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通过掌握枕下远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特点,将其应用于临床,以改善枕骨大孔区显微外科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枕下远外侧入路解剖成人头颅标本15具30侧,在显微镜下对该入路涉及的血管、神经、骨性结构、肌肉进行解剖学观察和测量.另对收治的10例枕骨大孔前方肿瘤患者采用枕下远外侧入路显微手术.结果 枕下三角和颈2神经的腹侧支是识别椎动脉的重要标志,头外侧直肌是识别颈静脉孔的重要标记.后颅窝开颅常用的解剖标志为星点、前星点、乳突尖、颧弓根.星点到前星点的距离:左侧(22.64±1.88)mm,右侧(21.96±2.64)mm;前星点至乳突尖的距离:左侧(38.54±3.42) mm,右侧(39.04±2.28)mm;星点至颧弓根的距离:左侧(55.82±3.84)mm,右侧(56.26±2.86)mm.10例患者中,8例显微镜下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无死亡病例,除1例需呼吸机辅助呼吸外,余患者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 熟悉并掌握枕下远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知识,能提高枕骨大孔区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髋关节是人体的最大球窝关节,由股骨头和髋臼组成,更有关节囊、韧带及肌群的组合,髋关节前、后和外侧的肌肉是构成活动关节的主要动力结构,于不同神经支配的相邻肌肉之间,存在神经界面,界面之间是主要的手术进入髋关节的解剖进路。髋关节置换的手术入路主要区别在于手术时患者的体位是侧卧位还是仰卧位,大转子是否常规施行截骨术,手术操作中髋关节是前脱位还是后脱位。常用的手术入路主要有以下几种:髋关节前侧入路、髋关节前外侧入路、髋关节外侧入路、髋关节后外侧入路与髋关节后侧入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提供解剖学依据,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解剖4具8侧成人尸体上肢标本,对桡神经与肱骨以及与插入钢板之间的关系进行解剖学分析.结果 前方入路插入钢板后,桡神经与钢板之间均存在一薄层肱肌间隔,前臂旋后时钢板外侧缘与桡神经之间的中位距离为3.4 mm(2.2~5.1 mm).外侧入路时桡神经与前外侧的钢板外侧缘之间的最近中位距离为1.7 mm(1.0~2.9 mm).结论 在肱骨中下段经外侧方入路插入钢板和前方入路插入钢板均是可行的,但是相比较而言前方入路更安全、更易操作,钢板无需特殊塑形,而外侧入路钢板过长有损伤桡神经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0年以来,先后采用髋关节全滑膜切除术,缝匠肌蒂骨瓣移植加髋关节滑膜切除术,股方肌蒂骨瓣移植加髋关节滑膜切除术等三种手术方法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9例,现报告如下: 手术方法以髋关节全滑膜切除术加缝匠肌蒂骨瓣移植术为例,在硬膜外麻醉下,作髋关节前外侧切口,注意保护股外侧皮神经,常规进入显露关节囊,十字形切开关节囊的纤维层,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前方入路、跗骨窦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前后联合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踝关节前后联合撞击综合征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踝关节镜下前方入路、跗骨窦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手术。应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后足-踝评分标准评估两组踝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采用迈斯林(Meislin)标准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OFAS评分为(91.54±7.67)分,关节背伸为(21.64°±1.32°)、跖屈为(42.53°±5.26°),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的(78.56±6.89)分、(16.47°±1.59°)和(35.83°±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优良率为78.38%(29/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14%(13/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镜下前方入路、跗骨窦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手术可以改善踝关节功能,增加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周腹膜后隙腔镜下解剖特征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整理我院接受腹腔镜输尿管手术的30例患者基本资料,并通过当时的手术录像及照片等,对解剖学的解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腹腔镜下可清晰观察到侧锥筋膜和融合筋膜。其中,侧锥筋膜由腰方肌筋膜向前延伸而成,同时被肾筋膜后叶覆盖。继续向前延续则为腹横筋膜。肾筋膜前叶前方为融合筋膜。肾筋膜前叶与融合筋膜之间、肾筋膜后叶与侧锥筋膜之间、腰方肌与腰大肌前方均为无血管平面。结论对于进行腹腔镜输尿管手术治疗患者,可则选择无血管平面解剖学入路,降低出血几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标本解剖学研究,得出极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在各腰椎间隙的安全入路范围,为XLIF技术提供详尽的应用解剖学数据。方法自2016年3~4月行尸体解剖实验,观察18例成人尸体标本椎间盘侧方解剖结构及毗邻血管神经分布及极外侧入路的可行性。结果腰椎间盘左侧手术窗大于右侧手术窗,左侧手术窗(39.91±5.97)mm,右侧手术窗(36.04±6.22)mm。用穿刺针进行模拟,穿刺角度为64°时安全性高,距离血管神经位置远。结论腰椎间盘侧方区域可作为内窥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疾患的区域,XLIF手术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探讨髂腰肌囊扩张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②方法回顾性阅读经穿刺抽吸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髂腰肌囊扩张病人的CT片并记录各种征象。③结果15例病人扩张的髂腰肌囊均为圆形或卵圆形,内无强化的囊性肿物,位于髋关节囊前方,髂股血管外后方,髂肌(和腰大肌)内侧。10例表面有厚薄不一的腰大肌肌束覆盖,自上而下逐渐变薄,直至消失。3例沿髋臼或髂骨基底内侧面向上延伸,并突入髂腰肌内。5例延续到髋臼下方,位于耻骨肌前外侧,止于股骨小转子以上,其中3例为倒水滴状。7例行增强扫描,其中5例囊壁呈细线样轻度强化。④结论CT扫描几乎对所有的髂腰肌囊扩张病人可提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髋关节直接前入路远端延长及其易损伤结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参照手术入路层次对10个成年尸体下肢标本相关结构和重要的神经血管进行解剖观测。结果股外侧皮神经外侧支与切口线的距离在X1、X2、X3线平面上分别为(0.61±0.39)、(-0.65±0.39)、(-0.10±0.32)cm,股外侧皮神经内侧支与切口线的距离在X1、X2、X3线平面上分别为(1.53±0.52)、(0.67±0.56)、(1.28±0.56)cm。旋股外侧动脉各分支(升支、横支、降支)与切口线的交点与髂前上棘(ASIS)的距离分别为(7.77±0.79)、(11.01±1.48)、(14.91±1.48)cm,旋股外侧动脉各分支(升支、横支、降支)与切口线的交点与X1线平面的距离分别为(0.48±0.58)、(4.99±1.18)、(7.35±1.07)cm。股神经股外侧肌支分支(最上支、最下支)入肌点与ASIS的距离分别为(11.26±0.96)、(15.09±1.74)cm,股神经股外侧肌支分支(最上支、最下支)入肌点与X1线的距离分别为(4.70±2.09)、(7.71±1.45)cm。结论转子间线的远端是许多神经分支的入点,髋关节直接前入路切口的远端延长不应超过大转子平面以下1.1cm。  相似文献   

10.
髂腰肌囊扩张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髂腰肌囊扩张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阅读经穿刺抽吸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髂腰肌囊扩张病人的CT片并记录各种征象。结果 15例病人扩张的髂腰肌囊均为圆形或卵圆 形,内无强化的囊性肿物,位于髋关节囊前方,髂股血管外后方,髂肌内侧。10例表面有厚薄不一的腰大肌肌束覆盖,自上而下逐渐变薄,直至消失,3例沿髋臼或髂骨基底内长侧面向上延伸,并突入髂腰肌内。5例延续到髋臼下方,位于耻骨肌前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