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翼状胬肉纤维组织起源于间充质干细胞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组织病理学特征,探讨多能干细胞在翼状胬肉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218例手术切除翼状胬肉标本,进行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及CD34、波形纤维蛋白(VIM)、平滑肌肌动蛋白(SMA),S-100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结果】纤维组织增生及新生血管形成为翼状胬肉的主要病理改变。增生的纤维组织不同区域变化不一,主要呈现两类变化:一为排列致密,类似巩膜纤维组织;另外就是疏松区:仅见一些梭形、多角形、星状具有一些突起的纤维母细胞样的细胞,疏松排列,之间无明显的胶原纤维存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显示一些增生活跃的纤维母细胞明显表达CD34,成熟的纤维组织内的纤维细胞CD34则为阴性。此外,218例中56例显示了平滑肌的存在,44例有脂肪组织。【结论】翼状胬肉组织中的纤维组织源自于间充质干细胞,并可向平滑肌及脂肪组织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手术切除法及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5例95眼翼状胬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行胬肉切除术及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手术,对术后复发率行对比分析,随访6~12个月。【结果】手术切除组(A组)复发15例,复发率为33.33%。手术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组(B组)复发5例,复发10.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羊膜移植可以有效地抑制纤维组织增生,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手术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人眼翼状胬肉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col Ⅲ)及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的表达。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5例翼状胬肉组织及8例正常球结膜组织中MMP-3、LN、col Ⅲ的免疫学定位及表达情况,用Masson及VG染色法检测各标本中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的分布情况。结果HE染色:翼状胬肉组织上皮下基质中存在结缔组织的增生和血管形成;基质浅层存在一无定形物质透明区及粗糙的颗粒样嗜酸性物质,在翼状胬肉体部深层基质中存在粗糙的纤维组织;正常球结膜组织细胞排列整齐;基质为疏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平行排列,其间可见成纤维细胞,散在少量中性粒细胞、毛细血管;Masson染色:翼状胬肉浅层基质中存在致密的胶原纤维染色,深层基质中的胶原纤维存在变性样改变;VG染色:翼状胬肉组织深层基质中存在大量变性的胶原纤维,其间夹杂黑色的弹性纤维;免疫组化染色法:MMP-3在翼状胬肉上皮细胞中呈强表达,成纤维细胞中呈中等强度表达,血管内皮细胞中未见表达;LN在血管壁中呈强表达,在上皮细胞基底膜中呈中等强度表达,在整个基质中未见明显表达;col Ⅲ在整个翼状胬肉基质中呈强表达。结论翼状胬肉组织中ECM的成分较正常球结膜发生改变,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变性、胶原纤维增生及新生血管形成;col Ⅲ在翼状胬肉组织中表达增加,LN及胶原纤维可能对翼状胬肉中血管形成、细胞粘附和迁移及ECM重建起作用;MMP-3在翼状胬肉组织中表达增加,其对ECM成分的降解作用可能有助于翼状胬肉的形成和向角膜中央侵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cl-2、CD34在初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Vision法)检测Bcl-2、CD34在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手术切除标本30例(30眼)和正常球结膜标本5例(5眼)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翼状胬肉头部、颈部、体部组织中Bcl-2和CD34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部Bcl-2和CD34的表达明显高于颈部和体部组织(P<0.01),而颈部组织CD34表达明显高于体部组织(P<0.01)。结论:Bcl-2、CD34在翼状胬肉头部、颈部、体部均高表达,头部表达最高。提示翼状胬肉头部较其他部位细胞凋亡更少,增殖能力更强,存在过度修复,可能是翼状胬肉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罗小绿 《右江医学》2009,37(2):215-216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眼表病,目前认为发病机制可能是紫外线或其他环境因素造成鼻,颞侧角膜缘干细胞损伤导致干细胞屏障功能破坏,引起结膜下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翼状胬肉。手术是治疗翼状胬肉常用方法,但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复发率高达14%~89%。因此如何降低术后复发率成为治疗翼状胬肉的难点及棘手问题。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治疗方案之一,笔者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2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儿促纤维增生型节细胞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1例婴儿促纤维增生型节细胞胶质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组织学、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结果】本例患儿以失明为主要症状;M RI表现鞍上巨大囊实性肿块伴脑室扩张积水;镜下见肿瘤由纤维母细胞为主的结缔组织及神经上皮混杂构成,后者为星形细胞和神经元成分。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星形细胞胶质酸性蛋白(GFAP)和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神经元成分神经突触蛋白(Syn)和神经元核抗原(Neun)阳性。【结论】婴儿促纤维增生型节细胞胶质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婴儿中枢系统肿瘤,根据其临床特点及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可以进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各种类型翼状胬肉显微手术切除后角膜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方法:手术显微镜下根治性切除翼状胬肉后,采用角膜干细胞移植,联合眼表面重建术,共治疗各种类型的翼状胬肉46例(57眼)。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球结膜明显的纤维血管增生及角膜浸润,无1例复发。结论:显微镜下切除各种翼状胬肉,同时移植角膜干细胞,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恶性纤维组织细胞型骨肉瘤与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39例骨肉瘤中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型骨肉瘤进行了光镜、电镜及组织化学的观察。结果 光镜示肿瘤由纤维母细胞,多边形和小圆形细胞组成,电镜示有似纤维母细胞,组织细胞、软骨母细胞等;组织化学G.S显示单个或几个瘤细胞被网状纤维包饶,VG示多数瘤细胞和胶原纤维着红色,Masson着绿色。结论 骨肉瘤在少数情况下,显示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过渡增生,伴席纹状排列,并出现明显多形性,而在瘤组织中找到肿瘤性骨样组织和肿瘤骨是诊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型骨肉瘤唯一证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DF)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4例DF的临床特点、常规HE进行形态观察,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免疫表型的分析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病变位于下肢皮下组织,以足部多见,肿瘤呈无痛性缓慢生长,呈良性经过,切除后无复发;镜下:肿瘤由稀疏的梭形或星状纤维母细胞和大量致密的胶原纤维构成,部分病例局灶性纤维黏液样变;瘤细胞核染色质细致,可见明显小核仁,细胞无异型性,也无核分裂象,未见肿瘤性坏死、钙化及骨化现象,部分病变局灶性血管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瘤细胞弥漫性强表达波形蛋白,局灶性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肌特异性肌动蛋白。结论DF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良性纤维母细胞性或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形态学与免疫表型存在肌纤维母细胞特征性的fibronexus junctions结构和纤维母细胞相关特征的超微结构表现;组织学上应与其他一些良性或具有局部复发潜能或低度恶性的纤维母细胞性或肌纤维母细胞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惠延平  郭双平  王映梅  陈万录 《医学争鸣》2004,25(15):1422-1425
目的:探讨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ESS)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 方法: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对1例子宫外原发性ESS进行观察并文献复习. 结果:本例子宫外原发性ESS病变为多发性,累及右卵巢、阑尾、结肠和大网膜等处,伴有右卵巢、阴道、阑尾、结肠等多脏器子宫内膜异位症. 瘤细胞由浸润性、弥漫性增生的单一性圆形或梭形细胞组成,小血管丰富,2~5个核分裂像/10HPF. 电镜观察示ESS瘤细胞超微结构近似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具有纤维母细胞、平滑肌细胞的形态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示肿瘤组织vimentin,desmin,EMA,ER,PR阳性,而CK, SMA,S-100,LCA,CD34均为阴性. 结论:子宫外原发性ESS组织发生来自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激素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ESS具有向平滑肌、纤维母细胞和上皮细胞分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成年大鼠心脏组织分离制备心脏多能干细胞,为心梗自体心脏干细胞移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无钙镁胰酶/胶原酶缓冲液消化成年大鼠心脏组织制备成单细胞悬液,通过c—kit抗体及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离e-kit阳性心脏干细胞。在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培养基中,诱导r—kit阳性心脏干细胞分化。【结果】c—kit表型免疫细胞化学分析表明我们分离的c—kit阳性细胞大于90%;Real—timePCR分析和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表明,诱导分化的心肌细胞可表达特异转录因子gata4及心肌收缩蛋fLlTroponinI和α-SA;诱导分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可表达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特异的生物学标志SM22d、α—SMA、KDR和CD31。【结论】利用成年大鼠心脏组织分离制备了c—kit阳性心脏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实验证明此c—kit阳性心脏干细胞可成功分化为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和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兔骨骼肌干细胞(MDSCs)分离、鉴定及诱导分化为平滑肌细胞的方法。方法:应用酶消化法消化兔骨骼肌组织,应用改良差速贴壁法获得MDSCs,并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鉴定,体外诱导骨骼肌干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定向分化,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平滑肌细胞特异标记α-SMA和SM-MHC的表达情况。结果:骨骼肌干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和分化潜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免疫细胞荧光法显示MDSCs呈结蛋白、干细胞抗原-1(Sca-1)和CD34阳性,CD45阴性,诱导后细胞排列形态呈漩涡状,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提示α-SMA和SM-MHC表达增高。结论:骨骼肌干细胞经体外培养及诱导后,呈明显的平滑肌细胞特性,可作为输尿管组织工程新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ranswell系统中人胚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基质细胞对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的造血能力长期维持及扩增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方法分离人脐带血CD34 细胞,接种于底层铺有人AGM区基质细胞的Transwell培养板的Inserts中,非接触共培养7~35 d,每星期取样检测细胞总数,用半固体培养基分析CFU-C及HPP-CFU集落形成数,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 、CD34 CD38-细胞百分率.[结果]在Transwell中非接触共培养条件下,人AGM区基质细胞培养体系较胚胎躯干基质细胞和无饲养层培养体系对有核细胞总数、CFC和CD34 细胞均具有明显的扩增作用,共培养14 d的CD34 、CD34 CD38-造血干/祖细胞均获得峰值扩增(2.62±0.8和2.15±1.04,P<0.05),而MNC总数和CFC均在21 d获得最大扩增(32.5±4.3和4.2±0.6倍,P<0.05).克隆分析发现CFU-Mix、CFU-GM、BFU-E在共培养4~5星期后均仍然可见.原始祖细胞HPP-CFC在3星期也得到2.23倍的扩增,较空白及hFT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在共培养35 d后仍可见HPP-CFU集落形成.[结论]人AGM区基质细胞hAGM-S3/hAGM-S4均具有造血支持作用,在非接触共培养条件下中可长期维持脐血中造血干/祖细胞的多系造血能力和高增殖潜能达21~35 d,对脐血CD34 /CD34 CD38-细胞数也有一定程度的扩增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及其培养上清&#65380;融冻产物对脐血CD34+ 细胞扩增及分化的作用&#65377;【方法】 分离纯化人骨髓MSC,收集纯化三代的MSC培养上清,采用反复冻融法获得MSC融冻产物,采用免疫磁珠分选系统纯化脐血CD34+ 细胞&#65377;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含MSC滋养层组&#65380;MSC上清组&#65380;MSC融冻产物组及单纯造血生长因子(HGFs)对照组&#65377;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脐血CD34+ 细胞在这四种培养体系中第6天和第12天有核细胞数及CD34+&#65380;CD34+CD38-&#65380;CD41+&#65380;CD19+&#65380;CD3+ 细胞含量&#65377; 【结果】 ①MSC滋养层组对脐血有核细胞和对脐血CD34+&#65380;CD34+ CD38- 的扩增能力最强,MSC培养上清组和MSC滋养层相比具有类似的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减弱(P < 0.05)&#65377;②MSC培养上清和MSC均具有抑制脐血CD34+ 细胞分化为CD3+ 和CD19+ 细胞的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 > 0.05)&#65377;③MSC培养上清和MSC均具有促进脐血CD34+ 细胞向CD41+ 细胞分化的作用,MSC滋养层的作用强于MSC培养上清(P < 0.05)&#65377;④MSC融冻产物已完全丧失对脐血CD34+ 细胞扩增和分化作用,与单纯因子对照组相似(P > 0.05)&#65377;【结论】 MSC培养上清对脐血CD34+&#65380;CD34+ CD38- 细胞均具有扩增作用,而且可促进脐血CD34+ 细胞向CD41+ 细胞分化&#65377;  相似文献   

15.
肌内黏液瘤临床病理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吉林医学》2010,(34):6196-6197
目的:研究肌内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肌内粘液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应用VIM、CD34、SMA、S-100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肿瘤有粘滑外观,镜下见肿瘤由丰富的粘液样基质及稀少的星芒状、短梭形细胞构成,血管结构稀少,部分区域可见浸润周围骨骼肌;免疫组化Vim(2例均阳性),CD34(其中1例阳性),S-100、SMA均为阴性。结论:肌内黏液瘤是少见的来源不明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可以根据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加以诊断,需与一些肿瘤做鉴别诊断;完整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间进行诊治的108例(108只眼)翼状胬肉惠者,其治疗方式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同时对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进行手术1-2d后,角膜透明、上皮增长、覆盖创面,直至6-12d后,逐渐消退了充血症状。拆线时间为6-7d。巩膜术区自体角膜缘结膜干细胞在拆线后,有着良好的覆盖,同时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状,对其进行5~1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为9.5个月,其中有2例患者(2只眼)出现了复发症状;有17例(17只眼)有云翳出现在角膜浸润区,同时右纤维样组织没有出现增生症状,邵分结膜也无充血现象发生。结论翼状胬肉运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措施,作为一个宝贵的经验,为基层医院提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原发及其复发的肝未分化肉瘤的临床和病理变化,明确其组织学特点及复发后的病理改变。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罕见的肝未分化肉瘤的原发及其3次复发病例进行临床及病理形态分析,用S-P法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肝未分化肉瘤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多为囊性或囊实混合性;组织学图象是由梭形和上皮样的原始间叶细胞、多核巨细胞、PAS阳性的嗜酸小体组成,免疫组化显示Vimentin(+),AACT(+),Desmin(+),Actin(+)。在原发性肿瘤中出现了腺体结构,而在其3次复发的病例中,未见到腺体。结论警惕肝囊性或囊实混合性病变;肝未分化肉瘤内的腺体成分可能是肝胆管的残留和反应性增生;肿瘤可向平滑肌、横纹肌及纤维组织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胸膜肿瘤的CT表现并评价CT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1年至今行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胸膜原发肿瘤6例,对病变的形态学、范围、邻近结构的侵袭及增强模式分析。[结果]2例胸膜恶性间皮瘤,均见胸膜不规则增厚并伴同侧胸腔积液;2例良性孤立性胸膜纤维瘤,见边界光滑清楚肿物,推移邻近肺组织,增强见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见边界光滑清楚肿物,推移邻近肺组织,增强见明显不均匀强化,并见侵袭肋间肌;1例纤维肉瘤,CT难以确定起源,仅见膈肌与心包间低密度不规则肿物,强化不明显。[结论]CT可清晰显示病变及其侵袭范围,帮助临床分期及评价肿瘤的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5例胃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增加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5例胃IMT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随访、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患者年龄36-45岁,4例男性,1例女性.肿瘤直径4.5-8cm.镜下主要显示3种组织学类型:以黏液、血管、炎细胞为主的黏液型;以束状排列梭形细胞为主的细胞密集型;以致密成片的胶原纤维为主的纤维型.5例中3例以黏液型为主伴部分细胞密集型区域,2例以细胞密集型为主伴灶状纤维型和黏液型区域.全部病例见淋巴浆细胞浸润.1例局部核分裂数>5个/10HPF,其余核分裂数1-2个/10HPF.未见核异型性或坏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5例均呈平滑肌蛋白(smooth muscle atin,SMA),Vimentin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阳性表达,1例局灶见Desmin阳性表达,而S-100、CD34、CD117、CD21、CD35、CD68均阴性.随访2-5年,1例复发,其余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胃IMT是一种具有中间性生物学行为的肿瘤,保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子宫绒毛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绒毛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3例子宫绒毛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大体形态具有特征性,由子宫壁内和壁外两部分组成,以结节状分割子宫肌壁形式扩展。组织学观察瘤细胞表现典型的平滑肌分化,伴厚壁与薄壁的大血管,血管呈丛状分布,周围基质水肿明显,肿瘤组织在肌壁中较局限地分割,扩展性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瘤细胞Vimentin、SMA强阳性,CD10阴性。结论:子宫绒毛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是一种较罕见的良性肿瘤,大体形态具有特征性,应注意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及其他类型平滑肌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