检查:常规无异常,生化检测结果显示,GUL显著低于正常儿(P<0.05),LDH、LA显著高于正常小儿(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GUL、LDH、LA指标与正常小儿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7d后GUL、LDH、LA恢复情况显著低于观察组;脑脊液及外周血NSE水平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前3 d 2组患儿的NSE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5 d、7 d时观察组患儿的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性脑病患儿血及脑脊液中NSE显著升高,血液净化治疗能加速降低NSE浓度,改善脑脊液中GUL、LDH、LA指标,在脓毒性脑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提高脓毒性脑病患儿救治率,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中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 、S-100β蛋白(S-100 beta protein , 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 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 BMP)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儿科病区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06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本院54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做为对照组,排除颅内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hs-CRP在血清及CSF中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S-100β、NSE及BMP在血清及CSF中表达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患儿血清中hs-CRP、S-100β、NSE和BMP的表达高于对照组[(33.17±5.72) mg/L vs (8.86±2.42) mg/L、(1.85±0.49)μg/L vs (0.54±0.08)μg/L、(17.71±2.27)μg/L vs (8.56±1.58)μg/L、(12.74±2.75)μg/L vs (4.29±1.25)μg/L]。患儿CSF中hs-CRP、S-100β、NSE和BMP的表达高于对照组[(10.36± 2.54)mg/L vs (3.81±1.84) mg/L、(2.27±0.61)μg/L vs (0.78±0.12)μg/L、(25.32±4.26)μg/L vs (11.87±3.11)μg/L、(18.89±3.37)μg/L vs (6.48±2.72)μg/L]。患儿hs-CRP、S-100β、NSE和BMP的表达水平随着病情加重逐渐升高,与患儿的临床病情正相关(P<0.01);各检测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正相关(P<0.01) 。结论联合检测血清及CSF中的hs-CRP、S-100β、NSE及BMP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神经损伤早期诊断及损害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并探讨全反式维甲酸(retinoic acid,R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asic, 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 EGF )联合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 ,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增殖情况;流式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34、CD90;选用第3代细胞,经RA、bF-GF和EGF联合诱导后,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检测神经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 specific enolasen , NSE)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BMSCs呈成纤维细胞样,第3、4、5代BMSCs的生长曲线均呈S形,活性无明显差异。 BMSCs的均一性较好,第3代细胞CD29、CD90阳性率均在90%以上,而CD34阳性率仅为0.58%;BMSCs经诱导后分化为神经细胞,并表达神经细胞标志NSE。结论成功建立BMSCs 的体外培养体系,所得细胞纯度高、生物学特征稳定,并可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为移植治疗神经系统损伤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56例肺癌(腺癌组24例,鳞癌组20例,小细胞肺癌组12例)、34例肺部良性疾病(良性疾病组)、3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CEA、CYFRA21-1、NSE、CA724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5组血清CEA、CYFRA21-1、NSE和CA724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腺癌组CEA、鳞癌组CYFRA21-1和小细胞肺癌组NSE均明显高于相应其他4组(P<0.01).腺癌组CA72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良性疾病组(P<0.01).腺癌组CEA、鳞癌组CYFRA21-1、小细胞肺癌组NSE和腺癌组CA724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和良性疾病组(P <0.05 ~P<0.01).4种标志物单项检测时,特异性为88.9%~ 94.4%,敏感性为28.6% ~41.1%.联合检测后,特异性略下降(83.3%),但敏感性明显提高(87.5%).结论:血清CEA、CYFRA21-1、NSE、CA724水平和肺癌的病理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其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肺癌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6-keto-PGF1α、NSE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永桥 《实用全科医学》2011,(12):1952-195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者血和脑脊液中6-keto-PGF1α及NSE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ACCESS)检测89例HIE患儿和32例正常新生儿血和脑脊液中6-keto-PGF1α及NSE的含量,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IE轻、中、重度组血及脑脊液6-keto-PGF1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IE患者轻度组血NS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脊液中则显著高于对照组;HIE中、重组血和脑脊液NS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HIE患者血及脑脊液中6-keto-PGF1α、NSE水平检测对HIE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判断以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脑室出血(IVH)损伤时脑脊液中S100B蛋白与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判断不同血肿IVH后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采用随即数字法分成3组:正常组,假手术组,IVH组,IVH组又分为15ul和30ul组。采用脑立体定向自体血注入法做成IVH模型,1天后采集大鼠脑脊液(CSF),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100B和NSE的水平,电镜观察脑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IVH后1天S100B与NSE均在IVH组较正常与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0.01)。15ul与30ul两组间S100B水平变化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NSE在15ul与30ul两组间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微结构主要表现为线粒体肿胀,嵴减少或消失,粗面内质网脱颗粒,细胞质水肿等,15ul相对30ul组脑细胞改变较轻。结论NSE与S100B能够较敏感的作为IVH后的脑损伤的标志物,而S100则对不同血肿量所致的IVH后脑损伤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