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TAP)超前镇痛对消化道肿瘤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疼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拟行择期消化道肿瘤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TAP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T组于麻醉诱导完成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其中拟行胃癌根治术者选择肋缘下入路阻滞,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者选择腋前线入路阻滞,针尖达到TAP内回抽无血后注入0.5%的罗哌卡因15 mL,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术后均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配方相同).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切皮即刻、拔管前5 min、拔管后30 min的MAP、HR和SpO2.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补液量以及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及术后6、12、24 h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S-100β蛋白的浓度.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 d、2 d、3 d的认知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与C组比较,T组瑞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T组在切皮即刻、拔管前5 min和拔管后30 min的MAP和HR降低(P<0.05),T组在术后6 h、12 h和24 h的S-100β蛋白浓度减少(P<0.05),T组在术后1 d、和2 d的MMSE评分增加(P<0.05),在术后1 d、2 d和3 d的VAS评分降低(P<0.05).结论 TAP阻滞超前镇痛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改善行消化道肿瘤根治术老年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庞希友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7):1159-1162
目的 观察B超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于全麻诱导后行B超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静注0.25%盐酸罗哌卡因3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2组麻醉前(T0)、术后1 h (T1)、术后12 h (T2)、术后24 h (T3)及术后48 h (T4)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使用总量;比较CD4+%、CD8+%、IFN水平及不良反应。 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组于T1、T2时点MAP降低,T1、T2及T3时点HR降低(均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组于T1、T2、T3、T4时点VAS评分均更低,且术后24 h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总量均降低(均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1、T2、T3及T4时点CD4+%水平均升高,IFN水平T2、T3时点均升高(均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 结论 B超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较佳,血流动力学平稳,且对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麻醉和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50例,ASAⅠ~Ⅱ级,年龄3~8岁,随机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组(B组)。记录术前(T1)、手术切皮时(T2)、苏醒时(T3)各时点患儿的HR、MAP变化,记录氯胺酮、丙泊酚总用量和术后苏醒时间,以及术后患儿躁动及恶心、呕吐情况;采用疼痛行为评估表(FLACC)对患儿苏醒术后2 h、术后5 h和术后8 h行疼痛行为评分。结果 1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T1相比较,A组HR、MAP在T2、T3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比较,B组HR、MAP在T2、T3变化较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与A组比较,B组苏醒时间较短、氯胺酮用量、丙泊酚用量较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后躁动率低(P<0.05),两组患儿的术中术后恶心呕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B组在术后2 h、5 h、8 h FLACC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能提供良好术中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且能减少全麻药用量,不良反应少,患儿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单纯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血流动力学、术后镇痛和恢复的影响,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子宫切除患者麻醉与术后镇痛的价值。方法 全身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50例,按照镇痛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组,n=24)和静脉镇痛组(PCIA组,n=26)。TAP组在诱导后行双侧TAP阻滞;PCIA组不行阻滞,术后行静脉镇痛。记录入室时、划皮前、划皮后5、10、15、60、90min各时点的MAP、HR,七氟醚、舒芬太尼用量,术后1、6、12、24、48h VAS评分及哌替啶用量,肠道功能恢复、进食、下床活动和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PCIA组比较,TAP组划皮前、划皮后5min MAP明显降低;七氟醚、舒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1、6、12h VAS评分降低;哌替啶用量减少;肠道功能恢复、进食时间缩短;恶心呕吐例数减少(均P<0.05)。结论 超声引导TAP阻滞能显著减轻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用量及恶心呕吐概率,缩短肠道恢复和进食时间,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al plane block,TAP)对经腹宫颈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早期注意网络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经腹宫颈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按麻醉方式分为2组,全麻诱导后,观察组(T组)切皮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和全身麻醉,对照组(C组)单纯全麻,2组均用注意网络测试(attention network test,ANT)测定。观察麻醉诱导前、切皮即刻、拔管前5 min和拔管后30 min的MAP和HR及SpO2指标;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24、48和72 h的VSA评分;术前、术后1 d和术后5 d的注意网络效率;术后恶心呕吐和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  C组在各时间点的MAP和HR较T组均增加(均P<0.05);T组阿片类药物用量少于C组(均P<0.05);T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C组(均P<0.05);2组术后1 d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平均反应时间和准确率均较术前受损(均P<0.001);术后5 d,T组注意网络效率恢复(P>0.05), C组定向(P=0.323)和平均反应时间(P=0.256)恢复, 警觉(P<0.001)、执行控制(P<0.001)和准确率(P=0.014)未恢复;T组不良反应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   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可减轻经腹宫颈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的术后疼痛,并可减轻早期注意网络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并分析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苏醒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患者右美托咪定在TAP阻滞中给予,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负荷量。观察2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HR、MAP、SpO2)、苏醒期间SAS评分(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苏醒期恢复情况、术后疼痛评分、免疫指标(CD4+、CD8+、CD4+/CD8+)。  结果  拔管时2组患者HR及MAP显著高于手术结束时(均P < 0.05);观察组患者睁眼时、拔管时、拔管后30 min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 < 0.05);术后1、3 d 2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后6 h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术后1、3 d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术后CD4+、CD8+、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局部用药联合TAP阻滞相对于静脉用药联合TAP阻滞更能有效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对比分析全麻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与单纯全麻对腹腔镜阑尾炎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分析和整理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实施的100例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的相关资料,根据其中手术麻醉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50例单纯全麻手术的患者划为对照组,50例全麻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患者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后呼唤睁眼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以及拔管时间、麻醉异常情况(术中知晓、呼吸抑制、过度镇静、苏醒时躁动、术后呕吐等)发生率以及苏醒后0.5 h、12 h、24h的VAS疼痛评分。结果①两组呼唤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异常发生率相当(P0.05);②观察组术后0.5 h的VAS评分(2.5±0.3)分、12 h的VAS评分(2.1±0.3)分、24 h的VAS评分(1.5±0.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炎手术麻醉中,单纯全麻与全麻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均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但联合麻醉下术后镇痛效果更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和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新生儿腹部手术全麻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0例接受腹部全麻手术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术中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量、不同时间段血浆皮质醇(Cor)浓度及术后麻醉苏醒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中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切皮时和拔管后30 min,两组Cor浓度均高于入室后(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镇痛补救、呼吸抑制及躁动哭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阻滞麻醉用于新生儿腹部全麻手术镇痛效果优于骶管阻滞,麻醉用药量少,且新生儿苏醒时间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联合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对宫颈癌患者术后镇痛和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12月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TAP组、TEAS+TAP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三组患者出麻醉恢复室即刻(T0)及出麻醉恢复室后6h(T6)、12h(T12)、24h(T24)、48h(T48)5个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术后48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康复相关指标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TAP组和TEAS+TAP组患者T6、T12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TEAS+TAP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自主排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和TAP组(P<0.05);TEAS+TAP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显著低于TAP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TEAS联合TAP阻滞可加快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恶心呕吐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复合全麻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和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TAP组(T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T组于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分别注入0.33%盐酸罗哌卡因30 m L,C组注入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中芬太尼用量,以及术后苏醒、拔除气管导管和胃肠恢复时间,评估并记录术后2 h、12 h、24 h的VAS镇痛评分和术后恶心呕吐(PONV)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组术中芬太尼用量明显降低(P0.05);术后苏醒、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明显减少(P0.05);PONV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术后2 h、12 h的VAS镇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胃肠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与单纯静脉全麻比较,TAP阻滞复合全麻明显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芬太尼用量,改善术后早期恢复和镇痛效果,有助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和评估右美托咪定作为局麻药佐剂行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TAP)阻滞在腹腔镜斜疝修补术中的镇痛镇静疗效。方法  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2017年3月至7月90例择期拟行全麻下腹腔镜斜疝修补术的患者, 年龄20~75岁, ASA分级Ⅰ~Ⅱ级, 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 n=30), 0.25%罗哌卡因每侧20 mL神经阻滞+全麻组(R+G组, n=30), 右美托咪定0.5 μg/kg+0.25%罗哌卡因每侧20 mL神经阻滞+全麻组(DR+G组, n=30)。R+G组和DR+G组于全麻诱导前超声引导下实施双侧TAP阻滞。记录3组术后24 h镇痛、镇静评分、全麻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入苏醒室后Steward评分、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呼吸抑制、辅助镇痛使用情况、TAP阻滞和右美托咪定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R+G组镇静评分(Ramsay)、镇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 且有效镇痛时间延长; 和G组相比, R+G组和DR+G组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 Steward评分显著降低(P<0.05); 与其他两组比较, DR+G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作为局麻药佐剂应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下腹腔镜斜疝修补术安全有效, 术后有效镇痛时间明显延长, 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后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12月台州市中心医院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80例,年龄5~13岁,ASA分级I或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E组)和观察组(ED组),每组40例。E组和ED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0.5 mg/kg和艾司氯胺酮0.5 mg/kg+右美托咪定1.0 μg/kg,均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 mL。采用小儿麻醉苏醒躁动评分量表(PAED)和疼痛行为评分量表(FLACC)对患儿进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后30 min内的躁动发生及疼痛情况进行评分,并记录患儿麻醉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10 min(T3)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手术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后FLA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D组患儿术后PAED评分显著低于E组(P <0.05)。两组患儿T0 和T3时的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ED组在T1 和T2时MAP和HR明显低于E组(P <0.05)。两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ED组患儿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 =0.034)。结论: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患儿扁桃体切除术能够有效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且术后不良反应更少,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分为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15 min(T1)、麻醉后30 min(T2)、使用骨水泥前10 min(T3)、使用骨水泥后10 min(T4)及手术结束时(T5)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诱导时间、硬膜外局部麻醉药用量、麻黄碱用量和麻醉效果。结果 CSEA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EA组(P<0.05),CSEA组麻醉诱导时间显著短于EA组(P<0.05),CSEA组硬膜外局部麻醉药用量显著少于EA组(P<0.05);2组患者术中麻黄碱使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后SBP和DBP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2组患者T4时SBP和DBP显著低于T3时(P<0.05);麻醉前后2组患者SBP、DBP、HR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EA应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安全可靠,镇痛效果好,肌肉松弛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TAP)对小儿腹部手术患者应激反应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择期行腹部手术患儿6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后在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对照组患儿仅给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不予TAP阻滞,观察两组患儿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及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皮质醇浓度、外周血免疫细胞比例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T1时点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T2、T3、T4时点MAP、HR均较观察组有明显增高(P<0.05);术后4 h、8 h、12 h,观察组患儿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喉痉挛、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皮质醇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升高,CD4+CD25+T细胞亚群比例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阻滞麻醉应用于小儿腹部手术中可以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可能与其减轻围手术期疼痛和机体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日间肛肠手术中等比重罗哌卡因头高足低体位单次腰麻的合理剂量,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为老年人日间肛肠手术的临床麻醉提供依据。方法:老年肛肠病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0.8、1.0、1.3和1.5 mL 组,每组30例,各组患者均给予1%罗哌卡因与脑脊液分次混合液,经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0.8、1.0、1.3和1.5mL,观
察患者麻醉效果、生命体征、麻醉平面固定时间、术后麻醉完全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随着罗哌卡因剂量增加,各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和感觉平面固定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最高阻滞平面≤T5-8发生率变化比较,罗哌卡因1.3和1.5 mL组均大于罗哌卡因0.8和1.0 mL组(P<0.05);罗哌卡因1.5 mL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最
长,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肌松程度比较,罗哌卡因0.8 mL组欠佳,而罗哌卡因1.0、1.3、1.5 mL组均能满足手术要求,与罗哌卡因0.8 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0.8 mL组术中牵拉腹痛
发生率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1.3和1.5 mL组运动神经阻滞完全消退时间最长,与罗哌卡因0.8 m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罗哌卡因1.5 mL组患者需术后导尿的发生率最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日间肛肠手术应用1%罗哌卡因分次脑脊液稀释实施头高足底体位下等比重单次腰麻剂量以1.0~1.3 mL为宜,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对小儿苏醒期躁动(emergency agitation,EA)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120例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神经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组(TP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神经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TP、P组麻醉诱导时静注帕瑞昔布钠0.9 mg/kg,C、T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诱导后,TP、T组腹横肌平面注射1 mL/kg 0.25%罗哌卡因,C、P组腹横肌平面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记录术中循环、苏醒期躁动、术后镇静程度及术后24 h的不良反应。 结果 4组患儿手术总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P组、P组和T组较C组术中循环更稳定(均P<0.05),TP组较P组、T组术中循环更稳定(均P<0.05),TP组、P组、T组和C组躁动发生率分别为16.67%、26.67%、26.67%和53.33%,TP组、P组和T组较C组患儿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FLACC)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3组患儿术后Ramsay评分较C组均升高(均P<0.05);与P组、T组比较,TP组T5、T6、T7时刻FLACC评分均降低(均P<0.05),T5时刻Ramsay评分升高(均P<0.05);4组患儿术后无苏醒延迟、嗜睡等不良反应。 结论 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能显著抑制小儿术后躁动的发生,术中循环更稳定,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应用于CT引导下经皮微波治疗肝癌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42例CT引导下经皮微波治疗肝癌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3组,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组(EA),17例,局麻组(LA),10例,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GA),15例,记录治疗前(T0)、引导针进腹(T1)、引导针至肿瘤中心(T2)、微波治疗10分钟(T3)、微波治疗结束时(T4)、微波治疗结束后30分钟(T5)、2小时(T6)及6小时(T7)的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根据病人的表情、体动等,记录T1、T2、T3和T4时点的行为疼痛分级;在T5、T6及T7时点进行VAS疼痛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1)治疗前三组的血压(S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_2)无显著差异(P>0.05)。(2)术中SBP和HR,三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在持续鼻导管吸氧3L/min,三组病人SpO_2均能维持在95%以上。(4)术中行为疼痛分级:LA组病人在T1-T4疼痛逐渐加剧,显著高于EA组和GA组(P均<0.05);只在T3时,EA组评分低于GA组(P<0.05)。(5)VAS疼痛评分:T5、T6及T7时,EA组显著低于LA(均P<0.05),T6及T7时,EA组显著低于GA组。(6)Ramsay镇静评分:EA组,在T5及T6时均2级,T7时15例2级,2例1级;LA组在T5及T6时均1级,T7时3例2级,7例1级;GA组在T5时12例2级,3例3级,T6时8例2级,7例1级,T7时4例2级,11例1级。结论:在CT引导下经皮微波治疗肝癌中,在没有硬膜外麻醉禁忌症,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对病人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胃肠激素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35~75岁,BMI 18.5~26 kg/m2,ASA分组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于麻醉诱导前15 min行超声引导下右侧C6水平SGB操作,注入0.5%罗哌卡因7 mL。对照组于同一部位注射生理盐水7 mL。选择SGB前(T1)、术毕(T2)、术后第2天(T3)、术后第6天(T4)时间点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样,测定血中胃动素(MOT)、血管活性肠肽(VIP)、皮质醇(Cor)、血糖(Glu)水平;记录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记录术后36、48、60、72、84、96 h肠鸣音恢复率及首次排气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舒芬太尼总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2、T3、T4时点Cor水平较低,VIP水平较低,MOT水平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2、T3时点Glu水平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后36、48、60、72、84 h肠鸣音恢复率较高(P<0.05),术后排气时间缩短(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SGB可以减轻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应激水平,促进胃肠激素分泌水平恢复,加快术后胃肠功能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对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在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和琼海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0例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52例).观察组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照组术中给予罗哌卡因麻醉.术中记录入室时(T0)、阻滞后5 min(T1)、30 min(T2)、60 min(T3)时间点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值,同时进行Ramsay镇静评分(RSS);术后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T0时的心率及其血液动力学、呼吸指标参数和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T3时的HR、SBP和DBP值均明显高于T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T1、T2、T3时的HR、SBP和DBP值均明显低于T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RR和SpO2在T0、T1、T2、T3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SS值在T1、T2、T3时均明显高于T0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行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可降低患者心率和并发症并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