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在我国,病毒性肝炎高度流行,其中又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危害较大。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感染与发病机制,及进行药物与疫苗研究的必要工具,目前病毒性肝炎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主要集中于病毒在动物体内的感染特性及发病规律方面。本文仅就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尤其乙型、丙型肝炎树鼩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建模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病毒性肝炎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乙型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呈现各种不同的疾病类型,包括无症状携带状态,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癌。全世界乙型肝炎无症状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3.5亿,我国占1亿以上。由于人乙型肝炎病毒(HHBV)宿主范围非常狭窄,而且有明显的嗜肝性,所以建立合适的HBV感染的动物模型很困难,因而一直制约着HHBV等致人类肝炎发病机制、肝炎治愈及病毒清除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就乙型肝炎的动物模型及其建立方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逆转录酶mRNA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s)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②方法 选择3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分别提取其PMCs中的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以检测HBV逆转录酶mRNA的表达情况。③结果 3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PBMCs中HBV逆转录酶mRNA的表达阳性率为13.3%(4 /30),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表达阳性率为16.0%(4/25),其中慢性轻度,中度和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1.1%(1/9)、16.7%(1/6)、20.0%(2/10),5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表达均阴性。④结论 HBV逆转录酶mRNA在PBMCs中的表达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慢性及重症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特别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表面抗原(HBeAg)组成成分之一。有研究表明,前S1抗原的存在反映病毒活动性复制和肝损害前S1抗原抗体系统影响病情的发展和HBV感染的预后,与HBV复制关系密切。HBV血清免疫学标志检查是目前临床分析乙肝患者病程和传染性的重要实验依据之一。本文采用ELISA法对HBV感染者血清进行检测,进一步证实血清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5.
潘丽  李玲艳  李胡焕  苏润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0):1064-1065
我国现有1亿多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大目,目前尚没有能够有效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一旦感染HBV,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大多数终身携带病毒。控制HBV感染流行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核苷类似物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HBV)复发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实行肝移植术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第一个研究阶段)、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实行肝移植术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第二个研究阶段)。结果第一阶段随访者12例,平均随访时间(8.2±0.6)年。手术后14d内,所有受体HBsAg转阴、HBeAg转阴。血清HBV DNA手术后30d内转阴,没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病例。第二阶段25例随访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5±0.3)年。25例受体肝移植术后,均没有发现HBV复制状况。结论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治疗中,采用核苷类似物单药口服,临床效果较佳,且安全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7.
郑学民 《中外医疗》2008,27(18):57-58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治疗78例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方法.结果 妊娠全并乙型病毒性肝炎足月生产61例,占77.8%,早产17例,占22.2%.结论 通过综合治疗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能够安全完成妊娠,降低新生儿HBV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急性病毒性肝炎实际上至少代表由5种不同病毒所致的五种疾病。这五种疾病为: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甲型传染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乙型血清性肝炎.由 HBV 相关δ病毒引起的δ型旰炎,埃巴(Epstein—Barr)病毒(EBV)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由未明传染性微生物  相似文献   

9.
路显锋  王晓丹  冯建鹏 《医学综述》2012,(19):3226-3228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根本目标是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阻断HBV复制,只有清除HBV才能阻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发展,减少并发症。国内外医学界公认的抑制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制的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近年来核苷类似物成为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热点,该类药物抗HBV作用较强。现主要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的疗效比较、联合用药、安全性等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的防治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最基础的治疗。文章就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思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目前临床受重视的药物,并指出了几种治疗思路,即单一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抗病毒药物的联合应用,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药物组合,分析了各自的优劣。最后指出了优化使用现有医疗资源和开发新的高效、低毒的抗病毒药物,并针对不同的抗HBV的靶位和机制进行药物的联合治疗研究,是目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小鼠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观察小干扰RNA(siRNA)对小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水动力学方法,向小鼠尾静脉注射1.5倍的HBV真核表达质粒pHBV1.5建立小鼠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明确感染后,再将其与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的siRNA表达载体(psiHBV4)共注射,于注射后第6天取血测血清HBsAg,HBeAg(MEIA),通过RT-PCR检测肝组织HBVC区mRNA转录子的水平。同时设立PBS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和无关干扰对照组。结果注射后第6天血清中HBsAg,HBeAg在pHBV1.5感染组中高表达。psiHBV4干扰组中HBeAg的表达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与感染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RT-PCR显示肝内HBVCmRNA水平亦明显降低。而无关干扰对照组则无相应的干扰作用。结论RNAi能特异,高效的抑制小鼠体内HBV的复制和表达,同时通过水动力学方法,成功建立了小鼠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应用RNA干扰治疗小鼠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Wu Y  Huang AL  Tang N  Zhang BQ  Lu NF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9):630-634
目的建立小鼠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观察小干扰RNA(siRNA)对HBV复制和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1.3倍的HBV真核表达质粒pHBV1.3建立小鼠急性乙型肝炎感染模型,再将其与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的siRNA表达载体(pSI C)共注射,于注射后第6天取血测血清HBsAg(ELISA),做肝组织HBcAg免疫组化,通过RT PCR检测肝组织HBVC区mRNA转录子的水平。同时设立PBS对照组、无关干扰组与突变干扰组。结果转染后第6天血清HBSAg在pHBV1.3感染组中高表达(A值为4.08~9.04,平均值为5.07±1.07,A值≥2.1为阳性),肝内HBcAg阳性率为5%~10%;pSI C干扰组HBSAg,HBcAg的表达均受到抑制,血清HBsAg阴性,A值为0.04~1.5,平均值为0.62±0.59,与感染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内HBcAg几乎无表达,RT PCR示肝内HBVCmRNA水平明显降低。而无关干扰pGFP及突变的干扰序列pSI Cmut则无此作用。结论RNAi技术能特异,高效地抑制小鼠体内HBV的复制和表达,提示siRNA作为一种新型抗病毒药物的巨大潜能,而通过水动力法建立的小鼠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以来缺乏合适的HBV感染动物模型的问题,为今后进行药物筛选及抗病毒治疗的研究拓展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裸鼠肝内移植瘤及腹水瘤乙型肝炎病毒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深入进行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的研究,建立体内高效率持续复制HBV的动物模型.方法:应用2.2.15细胞(HBV基因转染的HepG2细胞株)转种裸鼠的肝脏和腹腔,建立肝内移植瘤及腹水瘤型HBV动物模型.结果:肝移植瘤出现早,出瘤率高,实验周期短,带瘤裸鼠血清和肝肿瘤组织内有HBV标志物的高效表达.结论:该模型是一种较好的HBV治疗药物体内研究与评价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九味肝泰对小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HBV)后肝硬化动物模型的影响及其干预机制.方法 将48只BABL/cJ小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九味肝泰组,采用高压水注射方法将HBV质粒(50μL)通过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然后腹腔注射50%CCI4(5 mL/kg)制备HBV肝硬化动物模型,另设12只为空白对照组;九味肝泰组用10%九味肝泰0.5 mL/(10 g.d)灌胃干预性治疗21 d,对照组和模型组灌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成模后和治疗21 d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l(TGF-β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并比较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结果 干预性治疗21 d后,九味肝泰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中血清IV型胶原(cIV)、Ⅲ型胶原(PC-III)、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均明显降低,且TGF-βl和HBV DNA定量显著降低,肝功中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移酶(GGT)、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汁酸(TBA)接近正常水平,肝组织中MDA明显降低,且静脉血GSH和SOD提高,与模型组和本组成模后比较,P<0.05.结论 九味肝泰在抑制HBV DNA复制、减轻肝组织纤维化和促进肝功能恢复方面有明确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5.
57只实验树鼩接种HBV后,用分子杂交技术、电镜及肝组织免疫酶标方法检测,有39只证实已获感染.这39只动物血清HBsAg及抗-HBs(PHA)表现有6种形式,与人感染HBV后的表现形式相似.表明树鼩是可用于HBV实验感染研究的较好的动物.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血清中e抗原与病毒DNA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ou YL  Ni AP  Han JH  Sun JY  Yu RR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3):2348-2351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IgG)的检测及内标、外标两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的比对,更好地了解人体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对经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COBAS AMPLICOR定量PCR(内标法)检测不到乙肝病毒DNA(HBV-DNA)、用Abbott AxSYM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表面抗体(抗-HBs)阴性、e抗原(HBeAg)阳性(HBeAg>4 S/CO)、抗-HBe阴性、抗-HBcIgG阳性的42例血清,再用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的HBV-PCR外标法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Light Cycler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结果 42例ALT/AST正常,HBeAg阳性(HBeAg>4 S/CO以上),HBeAg的平均值42.26 S/CO.COBAS AMPLICOR定量PCR(内标法)未检测到HBV-DNA(<300拷贝/ml)的血清;用Light Cycler定量PCR仪(外标法)检测HBV-DNA,有7例为阳性,7例HBV-DNA的平均含量3.1×105拷贝/ml,,阳性率17%.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并不说明体内病毒复制一定活跃.经治疗后,病毒复制下降,部分患者e抗原仍阳性,e抗原何时消失有待进一步研究.血清学标志与HBV复制状态存在不一致性,兼顾内、外标两种PCR方法检测HBV-DNA更客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HBV X-HCV C融合蛋白细胞表达模型,并探讨其对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双酶切质粒pXT1-X,得到完整的HBV X基因片段后,将其插入到质粒PBK-CMV和PBK-HCV C的相应酶切位点,得到重组质粒PBK-X和PBK-X-C;再将质粒PBK-CMV、PBK-X、PBK-HCV C和PBK-X-C分别导入肝癌细胞株HepG2中,G418筛选,RT-PCR、蛋白印迹鉴定HBV X和HCV C蛋白表达.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质粒PBK-CMV、PBK-X、PBK-HCV C和PBK-X-C在HepG2细胞中有稳定表达.表达融合蛋白的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较转染空载体的细胞及单独表达HBV X、HCV C蛋白的细胞明显升高.结论HBV X-HCV C融合蛋白能显著上调端粒酶活性,提示HBV、HCV可能具有协同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相关抗原(hepatitis Bvirus nucleic acid related antigen,HBV NRAg)与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之间的比较,探讨HBV NRAg在评价病毒复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57例...  相似文献   

19.
刘重阳  王军  杨丽 《重庆医学》2007,36(15):1494-1495,1498
目的 建立HBV X-HCV C融合蛋白细胞表达模型,并探讨其对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方法 双酶切质粒pXT1 -X,得到完整的HBV X基因片段后,将其插入到质粒PBK-CMV和PBK-HCV C的相应酶切位点,得到重组质粒PBK-X和PBK-X-C;再将质粒PBK-CMV、PBK-X、PBK-HCV C和PBK-X-C分别导入肝癌细胞株HepG2中,G418筛选,RT-PCR、蛋白印迹鉴定HBV X和HCV C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蛋白印迹检测IGF-1受体蛋白表达.结果 质粒PBK-CMV、PBK-X、PBK-HCV C和PBK-X-C在HepG2细胞中有稳定表达.表达融合蛋白的细胞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活性较转染空载体的细胞及单独表达HBV X、HCV C蛋白的细胞明显升高.结论 HBV X-HCV C融合蛋白能显著上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活性,提示HBV、HCV可能具有协同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自身抗体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特点.方法 将血清样本分为3组:乙型病毒性肝炎组(HBV) 306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组(AIH)235例和健康对照组150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欧蒙印迹法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Ⅰ型(LKM-1)抗体和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体等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结果 (1) HBV组和AIH组ANA检出率分别为9.1%、80.4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IH组ANA阳性率显著高于HBV组(P<0.05).(2)HBV组ANA滴度1:100、1:320、1:1 000阳性率分别为6.2%、2.6%、0.3%,以低滴度(1:100)为主,AIH组1:100、1:320、1:1 000滴度阳性率分别为22.98%、41.28%、14.47%,以高滴度(≥1:320)为主.(3)HBV组AMA、ASMA、抗LKM-1及抗SLA/LP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0.3%、0.9%、0.3%和0%,AIH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6.6%、25.1%、23%和2.55%,明显高于HBV组.(4)AIH组荧光模型以核均质型和核仁型为主;HBV患者以颗粒型为主.(5)采用1999年诊断积分系统评估,28例自身抗体阳性乙肝患者中有1例评分超过16分,达到自身免疫性肝炎确诊标准(≥16分).结论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具有高滴度的自身抗体;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低滴度的自身抗体不构成自身免疫性肝炎,高滴度的自身抗体要结合临床资料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