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胎盘滋养层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研究IgGFcγRⅢ(CD16)在人胎盘组织中的定位及体外培养的滋养层细胞是否存在CD16,从而为HCV母婴传播机制的研究提供细胞学实验基础。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消化人足月胎盘组织,以35%、45%两个Percoll密度梯度进行分离纯化,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法对足月分娩后的胎盘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及体外分离培养的胎盘滋养层细胞进行染色。结果:胎盘组织中滋养层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血管内皮细胞及基质成分波形蛋白染色阳性,经该法分离纯化的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者(滋养层细胞(占90%以上,胎盘组织切片的滋养层细胞及体外分离培养的滋养层细胞抗CD16染色阳性,阳性信号定位于胞质,未见胞核着色,结论:改进后的分离方法可能得到较高纯度的滋养层细胞,胎盘组织的滋养层细胞和体外分离培养的滋养层细胞均有CD16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体外培养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情况。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及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培养人胎盘组织中滋养层细胞,以HCV RNA阳性血清对滋养层细胞进行体外感染实验,胶体金免疫电镜检测滋养层细胞内的HCV病毒颗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性检测滋养层细胞内HCV RNA。结果:体外培养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内可观察到胶体金颗粒吸附的病毒样颗粒,形态及直径符合HCV特点。RT—PCR定性检测结果阳性,进一步证文所观察到的病毒样颗粒为HCV。结论:HCV可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早孕绒毛的滋养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利用HBV感染血清对滋养细胞进行体外感染,探讨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HBV的感染率及HBV在细胞中的复制状态.方法:利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联合消化培养法原代培养早孕胎盘中的滋养细胞,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获得纯度较高的滋养细胞后进行体外的HBV感染,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染色、ELISA及PCR法分别检测细胞上清中的HBsAg,细胞中的HBVDNA及cccDNA.结果:原代培养的滋养细胞,细胞生长良好,特异性角蛋白一7阳性,纯度高.原代滋养细胞在与HBV阳性血清共同孵育后均未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感染后24h和48h在滋养层细胞细胞浆中可见HBsAg的阳性表达,被感染细胞呈散在分布.感染后48h起可检测到弱阳性的HBsAg及HBVDNA,感染后细胞内未检测出cccDNA.结论:利用联合酶消化法建立了胎盘中滋养细胞的体外培养系统.HBV能够在体外感染原代培养的滋养细胞,对被感染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HBV可能不在滋养细胞中复制.  相似文献   

4.
人早孕胎盘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富军  王雪萍  刘斌  李焰  李洁 《医学争鸣》2004,25(24):2261-2263
目的: 培养纯度较高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为胎盘绒毛在妊娠期间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提供细胞学基础.方法: 胰蛋白酶-DNase消化法培养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间接免疫染色进行细胞纯度检测,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部结构.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为上皮样细胞形态,呈片状铺展生长.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波型蛋白染色阴性,表明不含污染细胞.透射电镜观察示所获细胞有典型滋养层细胞结构.结论: 该法简便易行,可获得合乎试验要求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持续感染对体外培养人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Matrigel人工重建基膜侵袭实验、MTT法细胞黏附实验、细胞移动实验,研究HCVRNA阳性患者血清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侵袭力以及与侵袭力相关的黏附、移动能力的改变;检测培养上清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浓度以评估感染对细胞激素合成、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感染组细胞侵袭、黏附、移动以及激素合成分泌功能较对照组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HCV持续感染可抑制体外培养人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包括侵袭力和激素合成、分泌功能在内的多种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4种建立滋养细胞的方法进行比较,以期寻求一种简便高效的人早孕滋养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早孕绒毛通过胰酶联合胶原酶消化分离后,分别采用直接接种、差速贴壁联合差速消化法、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纯化法、完整绒毛消化联合简化的 percoll 密度梯度分离法4种方法纯化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应用 HE 染色、免疫组化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纯度。结果直接接种、差速贴壁联合差速消化法、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纯化法得到的细胞细胞角蛋白7(CK -7)表达阳性率不足60%;简化的 percoll 密度梯度分离法得到的细胞 CK -7表达阳性率达90%以上。结论完整绒毛消化联合简化的 percoll 密度梯度分离纯化可以得到大量较高纯度的滋养细胞以供后期实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人早孕绒毛滋养层细胞有效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 利用成纤维细胞较滋养细胞贴壁早的特性,将滋养细胞与前者分离、纯化、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滋养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细胞来源及纯度.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为上皮样细胞形态,呈片状铺展生长.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波形蛋白染色阴性细胞达80%~85%,台盼蓝排斥试验示活细胞率超过90%.结论 采用差异贴壁法及体外培养条件,可简单、快捷地获得较高纯度的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  相似文献   

8.
胎鼠肺细胞的分离纯化及原代培养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 建立一套可靠的胎鼠肺细胞分离、纯化和培养技术,用于体外研究肺发育和早产儿肺部疾病。方法 采用胰酶和胶原酶消化19d胎鼠肺组织块,经差速离心和反复贴壁法,分离、纯化胎鼠肺泡Ⅱ型细胞(AECⅡ)和肺成纤维细胞(LF),并进行原代培养。用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透射电镜对所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该方法所得细胞产量大、纯度高。免疫细胞化学鉴定,AECⅡ细胞cytoker—atin染色阳性,vimentin染色阴性,LF则相反。透射电镜观察AECⅡ,可见细胞内板层小体。结论 该方法是一种可靠的胎鼠肺细胞的分离纯化培养技术,可用于体外研究肺发育与早产儿肺部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原代人子宫内膜细胞分离及培养的简易方法,并对其纯度及生物活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人子宫内膜组织,经2次筛网过滤、离心及贴壁纯化技术,分离、纯化培养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 )和腺上皮细胞(EEC ),用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免疫荧光方法对所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ESC呈平行生长,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波形蛋白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纯度达95%以上。EEC呈漩涡状生长,细胞呈多角形或蝌蚪形,细胞角蛋白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纯度可达90%。结论应用胶原酶消化法及二次筛网过滤法成功分离并培养数量、活力和纯度高的子宫内膜细胞,可操作性强,可供具备基本细胞培养条件的实验室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HBsAg进入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检测HBsAg进入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情况,为HBV宫内传播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胰蛋白酶(0.25%)-DNase I(0.15U/ml)联合消化法,获取纯度较高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将状态良好的对数生长期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分为6组,HBsAg-anti-HBs复合物组(I),热灭活的HBsAg、HBsAg、anti-HBc均阳性血清和高滴度anti-HBs阳性血清共同孵育物组(Ⅱ),热灭活的HBsAg、HBeAg、anti-HBc均阳性血清组(Ⅲ),HBsAg组(Ⅳ),热灭活的正常人血清组(Ⅴ),及正常细胞培养液组(Ⅵ,空白对照组)。分别收集各组细胞铺片,免疫组化检测细胞的感染状况。结果:所获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纯度较高,符合后续实验要求。用鼠抗人anti-HBs免疫组化检测收集的细胞铺片,发现I、Ⅱ组均有大量HBsAg阳性信号,Ⅲ组细胞亦有少量HBsAg阳性信号出现,其他各组细胞均未发现HBsAg阳性信号。结论:体外培养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能将HBsAg-抗HBs复合物中的HBsAg,但不能将单独的HBsAg“摄入”胞内。  相似文献   

11.
人胎盘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纯度较高的适于试验研究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方法 胰蛋白酶-DNase联合消化法培养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间接免疫染色进行细胞鉴定。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部结构。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核大卵圆形,胞质透明,呈片状铺展生长,角蛋白染色阳性率超过95%,未检测到波形蛋白阳性细胞,表明不含污染细胞。透射电镜观察示所获细胞有典型滋养层细胞结构。结论 该法简便易行,可获得合乎试验要求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相似文献   

12.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通过贴壁筛选法建立hBMSC的体外培养体系,并通过一系列检测方法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细胞主要呈“成纤维样”,但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细胞质突起多,细胞核大而疏松,核仁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阳性率为2.09%、CD29阳性率为94.46%;CD54及CD105表达阳性。细胞周期及透射电镜检测提示细胞处于相对原始状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CD14、CD45、胶原蛋白Ⅱ呈阴性;CD106、CD166、纤维连接蛋白、波形蛋白及胶原纤维酸性蛋白呈阳性。细胞化学染色:糖原染色呈强阳性;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阴性。通过诱导分化培养可诱导出成骨细胞。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的hBMSC体外培养体系,按照此培养体系进行培养可获得hBMSC。hBMSC可传代培养,但在培养过程中细胞逐渐出现老化现象,且不能冻存。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证实人胎肝细胞在体外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血清共培养24h是否能感染HCV病毒而作定位研究。采用透射电镜、免疫电镜的手段对于HCV阳性血清共培养的人胎肝细胞中病毒样颗粒进行定位研究,以测定细胞内是否有HCV。结果发现在透视电镜下人胎肝细胞胞浆中有很多病毒样颗粒,直径约45nm。通过免疫电镜进一步证实在人胎肝细胞中这些病毒样颗粒含有HCV基因表达产物NS3及NS5。此外,人胎肝细胞在体外与HCV阳性血清共培养24h并经多次洗涤后的培养上清加入到新鲜分离的正常人胎肝细胞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可以得出上述相同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人胎肝细胞在体外培养情况下可以感染HCV,并且感染了HCV的人胎肝细胞可以产生具有传染性的HCV颗粒分泌到培养液中。  相似文献   

15.
人卵巢上皮癌细胞原代培养及细胞系BUPH:OVSC-1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人卵巢上皮癌的研究提供更多体外研究模型,确立卵巢上皮癌原代培养的条件,建立细胞系.方法: 将25例卵巢上皮癌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或腹水标本进行体外培养,比较不同组织培养方法的效果.对所建卵巢癌细胞系的形态学、染色体核型、生长增殖及裸鼠种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建立一套人卵巢上皮癌原代培养方法,使其体外培养传代数扩展至10~15代.经原代培养得到一株人卵巢癌细胞系BUPH:OVSC-1,其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分析、接种致瘤性的观察结果表明,该细胞系符合人体恶性细胞特征.裸鼠种植瘤病理切片该细胞呈肉瘤样细胞形态,电镜及角蛋白免疫组化证实其为上皮起源.结论:应用改良的卵巢上皮癌原代培养方法能改善细胞的体外生存期.BUPH:OVSC-1是一株特殊的人卵巢癌细胞系,符合人卵巢肉瘤样癌细胞系的特征,可作为卵巢肉瘤样癌研究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一种从腹腔灌注消化液分离鼠腹膜间皮细胞的培养模型。方法 :用 0 .12 5 %的胰蛋白酶 - 0 .0 1%EDTANa2 消化液注入鼠腹腔 ,抽取腹腔灌注液进行培养 ,采用相差显微镜、电镜和免疫组化鉴定间皮细胞。结果 :分离并培养的细胞融合后在相差显微镜下呈铺路卵石状 ,纯度达 95 %以上。电镜下可见丰富的微绒毛。免疫组化鉴定角蛋白和波形蛋白阳性 ,Ⅷ因子和白细胞CD4 5抗原阴性。结论 :鼠腹膜间皮细胞培养模型建立成功 ,该模型可为进一步研究腹膜透析并纤维化的防治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体外建立性质稳定、长期存活的胸腺基质细胞株。方法:用内含650mg/LD-缬氨酸的DME培养液培养C57BL/6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结果:3个月时基质细胞大量凋亡,6个月时细胞生长稳定,此时经克隆化培养得到一能在体外长期生长的基质细胞株,在体外已连续传代200代,命名为MTSCc(mousethymicstromalcellstrainfromC57BL/6mouse);细胞呈梭形,有长突起,能与胸腺细胞高比例结合,有接触性抑制的特点。免疫细胞化学和透射电镜技术显示:MTSCc表达分子量4.0X104、4.5X104角蛋白(kerat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树突细胞的标志分子MIDC-8,(5.2~5.8)X104角蛋白和S-100蛋白呈现阴性,Ia阴性;超微结构上有张力丝,并含较多的囊泡,未见典型的桥粒;另外MTSCc还表现为非特异性酯酶和乳酸脱氢酶阳性、酸性磷酸酶阴性、碱性磷酸酶阴性。结论:MTSCc为上皮细胞来源,推测MTSCc是一种分化程度较低的幼稚型的胸腺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