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数据挖掘是一种新兴的信息处理技术.它融汇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模糊数学、数据库、数理统计等多种技术方法,专门用于海量数据的处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方剂配伍研究的切入点有:方证相关规律,基于类方分析的方剂配伍规律,医家组方用药特色,方药特异性,方剂的运用演变等。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对海量的古今方剂数据进行挖掘,从而发现方剂配伍规律,为临床病证辨证论治、遣药组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中医方剂数据挖掘需要提出一套以数据清洗为主的数据预处理方法,使数据规范、准确和有序,利于后续处理。方法通过检索技术,在方剂数据库中获取文本数据源,将非规范化的数据通过辅助词群行处理、正则表达式替换、异名处理等步骤进行清洗,改进数据质量。结果在中国方剂数据库共检索到1758条记录,在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共检索到91条记录。源文本数据经预处理后共得到有效记录6913味药,可成功导入相关信息挖掘系统进行方剂名称和中药名词的信息抽取。结论本方法适用于基于中医方剂数据库的文本挖掘和知识发现,可成功对源文本数据实施清洗,得到标准统一、无噪声的数据,实现所需方药信息的有效抽取,可为中医方剂文本型数据信息分析与挖掘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白术类方的药证关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关联规则的方法,通过对321首白术方的数据挖掘试验,深入剖析了药物与药物、药物与证之间的关联,发现白术类方的药物配伍规律及白术的临床用药特点对大量白术方的方药和证候进行了分析处理,发现在治疗脾胃病证的方剂中,白术的用药规律及其药证特点,为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线索和目标.  相似文献   

4.
方剂由二味或以上的药味所组成,是中药运用的高级形式.由多味药所组成的方剂虽以单味药的性能为基础,但又不是所组成药味功效的简单集合,中医方与药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离合关系.试从方药离合的含义、方药离合现象、方药离合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认为方药离合是药与方在效用方面所表现出的某种趋同与分离的特性,方药离合普遍存在于方药配伍与运用的实践之中,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与中药多种性能、药物不同配伍及所主病证的复杂病机等有关,其科学原理正逐渐为现代研究所揭示.方药离合蕴涵着中医学中"药-方-证-效"之间密切关联的科学问题,全面深入认识方与药效用的关系对于揭示中医辨证论治原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药对泽泻-白术入手,以含药对泽泻-白术的方剂为研究对象,探索该类复方的配伍规律和病-证-方之间的关联。方法: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中医古籍文献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构建历代含药对泽泻-白术的方剂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和R软件平台,归纳分析含泽泻-白术的方剂配伍和方证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8首含泽泻-白术的方剂,涉及中药203种,临床症状240个,证型122个,疾病95种。通过关联分析得出常用药对泽泻-白术配伍的高频中药有9味,与相关高频症状、证候、疾病密切相关的药组有16个;与药物配伍关联度较高的临床症状有腹泻、大便溏、小便短黄、小便不利等;证型有湿热内蕴证、膀胱湿热证和膀胱蓄水证,疾病有淋证、水肿和伤暑。结论:含泽泻-白术的方剂核心适应证为水液病,病机以脾虚水湿痰饮内生为主,治则治法与温化法有共通之处,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方剂配伍理论和病-证-方的科学内涵,并为其相关复方研发、配伍用药及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治疗痛经方药的关联规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方法探讨治疗痛经方药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医方剂数据库(源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有关治疗痛经的217首方剂,以EXCEL 2000软件建立数据库,收录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关联规则方法中Apriori算法分析方剂中药对的应用规律。结果在治疗痛经的217首方剂中共使用427种药物2 450频次。其中,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依次为当归、川芎、延胡索、赤芍、香附等56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1 622次;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出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药对当归-川芎、当归-白芍、当归-香附等389对。结论运用用药频率统计与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能较好地发现中医临床治疗痛经方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系统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失眠方药的沿革 ,揭示失眠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 ,为提高临床失眠证的治疗提供参考。通过统计分析表明 ,补益、安神、清热药是构成历代失眠方的主要药物种类 ,安神药是治疗失眠证的特异性药物。不同历史时期失眠方药的发展演变 ,体现了中医治疗失眠证学术思想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方药量效关系是中医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方药量效关系的文献与理论研究包括7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经方本原剂量考证、方药剂量发展变化历史研究、证-量-效关系研究、方剂结构与量效关系研究、方药量效关系影响因素研究、随证施量原则研究,以及方药临床用量控制策略与方法研究。经方本原剂量目前虽然不能得出最终结论,但方药剂量发展变化历史的研究有助于认识经方的本原剂量。方药量效关系是一种"证-量-效关系",所以对方药关系的理解,不可忽略证的因素。中医临床处方用药应该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讲究方药用量控制策略与方法,随证施量。由于经方本原剂量尚难确定,所以也不能确定历史上存在经方剂量大幅缩小的变化。大量的临床事实表明,中医方药具有较低的"剂量阈"和较宽的"治疗窗",这与临床病证的复杂性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对方药的反应性有密切关系。中医临床处方用药应该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讲究方药用量控制策略与方法,随证施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索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遣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关于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临床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期刊文献,提取其中涉及中医证候分型、方药使用的信息,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证候、证素和方药进行频次、频率分析。结果 共检出1 518篇文献,纳入研究的文献共81篇;总共获得24种证候,最常见的6种证候为湿热蕴结证、湿热瘀阻证、肝肾阴虚证、风湿热痹证、寒湿痹阻证和痰浊阻滞证;共得到14种证素,其中居于前3位的病位证素为肾、肝、脾,而湿、热、血瘀、痰为主要的病性证素;共提取出方剂84首,使用最多的前3首方为痛风汤、四妙散和四妙汤;累计使用182味中药,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和祛风湿药最常用。结论 初步总结了痛风性关节炎的常见证候和方药使用情况,为形成痛风性关节炎的辨证论治共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与斑马鱼模型, 分析中医药干预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ATDILI)的用药规律, 筛选核心方药。  方法  收集相关文献,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方剂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 将核心方药在斑马鱼模型进行药效验证。  结果  筛选方剂342首, 分析得到41味常用药物, 17种常用药对, 1组核心方。核心方药干预下的ATDILI模型, 斑马鱼幼鱼的畸形率、死亡率均显著下降(P < 0.05),形态学改善,肝脏荧光面积显著上升、荧光光密度显著增强(P < 0.01)。  结论  中医药干预ATDILI以补虚、清热、利湿为总原则, 注重肝脾同治。数据挖掘得到的核心方药, 在斑马鱼ATDILI模型上均显示出一定的保肝作用, 验证了数据挖掘技术的可靠与适用。研究将数据挖掘与药理实验验证相结合,为ATDILI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