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讨论肝性脑病营养治疗.方法 对肝性脑病患者进行营养治疗与健康教育.结论 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供给充足维生素和适量能量.减少代谢氨形成,预防和减轻肝昏迷;补充适当能量,保证代谢需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相似文献   

2.
腹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江  刘斌  侯宇  郑南 《医学新知杂志》2004,14(4):252-254
肠内或称经肠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来提供可满足、超过或补充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方式。自1957年Greenstein等勾宇航员开发要素膳以来,肠内营养有了显著进展。近年来外科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研究增多,发现EEN不仅安全、可行,且有较多优势。现对EEN的临床研究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常怡勇 《开卷有益》2006,(11):29-29
目前,为给外科术后患者补充营养和加速手术创伤的恢复,国内西医一般采用的是静脉补充营养剂,如给予复方氨基酸或脂肪乳剂等.其实,中药补剂也可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利于伤口愈合.最近日本帝京大学市原医院外科的仲秀司在接受消化道手术的病人中,探讨了中药对术后蛋白质代谢和手术创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金云玉  于影 《吉林医学》2009,30(10):897-898
家庭肠内营养指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食或正常饮食不能维持身体代谢和生长发育需要而必须通过额外的途径或补充特殊的营养制剂以摄取足够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满足机体细胞维持功能、结构和代谢的需要。随着肠内营养制剂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对大部分病情平稳而住院仅仅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来说,可在家中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即家庭肠内营养。为提高治疗效果,现对社区家庭肠内营养患者的实施和管理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后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体内出现严重的代谢反应,及时、有效、安全的补充营养物质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而经鼻空肠管的置人在患者的营养方面的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经鼻空肠管内营养支持的置管方式、营养支持开始时间、营养支持的方式以及护理等方面的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18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应用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都能够耐受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通过科学细致的护理,应用十二指肠营养管有效补充了患者术后营养,减少输液量,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结论: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用十二指肠营养管,并对十二指肠营养管科学细致的护理,使其为患者术后的营养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补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代谢和健康所必需的营养要素之一。维生素一般不能在人体内合成,主要从膳食中获得。原则上讲,全面均衡饮食可以不必补充维生素。  相似文献   

8.
选择80例腹部手术后病人为观察对象,比较全静脉营养代谢支持模式与传统的术后输液模式对术后应激期病人氮平衡和血清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代谢支持治疗能有效地维持病人血清蛋白水平,促进血清蛋白水平回升,并能逆转手术创伤后应激期蛋白质分解增加所致的严重负氮平衡。对病人生理机能与组织结构的恢复有利。本文就观察结果,对腹部中型手术后应激期代谢特点及营养补充的原则及其合理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刘学强 《医学综述》2008,14(2):271-272
外科危重患者的机体处于严重应激状态,对其营养支持并不是单纯地提供营养,尤其不必强调满足热量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使细胞获得所需的营养底物以进行正常或近似正常的代谢,维持其基本结构。在治疗初期,主要是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补充血容量,待病情平稳、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48~72h后再根据营养评定的结果,按患者的营养需要量供给。另外,在营养支持时添加一些特殊营养物质,将有利于调节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选择80例腹部手术后病人为观察对象,比较全静脉营养代谢支持模式与传统的术后输液模式对术后应激期病人氮平衡和血清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代谢支持治疗能有效地维持病人血清蛋白水平,促进血清蛋白水平回升,并能逆转手术创伤后应激期蛋白质分解增加所致的严重负氮平衡。对病人生理机能与组织结构的恢复有利。本文就观察结果,对腹部中型手术后应激期代谢特点及营养补充的原则及其合理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