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目的: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各型DNA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PV在喉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PCR检测123例喉癌组织及123例喉粘膜上皮组织中HPV各型DNA.同时进行DNA测序,结果:在123例喉癌标本中,HPV-L1,-16E6/E7,-18E6/E7阳性率都明显高于其他各型.123例喉粘膜PCR结果表明:低危型HPV的阳性率与喉癌相近;高危型HPV的阳性率虽远远低于喉癌,但随着组织病变程度加重阳性率逐渐升高;HPV-L1的阳性率高于HPV-16E6、E7,随着组织病变程度加重,HPV-L1的检出率逐渐增高.结论:HPV-16感染会增强喉上皮病变的风险,而HPV-18有协同作用;L1片段适合用于检测HPV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在鼻息肉和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3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方法检测257例标本的人类乳头瘤病毒(HPV)表达情况:GP5+/6+扩增法(使用GP5+/6+通用引物对)主要用于新鲜冷冻和石蜡包埋标本HPV检测、短PCR片段(SPF)扩增法(使用扩增HPV L1基因片段的通用引物对)。此外,免疫组化检测HPV16表达,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HPV诱导肿瘤的生物标志物p16表达情况。结果后鼻息肉、鼻息肉及正常鼻甲中HP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53.8%、15.1%及5.8%。HPV16是主要表达亚型,鼻息肉和后鼻息肉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6%和62%。HPV阳性组织标本中HPV16抗原和p16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层。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显示后鼻息肉、鼻息肉及正常鼻甲中p16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V状态与性别、年龄、吸烟等无相关性。结论高危型HPV16在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中呈高频率分布。  相似文献   

3.
人乳头瘤病毒与食管鳞癌及不典型增生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食管癌组织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食管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11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和38例非典型增生食管上皮及74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各组织标本中HPV-16、18型的感染状况。结果食管鳞癌组织、非典型增生上皮及正常黏膜中HPV-16DNA的检出率分别为38.4%(43/112)、15.9%(6/38)和5.4%(4/74)。鳞癌组织中HPV-16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上皮和正常食管黏膜(P〈0.05),非典型增生上皮中HPV-16的检出率虽远高于正常食管黏膜,但统计学差异未见显著性;食管鳞癌中HPV-16的阳性检出率与其分化程度未见明显相关。所有组织标本均未检出HPV-18DNA。结论HPV-16的感染可能是重庆地区食管鳞癌发生的之一高危因素;积极开展防治高危型HPV感染对降低该地区食管鳞癌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2):66-69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16(HPV16)感染与人类白细胞抗原Ⅰ(HLA-Ⅰ)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行手术切除术或妇科检查的123例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患者HPV阳性检出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组织中HLA-Ⅰ蛋白表达水平,分析HLA-Ⅰ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高危型HPV16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炎组织中HPV16阳性检出率为8.33%,明显低于宫颈内上皮瘤变(CIN)组织中HPV16阳性检出率(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织中HPV16阳性检出率为31.25%,明显低于宫颈鳞癌(CSCC)组织中阳性检出率(79.10%)(P0.05);宫颈炎组织中HLA-Ⅰ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5.83%,明显高于CIN组织阳性表达率(40.63%)(P0.05),CIN组织中HLA-Ⅰ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0.63%,明显高于CS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9.40%)(P0.05);宫颈癌组织中HLA-Ⅰ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PV16感染与HLA-Ⅰ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748,P0.05)。结论 HLA-Ⅰ表达及高危型HPV16感染与宫颈病变进展为宫颈癌密切相关,且HLA-Ⅰ蛋白表达与HPV16感染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食管癌细胞系EC109是否为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方法:以HeLa细胞为阳性对照,以细胞DNA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PV基因保守序列GPf/GP6基因片段;PCR扩增I-IPV18 E6和HPV18 E6/E7基因片段:对HPV18 E6/E7PCR扩增产物片段进行测序;采用逆转录(RT).PCR扩增HPV18E6和研基因片段;利用HPV基因分型芯片对EC109和HeLa细胞进行HPV分型。结果:PCR、RT-PCR和测序结果证明EC109细胞为HPV18阳性细胞;HPV分型芯片结果显示EC109也为HPV18阳性细胞。结论:EC109细胞是属于HPV18亚型感染型细胞。  相似文献   

6.
上消化道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及E6 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Xu WG  Zhang LJ  Lu ZM  Li JY  Ke Y  Xu GW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1):1910-1914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与上消化道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ISH)技术检测了食管癌、贲门癌、胃体癌、胃窦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PV16E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食管癌、贲门癌、胃体癌、胃窦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PV16E6mRNA的检出率分别为 :70 %(2 8/ 4 0 ) ,6 7 6 % (5 0 / 74 ) ,4 7 5 % (19/ 4 0 ) ,35 5 % (2 2 / 6 2 )和 2 0 % (10 / 5 0 )。贲门癌与食管癌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95 5 )。胃癌 (胃体癌 +胃窦癌 )的检出率明显低于贲门癌和食管癌 (均P<0 0 1)。正常人群胃黏膜中HPV16E6mRNA检出率明显低于食管癌 (P <0 0 1)、贲门癌 (P <0 0 1)、胃癌 (胃体癌 +胃窦癌 ) (P <0 0 5 )。贲门癌HPV16E6mRNA检出率与分期呈负相关 (P <0 0 5 ) ,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HPV不仅在鳞状上皮中增生繁殖 ,在腺上皮中也能活跃地生存。HPV16感染与上消化道肿瘤 ,尤其是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发生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早期喉癌发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感染及P 16、P 53、nm 23基因表达、端粒酶启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原位杂交及TRAP法分别检测了62例早期喉癌手术标本、14例癌前病变标本及12例正常声带粘膜/声带息肉标本的P 53、P 16、nm 23-H 1蛋白的表达,HPV 16/18 DNA、端粒酶活性的检出率,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 (1)早期喉癌中P 16表达检出率低于正常声带粘膜/声带息肉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P<0.01); 早期喉癌中P 53表达检出率高于正常声带粘膜/声带息肉(小结)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P<0.05), 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高于正常声带粘膜/声带息肉(小结)检出率(P<0.05).nm 23H 1表达在上述不同标本中无显著性差异.癌前病变及癌组织标本中有70%有端粒酶激活,对照组为0%.(2)癌前病变及癌组织63%(48/76)有HPV16/18感染,对照组为0%.(3)与HPV阴性标本比较,HPV阳性标本中P 16表达检出率减少,P 53表达检出率及端粒酶启动增多.结论:喉癌的发生与喉粘膜P 16表达下调、P 53表达上调及端粒酶启动相关;P 53表达上调可能是癌变的早期事件;HPV感染可能介导并促进P 16、P 53的表达失调及端粒酶启动,在喉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口腔粘膜癌前病变HPV感染与p53蛋白过度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腔粘膜癌前病变p5 3蛋白过度表达与人类乳头状病毒 (HPV)和EB病毒 (EBV)感染。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DAB法及PCR对 33例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组织和 34正常口腔粘膜组织 p5 3蛋白、HPV、EBV进行检测。结果 :(1) 33例口腔粘膜癌前病变中 ,10例 p5 3蛋白过度表达 ,阳性表达率为 30 .3% ,3例HPV感染阳性 ,阳性率为 9.0 9% ;正常口腔粘膜没有检测到p5 3蛋白过度表达和HPV感染 ,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2 ) 33例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组织和 34正常口腔粘膜组织没有检测到EBV病毒感染。 结论 :口腔粘膜癌前病变存在p5 3蛋白过度表达和人类乳头状病毒 (HPV)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庆阳地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生殖道疾病妇女高危型HPV-16、18感染状况,为妇科肿瘤的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1].方法: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采集的698份宫颈标本进行HPV-16、18检测,用统计分析得出不同年龄阶段感染率的差异.结果:不同年龄段HPV-16、18感染率有显著差异(χ2=9.772,P=0.025),20~25岁、26~35岁、36~45岁、46~60岁感染率分别为28.5%、32.4%、22.9%和10.5%,总感染率26.6%.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感染是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重要因素,针对性预防和治疗,减少妇科肿瘤发生.结论:HPV-16、18感染与年龄密切相关,低年龄、性活跃人群感染率明显高于高年龄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漯河地区食管癌患者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情况,探讨HPV感染与我国河南省漯河地区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HPV L1通用引物GP5+/6+、HPV16E6和HPV18E6型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漯河地区食管癌组织中HPV存在状况。结果 115例食管癌组织中,86例检测到HPV阳性,阳性率为74.8%;其中56例检测到HPV16E6基因,阳性率为48.7%;20例检测到HPV18E6基因,阳性率为17.4%;12例HPV16E6和HPV18E6基因均阳性为混合感染。结论我国河南省漯河地区食管癌与HPV DNA感染存在相关性,并且HPV感染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湘潭地区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nan papilooma virus,HPV)的基因类型及分布。方法分别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免疫组化(immunohistiochemistry,IHC)方法对临床和/或病理组织学诊断CA的266例病例进行检测。结果 IHC检测HPV-P阳性166例,HPV-16阳性32例,总阳性率为65.41%(174/266),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棘细胞上层及颗粒细胞层;ISH检测HPV6/11阳性235例,HPV16/18阳性42例,HPV16/18阳性的42例中有24例合并有HPV6/11阳性。ISH总阳性率为95.11%(253/266),HPV6/11、HPV16/18同时感染57.14%,阳性细胞广泛出现在棘层中上层、颗粒层及角化不全细胞核内。结论本地区CA以HPV6/11感染为主,少数为高危型HPV16/18型;有较高的混合感染率。两种检测方法相比较,原位杂交技术阳性率和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免疫组化技术,因此是诊断和研究CA的较好和先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应用PCR对汕头地区60例食管癌石蜡包埋标本进行人乳砂瘤病毒DNA序列检测。结果:HPV-DNA总检出率为63.3%,HPV-6、11、16、18型的检出率分别为30.0%,40.0%,30.0%和10.0%,其中多重感染占阳性例数的60.5%。初步结果表明,汕头地区食管癌组织中有较高的HPV感染率,此与食管癌的发生可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通用引物PCR初筛158例标本,凡HPV感染阳性标本再用型持异引物PCR作分型检测,结果:疣、乳头瘤等良性病变的HPV检出率为61.1%(55/90),主要检出HPV6和/或HPV11,占阳性例数的89.1%(49/55);食管癌组织有较高的HPV感染率(66.2%,45/68),以检出HPV6,11,16为主,并明显高于HPV8(X2检验,P<0.01),提示HPV感染可能与本地区食管癌发生密切用关。本研究建立的HPV快速检测和分型方法,用于临床检测和回顾性研究均可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检测人乳头瘤病毒 (HPV)在尖锐湿疣 (CA)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44例病理形态学诊断为尖锐湿疣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 ,用 HPV多克隆抗体和 HPV- 11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 ;用分别针对 HPV6和 HPV11- DNA的寡核苷酸探针行原位杂交。结果  1免疫组化染色 :37/4 4例(84.1%) HPV多克隆抗体染色阳性 ;6 /4 4例 (13.7%) HPV- 11单克隆抗体染色阳性 ;2原位杂交 :有 38/4 4例(86 .4%)表达 HPV- DNA,其中既表达 HPV6 - DNA又表达 HPV11- DNA者 2 6例 (5 9.1%) ;3联合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有 43/4 4例 (97.7%)呈阳性反应。结论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HPV是病理诊断尖锐湿疣的重要辅助手段 ,二者的联合使用明显提高了 HPV的检出率。在临床应用中结合形态学改变 ,可提高尖锐湿疣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组织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8例食管癌,15例非典型增生食管上皮和53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感染和HPV16/18E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8例食管癌中,HPV DNA阳性率为67.6%(46/68)。在正常食管黏膜、非典型增生上皮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16/18E6的阳性率分别为9.4%(5/53)、40.0%(6/15)和61.2%(42/68),癌组织中HPV16/18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上皮和正常食管黏膜(P〈0.05),非典型增生上皮中HPV16/18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亦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P〈0.05)。结论HPV16/18型感染可能在某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宫颈癌的分子发病机制,进一步阐明相关致癌因素和癌基因在子宫颈鳞癌发病中的作用,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ISH和IHC方法研究了5l例子宫颈鳞癌组织的HPVl6感染、HPVl6E6mRNA、p^21ras和c-myc蛋白表达的分布。进而阐明HPVl6感染和p^21ras、c-myc蛋白表达对反映子宫颈鳞癌发病中的意义。结果:5l例标本中HPVl6感染38例,HPVl6E6mRNA阳性表达者35例,p^21ras和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8%和76.5%。结论:HPVl6感染与p^21ras、c-myc蛋白积累无关,而p^21ras与c—myc蛋白表达则显著相关。提示癌基因活化或HPVl6感染等因素协同作用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外阴恶性肿瘤的关系,为外阴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选取手术切除治疗并病理确诊的30例外阴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原位分子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方法,检测切片中HPV感染情况。结果 30例外阴恶性肿瘤患者中IHC检测HPV表达均为阴性;ISH法检测1例HPV16/18(1/30 3.33%)低度阳性表达,其余均为阴性。结论外阴恶性肿瘤组织中HPV感染率较低,外阴恶性肿瘤发生可能与HPV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18.
以HPV基因通用引物行PCR检测阴茎肿瘤组织中HPV.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茎肿瘤的关系。用人乳头瘤病毒基因通用引物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2例阴茎鳞癌。HPV阳性率为67%,31例为HPV-16,3例为HPV16/18,1例为HPV11/18。4例阴茎淋巴结转移灶标本,3例检出与原发癌一致的HPV.DNA。6例阴茎乳头状瘤标本,4例检出HPV-6或11。20例正常阴茎包皮均阴性。提示HPV有阴茎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但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