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乐同 《河北医学》1997,3(2):53-54
我科从1991年~1996年以来收治94例昏迷的脑外伤患者.其中有58例行气管切开。我们通过二组疗效的对比,认为脑外伤昏迷患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气管切开组58例,男36例、女22例;年龄7岁一69岁;本组23例行开颅手术。来行气管切开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11岁~68岁;本组有13例行开颅手术。2讨论2.1从表工中我们可以看出气管切开组死亡率为24%,明显小于未行气管切开组死亡率47%,表2中可以看出气管切开越早.死亡率越低。2.2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咳嗽区射消失,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主排出。血液、脑脊液、呕吐…  相似文献   

2.
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护理20例杨克侠,牛梅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应早期施行气管切开造口。这不仅可减少呼吸道解剖学死腔,还有利于气管内分泌物和痰块的清除,减少呼吸道阻力,便于长时间施行机械呼吸。但由于气管切开造口丧失鼻腔、咽部对吸入气体的湿化、温化、...  相似文献   

3.
骆秀萍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4):144-14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昏迷患者的护理方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密切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昏迷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情况,充分湿化气道,正确彻底吸痰,气管切口的护理,及时堵管和拔管等。结果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的正确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预防和减少昏迷伴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救治的过程中进行规范的气道护理,有利于改善缺氧及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防止感染。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上,气管插管全麻和昏迷合并气管切开的患者上胃管常有困难.我院近两年来开展了管中管法为气管插管全麻和昏迷合并气管切开的患者上胃管技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微阻力面罩对气管切开和昏迷病人行高压氧治疗,以达到治疗缺血缺氧性疾病的目的。方法采用微阻力面罩,此面罩有个气囊使氧气贮存在其中,病人吸气时就取自该气囊中的氧气。结果微阻力面罩的应用,使气管切开和昏迷病人得到了和其他患者一样的治疗。结论应用微阻力面罩,使气管切开和昏迷病人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使病人缺氧状态得到了恢复。  相似文献   

6.
耿淑华 《吉林医学》2007,28(2):221-221
1988年4月~2006年4月,我科共收治脑外伤昏迷及脑出血昏迷患者720例,其中行气管切开患者180例,现将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如出现呼吸困难、咽反射消失,应尽早气管切开,因病情多极其危急,大部分手术是在床边急诊进行。本人就气管切开护理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敏 《当代医学》2009,15(28):60-61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的具体方法,探讨与总结使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道管理更趋科学合理有效,从而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与总结106例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的具体管理措施方法。结果经采取有效合理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本组106例气管切开患者全程通气道保持通畅,除17例死亡患者外,余89例(占83.9%)病人最终顺利拔除气管套管,本组病例仅有8例发生肺部感染,占7.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气管切开后,良好的职业操守、严格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操作、良好的病房基础环境、以及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防止消化道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等措施是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生存与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对本院ICU 1997~2005年收治的141例确认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共106例行气管切开术.其中74例早期行气管切开术(48 h内),余32例较晚切开(48 h以后).结果:早期切开有12例死亡(死亡率16.2%),持续植物状态生存5例,57例平均昏迷时间16 d;48 h以后切开,死亡13例(死亡率40.6%),植物状态生存5例,14例平均昏迷25 d.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能降低死亡率,缩短昏迷时间.  相似文献   

10.
<正>临床对昏迷患者常采用气管切开法解除呼吸道梗阻,但气管切开后,患者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我科采用侧俯卧位法对昏迷患者(喉头水肿患者除外)进行呼吸道护理,在接触昏迷患者的呼吸道梗阻、预防下呼吸道感染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