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肝护脑针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对照组、保肝护脑针法组。线栓法制作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测试大鼠行为学、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并观察肝细胞线粒体形态变化。结果模型组、针刺对照组和保肝护脑针法组缺血2 h(电针治疗前)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经10次电针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刺对照组和保肝护脑针法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针刺对照组相比,保肝护脑针法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更为显著(P<0.05)。电针治疗前,与假手术组、针刺对照组和保肝护脑针法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ST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血清GSH和T-AOC明显降低(P<0.01);经10次电针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刺对照组和保肝护脑针法组血清AST水平明显降低(P<0.01),同时血清GSH和T-AOC显著升高(P<0.01);与针刺对照组相比,保肝护脑针法组血清AST、GSH和T-AOC各项变化更为显著(P<0.05)。电镜观察肝细胞线粒体形态改变:假手术组肝细胞线粒体形态正常,模型组肝细胞线粒体明显肿胀,针刺对照组肝细胞线粒体轻度肿胀,保肝护脑针法组肝细胞线粒体形态近乎正常。结论保肝护脑针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效果较单纯头穴针刺更为显著,其治疗机理与抗氧应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保肝护脑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对照组、针刺保肝护脑组。采用线栓法复制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测试各组大鼠行为学,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GCS,肝组织γ-GCS水平。【结果】模型组、针刺对照组和针刺保肝护脑组缺血2 h(电针治疗前)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经10次电针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对照组和针刺保肝护脑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针刺对照组比较,针刺保肝护脑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更为显著(P<0.05)。电针治疗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血清、肝组织γ-GCS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对照组和针刺保肝护脑组血清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1),同时血清、肝组织γ-GCS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针刺对照组比较,针刺保肝护脑组血清ALT、AST、γ-GCS和肝组织γ-GCS水平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刺保肝护脑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效果较单纯针刺更为显著,其治疗机理可能与促进肝组织γ-GCS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贺氏三通法"不同时点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区脑组织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对照组(10只)、针刺组(30只)。根据干预时间的不同,针刺组分为3h针刺组、6h针刺组、48h针刺组,每组各10只。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针刺组在模型复制成功后分别按3、6、48h分组给予"贺氏三通法"针刺,每日1次。模型复制成功72h后测定血清及脑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针刺组大鼠脑组织SOD活性显著增加(P<0.01),6h针刺组血清SOD活性有升高趋势(P>0.05);而针刺组大鼠血清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6h针刺组大鼠血清SOD活性、MDA含量显著高于3h和48h针刺组(P<0.05,或P<0.01)。结论 "贺氏三通法"早期介入可调节SOD、MDA的代谢紊乱,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对心动过缓大鼠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内关治疗组(电针治疗组),电针列缺对照组(电针对照组)4组。以盐酸普萘洛尔悬液灌胃制备心动过缓大鼠模型,电针治疗组针刺大鼠双侧内关穴,电针对照组针刺大鼠双侧列缺穴。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心肌组织中的SOD、MD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率明显减慢,Q-T间期明显延长,心肌组织中SOD含量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电针内关及电针列缺穴治疗后,大鼠心率明显增快,Q-T间期明显缩短,心肌组织中SOD含量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电针治疗组与电针对照组比较,前者显著优于后者(P<0.05)。结论电针内关穴可通过调节心肌组织中SOD、MDA的含量,减轻氧自由基对心肌组织的损害,从而发挥对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鼠脑缺血急性期治疗机理及脑组织自由基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53只健康的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针灸组、模型组、对照组。采用光化学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期动物模型。分别在术后3h、24h检测脑组织中MDA含量和SOD活性,同时进行神经行为学观察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模型组脑缺血后3 h MDA含量已明显增高,24 h其值为正常组的3倍(P〈0.01)。电针组24 h MDA含量相对降低,由(4.02±0.31)mol.ml^-1降为(2.01±0.54)mol.ml^-1,与模型组相比,P〈0.05;电针组24h SOD的活性明显增高,由(66±1.24)nu/mg pro上升为(103±2.54)nu/mg pro,与模型组相比,P〈0.05。神经功能缺损ZeaLonga法评定显示,24 h电针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组织MDA含量呈负相关,与SOD活性呈正相关。结论电针可以通过干预大鼠缺血性脑组织自由基水平,对脑组织起保护作用,同时自由基的水平与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有密切关系(P〈0.05)。  相似文献   

6.
温脑汤对脑缺血大鼠保护作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温脑汤对大鼠脑缺血模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含量及脑指数、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永久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同时腹腔注射硝普纳的方法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测定血清中SOD、MDA、NO、GSH的含量及脑指数、脑组织含水量。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血清中MDA、NO含量明显升高,SOD、GSH含量明显降低,脑指数、脑组织含水量均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温脑汤大、中剂量可使脑缺血大鼠血清MDA、NO含量明显降低,SOD、GSH含量明显升高,脑指数、脑组织含水量均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脑汤可减少自由基,诱导SOD、GSH生成,具有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电针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缺血皮质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调控作用。方法 取SPF级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4只,利用改良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大鼠模型,电针组选取“百会”“风府”“内关”“心俞”4个穴位,从第1天术后4 h开始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7 d。干预结束后,比较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缺血皮质区细胞病理表现、缺血皮质区eNOS蛋白的表达、血清NO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明显(P<0.05),梗死范围显著,脑缺血皮质区eNOS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血清NO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5),脑皮质缺血区eN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血清NO含量升高(P<0.05)。结论 电针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并缩小脑梗死体积,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血管新生相关因子eNOS、NO表达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8.
刘树峰  尹文  虎晓岷 《疑难病杂志》2013,(2):126-128,167
目的观察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SD大鼠MCAO模型,梗死2h后再灌注,并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及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组(联合组),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浓度、病理变化及大脑缺血面积并比较。结果 (1)依达拉奉组与联合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且联合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P均<0.01)。(2)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依达拉奉组与联合组S0D活性增高、MDA含量降低(P<0.01),且联合组与依达拉奉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3)模型组、依达拉奉组及联合组病理学检查均较假手术组差,但联合组好于依达拉奉组好于模型组(P<0.01)。(4)模型组、依达拉奉组及联合组脑缺血面积较假手术组增大,而联合组<依达拉奉组<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粉防己碱(Tet)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钙离子超载、氧自由基损伤机制的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粉防己碱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于缺血再灌注12、24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取出右侧大脑,测定脑组织含水量、钙离子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 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组织含水量、钙离子含量及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SOD水平明显降低(P<0.01),神经功能缺损明显(P<0.001);粉防己碱组与模型组相比,脑组织含水量、钙离子含量及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SOD水平明显增高(P<0.01),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减轻(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早期应用粉防己碱,可通过拮抗钙离子内流,抑制钙离子超载;以及通过增强缺血脑组织SOD活力,降低MDA含量,从而起到清除氧自由基、减轻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中脑动脉闭塞(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浊度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及电针对大鼠血清vWF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vWF随时相增高(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P<0.01);电针可显著降低血清vWF的表达(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结论:早期针刺治疗可能通过下调血清vWF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孟巍  余良主  王利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0):1364-1367,1371
目的:建立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药物对肝损伤的保护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1周白酒胃灌注模型组(1周组),2周白酒胃灌注模型组(2周组),4周白酒胃灌注模型组(3周组)和8周白酒胃灌注模型组(4周组)。阴性对照组胃灌注生理盐水3d,1周组、2周组、4周组和8周组分别给于白酒胃灌注1周、2周、4周和8周。实验结束后,收集肝脏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AST、TG活性及肝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2周组ALT活性(89.73±15.06)高于阴性对照组(78.59±11.62)升高(89.73±15.06 vs.78.59±11.62,P<0.05)外,模型1周和2周组ALT、AST和TG活性无明显差异;模型8周组AST和TG活性升高(166.49±15.73 vs.154.07±9.38;0.93±0.21 vs.0.71±0.19;均P<0.05),而ALT活性显著上升(112.36±9.84 vs.78.59±11.62,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1周和2周组SOD活性和MDA含量无明显差异;模型4周组SOD活性显著下降(98.41±12.60 vs.127.52±13.09,P<0.01),而MDA含量升高(6.05±1.47 vs.4.62±1.24,P<0.05);模型8周组SOD活性降低(109.76±23.05 vs.127.52±13.09,P<0.05),而MDA含量无变化。显微镜下显示,4周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而8周组大鼠则出现典型的酒精性肝纤维化表现。结论:采用酒精浓度为45%的白酒灌胃,观察到大鼠不同时期酒精性肝损伤的改变,可将该模型运用于护肝药物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萎缩性阴道炎患者分为两组,各41例,治疗组予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加用中药外治,对照组单予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5.1%,对照组治愈率为90.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10.3%,对照组复发率为35.1%,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脑组织中MDA和SOD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脑损伤(DBI)后脑组织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动态变化,探讨MDA和SOD在DBI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arinarou A脑损伤模型,造成大鼠DBI(模型组),并以正常大鼠作对照(假手术组),分别于DBI后3h,6h,12h,24h,48h,72h及假手术后处死动物,取脑,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中MDA含量和SOD活力。结果大鼠DBI后脑组织含水量于伤后3h逐渐增加,24h达到高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MDA含量于伤后3h出现上升,12h达到高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SOD活力于伤后3h出现下降,12h最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鼠DBI后MDA含量显著增高,而SOD活力显著降低,提示MDA和SOD可能参与颅脑损伤病理损伤机制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针对大鼠脑局部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再灌流前电针“环跳”穴30min,观察对左大脑中动脉(MCA)缺血 再灌流模型大鼠早期运动功能、自由基代谢、脑水肿及神经电生理活动的影响。结果:缺血再灌+针刺组大鼠再灌流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有较明显的改善,病灶侧脑组织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恢复到接近假手术对照组的水平。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测量表明缺血侧P1潜伏期及P1 N1波幅亦有显著性改善。结果表明:于再灌流前电针处理对本模型脑缺血 再灌流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观察日本刺沙蚕纤溶酶(NJ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JF组(0.25、0.50和1.00 mg/kg)和尿激酶组(UK, 15 000 U/kg),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术后24 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TTC染色计算脑梗死范围,湿重干重法测量脑含水量,化学比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NJF各给药组大鼠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范围显著降低(P<0.001),脑含水量下降(P<0.05或P<0.01),且脑缺血海马组织中MDA水平降低(P<0.001),同时SOD活性升高(P<0.05 或P<0.01),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NJF0.50 mg/kg组大鼠脑梗死范围和脑含水量变化与UK 15 000 U?kg-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JF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脑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及提高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玉米黄质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以及玉米黄质低、中、高剂量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肝脏系数,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肝组织中SOD、GSH-Px活性、MDA含量以及组织病理系数。结果:玉米黄质各剂量组均能升高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与肝组织SOD、GSH-Px活性(P<0.01),降低血清ALT、AST活性(P<0.01)和降低血清与肝组织MDA含量(P<0.01),并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肝脏病理损伤。结论:玉米黄质对CCl4所致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脑组织SOD活性、MDA及NO含量的影响,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理状态的干预机制。方法:12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缺血2 h再灌注后1 h和再灌注后13 h进行治疗,并分别于再灌注后12 h(I2 h/R12 h组)和再灌注后1 d(I2 h/R1 d组)断头开颅取脑,检测脑组织SOD活性及MDA和NO含量。每组又分为4个亚组,分别是模型组、假手术对照组、头针组及针药组。除假手术对照组外,各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头针组以"百会"透"曲鬓"治疗,针药组以补阳还五汤灌胃结合"百会"透"曲鬓"治疗。结果:①在I2 h/R12 h组里,模型组大鼠脑组织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和NO含量显著升高;头针组和针药组大鼠脑组织SOD活性升高,MDA和NO含量降低。②在I2 h/R1 d组里,针药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头针组。结论: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鼠,头针及针药结合治疗可抑制自由基代谢及改善线粒体功能,减轻氧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