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检查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和麻醉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靶控输注组(TCI组)和手控输注组(MCI组),每组30例。TCI组使用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设定为5.0μg/ml。MCI组静脉缓慢推注丙泊酚2mg/kg。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循环变化,苏醒时间和丙泊酚的总用药量。最后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中的SBP、DBP、SpO2较肠镜检查前均有明显下降,但MCI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TCI组。MCI组中呼吸抑制(SPO2<90%)发生7例,TCI组无呼吸抑制发生。MCI组的丙泊酚用量显著高于TCI组;MCI组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TCI组。结论:靶控输注用于无痛肠镜检查可明显提高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抑制轻,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不同血浆浓度和不同时间的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丙泊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择期下腹部开腹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年龄65~82岁.随机分为4组,每组8例,A组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TCI瑞芬太尼血浆浓度4μg/L,C组TCI瑞芬太尼血浆浓度7μg/L,D组TCI瑞芬太尼血浆浓度4μg/L且输注时间大于4 h.所有患者均TCI丙泊酚,血浆浓度为3 ms/L.术中记录脑电双频指数值(bispetral index,BIS)、心率(heart rate,HR)、桡动脉压等指标.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CI丙泊酚后1、3、5、10、15、30 min及以后每30 min,停止TCI丙泊酚后即刻、2、4、6、8、10、15、30、45 min及1、2、4、6、8、12、24 h取桡动脉血,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丙泊酚的血浆浓度.应用NONMEM软件将A组分别和B、C、D组建立全量回归模型后,将瑞芬太尼作为唯一的固定效应加入最终模型,单独考察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丙泊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1)4组患者术中均能维持合理的麻醉深度(BIS值40-60)和稳定的血流动力学.(2)3组(A+B组,A+C组,A+D组)丙泊酚药代动力学最终模型均符合三室开放模型,目标函数值分别为-810.1,-714.4,-896.4.将瑞芬太尼合并用药分别加入3组模型,模型的目标函数未见减小.结论:靶控输注血浆浓度4μg/L、7μg/L的瑞芬太尼以及连续输注血浆浓度4μg/L的瑞芬太尼4 h以上对老年患者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患者手术过程中给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60例患者手术过程中给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结果:与插管前相比,对照组患者插管后心率加快、血压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前后心率及血压则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自主呼吸和定向力的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较芬太尼静脉麻醉好,瑞芬太尼麻醉能够促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且苏醒时间较快。  相似文献   

4.
瑞芬太尼对无痛人流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在无痛人流术中0.3μg/kg瑞芬太尼对靶控输注(TCI)丙泊酚麻醉效能的影响.方法:42例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年轻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n=20)、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RP组,n=22).按序贯法要求,两组患者依次给予不同剂量丙泊酚,计算出50%患者对扩张宫颈或吸刮官壁手术无逃避体动反应时所需的丙泊酚血浆浓度(Cp50).于麻醉中连续监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监测患者麻醉镇静深度反应熵(RE)和人状态熵(SE).以改良清醒镇静评分法(mOAA/S)评测麻醉过程巾患者清醒程度.以Spearman秩相关分析患者麻醉清醒过程巾MOAA/S评分同熵指数的相天性.结果:①RP组与P组扩张宫颈Cp50分别为3.495 vs.4.637μg/kg,吸刮宫腔时Cp50分别为4.417 vs.5.825μg/kg;②RP组丙泊酚用量和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时丙泊酚血浆浓度都显著少于P组(P<0.01);③RP组RE和SE在手术时间内皆显著高于P组(P<0.05或P<0.01),但在苏醒过程中差异并无显著意义;④两组患者麻醉清醒过程中MOAA/S评分同相应RE、SE皆为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在青年女性患者无痛人工流产术巾,0.3 μg/kg瑞芬太尼可以显著减少TCI丙泊酚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在浅麻醉镇静深度就可满足手术需要,但并不影响通过丙泊酚血浆浓度和熵指数对苏醒程度的预测和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使用不同靶控输注(TCI)浓度的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七氟醚抑制肾上腺能反应呼气末肺泡内最低有效浓度(MACBAR)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年龄≥65岁)患者60例,使用5%七氟醚吸入和TCI 3 ng/mL瑞芬太尼诱导,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值(50±5).随机分为3组:不使用瑞芬太尼维持组(R0组),瑞芬太尼TCI浓度为1 ng/mL(R1组)和2 ng/mL维持组(R2组).监测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及插管后10 min(T2)、切皮即刻(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T3点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ET%),根据改良后的上下交叉点法计算每组的MACBAR. 结果 R0,R1及R2组七氟醚MACBAR分别为(2.58±0.29)%,(1.31±0.20)%及(0.84±0.21)%;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相同的麻醉深度下,老年患者的七氟醚需求量随着瑞芬太尼TCI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靶控浓度1 ng/mL和2 ng/mL瑞芬太尼分别降低老年患者七氟醚MACBAR 49.2%和67.4%.  相似文献   

6.
老年患者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 TCI)不同血浆浓度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临床安全性和可行性,并评价Marsh参数应用于老年人丙泊酚TCI系统的性能.方法:3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例.A组,丙泊酚复合硬膜外组;B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血浆浓度4 μg/L)组;C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血浆浓度7 μg/L)组.3组病例丙泊酚TCI的血浆浓度均为3 mg/L.观察患者麻醉及术中的脑电双频指数(bispetral index, BIS)、心率、血压、心率变异性等指标,并抽取桡动脉血,检测丙泊酚的血浆浓度.结果:(1)B, C组(血浆浓度4,7 μg/L)的瑞芬太尼能有效抑制插管反应,但C组(血浆浓度7 μg/L)麻醉诱导时低血压和窦缓的几率增加;(2)3组患者术中均能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BIS值=45~60);(3)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TCI不影响老年患者的苏醒; (4)Marsh参数的丙泊酚TCI系统用于我国老年患者偏离性(MDPE)为11.17%、精确度(MDAPE)为12.16%.结论: 血浆浓度4,7 μg/L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均能安全应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麻醉,但应用血浆浓度7 μg/L的瑞芬太尼在麻醉诱导时应注意加强监测.采用Marsh参数的丙泊酚TCI系统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我国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7.
理想的神经外科手术麻醉要求麻醉诱导迅速,维持镇静、镇痛充分,降低颅内压和脑代谢,停药后清醒迅速而无躁动,无呼吸抑制和残余药物作用。瑞芬太尼为μ受体激动药,它具有镇静效果好、作用时间短和可控性好等特点。异丙酚可通过收缩脑血管、减少脑血流而降低颅内压和脑组织代谢率。  相似文献   

8.
无痛人工流产要求起效快、苏醒快、苏醒完全,很快离院。异丙酚有这些优点,但有镇痛差的缺点,有的患者在术中出现体动。近年,瑞芬太尼在临床普遍应用,瑞芬太尼是一种短效、镇痛作用强的阿片受体激动剂,与异丙酚互补,为提高无痛人流麻醉效果,带来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比较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术的麻醉效果和麻醉拔管期清醒程度、躁动程度。方法:选择行择期斜视矫正术的患儿60例,ASAI级,年龄2~9岁,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时,瑞芬太尼组静注瑞芬太尼1.5μg/kg,舒芬太尼组静注舒芬太尼0.3μg/kg,随后静注丙泊酚1mg/kg、维库溴铵0.08mg/kg,行气管内插管,持续泵注丙泊酚5mg/(kg.h),瑞芬太尼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h),舒芬太尼组则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记录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评价麻醉效果。观察并记录拔管时、拔管后5min、拔管后15min、插管后30min清醒程度、躁动程度。结果: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及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儿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瑞芬太尼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较舒芬太尼组短;拔管时、拔管后5min、拔管后15min瑞芬太尼组患儿躁动评分较舒芬太尼组高、清醒评分较舒芬太尼组低,拔管后30min两组躁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瑞芬太尼组清醒评分较舒芬太尼组仍低。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术的麻醉,麻醉效果较好,苏醒较快,但麻醉拔管期躁动较舒芬太尼组严重。  相似文献   

10.
陈昕  宋燕青  杨克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9):1189-1190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钬激光碎石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6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钬激光碎石患者,随机分为靶控输注(TCI)组,人工输注(MCI)组和对照组,记录两组丙泊酚的平均用量,意识消失的时间及恢复时间,同时记录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结果:患者意识消失所需要的时间TCI组显著低于MCI组(P<0.05),意识消失时所需的丙泊酚剂量TCI组大于MCI组。整个手术过程丙泊酚的平均用量TCI组略低于MCI组,意识恢复时间TCI组也比MCI组缩短(P<0.05)。TCI组与MCI组在MAP、HR、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流动力学维持平稳;但对照组MAP、HR在手术过程中波动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明显优于腰椎联合麻醉;丙泊酚靶控输注(TCI)与人工丙泊酚输注(MCI)相比,诱导迅速,苏醒快,麻醉维持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通过比较不同血浆靶浓度控制输注 (TCI)异泊酚联合一定剂量雷米芬太尼 (REM)后的麻醉效能,及其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探讨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合理配伍。 方法: 100例早孕患者,均无麻醉前用药,随机分为 4组,每组 25例。Ⅰ组单纯使用 1%异泊酚,血浆靶浓度设定为 7. 5mg/L;Ⅱ、Ⅲ、Ⅳ组在输注异泊酚前 1min先静脉注射REM 0. 3μg/kg,注射时间为 30s,异泊酚血浆靶浓度分别设定为 5. 0mg/L、5. 5mg/L和 6. 0mg/L,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操作,吸宫结束时停用异泊酚。观察术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扩宫时、吸宫时和手术结束时的血压(BP)、脉搏氧饱和度 (SpO2 )、心率 (HR),诱导时间、手术时间、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异泊酚的总用量、患者体动及术后宫缩痛情况。 结果:与术前比较,Ⅰ组睫毛反射消失时、扩宫时的平均动脉压(MAP)、HR显著降低(P<0. 01),吸宫时MAP、HR均显著增高 (P<0. 05),Ⅱ、Ⅲ组睫毛反射消失时、扩宫时、吸宫时MAP、HR与术前比显著降低(P<0. 01),Ⅳ组各时间点MAP、HR较术前均显著降低 (P<0. 01);Ⅰ组诱导时间明显较短(P<0. 01),唤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延长(P<0. 01),异泊酚总用量和术后宫缩痛发生率显著增加(P<0. 01);Ⅱ组体动发生率明显增加 (P<0. 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支撑喉镜下手术的临床可行性,并比较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和枸橼酸芬太尼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的应用.方法:ASAⅠ~Ⅱ级耳鼻喉科支撑喉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TCI组麻醉诱导时设定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6 μg/L、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 mg/L,术中靶浓度维持不变,术毕停药;对照组麻醉诱导以异丙酚1~2 mg/kg、枸橼酸芬太尼2.5 μg/kg静注,术中吸入1%异氟烷和静注芬太尼0.03 μg.kg-1.min-1维持麻醉,术毕停止.记录2组各时段生命指征(血压、心率、氧饱和度),麻醉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恢复室时间),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和药物使用情况,观察患者拔管后即刻、离开恢复室(PACU)、拔管后30 min、1 h和3 h的意识状态(OAAS)、术后并发症和满意度.结果:①术中TCI组瑞芬太尼血药浓度维持在6 μg/L、异丙酚血药浓度维持在3 mg/L的给药速度,血流动力学稳定;②在行气管插管、支撑喉镜置入、拔管前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高于TCI组,有统计学差异;③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PAC时间TCI组早于对照组;④TCI组在拔管后即刻、离开PACU、拔管后30 min、1 h 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⑤2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与常规静吸复合麻醉下行支撑喉镜手术相比,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更平稳,苏醒更快,更适用.  相似文献   

13.
刘智  ;胡东海  ;焦赫娜 《当代医师》2014,(12):1614-161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靶控丙泊酚-舒芬太尼麻醉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择期行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2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给予0.8 μg/kg右美托咪定和等量生理盐水,10 min输完.术中D组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0.2μg/(kg·h),C组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麻醉诱导前10 min(T1)、麻醉诱导后3 min(T2)、气管插管后1 min(T3)、停药(T4)、唤醒即刻(T5)、加深麻醉后6 min(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两组血液动力学、唤醒时间、唤醒成功率、唤醒期间的躁动情况及唤醒期间的出血量,记录有无术中知晓.结果 两组唤醒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较C组血液动力学稳定(P<0.05),D组躁动的发生率及唤醒期间的出血量显著少于C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辅助靶控丙泊酚-舒芬太尼麻醉能有效实施术中唤醒,有助于减少唤醒期间的出血量及躁动的发生,使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等离子刀扁桃体腺样体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价值。方法:择期行等离子刀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的患儿40例,ASA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瑞芬太尼0.15~0.25μg.kg-1.min-1微量泵持续输注,对照组持续吸入异氟醚0.7%~2.0%。观察诱导前、插管后5min、手术开始后20min和拔管后20min血压、心率的变化。观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20min清醒程度评分和拔管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围手术期循环平稳,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清醒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比较,苏醒迅速,清醒完全,能满足小儿等离子刀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的麻醉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行无痛胃镜时采用小剂量丙泊酚分次注射的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30例老年无痛胃镜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小剂量丙泊酚组,n=15),首次丙泊酚按1 mg/kg静脉注射,而后每次注射10 mg,直至患者意识消失.观察组(常规剂量丙泊酚组,n=15),开放静脉后丙泊酚按2 mg/kg静脉注射.分别观察并记录用药前、用药后1,5,10 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F)及麻醉结果.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与观察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HR、SBP、SPO2、RR用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用药前后HR、SPO2、SBP、RR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血压、低血氧发生率高.结论:老年无痛胃镜患者采用小剂量丙泊酚分次注射更有利于呼吸循环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在老年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65岁),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R)组和芬太尼(F)组。两组丙泊酚负荷剂量为0.8 mg/kg,推注时间为60 s,维持量为6 mg·kg-1·h-1;R组瑞芬太尼负荷剂量为0.5μg/kg,维持量为0.06μg·kg-1·min-1;F组单次予芬太尼1μg/kg;所有维持量持续输注至肠镜进至回盲部停药。根据患者反应,单次静脉追加丙泊酚10 mg,观察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双频指数(BIS)、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起效时间、人镜时间、苏醒时间、镇静评分、定向力恢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麻醉效果分级、离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中的BP、SpO2、HR、BIS、RR、VT、ETCO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镜检开始3、5、10 min, F组BP、BIS明显低于R组,HR明显快于R组(P值分别<0.05、0.01)。R组丙泊酚追加用量明显少于F组(P<0.01),体动反应少于F组。术中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变慢、变浅,RR、VT较术前明显下降(P值分别<0.05、0.01),ETCO2逐渐升高。结论瑞芬太尼相对于芬太尼更适宜用于门诊老年无痛肠镜检查,但要注意呼吸抑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王晖  张昕  秦秦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9):1178-118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小儿下肢及下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5例择期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氯胺酮复合羟丁酸钠静脉全麻(Ⅰ组),单次硬膜外麻醉(Ⅱ组)和骶管阻滞麻醉(Ⅲ组)。每组病例数均为15例。分别于入室时(T0)、切皮后30min(T1)及切皮后60m in(T2)采血,检测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并记录术中患儿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情况。结果:Ⅰ组患儿血糖在T1、T2时点明显高于Ⅱ、Ⅲ组患儿(P<0.05)。Ⅰ组患者T2时点皮质醇水平较T0显著增高(P<0.05),Ⅱ、Ⅲ组患儿皮质醇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Ⅰ组患儿T2时肾上腺素水平较T0时明显升高(P<0.05),T1、T2时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较T0显著升高(P<0.05)。结论:单次硬膜外麻醉与骶管阻滞抑制小儿术中应激反应的效果较氯胺酮复合羟丁酸钠静脉全麻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