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患者男,58岁,主因间断性胸闷、气短3年,加重伴夜间不能平卧3天,于2003年3月3日入院.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显示左房内径42.5mm,左室舒张末内径83.7mm,射血分数(EF):19%,CDFI:二尖瓣口左房侧可见重度收缩期返流信号.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心腔(CRT)脉冲起搏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患者10例,起搏前心电图QRS平均时限为140 ms。行CRT起搏器植入手术。术后1年应用心脏彩色超声观察CRT起搏器植入前、后患者心功能及病情的变化。结果 CRT起搏器植入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充盈增加,NYHA心功能分级从Ⅲ~Ⅳ级提高到Ⅰ~Ⅱ级,起搏后心电图QRS时限缩短。结论三心腔起搏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双心室起搏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 ,探讨其适应证、禁忌证和方法学要点 .方法 :11例难治性CHF患者 ,男 7例 ,女4例 ,年龄 4 9~ 74 (49 3± 8 1)岁 ,其中扩张型心肌病(DCM) 7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EHD ) 2例 ,冠心病(CHD) 1例 ,风湿性心脏病 (RHD) 1例 .所有患者均有房室和 /或室内传导阻滞 ,表现为PR间期延长、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穿刺锁骨下静脉 ,将冠状窦电极或剪去一侧羽翼的普通心室电极植入冠状窦的上游分支实现左心室起搏 ,失败者改用螺旋电极在右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右心房双心室起搏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两例患者均为男性,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Ⅲ和Ⅳ级(NYHA)。例1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两例患者均行右心房双心室起搏,例1用Insync TM8040三腔起搏器,左心室电极为2187~75cm电极,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冠状静脉左室支。例2用SIGMATMSD203起搏器,左心室起搏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2188电极导线,于冠状静脉左室支远端进行起搏.左右心室电极导线通过Y型转换器与起搏器连接。术前、术后1周和6个月进行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评价。结果右心房双心室起搏后两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功能均改善。结论右心房双心室起搏能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华伟 《海南医学》2002,13(12):83-85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 ,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 ,具有较高死亡率的严重疾患 ,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患者死于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主要由于右心室扩大 ,心功能减退 ,心输量减少造成 ,相当一部分患者往往合并房室传导或心室内传导延迟 ,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目前的主要治疗以药物为主 ,包括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 ,以减轻心脏的前负荷、后负荷及增加心脏收缩力。虽然应用药物可缓解症状 ,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 ,既便应用最佳的药物治疗 ,仍不能改变心功能衰竭进行性加重及改善预后。近几年来 ,国际上进行了一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49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双心室起搏治疗并随访6个月,对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活动度、夜间心率进行比较,测定患者各时间点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双心室起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6例,均行双心室起搏治疗,术前及术后6个月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并评价心脏功能[心功能(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结果 3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植入手术均成功,手术操作时间3~4 h;随访1~6个月,均无死亡、电极脱位、感染、囊袋积血、冠状窦夹层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6分钟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QRS时限、NYHA分级均优于术前(均P<0.05)。结论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且短期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双室起搏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心室同步起搏对顽固性伴有室内传导或室间隔运动异常的充血性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1例,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64±11)岁,合并左束支阻滞的顽固性心衰患者给予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16例安装三腔起搏器,5例安装三腔心脏自动交律除颤器).观察术中、术后3、6月左室电极的起搏参数,同时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的QRS波时限、LVEF、LVDD、二尖瓣返流量、VO2max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随访3~20个月,左室电极的起搏阀值、阻抗及感知各参数值稳定(P>0.05),起搏功能良好.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LVEF等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猝死1例,接受心脏移植1例.结论心室再同步治疗是治疗存在室间传导异常的充血性心衰的有效的新方法.三腔起搏器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衰的临床症状.左室电极的植入成功率高,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三腔ICD不仅可治疗心衰,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室性心律失常预防猝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患者男性 ,65岁 ,因“反复胸闷 ,气短 5年 ,加重 1天”收住。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示 :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 77mm ,左心房 5 8mm ,EF 1 8% ,FS6% ,二尖瓣房侧收缩期返流流速 4 0 94m·s- 1 ,三尖瓣房侧收缩期返流流速 3 68m·s- 1 ,室壁普通运动减弱 ,PASP 5 9mmHg ( 1mmHg =0 1 33kPa)。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早搏。胸部正位X线片显示 :心影呈普大型 ,心胸比率 0 .68。诊断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功能不全 (NYHA分级Ⅳ级 ) ,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实施双心室起搏 (BVP)治疗 ,观察BVP对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7例经反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CHF患者接受BVP手术 ,其中男性 6例 ,女性 1例 ,年龄 4 8- 6 5岁 ,平均 (5 1± 6 )岁 ,扩张性心肌病 5例 ,缺血性心肌病 2例 ,心功能NYHA分级 ,Ⅲ级 6例 ,Ⅱ级 1例 ,病史 >1年。结果 所有病人均成功植入起搏器 ,平均随访 2 8周。心功能术前 (2 .9± 0 .3)级 ,术后 2 8周 1.4± 0 .5级 (P <0 .0 1) ;ECG示QRS波术前 (14 9± 35 )ms,术后 (98± 2 8)ms(P <0 .0 5 )。左室舒张末内径术前 (6 7± 7)mm ,术后 2 8周 (6 6± 7)mm(P>0 .0 5 )。左室射血分数术前 (2 2± 5 ) % ,术后 2 8周 (31± 4 ) % (P <0 .0 1)。二尖瓣反流分级 ,术前 (2 .4± 0 .5 )级 ,术后 2 8周 (1.1± 0 .6 )级 (P <0 .0 1) ,其中 1例术后二尖瓣返流消失。Tei多普勒推导指数 ,术前 0 .86± 0 .15 ,术后 2 8周 0 .6 2± 0 .0 7(P <0 .0 1)。结论 双室再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改善病人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长期疗效。方法1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NYHAⅢ-Ⅳ级,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射血分数(LVEF)≤3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 mm,中度以上的二尖辦反流(MR)。组织多普勒超声显像(TDI)证实存在左、右心室和左室内机械活动不同步。对上述药物治疗无效患者行CRT治疗。术后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平均随访时间15±6个月。结果(1)手术:10例为经心脏静脉植入左室电极,2例经心外膜植入左室电极,1例行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均无并发症。(2)心功能:术后心功能改善Ⅰ-Ⅱ级。左室射血分数由术前(27.00±3.84)%增加至术后12个月时的(40.36±7.87)%(P〈0.05)。(3)死亡率:因心室颤动猝死1例。(4)QRS时限:由术前(176±10.4)ms缩短为术后即刻的(148±8.4)ms(P〈0.05),左右心室及左室内同步性能明显好转,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持续改善。结论CRT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心功能,并使患者长期获益。  相似文献   

13.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以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Framing ham研究显示:CHF一经诊断,其5年存活率男性为25%,女性为38%。即使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亦难以改写CHF进行性加重的趋势[1]。  相似文献   

14.
醛固酮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基本发生机制是心肌细胞的异常,即不同因素诱导心肌细胞的基因表达异常,因此引起细胞的肥大,细胞的死亡(包括凋亡apoptosis)及间质成分的改变和纤维化,此乃CHF呈进行性发展的本质所在。诸多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心室重塑中起重要作用,但与此密切相关的醛固酮(ALD)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的研究证明ALD作为独立的因素参与心室重塑并在CHF进程中引起严重的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难治性心衰患者应用三腔起搏(双心室同步起搏)与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三腔起搏器治疗及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的心胸比例、QRS波时限、EF值、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二尖瓣返流量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 随访3~12个月,全部病例术后6个月心功能的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随着随访期的延长有持续改善的趋势,而2种起搏方法在改善心衰患者心胸比例、二尖瓣返流面积、LVED及LVEF等4个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缩短QRS波群时限方面,双心室起搏优于右室双部位起搏.结论 双心室同步起搏与右室双部位起搏是治疗难治性心衰的有效方法,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衰的临床症状,而2种起搏方法对心功能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正> 1.6一二磷酸果糖(FDP)目前主要用于心肌缺血的辅助治疗,我院自1994年3月至12月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42例进行临床观察,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本组CHF患者共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33—83岁。其中冠心病20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风心病14例;心功能按NYHA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难治性心衰患者应用三腔起搏(双心室同步起搏)与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三腔起搏器治疗及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的心胸比例、QRS波时限、EF值、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二尖瓣返流量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随访3~12个月,全部病例术后6个月心功能的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随着随访期的延长有持续改善的趋势,而2种起搏方法在改善心衰患者心胸比例、二尖瓣返流面积、LVED及LVEF等4个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缩短QRS波群时限方面,双心室起搏优于右室双部位起搏。结论双心室同步起搏与右室双部位起搏是治疗难治性心衰的有效方法 ,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衰的临床症状,而2种起搏方法对心功能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戴振林  段宝祥  陈绍良 《海南医学》2002,13(12):188-193
尽管近年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 ,特别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倍他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 ,使得许多心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寿命均有显著改善。然而心衰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死亡人数的逐渐增加 ,且重症心衰的年死亡率仍高达5 0 % ,等待心脏移植的病人仍不断增长 ,心脏供体的缺乏 ,无法满足患者需要。采用心脏起搏方法来治疗心衰是近几年来刚兴起的新技术[1] ,目前国际上还处于初步探索、研究阶段 ,但双心室起搏(BIVP)治疗心衰已显示出其光明的前景 ,本文就其研究情况作一介绍。1 起搏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多部位心脏起搏(MCPT)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初步效果。CHF是一常见、难治的心脏疾病,治疗方法一直处于不断探索中,1994年法国Bakker第1次将双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2002年初为1位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右心房+双心室)三腔起搏器,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