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张笑飞  许东亮 《医学争鸣》1998,19(3):281-282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的病因,与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PCR技术检测84例ITP患儿存档骨髓涂片标本中人细小病毒B19-DNA,并用24例巨幼红细胞贫血的病例作为对照,结果:84例ITP患儿经瑞氏染色存档的骨髓片中B19-DNA阳性36例,阳性率为42.9%,24例贫血患儿骨髓中B19-DNA阳性3例,阳性率12.5%,(x^2=7.708,P〈0.01),x  相似文献   

3.
4.
官晓红  练颖  胡谦  何东  任利蓉  陶黎  刘潇潇 《西部医学》2012,24(10):1969-1970,1973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中的意义,观察对ITP患者抗HP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38例ITP患者进行HP检测,阳性患者81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2例)给予糖皮质激素及抗HP治疗;B组(39例)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138例ITP患者中HP阳性者81例,阳性率58.7%;A组42例患者中治疗有效37例(88%),B组39例患者中治疗有效30例(7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内复发率A组21.3%,B组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中急性ITP17例,总有效率82%,慢性ITP25例,总有效率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部分ITP的发病密切相关,加用抗HP治疗可提高ITP疗效,降低复发率,尤其对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CITP)患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人类巨细胞病毒 (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在我国相当普遍 ,且大多在幼年时期发生 ,1~ 3岁幼儿感染率高达 83.2 % ,且可长期潜伏在体内形成潜伏感染 ,当身体免疫功能低下时 ,HCMV常可活动复制 ,从而引起严重的疾病。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 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占儿童出血性疾病患者总数的 2 5 %~ 40 % [1 ]。近年来 ,随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 ,人们发现 HCMV感染与儿童 ITP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文对 HCMV感染及其致 ITP可能机制综述如下。1  HCMV的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人类疱疹病毒 (HHV) 6型、7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中的作用及其相互作用。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外周血中的HHV6 -DNA和HHV7-DNA ,缺铁性贫血组和健康体检组为对照。结果  31例ITP患者、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和 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 ,HHV6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 :2 5 .8% (8/ 31) ,10 % (1/ 10 )和 3.33% (1/ 30 ) ;ITP组与健康体检组间 ,HHV6的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HHV7-DNA阳性的 6例中 ,有 5例与HHV6是合并阳性 ;健康体检组与缺铁性贫血组 ,HHV7与HHV6合并阳性分别为 0和 1例 ;两种病毒合并阳性 ,在ITP组与健康体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ITP组与缺铁性贫血组间 ,HHV6阳性率、HHV7阳性率、HHV6与HHV7合并感染率前者均明显高于后者 ,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HHV6感染与ITP发生相关 ,HHV7可能通过激活HHV6引发ITP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婴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8例临床资料分析表明:婴儿ITP大多〈3个月,冬春季发病18例。有前驱病毒感染史,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胃肠道、颅内等部位出血,治疗先给地塞米松静滴,后改为强的松口服,结果,病程〈6月20例,〉6月5例,〈6个月正常后复发2例,颅内出血自动出院,死亡1例。  相似文献   

8.
章承红  王燕萍 《河北医学》2000,6(11):1000-100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与成人有许多不同之处 ,现将上海市儿童医院血液科 1998年 9月至 1999年 9月共收治的ITP96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6例中男 52例 ,女~ 10岁 ,其中 <3岁 58例 (6 0 % ) ,3~ 6岁 2 1例 (2 2 % ) ,>6岁 17例(18% )。婴幼儿发病最多见 ,全年均可发病 ,冬春季发病 6 1例 (6 4 % ) ,夏秋季 35例 (36 % ) ,急性型 88例(92 % ) ,慢性型 8例 (8% )。急性型中有诱因者 54例(6 1% ) ,其中最多见者为上呼吸道感染 (6 2 % ) ,其次为肺炎 (10 % ) ,而预防接种也占 3%。诊…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与免疫因素有关。为了探讨 ITP的治疗 ,对 1990~ 1999年我院收治的 12 7例 ITP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2 7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 ,均符合ITP诊断标准 [1 ] ,其中男 41例 ,女 86例 ,年龄 14~ 78岁 ,中位数 32岁 ,病程 1周至 2 0年 ,平均 6个月。1.2 临床表现 :贫血 6 7例 ,皮肤出血点及有瘀斑 84例 ,鼻出血 2 1例 ,牙龈出血 32例 ,女性病人中月经过多 18例 ,消化道出血 2例 ,颅内出血 7例 ,血尿 3例 ,肝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合并妊娠的围产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2001年间7例ITP合并妊娠的临床处理经验。结果:7例ITP合并妊娠患者中3例经阴道分娩,3例行剖宫产术,均无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及手术,麻醉并发症,新生儿无1例有出血倾向及颅内出血,结论:ITP合并妊娠时如无产科指征以阴道分娩为宜,血小板极低的情况下可以在血源充足时行选择性剖宫产术,应加强妊娠合并ITP的孕期监护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陶丽菊 《医学综述》2009,15(17):2605-260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出血性疾病,其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能是部分ITP患者发病的原因,HP导致ITP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与血小板抗原间产生交叉反应、HP诱发机体免疫失调、HP感染后宿主遗传的易感性以及HP Lew is抗原和HP尿素酶B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生物感染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慧  刘霆 《血栓与止血学》2003,9(4):184-18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IP)是一个因免疫机制参与而使血小板生成减少和破坏增多的疾病,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1)急性ITP,多在儿童期发病,一般无性别差异,通常在病毒感染后发病,有自限性的特点;(2)慢性ITP,有成年人发病趋向,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多为女性。近年来,许多学者相继探讨了各种生物感染如细菌、病毒与ITP之间的关系。早期的研究多侧重于生物感染在急性ITP中的作用,最近亦有研究发现生物感染与慢性ITP的发生发展也有一定关联。本文就生物感染与慢性ITP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清幽门螺杆菌特异性IgM抗体。结果46例中幽门螺杆菌IgM阳性12例,阳性率26.1%,对照组40例,阳性3例,阳性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金剑  王敏 《医学综述》2000,6(3):121-123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小板表面有抗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导致这种致敏的血小板质量缺陷。常用和较标准的治疗方法是先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经过适当的剂量和治疗时间,如果疗效仍不明显,可采用脾切除,有效率约为60%~70%。对无效的患者,治疗比较困难。随着近几年科学发展,有多种新的治疗ITP方法,多数是通过免疫机制达到治疗效果,现将近几年来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何丽雅  佟莉贞 《广东医学》2002,23(7):696-697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mbocytopenia purpura,ITP)与血小板无力症的发病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方法 用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方法检查56例确诊ITP的患儿父母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 44.6%(25/56)的患儿父母亲双方均患有血小板无力症;39.3(22/56)为父母中一方是血小板无力症患者,仅16.1%(9/56)为父母亲血小板聚集功能正常。结论 血小板无力症患者儿并没有因为GPⅡb/Ⅲa的缺乏而降低了ITP发生的可能性;并且不排除血反无力症患儿及其基因携带患儿的血小板膜上是否同时存在其他具有刺激抗血小板抗体产生的抗原,或致这种抗原活性增强而诱发ITP的可能性。血小板无力症可能是影响ITP预后的潜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但重症ITP并不多见,当血小板降至10×10^9/L以下或伴有血小板功能不良时,极易发生威胁患儿生命的严重出血,救治的关键是尽快提高血小板数量。我科2001年3月2009年8月收治重症ITP7例,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细小病毒B 19(HPVB 19)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对41例急性ITP患儿及40名健康儿童进行HPVB 19-DNA检测.[结果]41例急性ITP患儿中HPVB 19-DNA阳性者为16例,40例健康儿童中HPVB 19-DNA阳性者为4例,急性ITP患儿中HPVB 19-DNA阳性者明显多见于健康儿童.[结论]儿童急性ITP可能与HPVB 19感染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3500血细胞计数仪,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人静脉血测定PLT、MPV、PCT、PDW。结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人随PLT减少MPV、PCT、PDW也有相应改变。结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PLT、MPV、PCT、PDW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大多数患儿由于血小板减少轻微而不需要治疗。但部分患儿由于血小板数量极低 ,易导致内脏、皮肤严重出血 ,如不及时治疗 ,可危及生命。 90年代以来 ,国内外较广泛采用静滴丙种球蛋白 (丙球 )治疗ITP。我科 1999年 3月— 2 0 0 1年3月 ,共收治 2 8例重症ITP ,采用两种不同剂量丙球治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科住院重症ITP患儿 ,均符合 1986年杭州会议制订的ITP的诊断标准[1] ,并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按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