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广州地区2003年春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暴发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年1~3月广州地区发病的190例典型的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190例患者均以高热起病,近距离接触过传染源,潜伏期2~15 d,175例患者伴有呼吸困难、咳嗽、心悸、乏力、头痛头晕,伴腹泻46例(24.2%).133例患者肺部无明显体征,胸部X线片浸润性阴影在病程初期较轻,1周内逐渐或突然加重,其中波及两个肺野93例,两肺弥漫性渗出阴影36例.36例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SS),死亡11例.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中毒症状明显和肺部阴影扩散时,及时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和皮质激素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结论本病传染性强,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肺部阴影增多和呼吸困难加重时,及时应用CPAP和皮质激素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发病特点和防治策略。【方法】对2003年1-3月在本院ICU收治的14例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治患者,分析和比较其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对14例患者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9例患者于治疗7~14d后病情好转或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动脉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均明显提高,总有效率为64%。死亡5例,病死率为36%。【结论】本病病情变化迅速,死亡率较高。在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时,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机械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的发病特点和防治策略。【方法】对2003年1—3月在本院ICU收治的14例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治患,分析和比较其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对14例患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9例患于治疗7~14d后病情好转或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动脉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均明显提高,总有效率为64%。死亡5例,病死率为36%。【结论】本病病情变化迅速,死亡率较高。在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时,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机械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3年1月~5月广州地区确诊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8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6例患者多有近距离接触传染源史,潜伏期1~11天,163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55例全身乏力,半数以上病人有咳嗽、气促,可伴有畏寒、头晕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心悸。48例(占25.8%)白细胞计数减少,68例(占36.6%)血小板计数减少,177例(占95.2%)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正常。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显示CD3^ ,CD4^ ,CD8^ 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X线胸片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渗出阴影。应用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美满霉素基础上,早期持续低流量鼻管吸氧和早期规律合理使用皮质激素治疗能有效地缩短发热时间,改善全身中毒症状,减少气促,减少肺纤维化,防止和控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本组病人治疗(包括好转)率94.6%,死亡率5.4%。结论 本病由变异冠状病毒引致,以呼吸道传播为主,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应用针对性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X线表现及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对发病后的一系列胸片影像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以发热为最早起病症状,93.8%的患者发病后肺部出现片状、小斑片状模糊影。87.5%患者单侧肺受累,且仅限于1-2个肺野,病变较轻。2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所有病例抗生素治疗后肺部阴影均能吸收,随访病例胸片均无肺间质纤维化等表现。结论 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部出现炎性改变,单侧肺受累多,浸润范围小,病变相对轻,抗生素治疗后肺部阴影均能吸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年1月~5月广州地区确诊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8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6例患者多有近距离接触传染源史,潜伏期1~11天,163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55例全身乏力,半数以上病人有咳嗽、气促,可伴有畏寒、头晕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心悸。48例(占25.8%)白细胞计数减少,68例(占36.6%)血小板计数减少,177例(占95.2%)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正常。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显示CD_3~+,CD_4~+,CD_8~+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X线胸片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渗出阴影。应用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美满霉素基础上,早期持续低流量鼻管吸氧和早期规律合理使用皮质激素治疗能有效地缩短发热时间,改善全身中毒症状,减少气促,减少肺纤维化,防止和控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本组病人治疗(包括好转)率94.6%,死亡率5.4%。结论本病由变异冠状病毒引致,以呼吸道传播为主,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应用针对性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发热留观病人的胸部影像学表现,认识和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及其它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其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将2003年“非典”流行时期,我院发热隔离病房收治的60例发热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确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为18~71岁,平均年龄40岁);肺炎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为15岁~63岁,平均年龄29.2岁);上呼吸道感染3例;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过敏性肺炎各2例;麻疹伴肺炎、流行性出血热伴肺炎、肠炎伴肺炎各1例;胸膜肥厚、急性胰腺炎伴肺感染各1例。结论影像学检查(特别是床旁胸部拍片)是发热留观病人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具有肺内渗出性病变、抗菌素治疗无效、短时间内病变明显进展和以两肺多发病变为主的胸部影像学特点,但是缺少特异性,尤其是早期病变,与其它以肺部渗出病变为主的呼吸系统疾病鉴别困难。深入了解和掌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和特点,结合流行病学及其它临床检查资料,在同其它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2例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救治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2例重症SARS患者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及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抗感染药物和综合治疗,症状很快改善,胸部X线示阴影吸收。但1例因应用广谱抗生素品种过多、时间过长而出现药物热;1例因激素应用时问过长继发上消化道出血。2例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均救治成功。结论:早期诊断,加强支持治疗,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抗感染药物,适时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可望降低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化疗肺是化疗药物诱发的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主要X线征象为两肺弥漫性网结节状阴影,晚期出现肺动脉高压和肺容量缩小、膈升高。突出的症状是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抗炎和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关键是早期确诊,及时停药。否则,将导致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我院1983年1月至1987年12月收治的36例尿毒症病人。11例(30.6%)有咳嗽、8例(22.2%)有气喘和(或)呼吸困难、9例(25.0%)有胸腔积液、17例(47.2%)呼吸音异常。26例(72.2%)胸片异常,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门阴影增浓、以肺门为中心向外扩散的蝶形阴影、肺部片状模糊阴影、肋膈角模糊或消失。尿毒症肺损害和病程长短、贫血程度、BUN浓度、高血压存在与否无固定关系。病人有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者,多有胸片异常(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ARS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4例重症SARS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均有高热、进行性呼吸困难和肺部阴影。大多数患ALT、AST及LDH升高。肺部和免疫系统是病毒主要作用的靶器官。治疗以综合支持对症为主,及时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较好疗效。结论:综合支持治疗对降低重症SARS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温文捷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2):1618-1620,1623
目的:观察和分析经鼻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重症肺炎患儿血气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2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儿科重症监护室监护和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经鼻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患儿则给予常规鼻导管吸氧,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和部分炎性因子的水平变化,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和pH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患儿PaO2、SaO2和p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aCO2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儿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L-10、CRP、TNF-α以及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鼻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肺炎患儿可调节相关炎性因子水平,进一步改善患儿的缺氧情况,恢复酸碱平衡.  相似文献   

13.
SARS病毒感染临床分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ARS病毒感染的临床分型。方法:对4例SARS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过程及高危人群抗SARS病毒IgG抗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提出了SARS病毒感染可进一步分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型(重症)、非典型性肺炎型(肺部阴影为主要表现)、钝挫型(轻症,无肺部阴影)和隐匿型(无症状感染者)4种临床类型。结论:SRAS病毒感染可表现为连续的、轻重不同的多种临床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有效呼吸道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将90例CPAP治疗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利用不同护理措施观察对患儿通气情况的影响。结果:干预组患儿在纠正缺氧、改善呼吸、恢复心率、缩短病程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鼻塞式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采取有效地呼吸道管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人病薄性肺炎的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3例经临床确诊的成人病毒性肺炎患者的CT影像资料,分析其病变形态、范围、伴发改变、发展与转归等情况。结果观察到磨玻璃影20例、碎石征13例、小片状模糊影15例、大片状实变影5例、支气管气象J5例、小结竹影6例、胸膜下网状影5例、条索影7例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6例,伴舣侧胸腔积液者18例、胸膜增厚3例、气胸1例、纵隔淋巴结增大4例、肺门增大3例、病变累及双侧所有肺叶肺段者17例、在吸收期,11例患者中观察到磨玻璃影、小片状模糊影较网状影吸收稍快.8例患者中观察到内中惜病灶较外带病灶吸收稍快。结论本组成人病薄性肺炎CT表现以间质性病变为主,伴不同程度肺实质受累.磨玻璃影及碎石征为特征性表现,常伴胸腔积液,病变在肺内分布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种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重症胸部损伤合并ARDS老年病人90例均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并且根据病人自身情况选择3种不同的通气模式。30例采用同步间歇性指令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SIMV+PEEP组),30例采用连续性气道通气(CPAP)+压力支持(PSV)模式(CPAP+PSV组),余30例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PCV组)。对比3组临床疗效、呼吸模式参数和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3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MV+PEEP组和CPAP+PSV组治疗后各病死1例,PSV组无死亡病例。CPAP+PSV组分钟通气量(MV)、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水平均高于SIMV+PEEP组和PCV组(P<0.05~P<0.01),吸气末峰压(PI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均低于SIMV+PEEP组和PCV组(P<0.05~P<0.01)。3组PaO2、PaCO2、S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CPAP+PSV组病人PaO2/FiO2均高于SIMV+PEEP组及PCV组(P<0.01和P<0.05)。结论:3种机械通气模式均能改善老年重症胸部损伤合ARDS病人的低氧血症,CPAP+PSV模式在降低PIP方面比其他2种通气模式有优势,更适于连枷胸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耿立建 《河北医学》2013,19(2):234-236
目的:探讨应用CPAP(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鼻塞式CPAP治疗。对两组的呼吸、心率、肺部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控制性高浓度氧疗、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不同的干预措施对急性肺损伤(ALI)早期呼吸应答和呼吸做功的影响.方法 24只杂种犬在制作油酸ALI模型成功后(PaO2/FiO2≤300mmHg),保持自主呼吸,随机进入:(1)控制性高浓度氧疗组(n=8);(2)CPAP组(n=8);(3)BiPAP组(n=8).连续记录并计算正常、ALI早期、干预后1~4h内呼吸应答和呼吸做功各项生理指标.结果 在降低呼吸频率和浅快呼吸呼吸指数上,BiPAP组效果最明显(P<0.001),其次是CPAP组和氧疗组(P<0.001).3组对分钟通气量的影响不大(P>0.05),维持在ALI/ARDS发生后的通气水平.在潮气量、平均吸气流量指标的改善上,BiPAP组效果最显著,其次是CPAP组和氧疗组.3组在吸气时间占呼吸周期比值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跨膈压峰值上,BiPAP组降低最明显,其次是CPAP组.CPAp组和BiPAP组可有效地抵消内源性PEEP(P<0.01),氧疗组对于内源性PEEP改善不显著(P>0.05).在降低吸气做功上,BiPAP组最显著,其次是CPAP组,氧疗组呼吸功耗与干预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PAP组(P<0.01)和BiPAP组(P<0.05)有效地降低了克服内源性PEEP成分做功的比例.结论 BiPAP和CPAP对于缓解呼吸窘迫、减少呼吸功耗、改善呼吸应答均具有积极作用,显著延缓了ALI/ARDS的病情恶化,其中BiPAP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误诊为肺结核的58例细菌性肺炎病人,由于抗菌素的广泛使用,肺部非特异性炎症的症状甚至X线表现均已趋向不典型化,容易与肺结核相混淆,应引起重视。暂时诊断不明的病例,按肺炎试验治疗中不应使用有抗结核作用的链霉素,卡那霉素、利福平。成年人肺部钙化点不是肺结核患者的特有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