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高职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讨论,就礼仪教育对高职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高职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中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创新,培养具有生态意识的生态人是生态建设的关键。生态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尊重生命和自然界的意识、环境意识、资源意识、人口意识、协作意识、忧患意识。生态意识教育是环境教育的深化和升华,生态意识教育贯穿在各个不同学科教育之中。从九江一中教育创新的探索实践来看,生态意识教育是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创新的重点,笔者将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培养生态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是整合传统德育之后的一种崭新教育范式。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学生以道德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医学生是未来的人类生命的保护使者,培养其生态道德观念,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有助于通过他们向大众传播生态观念,以形成全社会生态保护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儒家思想富含"天人合一"、"仁人爱物"、"取物不尽物"等丰富的生态理念,为医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育素材。一是,有助于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自然观,不单关注患者的躯体和心理,还关注其健康需求、医疗和生活环境;二是,有助于医学生树立敬畏生命的生态价值观,关爱生物,善待生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三是,有助于医学生树立绿色的生态节用观,关注应用医学科技产生的生态后果,选择对生态有利的行为,拒绝对生态有害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标志着人类对加强环境保护,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急剧地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日益突出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激发并促进了环境科学和环境教育的发展。从70年代起,我国许多高等院校陆续兴办了环境保护专业,部分医学院校也先后开设了环境保护专业,招收培养本、专科学生,其中一些院校还陆续取得了环境保护专业硕士、博士授予权。但是同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环境教育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比,我国的环境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某些环节尚很薄弱。例如,从目前来看,我国高等环境教育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医学院校非环境专业的环境教育尚存在一定的问题。1医学院校非环境专业大学生环境教育现状分析中国是世界上环境质量较差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尽管我国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做...  相似文献   

6.
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理念包括“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和谐共生”的育人理念、“厚德载物”的包容理念和“道法自然”的修养理念等。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理念,关注医学教育对象本身和思想政治育人规律的研究,有助于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非生态性和非主体性,优化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育人环境,从而建构以医学生个体生命和内在价值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评价理念和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生态环境危机、制药工程专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道德教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地位三个方面对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并提出在德育中增加生态道德教育的比重、基础课程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理念、专业课程教学中强化环境道德意识来构建良好的生态道德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健康观为基础,提出生态文明视角下健康管理的特点,即健康管理不仅关注个人的健康状况,而且综合考虑个人、家庭、社会与环境等因素,使人类健康与环境健康协调发展。以此为基础运用健康管理的基本原理构建了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健康管理模式。从建立基本信息档案、评估环境风险因素、进行生态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进行健康管理评价等方面,综合考虑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建立起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健康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医科大学新生面对高校新的环境,有许多不适应.高校在新生入学期间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教育和指导,使他们尽快进入"大学生"角色,对高校实现培养新时期合格人才的目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生态环境危机、制药工程专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道德教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地位三个方面对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并提出在德育中增加生态道德教育的比重、基础课程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理念、专业课程教学中强化环境道德意识来构建良好的生态道德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