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阿司匹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10%乙醇),ASA10mg/kg组,ASA40mg/kg组和ASA160mg/kg组,采用线栓法制备短暂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缺血2h,再灌注22h),观察ASA对脑组织中中性白细胞浸润,NK-κB活性,IL-1β,TNF-α和ICAM-1的表达,以及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结果:ASA可抑制核因子NF-κB激活;抑制ICAM-1,IL-1β和TNF-α的表达;减少中性白细胞浸润;减小梗死体积积百分比,以ASA10,40mg/kg组的作用更明显;对5分制神经功能评分无影响。结论:(1)ASA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剂量的ASA作用效果较好;(2)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存在急性炎症反应,ASA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炎症反应;(3)ASA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有关,然而小剂量的ASA具有较好的疗效,推测还可能通过改善脑血流起到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各种实验性脑缺血动物模型中,已经证实脑缺血损伤后在受损区有大量细胞因子的表达和炎细胞的浸润,通过炎症反应一方面引起神经保护作用,另一方面炎症因子的过度表达又可加重脑组织损伤,缺血后短时间内即可发生炎症反应,尤其在再灌注中更加明显。星行细胞,小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许多研究均显示炎症机制在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脑缺血再灌注后可迅速引起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并已证明 ,脑缺血后所产生的各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既与脑缺血损伤有关 ,又可对脑缺血产生保护作用[1 ] 。本文对近几年与炎症机制有关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1 IL - 1Saito等[2 ] 对沙土鼠全脑缺血模型利用ELISA法检测IL- 1β含量的变化 ,发现缺血 10分钟再灌注后 3~ 6小时IL -1β含量增加 ;在脑室内注射低剂量IL - 1β(5~ 10mg)即可加重大鼠脑缺血性损伤。对…  相似文献   

4.
脑组织过度的炎症反应是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发生的关键是白细胞聚集并迁移至脑实质中。Fractalkine(FKN)作为脑中主要的趋化因子,具有黏附、趋化、调节小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及神经保护等多重作用,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本文就FKN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大脑是人体对缺血、缺氧最为敏感的器官,脑缺血可导致脑细胞坏死或凋亡,在治疗时间窗内及时地溶栓以及迅速有效的重建微血管侧枝循环,恢复缺血区及半暗带的血液再灌注是脑缺血的最佳治疗方法[1],然而缺血后血流的再通可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时,在缺血灶局部存在大量炎症因子,并且炎症细胞的激活、浸润及黏附分子的合成分泌呈一种相互增强相互促进的级联反应[2],并通过一定的炎症信号通路使脑组织由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期小鼠脑组织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57BL/6小鼠模型,用BiostarM蛳20s型表达谱芯片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48h、10d的小鼠脑组织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48h时,DNA合成、修复、转录相关基因(ORC基因)表达上调,有利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修复;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相关基因(PP1基因)表达下调,能稳定内皮细胞屏障,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后10d时,HBVXIP基因表达下调,可促进细胞凋亡,加重脑细胞损伤,可能与延迟性神经元坏死有关。结论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能够探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7.
脑缺血后再灌注是引起缺血脑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而大量浸润的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等引起级联放大的炎症反应是脑缺血-再灌注的主要损伤因素。本文主要综述炎症反应相关细胞和因子对脑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前常合并糖尿病或在发病急性期常可见血糖升高,许多临床及动物实验亦表明高血糖可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较多的研究兴趣集中在缺血再灌注后的炎性过程,缺血细胞以及缺血激活的内皮细胞、白细胞,产生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黏附分子,导致白细胞积聚和外流。该文主要综述炎症因子在高血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金荣  徐超 《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17(3):309-311,254,F0003
目的 探讨炎性细胞以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黏附分子)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3小时和22dx时组,应用微夹法制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半暗带组织内IL-1β、IL-6和ICAM-Ⅰ的表达以及缺血组织内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和神经元坏死程度。结果 IL-1β、IL-6的表达在再灌注早期和晚期均增加;ICAM-Ⅰ的表达在早期增加不明显,晚期表达明显增加;再灌注早期缺血半暗带组织内微血管可见有中性白细胞黏附和少量的炎症细胞浸润人脑实质以及少量的神经元坏死;再灌注后期半暗带组织内有大量的中性白细胞浸润,同时神经元坏死程度严重。结论 炎症反应以及炎性因子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D38在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及在炎症反应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给大鼠脑海马注射Ad-siCD38腺病毒,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用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神经...  相似文献   

11.
大鼠脑缺血不同时间再灌注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了解大鼠脑缺血不同时间再灌注神经细胞坏死情况,进一步探讨溶栓时间窗问题。方法 应用SD大鼠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模型,分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1/2、1、2、3、4、5、6h再灌注2,4、48、72h)、脑梗死组、永久缺血组及假手术组,于再灌注后24、48、72h处死大鼠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表达、TTC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 缺血1/2h,再灌注24h时ICAM-1表达开始增加,随着脑缺血时间的延长,ICAM-1表达呈上升趋势;ICAM-1表达高峰的缺血时间为3h。每个缺血时间点内,ICAM-1表达高峰的再灌注时间是48h。缺血1h再灌注可降低ICAM-1表达,减轻脑梗死面积,但缺血3h后再灌注增加ICAM-1的表达且增加脑梗死面积。结论 ICAM-1参与了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促使缺血后继发脑损伤。一般情况下,血管再通应在缺血3h内进行,否则再灌注损伤带来的副面影响将远远大于恢复血流本身。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48h取其肝脏,观察bFGF在肝脏中的表达情况,设假手术组进行对照。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中可见肝细胞水肿、体积增大,胞浆疏松化,部分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肝血窦狭窄,门管区炎细胞增多;bFGF表达增高,主要表达在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肝脏中bFGF出现上调。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simvastatin)预处理对不同灌注时间窗脑损伤预防性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通过辛伐他汀预处理延长再灌注时间窗的可行性.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缺血/再灌注组;C组为缺血/再灌注组+辛伐他汀组;D组为缺血/再灌注组+辛伐他汀+L-NAME组.B、C、D组又各分为再灌注后2、4、6 h组.各组在相应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梗死体积,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C组各时间点的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小于B组(P〈0.05);C组各时间点MDA含量、MPO活性均低于B组(P〈0.05及P〈0.01),而SOD活性高于B组(P〈0.05及P〈0.01);D组各时间点相应指标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辛伐他汀预处理可改善神经功能评分,缩小梗死体积,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增加eNOS合成,提高脑组织抗炎、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暂时性脑缺血的大鼠模型,对细胞间粘分子-1(ICAM-1)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CAM-1在正常大鼠脑血内皮有向量表达,经缺血1h,再灌3h、6h、9h、12h后其表达量呈时间领事性增加,于再灌6h后达到高峰,病理切片再灌9h后缺血区白细胞渗出明显并见局灶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结果说明ICAM-1表达量的增加与脑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90 min再灌注后p-糖蛋白(P-gp)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选取26只成年健康SD雄性大鼠,其中1只用于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其余2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假手术组(n=5)、脑缺血再灌注1、3、7d组(n=5).用免疫组织化学DAB单标,观察P-gp在正常脑组织和缺血脑组织中的分布变化;用Mdr-1抗体分别和神经元标记物(Neun)、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微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进行免疫荧光双标,观察P-gp在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的表达;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及纹状体微血管P-gp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对照组仅在脑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P-gp,缺血再灌注组除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P-gp外,在部分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突起也有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1d皮质P-gp mRNA表达降低,但3d表达明显增高,7d又下降,其升高和降低水平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缺血再灌注后1、3、7d纹状体P-gp mRNA表达均增多,其中以1、3d增多明显,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P-gp在大脑皮层及纹状体微血管P-gp的表达呈现不同的趋势,这可能是脑组织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袁平  何晓英  李小刚 《重庆医学》2015,(10):1314-1316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成年健康 SD 大鼠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成5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注2 h 组(R2 h 组),缺血再灌注12 h 组(R12 h组),缺血再灌注24 h 组(R24 h 组)。构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RT-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 TRAF6的表达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定位 TRAF6蛋白。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和 R2 h 组、R12 h 组、R24 h 组 TRAF6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RAF6主要定位于神经元细胞细胞质。结论大脑遭受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活化的 TRAF6参与脑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8.
李健  党辉  沙晶  艾山江  景燕  阿斯亚  陆明佳  补娟  朱沂 《疑难病杂志》2012,11(4):280-282,323
目的观察小鼠脑缺血/再灌注(CIR)前后一氧化氮合酶(NOS)的3个亚型:神经元型(nNOS)、诱导型(iNOS)和内皮型(eNOS)在小鼠脑皮质中的变化,探讨NOS在CIR损伤后的不同作用。方法健康雄性ICR小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6)和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tMCAO)模型组(n=16)。tMCAO模型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作,再灌注24 h后应用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测量梗死体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小鼠脑皮质中nNOS、iNOS和eNOS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nNOS、iNOS和eNOS在脑皮质中少量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tMCAO组小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加;脑皮质区nNOS、iNOS和eNOS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多(P<0.05)。结论小鼠CIR损伤后,nNOS和iNOS表达的增加可以引起神经损伤,而eNOS表达的增加,可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心康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雄性70只,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即脑心康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尼莫地平组、银杏叶片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分别给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均连续灌胃给药7d。末次给药30min后,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不完全脑缺血模型,观察脑心康片给药前后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导致的行为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心康片对脑缺血后24、48、72h脑组织半胱氨酰天冬氨酸激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脑心康片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抑制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论]脑心康片对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遵循一定的时效关系和量效关系,其机制可能与脑心康片抑制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不同时相脑皮质及皮质下SAMDC-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在CONNOLLY线栓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复制大鼠2h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2,4,8,24h动物模型,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测定脑缺血区域皮质和皮质下不同时相SAMDC-mRNA的表达,分析其时相变化及实际意义。结果对照组大鼠皮质和皮质下均未检测出有SAMDC-mRNA的表达;实验组MCA栓塞侧大鼠皮质和皮质下均检测出有SAMDC-mRNA的表达,其表达呈双相性。再灌流4h,SAMDC-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缺血期及再灌流2h,8h(P<0.01);再灌流24h,其表达再次升高并达到峰值,与再灌流4h比较有差异(P<0.01)。在MCA栓塞对侧大鼠脑皮质和皮质下缺血期及再灌流2h,均未检测出有SAMDC-mRNA的表达,再灌流4h才有表达,8h达到峰值,24h表达回落。结论改良的线栓法能有效地复制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模型;SAMDC-mRNA的时相表达变化呈双相,和ODC时相变化同步且相反,两者共同促进了腐胺形成峰值,同时腐胺循环的激活也加速了腐胺形成高峰,从而导致脑组织神经元的凋亡及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