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苯教神话中, 由于神魔战争, 源于魔的"毒"导致了"污染"和"疾病", 于是便有了用来解"毒"的"甘露", 所以"甘露"(bdud rtsi)一词与"魔"(bdud)有关。用于净化"污染"时, "甘露"具现为"灿";用于治疗"疾病"时, "甘露"具现为"药"。因为"甘露"具有净化和治疗作用, 所以"甘露"所化的温泉也具有相应的作用。由于种种不便, 藏族先民开始使用同样源于"甘露"的药物来模仿和替代温泉, 从而形成了藏医药浴。  相似文献   

2.
结合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校诂了《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的个别词语, 如"余子万民"中的"子", 认为当解释为"字"的通假字, 是"养"的意思;"令各有形, 先立针经"的"形"是指"针灸实践归纳的理论著作";"粗守关, 上守机"中"关"本义是"保护扳机的部件", "机"本义是"扳机", 在文中是比喻用法;"挂以发"中的"挂"是"挂住"之义, "发"是指"头发", "挂以发"是指"用头发挂住"。  相似文献   

3.
庄子道之含义颇为丰富,概言之有"行、言、有、无"之义,其道之所蕴涵的"无"之义,乃凸现其哲学的创生性、开放性.无独有偶,二十世纪德国大哲学家海德格尔通过对西方"本体、存在"的反思,亦得出其"本体"(存在)意味着"说、自然、行(通达)、隐"之意.庄子"道"之"真际"与海氏的"真理去蔽"说更有着天然的神似-无论"去蔽"还是"真际"皆在"存在"中展开,"存在"既是道的运行状态,亦为"人"的生存之域.无疑,探究庄子与海德格尔的本体之道对于贯通中西哲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气"在中医学中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在<黄内经>中,"气"字的使用达到了2810次左右.然而,中医"气"的概念究竟是什么?至今仍没有一个严密而确切的定义.<中医学基础>教材一般将"气"概括为"物质之气"和"功能之气".这种"气"既表物质,又表功能的"气"的两义说,是目前有关"气"的这一概念最具有代表性、最流行的理解.但是在八十年代初期,洪梦浒氏已经对气的这种"两义说"提出过异议.近来,瞿岳云、帅明华也在<略论中医学"气"的实质>一文中从多个角度论证了"两义说"的矛盾,并坚持认为"气"始终是一个物质的概念[1].  相似文献   

5.
本刊物内设"论著"、"心理医学"、"综述与进展"、"临床实践"、"妇幼临床"、"临床药学"、"诊断与检验"、"病例报告"、"护理园地"、"医疗保健"、"医教之窗"、"卫生管理"、"经验交流"等十几个栏目,是反映交流医、药、护、卫、管人员的科技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医药卫生教育人员教学经验的理想园地,也是各级人事部门评定职称和科研成果的有效认定期刊。欢迎医药卫生领域人员积极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踊跃订阅。  相似文献   

6.
简帛医书中有"却"字,与《灵枢·经脉》对读可知其所指部位与"腘"相对应,即膝后弯曲处。该"却"字在《素问》中作"郄",凡13见,皆指"郄中"而言,为膝后腘窝处,亦称"腘中""委中"。通过对"郄""却"形音义及其文献用例详细考察可知,"郄中"之"郄"当为"却"之讹写,而膝后弯曲处正为"却"之本义,故"却"引申有却曲义,引申有退却义,后作为连词亦有转折义。"脚"为"却"之后起字,在早期医籍中仍保留,有指膝后弯曲处或膝关节处的用例。由于"胠"字与"[月谷](却之异体)"形音相近,医籍中也有相混之例需加以辨析。另后世医籍中"郄中"之"郄"多见写作"郗"者,亦当为"却"之俗写体"[郗]"的一种讹体。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差,手术后复发高,素有"癌中之王"之称.中医的古文献中没有"原发性肝癌"这一病名,但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原发性肝癌的认识源远流长,散见于中医古医籍中的不同病种并属于相应范畴,如"肥气"、"息贲"、"症瘕"、"伏梁"、"黄疸""积聚"、"鼓胀"、"癥癖"、"癖黄"、"痞气"、"痞满"、"脾积"、"肝壅"、"肝积"等[1-3].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物内设"论著"、"心理医学"、"综述与进展"、"临床实践"、"妇幼临床"、"临床药学"、"诊断与检验"、"病例报告"、"护理园地"、"医疗保健"、"医教之窗"、"卫生管理"、"经验交流"等十几个栏,是反映交流医、药、护、卫、管人员的科技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医药卫生教育人员教学经验的理想园地,也是各级人事部门评定职称和科研成果的有效认定期刊。欢迎医药卫生领域人员积极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踊跃订阅。  相似文献   

9.
认为"阿是"为吴语者,最早是20世纪70年代台湾针家郭家梁。其后李锄等指出,阿是乃吴地方言之常用问语。"阿是"即"可是"。吴语是汉语中一支重要古老的方言,晋唐之前,即有记载。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关于阿是穴的记载,则为吴语"阿是"的最早文字记载。首先将"阿是穴"作为腧穴分类之一为《针灸述要》。"阿是之法"为医者取穴之法,而"阿是穴"则系使用"阿是之法"所取得的穴位,两者有因果关系。"阿是之法"即《内经》中"以痛为腧"及"按之快然"两种取穴法,并非一种独特的取穴方法。不可随心所欲地提出诸如"反阿是穴"之类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瞽"指有眼皮但是没有眼球,眼皮闭合平平如鼓皮而看不见,得名于"鼓";"矇"指眼睛没有任何异常,瞳仁为翳膜所覆盖而看不清楚,得名于"冡"所包含的"因有所遮盖而不明"的特征义;"瞍"指没有眼球而看不见,得名于"叟"所包含的"损坏、破坏"的特征义;"盲"指没有黑睛而看不见,得名于"亡"所包含的"没有"的特征义,后又引申泛指眼睛看不见,为眼睛看不见之统称;"(目咸)"指眼睛凹陷(目曷),"瞎"本作",指黑睛枯陷导致眼睑黏合而看不见,得名于"曷"所包含的"败坏"和"竭尽"的特征义.六者本义有别,但后世渐不加以区分,均用于泛指眼睛失明.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六腑以通为用"在肿瘤中的应用。周岱翰教授提出,随着肿瘤病研究的进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通腑攻下法在肿瘤治疗中的意义,中医学"六腑以通为用"理论对肿瘤病的临床治疗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临证指南医案》探讨叶天士络病学说的主要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络病的论述入手,论述了叶天士络病学说的主要思想.络病的形成,多因六淫外邪、情志、劳倦、跌仆等损伤脉络,或久病、或久痛、或络脉空虚皆可导致络脉病变,形成络病.络病的治疗,当分虚实,实证用辛味通络诸法,虚证用补虚通络诸法.其"久病入络"和"久痛入络"说,是对内伤杂病理论和治疗学上的一大发展,也为后世活血化瘀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启发了新的辨证思路和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3.
笔者步入中医之门至今,已62年,将六十余年来的学术思想初步总结为"杂病治肝、多脏调燮、微观辨证、疏通督脉"十六字。对十六字学术思想做简要论述,力求让读者在中医药学习、研究与临床工作中有所指引、有所启悟,同时能为后学者求"道"与传"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张声生教授认为治疗脾胃病重在调畅气机,在临证中善于应用对药,从气机升降、出入、从化三方面提出14种治法治疗脾胃病常见症状,包括升清化浊、重镇降逆、理气消胀、疏肝理气、通腑泄浊、辛开苦降、补气健脾、扶阳益肾、收敛止汗、清热凉血、搜风剔络、醒脾开胃、消食导滞、活血化瘀法,并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活血通络法结合针刺疗法与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94只眼)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47只眼)采用中医活血通络法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40例(47只眼)运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视力、VEP振幅、视野及临床疗效比较,P<0.05,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活血通络法结合针刺疗法能够有效地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且其临床疗效优于西医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16.
覃艳梅 《中外医疗》2016,(19):169-170
目的:探究治疗风湿瘀阻型KOA时应用通络祛痛膏的疗效。方法整群选择该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5例KOA患者作为临床疗效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贴膏组55例(通络祛痛膏治疗)、参照组50例(应用塞来昔布),结果参照组总有效率为72.00%,贴膏组为92.73%;经过30 d的治疗后参照组的WOMAC评分明显高于贴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通络祛痛膏可以改善风湿瘀阻型KOA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诊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9月~2008年9月98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湿热敷、通乳排奶、脓肿穿刺排脓或脓肿切开引流等。结果:6例经穿刺排脓后治愈,24例经脓肿切开引流后治愈,其他患者经早期通乳排奶后治愈且无并发症。结论:乳腺炎的早期诊治非常关键,早期局部湿热敷、通乳排奶,操作简单、方便,易于掌握,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丹红注射液由丹参和红花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之功,临床广泛应用于全身脏器供血不足的治疗。作为临床急症用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中药注射剂存在潜在的临床风险,不良反应时有发生。通过文献研究,对丹红注射液的基础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分析,结合现代药剂学研究成果,提出对丹红制剂进行二次开发的思路(鼻腔递药)和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中对于疾病自愈特征的论述内容详尽,涉及六经病。其自愈的机制主要分为自然转归、顺势祛邪、阳气来复、胃气自和、津液自和、气机通畅6个方面。从病程时间、出血、汗出、口渴、大便、小便、脉象等情况来判别疾病自愈的征兆,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或过度治疗,其中蕴含的中医理论和经验,对于临床诊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虫类药药力峻猛,其性走窜,具有祛风、通络、活血、止痛等功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根据辨证论治及异病同治的原理,应用虫类药治疗咳嗽、痛证、皮肤病、肿瘤等疾病均获得良效。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在熟练掌握虫类药的特性功效前提下,适当配伍相应的虫类药物,能较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