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脂肪源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增殖特点。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C57BL/6小鼠腹股沟脂肪组织,Ⅰ型胶原酶消化并收集脂肪源干细胞(ADSCs),细胞传代至第3代(P3)后加成骨诱导液及成脂诱导液,对脂肪源干细胞进行定向成骨及成脂诱导,并分别行茜素红及油红O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脂肪源干细胞表面免疫表型;测定脂肪源干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其生长方式;CCK-8法测脂肪源干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小鼠脂肪来源的细胞在体外呈梭形生长,且能稳定传代;细胞在加入成骨及成脂诱导液后可定向分化成成骨细胞、成脂细胞;流式指标检测示:CD29高表达(91.4±0.95)%,CD34低表达(38.7±0.4)%;细胞增殖结果显示:细胞增殖旺盛,具有典型的对数期、平台期。结论小鼠脂肪组织来源的细胞是间充质干细胞;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理想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特性和体外向成脂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分化的情况.方法:采集成年兔腹部脂肪组织,体外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并进行成脂细胞和成软骨细胞的体外诱导分化,采用油红O染色证明成脂细胞分化,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Alcian Blue染色证明成软骨细胞分化.结果:脂肪干细胞形态为菱形,细胞可稳定传代,各代次间无形态上的差异.经油红O染色发现,脂肪干细胞可形成阳性脂滴,表明具有成脂分化能力.经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Alcian Blue染色后发现,脂肪干细胞可形成Ⅱ型胶原和硫酸蛋白聚糖,表明具有成软骨分化能力.结论:脂肪干细胞具有成脂成软骨分化能力,可成为脂肪和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在体外定向诱导脂肪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脂肪干细胞,传至第3代分为两组:对照组加入含10mmol/Lβ-甘油磷酸钠、50mg/L抗坏血酸、1×10^-8mol/L地塞米松;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10ml/L富血小板血浆进行诱导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von Kossa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结节的形成。结果实验组脂肪干细胞经成骨诱导培养后,形态规则、多角型细胞增多,细胞倍增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诱导7、10、14d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诱导21d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形成的矿化结节数量增多,结节增大。结论在体外PRP能诱导并促进兔脂肪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用阳离子型聚氨酯(cationic polyurethane, CPU)介导TRIB2-siRNA体外转染人源脂肪干细胞沉默TRIB2基因表达,研究基因沉默效率及基因沉默对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在氮/磷(N/P)为10∶1的条件下,混合CPU与TRIB2-siRNA或阴性对照siRNA(NC)制备复合物,并转染人源脂肪干细胞。将CPU/TRIB2-siRNA作为实验组,CPU/NC作为阴性对照组,LipofectamineTM2000/TRIB2-siRNA作为阳性对照组,未处理的干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干细胞内TRIB2的mRNA表达;使用Alamar Blue法检测干细胞的存活率;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复合物的细胞吞噬情况;用油红O染色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干细胞的成脂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CPU/TRIB2-siRNA实验组有效沉默了TRIB2 mR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的沉默效果较阳性对照组更好(P<0.001);实验组的细胞存活率接近100%。CPU能介导TRIB2-siRNA在8 h后逃逸溶酶体。油红O染色及定量分析表明,实验组在诱导28 d后出现较多的脂滴。结论聚氨酯作为载体可有效递送TRIB2-siRNA进入脂肪干细胞并降低TRIB2 mRNA的表达,进而促进脂肪干细胞向脂肪的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值能力及定向诱导能力。方法建立SD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行病理检查,验证模型。取模型组和对照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细胞生物学特性评估。结果联合运用牛血清和激素能够较好地建立激素性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D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值速率显著慢于对照组(P<0.05),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后ALP染色阳性,但茜素红染色显示钙结节数量少于对照组,向成脂细胞定向诱后油红O染色示脂肪细胞少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仍具备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但相对于对照组其增殖能力减弱,成骨、成脂潜能减弱。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人足月胎儿的脐带组织和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观察人脐带组织MSCs(UC-MSCs)、胎盘组织MSCs(PL-MSCs)和胚胎组织MSCs(FT-MSCs)体外增殖能力和成脂分化潜能,为干细胞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无菌条件下获取人足月胎儿脐带组织和胎盘组织,通过Ⅰ型胶原酶酶解法分离出UC-MSCs和PL-MSCs,FT-MSCs由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取第3或4代MSCs进行检测。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活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UC-MSCs、PL-MSCs和FT-MSCs细胞周期并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阳性率。取3种组织来源的第3代MSCs进行成脂诱导,诱导18 d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并比较3种不同组织来源MSCs的成脂能力。结果:从3种不同组织中均可获取梭形贴壁的MSCs,表面标记物CD44、CD73、CD90和CD105均呈阳性表达,CD14、CD34和CD45均为阴性表达;FT-MSCs增殖能力明显强于UC-MSCs和PL-MSCs(P<0.01),FT-MSCs、UC-MSCs和PL-MSCs的增殖指数(PI)分别为(36.66±1.30)%、(18.23±1.10)%和(10.03±1.20)%,3种MSCs的P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MSCs经过成脂诱导液诱导后,油红O染色结果均为阳性,但是UC-MSC s体外成脂能力(油红O染色阳性率)明显强于FT-MSCs和PL-MSCs(P<0.01)。结论:3种不同组织来源MSCs在形态和细胞表面标记物等方面相似,FT-MSCs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增殖活性,UC-MSCs具有更强的体外成脂潜能。  相似文献   

7.
兔脂肪干细胞分离培养及成脂成骨分化潜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离培养兔脂肪干细胞,并在特定条件下诱导分化,观察其成脂成骨潜能.方法 无菌切取新西兰大白兔腹股沟脂肪垫,I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原代细胞,传代后,取第3代细胞接种培养于6孔板,分别在成脂和成骨培养液中诱导分化,采用油红O染色、钙钴法碱性磷酸酶染色和Alizarin red s染色鉴定分化结果.结果 分离培养获得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成脂诱导的细胞油红O染色阳性,成骨诱导的细胞钙钴法碱性磷酸酶染色和Alizarin red S染色阳性.结论 本实验分离培养的细胞为脂肪干细胞,具有成脂和成骨潜能,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脂肪干细胞以及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作为载体复合物在体内进行血管化组织工程脂肪构建的可行性以及应用效果.方法 取吸脂术后健康成人的脂肪组织,并分离出脂肪干细胞,进行原代以及传代培养,以BrdU标记第3代脂肪干细胞,并进行定向诱导,配置细胞悬液,取细胞悬液5 mL+富血小板浆工作液100 μL(实验组,n=10)或DMEM培养基100 μL(对照组,n=10)+纤维蛋白胶0.5 mL,分别移植于裸鼠的背部皮下.结果 人脂肪干细胞的形态表现较好,免疫荧光阳性标记率在90%以上;实验组新生组织湿重为(0.1525±0.0142)g,脂肪组织微血管数为(45.9±5.4)支,对照组分别为(0.0858±0.0104)g、(18.2±3.7)支,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组织经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和以及部分微血管的内皮细胞核均呈现出绿色荧光.结论 脂肪干细胞、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以及纤维蛋白胶载体在机体内能够促进形成血管化组织工程脂肪,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能够促进组织工程构建物重建血运,从而提高种子细胞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张宁  李放  罗涛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33(6):659-661,671
目的 探讨不同抗凝剂和激活剂组合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 凝胶支架对脂肪干细胞(ADSCs) 增殖的影响.方法 在制作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支架并植入ADSCs 过程中,使用不同抗凝剂(肝素、EDTA) 和激活剂(凝血酶、Ⅰ型胶原),分为EDTA 与凝血酶组,EDTA 与Ⅰ型胶原组,肝素与凝血酶组,肝素与Ⅰ型胶原组,并设置空白对照组.每日计数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第2、3、4、6 天用MTT 比色法分析各组脂肪干细胞的存活和增殖能力,以ELISA 定量检测生长因子TGF-β1 及细胞的Ⅱ胶原.通过RT-PCR 测定sox-9 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组均保持较高的增殖活性(P<0.05),EDTA 与凝血酶组脂肪干细胞增殖计数最高.各组富血小板血浆均能明显促进生长因子TGF-β1 的释放和Ⅱ型胶原合成以及sox-9 基因的表达,其中EDTA 与凝血酶组生长因子TGF-β1 和Ⅱ胶原量以及sox-9 基因的表达最高.结论 EDTA 与凝血酶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 对促进脂肪干细胞增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后,体外成脂诱导能力的变化.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LEGFP-N1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G418筛选获得靶细胞,分别采用适宜的成脂诱导培养液对标记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诱导,分析两组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率.结果逆转录病毒载体pLEGFP-N1成功标记间充质干细胞,标记细胞组与对照组在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2.5±3.5)%与(25.3±3.1)%,2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脂诱导能力无明显影响,合理应用这种新型细胞标记技术将促进成体干细胞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庞坤  曲鑫健  郭文华  王海  孙玉波  王子栋  齐志明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499-1500,1576,1661
目的肌腱病的治疗是临床的难点,脂肪干细胞(AD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为肌腱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此课题在体外构建ADSCs与肌腱细胞的间接共培养模式以探索其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集培养兔肌腱细胞和ADSCs及富血小板血浆(PRP)。选用孔径为0.4μm的共培养嵌盒和6孔板来构建间接共培养模式。分别将P3代肌腱细胞、ADSCs接种于内、外室,另外设置PRP干预组。分别在第3,7,14天时,收集各组内、外室细胞并进行观察及检测,分析间接共培养环境对ADSCs诱导分化与胞外基质表达产生的影响。结果间接共培养14 d,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单纯干细胞培养组ADSCs的Ⅰ型胶原与腱调蛋白(TNMD)的表达程度显著高于阴性的干细胞对照组,低于阳性肌腱细胞对照组,而PRP干预组的表达优于单纯干细胞实验组。结论间接共培养的环境下,可以诱导ADSCs上调Ⅰ型胶原和腱调蛋白的表达。PRP的干预对诱导ADSCs细胞外基质的分泌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腺病毒载体(Ad-DDAH2)转染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Ad-DDAH2-GFP质粒。原代培养大鼠ADSCs,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CD29、CD45、CD90表达情况。以不同滴度的Ad-DDAH2-GFP转染ADSCs,用荧光显微镜计数转染效率及细胞形态。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DDAH2在ADSCs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Ad-DDAH2-GFP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包装成功,且病毒滴度达到2E+10PFU/ML。第4代ADSCs生长曲线呈现“S”形。细胞免疫表型CD29、CD90阳性率分别为(95.83±0.53)%、(91.32±0.27)%, CD45阳性率为(1.59±0.06)%,符合ADSCs免疫表型特征。当病毒感染复数值为80、100时,转染效率均可达到90%以上。但病毒感染复数值为100时,ADSCs出现明显细胞病理现象,因此病毒感染复数值为80被视为最佳感染复数,RT-PCR及Western Blot鉴定可见阳性扩增条带。结论 Ad-DDAH2-GFP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可以高效转染大鼠ADSCs。DDAH2在mRNA及蛋白稳定长期表达,为后续体内实验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提取液对脂肪干细胞(ADSCs)体外增殖的影响,为将同种异体PRP提取液应用于创面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SD大鼠腹股沟脂肪组织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通过将获得的细胞向脂肪、骨和神经方向诱导分化,鉴定其干细胞特性;三次离心法制备同种异体PRP提取液,加入DMEM/F12配制成6.67%、3.35%和1.67%的培养液;将第3代ADSCs分为4组:实验组(A、B和C组)分别以含体积分数为6.67%、3.35%和1.67%PRP提取液的培养液培养,对照组(D组)ADSCs用仅含10%胎牛血清、DMEM/F12的基础培养液培养;在培养24和48 h后采用MTT法观察ADSCs生长状态。结果:原代培养成功获得贴壁生长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并成功向脂肪细胞、骨细胞和神经细胞方向诱导分化,即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证明所培养的细胞为ADSCs;酶标仪测定,A、B、C、D组在培养24 h后吸光度(A)值分别为0.434 3±0.084 3、0.351 6±0.076 6、0.258 1±0.060 0和0.259 2±0.073 6,在培养48 h后A值分别为 1.016 8±0.443 6、0.741 7±0.109 7、0.367 8±0.034 2和0.395 7±0.106 2; A组和B组的A值均高于C组和D组(均P<0.05);A 组的A值高于B组(P<0.05);C组A值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和B组细胞增殖率明显升高,而C组细胞增殖率呈负增长。结论:适当浓度的同种异体PRP提取液可显著促进ADSCs体外增殖,有望应用于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人脂肪干细胞(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SCs)作为种子细胞,以富血小板血浆( platelet-rich plasma, PRP)作为载体制备复合物,观察其对裸鼠放射性皮肤损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取吸脂术后健康成人的脂肪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ASCs,采用两步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取第6代ASCs与PRP混合均匀,制备ASCs-PRP复合物。取24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n=6),首先在裸鼠背部直径为2cm的圆形区域进行放射治疗(60 Co,20Gy),然后在照射部位中央制备直径为1cm的皮肤全层缺损创面。模型完成后即刻,各组分别予以以下干预:ACSs+PRP组创面滴加ASCs-PRP复合物0.2ml(1×107个细胞/毫升), PRP组创面滴加PRP凝胶0.2ml,ASCs组创面滴加ASCs 0.2ml(1×107个细胞/毫升),对照组创面不加干预,直接覆盖敷料。术后7、14天各创面愈合情况,并绘制愈合曲线;术后第14天取材,行HE染色观察创面炎性反应及肉芽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CD31阳性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 ASCs+PRP组创面第2周时完全愈合,对照组创面愈合最慢,第2周时仍以肉芽组织为主;ACSs、PRP组创面中央未能完全愈合。 ASCs+PRP 组炎性细胞计数较ASCs组、PRP组及对照组明显减少,微血管计数CD31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SCs-PRP复合物可促进裸鼠放射性皮肤缺损微血管新生,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研究脂肪干细胞和嗅鞘细胞以两种不同方式共培养后脂肪干细胞P75的阳性表达.方法 以Transwell小室为共培养载体.无支架共培养组以脂肪干细胞接种于上室,嗅鞘细胞接种于下室,支架共培养组以脂肪干细胞联合水凝胶生物支架(BDTM PuraMatrixTM Peptide Hydrogel)接种于上室,嗅鞘细胞接种于下室.检测两组细胞共培养12 d后其脂肪干细胞P75的表达.结果 共培养12 d后无支架共培养组和支架共培养组都有部分细胞表达P75,且支架共培养组表达率更高.结论 脂肪干细胞在嗅鞘细胞生长微环境中能向嗅鞘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6.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异种骨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并检测异种骨支架材料和种子细胞的生物相容性、验证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及异种骨作为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异种骨支架材料,并与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分别做扫描电镜观察、细胞活性检测和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各组均以人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作对照.结果 复合培养4和10 d后电镜下两种材料均见到脂肪源性间充质十细胞的存活并伸出伪足黏附在材料上:MTT法显示两组材料上的细胞增殖数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呈增长趋势;与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相比,异种支架材料内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变化趋势与其基本一致,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结论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异种骨支架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两者复合构建组织化工程骨的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以及成心肌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为脂肪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SD大鼠提取脂肪组织,用酶消化法分离脂肪干细胞,培养于a-MEM培养基中。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脂肪干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用5-氮胞苷对脂肪干细胞进行诱导,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特异性抗体-αActin的表达。结果分离培养的脂肪干细胞形态近似梭形,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90及CD105高表达,而CD34及CD45极低表达。经5-氮胞苷诱导后的脂肪干细胞呈类似心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见心肌特异性标志物-αActin表达阳性。结论脂肪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能力,可以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细胞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动态观察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肾组织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及内皮抑素(END)的变化,以及脂肪干细胞(ADSCs)对其的影响。方法 复制UUO 动物模型,以ADSCs 进行干预,选取UUO 术后第3、7 和14 天为时间点,观察大鼠在UUO 后肾损伤及纤维化的进程,以及PEDF 和END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肾损伤、纤维化程度及PEDF 的表达随梗阻时间延长而加重或增加。END 在术后先增加后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ADSCs 干预在各个时间点均能使END 和PEDF 的表达降低。结论 UUO后PEDF 和END 蛋白表达上调可能是梗阻后微血管损伤、血管生成调节异常介导的微血管闭塞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ADSCs 干预可通过抑制PEDF 和END 的表达,促进损伤血管的修复和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