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韬  吴全忠  梁葳  黄健宏  李潮 《广东医学》2004,25(4):419-420
目的 介绍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方法 采用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8例。移植物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切口导入,至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手术在全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完成。结果 8例均顺利植入带膜支架。无手术死亡,无截瘫、器官缺血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造影显示支架封闭主动脉破裂口,随访2~13个月,螺旋CT复查显示支架位置、形态正常,无延期内漏。结论 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是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比较少见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好发于50~70岁.既往主动脉夹层内科仅局限于以降低收缩压、减慢心率的药物治疗;外科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经胸腹联合手术切开、人工血管置换.这种手术方法创伤大、死亡率高.近年来带膜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的飞速发展已经在治疗血管内疾病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取得明显疗效,我院自2005年3月开始引进该技术至今已为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施行该项介入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16例的体会,并探讨手术时机及技巧.方法应用硝普钠或硝酸甘油控制血压,同时给予镇痛、镇静处理,行螺旋CT成像,判断主动脉夹层的范围、破口位置及宿主参考血管直径,选择适当直径、长度的支架血管,行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结果所有病人均获得成功.本组16例共置入支架血管19个,予球囊扩张2例,有3例完全封堵了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术毕造影示,所有病例真腔形态基本恢复正常,5例假腔有少量内漏.随访1个月至1年,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是当前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最佳方法,但须注意术前、术中血压的控制、支架型号的选择、破口位置的确定及真腔血管的判断技巧,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胸主动脉夹层瘤手术治疗取得很大进展,但其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仍较高。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确切、康复迅速等优点[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一院自2006年3月~2007年12月采用微创血管腔内带膜支架(ESG)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瘤共1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血管腔内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主动脉夹层(AD)在临床上不常见,但其发病凶险,许多患者死于院外或未明确诊断,约有1/3的患者表现为受累系统器官的症状。有些患者无发病体征,即使有体征,也是复杂多样的。临床上应高度警惕,以便对AD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AD的治疗主要包括积极控制血压、外科手术。近年来,血管腔内治疗用于治疗AD已取得了大量理论和实践上的临床经验,其微创优势已被证实。但国外主动脉夹层发病率低,血管腔内治疗的近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评价。未来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器材创新方面,使解剖复杂尤其是需要杂交技术完成的夹层得到更加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导管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带膜支架治疗Ⅲ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0例及腹主动脉瘤4例。2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应用带膜支架行近侧内膜破口封堵。4例腹主动脉瘤选用分叉延伸型支架。结果:所有患者带膜支架释放均获得成功。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第3天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一项新的微创、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腔内带膜支架置入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这项新技术围术期的护理特点。方法:通过对8例该项技术的病人进行术前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疼痛及监测血压.术后监测血压,观察有无截瘫、器官缺血、出血,血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在实施健康教育中向患者说明本病的特点及坚持药物控制血压的重要性。结果:8例病人全部治愈出院,随访6~18个月,达到预期目的。结论:合理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和效果的关键,健康教育是该项技术保证长期疗效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6月~2007年6月采用血管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1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前和术后的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手术成功率98.2%,1年生存率90.9%,2年生存率89.0%,5年生存率86.9%。护理要点:监测血压,预防瘤体破裂,观察下肢血运,加强心理护理。结论加强对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腔内支架植入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治疗成功。  相似文献   

9.
周建梅  葛白娟 《新疆医学》2006,36(3):163-164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从而造成主动脉真假两腔分离的一种病理改变。此病在血管疾病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本文报告了我科2002年5月-2005年5月收治的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对带膜支架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的护理做了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10.
覆膜血管内支架种植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覆膜血管内支架种植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疗效。方法86例B型主动脉夹层,男7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0岁(29~74岁)岁。术前行CT增强扫描(部分病例为MRI检查)及DSA检查,选用大动脉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夹层原发破口,植入后即刻行DSA检查。随访采用EBCT增强扫描。结果覆膜血管内支架种植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77例无内漏,9例见少量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例急性腹腔内脏供血障碍中毒性休克者,覆膜支架种植术后虽然供血改善,但中毒症状未改善,最终死于中毒性休克。术后随访: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扩大,术后造影9例有内漏者,无加重,12例患者近端夹层动脉瘤消失,余者夹层近端假腔内均有血栓形成。1例术后30天支架远端形成假性动脉瘤死亡。结论覆膜血管内支架种植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部观察。  相似文献   

11.
何静 《微创医学》2007,2(5):513-513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临床上常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疼痛、休克和压迫症状,是血管外科最为凶险的疾病,发病24h内死亡率40%,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死亡率都很高^[1]。近年来开展的经股动脉植入带膜支架微创腔内治疗创伤小,效果好,术后恢复快。我科于2005年8月至2006年10月采用该术式治疗10例患者,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带膜支架介入治疗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动瘤的疗效。方法对15例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动瘤患者,用带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并。结果14例均经血管内植入带膜支架封堵近侧内膜破口,1例因术中造影发现胸、腹主动脉多处夹层破口而终止手术。近期死记忆2例。11例随访1-32个月(平均16个月),无死亡病例。CTA复查无移植物无狭窄、移位或扭曲、假腔形成等。结论带膜支架介入治疗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动瘤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临床经验。方法:胸主动脉夹层8例,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54.2±10.6)岁。经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成像确诊。切开右或左侧股动脉置入带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原发破口。置入后重复造影检查。随访行胸部X线平片与电子束CT检查。结果: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7例无内漏,1例见少量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随访: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扩大,术后造影1例有内漏者,无加重,其余患者近端夹层动脉瘤消失,夹层近端假腔内均有血栓形成。结论: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带膜支架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临床上最复杂和最危险的主动脉疾患。男性易患,如不及时治疗,早期(发病2周内)死亡率高达70%。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生存率大为提高。我院自2007年3月至6月共收住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施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n 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 EV GE)封闭内膜,隔绝假腔,恢复夹层远端真腔血供,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夹层分离是血液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少见而严重的心血管急症。一般起病突然,有剧烈疼痛、休克和压迫症状,预后差。近年来,由于血管介入技术的应用,急性主动脉夹层病死率已明显下降,病人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总生存率达70%-80%。2005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1例主动脉夹层分离破裂行主动脉夹层带膜支架覆盖术患者,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贾奎  李廷武  胡振东 《医学争鸣》2008,29(16):1534-1534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2-04/2006-05我院收治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30(男21,女9)例,年龄35~70(平均50±4)岁.病史均小于2wk,初发临床表现为胸痛及后背部疼痛,均合并原发性高血压(Ⅲ期)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史1~10a.行彩色多普勒、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动脉显像(MRI),术中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DSA)明确诊断.术前控制血压在120/80mmHg(1mmHg=0.133kPa)以下,心率85次/min以下,适当镇静止痛通便等处理.  相似文献   

17.
董杰  刘燕  赖凤娟   《中国医学工程》2011,(6):159-160
目的总结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经皮行带膜支架植入修补术治疗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33例行修补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观察其疼痛、生命体征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疼痛及出现的并发症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护士认真观察,能够为及时评估带膜支架修补手术治疗效果,为指导临床进一步康复提供可靠的依据。结论护士对胸主动脉夹层行带膜支架植入修补术治疗患者精心周到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情加重与复发。  相似文献   

18.
王天琼  高虹 《西部医学》2007,19(5):1012-1012
典型病例男,58岁,因胸背部剧烈疼痛12天入院。经CT和M R I检查提示,较长段胸(降)腹主动脉轻度瘤样扩张,长约22厘米,其内有一大一小腔,大腔最大径约2厘米,小腔最大径约1.8厘米,确诊为主动脉夹层(Ⅲ型)。予交替静脉滴注硝普钠、消心痛,口服雅思达、倍他乐克、拜心通,控制血压在90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急性主动脉夹层6例,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49.2±9.8岁。经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成像确诊。所有患者均为Stanford B型。切开右侧股动脉置人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原发破口。置人后重复造影检查。随访行超声心动图或CT检查。结果: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5例无内漏,1例见少量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所有患者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扩大,1例有内漏者,无加重。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具有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对采用支架血管腔内治疗的43例主动脉夹层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3例病人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无病人死亡。结论熟练掌握支架技术可提高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