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肾损害患者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例,依据K/DOQI指南CKD分期分成5组,健康体检者20人为对照组.采用EUSA法测定血浆标本中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血浆11-去氢-血栓烷B2(11-DH-TXB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KD各期血浆vWF、TM、11-DH-TXB2、GMP-14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1),且随着CKD分期的升高逐渐升高,相邻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高血压患者血浆vWF、TM、11-DH-TXB2、GMP-140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成负相关,与平均动脉压成正相关.除TM外,高血压患者血浆vWF、11-DH-TXB2、GMP-140与24 h尿蛋白定量成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内皮功能损伤及血小板活化,两者在高血压性肾损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高血压性肾损害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云南白药对围手术期病人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GPⅢa,GMP140及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20例手术病人分三组,对照组(A组)40例,肿瘤手术组(B组)40例,非肿瘤手术组(C组)40例,采用双盲法,实验组服用“云丰”牌云南白药胶囊0.5g/次,对照组服用空胶囊,每天4次,连服3d,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服药前、手术前、手术后的GPⅡb,GPⅢa,GMP140表达的改变及观察D-二聚体以及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云南白药能增加血小板GPⅡb,GPⅢ140的表达(P<0.01),D-二聚体在实验组(B与C组)与对照组阳性率并不增高(>0.05),电镜显示服用云南白药后,活化血小板增多,可见血小板表面突起增多,血小板小管开放,释放增多。结论:服用此剂量的云南白药能增加血小板活性、血小板聚集及与纤维蛋白原受体的结合能力,服药后围手术期无血栓形成危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择期腰椎融合术前阿司匹林不同停药时间对血栓防治价值的影响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择期行腰椎融合手术的78例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前停用阿司匹林时间分为A组(术前7~10 d停药,n=42)和B组(术前3~6 d停药,n=36)两组;将同期行腰椎融合手术但未术前服用阿司匹林的40例患者纳入C组。观察对比三组受试者停药前后血小板凝集率(PAgT)及尿11-脱氢-血栓烷B2(11-DH-TXB2)指标变化情况,记录其术中、术后出血量及血栓发生率差异。结果停药前,A、B组患者PAgT及11-DHTXB2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患者(P0.05),但A、B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A、B组患者PAgT及11-DH-TXB2水平均较停药前显著提升(P0.05),其中A组增幅大于B组(P0.05);B组患者停药后各指标均显著低于A、C组患者(P0.05),且A、C组患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排序为C组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内,A、B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1.9%和8.3%,均低于C组的32.5%(P0.05);且A、B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腰椎融合术前使用阿司匹林对血栓防治具有积极意义;术前7~10 d是阿司匹林的最佳停药时间,可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对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人工二尖瓣膜置换术后早期血小板聚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工二尖瓣膜置换术后早期血小板聚集性变化规律。方法本院心血管外科住院手术患者9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51,年龄(26.0±8.1)岁。分为3组,分别为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组、二尖瓣置换窦性心律组、二尖瓣置换房颤心律组,每组30例。人工瓣膜均为双叶瓣。分别取术前,术后2、4、6d及术后1个月血液样本,利用Chrono-log公司500CA型血小板聚集仪,分别测定5、10μmol/LADP,2μg/mlcollagen刺激时的血小板聚集性。结果体外循环术后成人先心组血小板聚集性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二尖瓣置换组血小板聚集性成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于术后4d达到最高水平。其中房颤心律组ADP(5μmol/L)为(14.56±2.32)Ω,ADP(10μmol/L)为(17.86±2.43)Ω,collagen(2μg/ml)为(21.60±2.60)Ω,与同期成人先心组和窦性心律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术前、术后4d血小板聚集性均较成人先心组、窦性心律组高(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患者术后早期血小板聚集性变化明显,以1周内尤为显著,发生血栓栓塞风险大,其中合并房颤的患者变化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 (CPB)心脏手术中大剂量抑肽酶保护血小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实验犬随机分组 ,实验组给予大剂量抑肽酶 ,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检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血浆血栓烷B2 、血小板活化标记蛋白 - 140分子数、血小板膜糖蛋白Ib。结果大剂量抑肽酶可降低CPB过程中血浆血栓烷B2 含量和血小板活化标记蛋白 - 140分子数 ,保护血小板膜糖蛋白Ib ,但不影响血小板计数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论大剂量抑肽酶可能从以下两方面保护血小板功能 :(1)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 ,保护血小板膜糖蛋白Ib ,保护血小板粘附功能。 (2 )抑制血小板内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血栓烷A2 ,减少血小板活化 ,从而保护血小板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云南白药胶囊对正颌外科术后肿胀反应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和评价正颌外科围手术期口服云南白药胶囊对术后面部肿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87例行正颌外科手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3 d和术后5 d分别口服云南白药胶囊和安慰剂胶囊.检测术后1、2、3、5 d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IL-6,IL-1水平,并评定术后3、5、7 d面部肿胀程度,比较分析云南白药对面部肿胀程度和炎症反应强度的影响.结果 两组术后第1天血清CRP、IL-6和IL-1水平均达最高峰值,2 d开始降低.实验组术后2、3、5 d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CRP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 d实验组IL-6水平也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第3、5、7天面部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围手术期口服云南白药胶囊可抑制正颌外科术后细胞因子的水平和C-反应蛋白的合成,减轻了炎症反应强度和面部组织肿胀程度.云南白药胶囊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对血小板的影响及其与术后急性肺损伤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采用体外循环手术方式的164例患者术前、术后血小板数Et(P坍)、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比较手术前后各参数水平.并分析11例术后发生急性肺损伤患者的PLT、MPV、PDW与未发生急性肺损伤患者的差异。结果:体外循环术后的血小板计数[(106±61)×10^9/L]明显低于术前[(163±51)×10^9/L],血小板平均容积[(11.21±3.06)fl]和血小板分布宽度[(18.61±2.01)%1高于术前水平[(8.21±2.01)n、(15.21±1.64)%1,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11例急性肺损伤患者的血小板计数[(90.36±20.61)×10^9/L]、血小板平均容积[(12.91±1.60)fl]、血小板分布宽度[(19.26±0.93)%1均差于未发生急性肺损伤患者f(107.36±51.20)×10^9/L、(11.09±2.66)fl、(17.76±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会降低患者血小板数目,增加血小板平均容积,增大血小板分布宽度。而且研究提示这与术后急性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择期手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术中给予预防性护理,记录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2组术前和术后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结果观察组术后5 d DVT发生率为2.08%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P0.05);观察组术后5 d D-D、Fbg、FDP分别为(265.64±19.57)ng/L、(2.43±0.69)g/L、(2.62±0.77)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5 d PLT、MPV、PDW分别为(212.16±24.26)g/L、(10.04±0.31)fl、(13.64±2.2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能够降低手术患者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术前口服云南白药对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白药是我国著名的伤科成药,应用本品治疗外伤出血疗效显著。但术前口服云南白药胶囊以减少外科手术病人术中出血量的报道尚少。本研究通过术前口服云南白药,观察对骨科手术病人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手术前后血小板数量、血小板CD154的表达、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变化,研究全麻手术与易栓症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68例普外科及骨科患者,在术前、术毕、术后2 d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CD154阳性表达率、免疫浊度法检测AT-Ⅲ活性。结果:患者血小板CD154术前、术毕、术后2 d的表达分别是(5.25%±2.44%)、(5.91%±2.23%)和(6.91%±2.15%),术前与术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2 d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AT-Ⅲ术前、术毕、术后2 d检测的结果分别是(263.26±92.02)U/L、(213.69±78.45)U/L和(227.36±67.34)U/L,术前与术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2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小板术前、术毕、术后2 d分别是(108±53)×109/L、(105±20)×109/L和(114±110)×109/L,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手术对患者血小板CD154阳性表达和AT-Ⅲ活性有影响,影响患者的凝血系统,可能与围手术期血栓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14.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17.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20.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