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启超 《中原医刊》2011,(13):124-125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生长发育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6例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管饲和(或)完全静脉营养。观察组24例在常规处理、对症支持治疗、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微量喂养,观察体质量变化、达全量肠内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低血糖、吸入性肺炎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结果在低血糖及吸入性肺炎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量肠内喂养时间、喂养不耐受、住院时间及呼吸暂停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以有效促进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胃肠发育及功能成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胃肠道及生长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2月间62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以后的为观察组(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组),以前的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体质量增长、达全肠道营养时间、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降低、2周后体质量增长快,达全肠道营养时间缩短,光疗时间、住院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加快吸吮反射成熟,促进胃肠结构和功能成熟。提高胃肠喂养的耐受性,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促进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临床操作的可行性,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基础治疗相同,观察组实施早期微量喂养干预策略,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喂养,观察两组达完全胃肠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观察胃肠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及例数、每日摄入热卡、第10天胆红素值及肠外营养达足量水平的例数;记录每日体重,计算其平均增长速度.结果 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过渡到全胃肠喂养所需时间、恢复至出生时体重所需时间、第10天胆红素值及肠外营养达足量水平的比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体重增长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策略的重要内容,可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缩短静脉营养时间.  相似文献   

4.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远凤  梁高莲  田岚 《右江医学》2010,38(2):173-174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VLBWI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照组35例给予全静脉营养。对比观察两组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及住院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炎、吸入性肺炎、胆汁淤积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血糖与血脂等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的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高血脂、胆汁淤积性肝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均无坏死性小肠炎发生,喂养不耐受、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可明显缩短静脉营养时间,尽早建立经口喂养,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母乳喂养对NICU中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10月~2008年4月我科收治的无严重并发症的极低出生体重儿85例,分母乳喂养组和早产配方奶喂养组,分别观察两组住院期间营养生长发育的临床基本资料及喂养并发症发生率的不同.结果:两组在体重下降幅度、回升到出生体重日龄、过渡到全胃肠营养日龄、住院天数、黄疸消退日龄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喂养并发症中,两组在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代谢性酸中毒、感染性疾病、喂养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低血糖、低血钙、贫血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积极进行母乳喂养,对NICU中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生长发育有良好促进作用,可减低喂养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危重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修侠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253-254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意义,研究早期微量喂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及体质量的变化。方法2004~2008年我院收治的38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静脉营养组及在静脉营养基础上加微量喂养组,观察两种不同方式新生儿喂养的耐受性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新生儿肝功能受损及黄疸的程度、新生儿体重的变化。结果(1)无论是早产儿还是足月儿,微量喂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并不增加;(2)早期微量喂养可减轻黄疸;(3)早期微量喂养可减少生理性体质量的下降。结论危重新生儿都主张早期微量喂养,早期微量喂养并不增加坏死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且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喂养的耐受性,减轻黄疸,减少生理性体质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1500g的新生儿,主要见于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由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常不能吸吮甚至无吞咽反射,加之消化功能不成熟.极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而导致不能耐受喂养.另一方面,此部分患儿宫内糖原储备不足.生后易发生低血糖。我们在静脉营养加上早期微量喂养的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及抚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胃肠喂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早期微量胃肠喂养成功的方法。方法 43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试验组23例给予早期微量胃肠喂养,对照组20例给予非早期、非微量胃肠喂养,比较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进食时间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接近,但试验组临床表现轻,再恢复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早期微量胃肠喂养可早期达到足量胃肠喂考,篓置静多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即使出现喂养不耐受程度也较轻,可较快恢复进食。仅以是否恢复出生体重来评价胃肠喂养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曾云清 《医学综述》2012,(20):3499-350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营养支持法在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可行性。方法将123例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按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行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对照组(62例)行常规胃管喂养,对比两组血生化指标、生长发育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喂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行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可有效地改善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减少喂养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是指出生1h内体质量不足1 500g的活体新生儿[1].多见于早产儿,尤其是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不成熟,吸吮力弱,吞咽、排空、消化、吸收能力差,易造成喂养困难、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并发症.合理喂养是提高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存活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也是长期探索的热点问题之一.传统观念认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只有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后才能进行胃肠营养.现主张早期微量喂养,以促进胃肠道功能进一步成熟.近年来,国内、外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肠道营养做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145-147+15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住院的93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实施日常护理及入院时母乳喂养健康宣教;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住院的107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在日常护理及入院时母乳喂养健康宣基础上实施母乳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率及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与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实施母乳喂养的集束化护理,可以促使母乳喂养科学化、体系化、标准化,确保安全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等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生菌在极低出生体重及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和LBW-PI)喂养不耐受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39例VLBW和LBW-PI,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19,予以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2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生菌),记录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体重增长速度、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情况,比较两组早产儿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率(15.0%vs 52.6%)及不耐受持续时间[(4.32±1.28) d vs (6.33±1.25) d]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8.92±1.82) d vs (10.18±1.81) d]、达全胃肠喂养时间[(15.64±2.58) d vs (18.35±2.59) d]及平均住院时间[(23.32±2.28) d vs (30.83±2.25) d]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NEC发生,对照组发生NEC 1例,两组均未观察到皮疹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结论益生菌可减轻VLBW和LBW-PI喂养不耐受状况,缩短其恢复出生体重以及达全胃肠道营养时间,其防治VLBW和LBW-PI不耐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防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我院NICU2003~2005年度收治的所有早产儿进行综合管理,包括:谨慎喂养;免疫支持;积极抗感染;及时改善肠道微循环、微生态;循环、呼吸、血糖、内环境支持等;尽早给予静脉营养支持以保证热卡供给;使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严格控制静脉入液量。观察以上综合措施实施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308例早产儿中,共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发生率为0.97%,低于文献报道的在所有NICU病婴中总的发生率1%~7.7%水平。结论早产儿综合管理的综合预防措施对减少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早产儿的早期微量喂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 70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2组早产儿出生后均用微量输液泵经外周静脉匀速输入配置的营养液,观察组于早产儿出生后24 h内采用配方奶粉经口或鼻饲喂养,对照组于早产儿出生后48 h开始采用配方奶粉喂养。观察2组早产儿喂养耐受情况、恢复至出生体质量的时间以及出生后3 d胆汁酸及胆红素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每日体质量增长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胆汁酸和胆红素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营养支持疗法辅以早期肠内微量喂养可改善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缩短恢复至出生体质量的时间,促进肠蠕动,减少肠肝循环,减轻血清胆红素水平,有利于出生低体质量婴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联合微量喂养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方法选用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出生的108例早期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治疗组(n=56)和对照组(n=52),对照组采用早期微量喂养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结果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发生N EC6例(11.54%),治疗组发生N EC 2例(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静脉营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出院体重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在早期微量喂养基础上适当补充双歧杆菌,N EC发生率明显降低,严重程度减轻,同时可缩短静脉营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增加出院时体重,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凌其英  陈虹  李静  陈苹 《四川医学》2011,32(7):1026-102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 I)生后早期合理的营养方法。方法 40例极低体重儿(VLBW I)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间断鼻胃管喂养,观察组采用间断鼻十二指肠喂养。用同一种配方乳喂养,观察两组患儿喂养1周的进奶量、胃储留、胃食管返流、误吸、呼吸暂停、腹胀、血糖、体重下降幅度、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平均每日体重增长、平均使用静脉营养液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2例因肺出血分别于21h和35h放弃治疗,对照组2例因肺出血放弃治疗,1例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余患儿喂养后1周鼻十二指肠喂养组较鼻胃管喂养组平均进奶量显著增加(P〈0.001),体重下降幅度、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每日体重增长、胃储留、胃食管返流、平均使用静脉营养液的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胀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误吸、呼吸暂停和低血糖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喂养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早期提供了合理肠内营养,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复方嗜酸乳杆菌、抚触结合母乳喂养用于剖宫产低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07月至2019年07月本院收治的122例剖宫产低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及母乳喂养;联合组61例,接受复方嗜酸乳杆菌、抚触结合母乳喂养。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喂养耐受指标、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及并发症,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及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88.52% VS 72.13%),腹胀、呕吐、便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联合组每日进奶量较对照组高,达到经口全胃肠喂养时间、胎粪排空日龄较对照组低(P均<0.05);联合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较对照组短,第14d头围增长、体重增长均较对照组高(P均<0.05);治疗后联合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比对照组低,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比对照组高(P均<0.05)。结论 复方嗜酸乳杆菌、抚触结合母乳喂养用于剖宫产低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效果显著,可促进患儿胃肠功能发育、成熟,改善胃肠动力,提高喂养耐受性,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我国2012-2016年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相关研究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为未来研究提供可能的方向.方法 以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为主题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2年11月至2016年11月.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Excel2007软件建立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矩阵,使用Ucinet6.0及Netdraw绘制可视化网络,展示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关系.结果 最终纳入536篇文献,共35个高频关键词,处于核心地位的研究对象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研究资料相对较少.喂养不耐受的原因、治疗方式、临床疗效、临床表现、生长发育、肠内/肠外营养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临床学者关注的焦点.结论 目前国内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预防和干预治疗措施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而对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生物学指标预测等方面的研究无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19.
曹丽  冉域辰  王红   《四川医学》2018,39(4):427-431
目的探讨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早期营养支持的方式,对其生长发育及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于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符合入院标准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0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未实施早期营养支持的50例为对照组,实施早期营养支持的5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延迟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并发症的发生及神经系统发育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日增长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日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宫外生长迟滞的发生率(以出院体重为参考),观察组为25例(48.1%),对照组为38例(73.1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常见并发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低血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纠正胎龄40周时,两组患儿的体质量及身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0项神经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分值高(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能够有效解决极低出生体重儿存在的营养和生长发育问题,提高胎儿宫外发育的速度,有效增加患儿的体质量,缩短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减少宫外生长迟滞的发生,减少常见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早产儿常见的脑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