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然灾害给灾区带来许多公共卫生问题,灾害流行病学则能帮助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做好灾前准备及灾后应对工作.本文以2006年8号台风"桑美"过后受灾地区疾控部门的应急工作为例,讨论自然灾害流行病学工作,提出相关建议:灾前要做好流行病学技术及基础资料准备,灾后要根据灾情因时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流行病学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2.
汶川大地震后理县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措施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汶川大地震后有效预防理县灾后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方法 紧紧抓住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采取科学的卫生防疫方法 ,开展疾病症状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控制可疑传染源;科学消杀,卫生监督,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健康教育,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结果 理县灾后传染病疫情明显低于历年水平,确保理县大灾之后无大疫.结论 采取科学的卫生防疫方法 能够有效预防灾后传染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在旅游地区开展以症状监测为起点的疾病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重大传染病疫情,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并向类似单位提供旅游地区重大传染病监测经验。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做为试点,选择有效监测指标、监测哨点和监测人群,采用症状监测和病种监测相结合的监测方法。结果通过测试重点传染病病例的及时发现率明显提高,相关病例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涞水县野三坡7·21洪灾后饮用水卫生防控措施取得的效果。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7月23日~8月8日期间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量表、水质检测报告、介水传染病发病情况等资料;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对水污染等情况进行调查、处理与监测,对灾区群众进行饮用水消毒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灾区饮用水监测合格率由29.2%上升到78.3%;群众饮用水卫生知识知晓率从25.5%提高到82.3%;灾区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维持在常年正常水平,未出现暴发和流行。结论洪涝灾害后对饮用水采取必要的卫生防控措施、监测,及时开展健康教育十分必要,且已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邓兵  马涛 《医学动物防制》2014,(11):1222-1224
突发自然灾害发生后,灾区饮水卫生不能保证、食品安全受到威胁、病媒生物危害增大,加之居住条件恶劣,水体易遭到寄生虫污染,人口流动性强导致发生传染病疫情的风险剧增、防控难度加大。针对灾后疫情凶猛、传播快、波及广、"后效应"等特点,为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应在灾害卫生学快速评估的基础上及时重建疾病监测系统,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一旦发生传染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等重点疫情,必须及时采取针对性应急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及时掌握地震灾区主要病媒生物密度动态,有效控制病媒生物,防止病媒生物性疾病的发生。方法采取目测法、鼠迹法等简便方法,定期开展蚊、蝇、鼠等主要病媒生物的密度监测,并在评价防治效果的基础上,及时采取并调整防治措施。结果除第一次鼠密度监测结果外,蚊、蝇、鼠密度呈逐步下降且趋于稳定的趋势,杀虫、灭鼠率呈逐步上升且趋于稳定的趋势。结论采取的密度监测方法较好的反映了地震灾区蚊、蝇、鼠等主要病媒生物密度的变化,具有很好的实用性;所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是可靠的,有效地控制了灾后病媒生物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7.
灾后防疫非朝夕之功,科学防疫是重中之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地震灾后传染病的流行受基础设施被破坏的程度、地理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水源污染、病媒密度增加、环境卫生恶劣以及当地及输入性病原体是地震后消化道、虫媒和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灾区防疫工作应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等3个关键环节展开.同时应重视过度"消杀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灾民进行卫生教育和重建当地卫生防疫力量是长期控制疫病的关键.本文以映秀灾区防疫工作为基础,就目前灾后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10条建议,供后期防疫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8.
疾病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的基础,传染病报告是疾病监测的主要手段,2004年以后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直报传染病疫情信息后,疫情报告质量较之前明显提高。现将阿克陶县2004年~2008年疫情资料进行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了解传染病分布,掌握流行规律,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玉树地震灾区的特点概述了灾区救援与灾后重建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传染病,便于防疫人员或医务工作者了解、宣传并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地震等自然灾害不仅导致人员大量伤亡.还会引起传染病暴发和流行.是灾区人们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灾区,地震造成房屋、交通、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严重毁坏,生态环境和居民生存条件受到极大影响,加上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破坏,灾民大规模的转移和安置,大量外来救援人员的涌入,物品供应和后勤工作的中断或短缺,卫生服务条件恶劣,特别是用于传染病监测和报告、预警和反应的探测系统受到严重影响,使得紧急状态下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更加困难。本文主要描述地震灾区现场在紧急状态下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策略,包括通过快速评估灾区背景和人群面临的传染病风险因素.确定重点传染病和优先的干预策略;保持水源和环境卫生来预防传染病;加强灾民安置点和场地规划、营养不良的治疗和病例管理确保不发生传染病流行;建立和加强监测/预警和反应体系,确保及时报告病例。监测发病趋势,以便及时发现暴发并做出反应;采取重点人群免疫、病媒控制和个人防护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通过健康教育传递基本知识和信息,提高受累人群的卫生意识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边远地区灾害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符合边远地区灾害特点的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方案,提高基层灾害卫生应急能力,促进我国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向"正金字塔"型发展提供参考证据.方法 电子检索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网(CqVIP)和国内主要官方网站信息,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主要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81篇文献,其研究类型以政策措施和现状调查居多,分别为37.03%和32.10%;2000-2010年,文献研究的区域分布东部占57.15%、中部占26.98%、西部占15.87%;边远地区灾害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主要存在问题为:基层卫生人才短缺,村卫生室服务半径大,仪器设备简陋,村民缺乏灾害救护知识及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落后等.结论 西部边远地区灾害卫生应急能力建设落后于东、中部;边远地区卫生资源贫瘠制约其灾害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因此,制定与边远地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发展的灾害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方案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灾害救援药材保障的模块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应用模块化原理,在系统分析常见灾害药材需求的基础上,研究建立灾害救援药材的基本模块和模块组装方法。方法:根据模块化原理,应用聚类分析法、Delphi法和决策分析法,建立药材基本模块和模块组装方案。结果:用于常见灾害救援的药材可以划分为急救模块、公共模块、灾害专用救治模块。地震灾害应按灾情的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组装比例;水灾灾害应按2个急救模块、3个公共模块、4个水灾模块组成。结论:本研究首次提出了药材模块化保障方法,建立了模块的合理划分和有效组合,为解决灾害救援的药材保障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刘勇  杨琪  董毅  朱道民  张爱国 《安徽医学》2013,34(12):1749-1751
目的 调查汶川地震两周年后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和述情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对绵阳市游仙区22个乡镇和3个社区,共计175名医务工作者进行调查,并与安徽省合肥市社区的144名医务工作者作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SCL-90中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研究组述情障碍总分,因子1,因子2,因子3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研究组述情障碍总分,因子1,因子2与SCL-90中各个因子成正相关,因子3与SCL-90中恐怖成正相关,与其他因子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地震重灾区绵阳市游仙区医务人员相对于一般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述情障碍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可能进一步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麦文慧  陈海  朱雄  吴清艳  王日  陈柳红  陈学  郑霄  李伟 《海南医学》2016,(10):1695-1697
目的:分析威马逊台风过后集中发生的5例类鼻疽,探讨台风对类鼻疽发病的影响。方法2014年8月海南省遭遇18级超强台风“威马逊”,台风过后发病来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的类鼻疽5例,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特点、流行病学进行分析。对培养分离的菌株进行16SrDNA同源性测序比对、MLST多位点序列分型、TTSS1与BLF1毒力因子检测等分子生物学分析。4个月后家访了解患者预后情况,并采集患者居住地泥土和水培养做环境调查。结果威马逊台风是导致本次5例类鼻疽发病的重要因素。5例患者均来自台风中心经过海南东北部沿海一带,均在台风过后一个月内发病。5例均以肺部感染、脓毒血症为主要表现,死亡3例。5株分离菌株16SrDNA同源性比对均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MLST分型分别为不同的ST型,毒力因子检测均为阳性。环境样本培养没有检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结论威马逊台风是导致本次5例类鼻疽发病的重要因素,台风会加大类鼻疽水源性或吸入性感染的概率,导致散发、甚至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15.
地震灾区现场紧急状态下传染病风险因素与防控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地震等自然灾害不仅导致人员大量伤亡,还会引起传染病暴发和流行,是灾区人们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灾区,地震造成房屋、交通、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严重毁坏,生态环境和居民生存条件受到极大影响,加上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破坏,灾民大规模的转移和安置,大量外来救援人员的涌入,物品供应和后勤工作的中断或短缺,卫生服务条件恶劣,特别是用于传染病监测和报告、预警和反应的探测系统受到严重影响,使得紧急状态下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更加困难。本文主要描述地震灾区现场在紧急状态下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策略,包括通过快速评估灾区背景和人群面临的传染病风险因素,确定重点传染病和优先的干预策略;保持水源和环境卫生来预防传染病;加强灾民安置点和场地规划、营养不良的治疗和病例管理确保不发生传染病流行;建立和加强监测/预警和反应体系,确保及时报告病例,监测发病趋势,以便及时发现暴发并做出反应;采取重点人群免疫、病媒控制和个人防护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通过健康教育传递基本知识和信息,提高受累人群的卫生意识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A natural disaster is a consequence of a natural hazard, such as a tsunami, earthquake or volcanic eruption, affecting humans. In order to support emergency medic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n natural disaster areas where the telecommunications facility has been seriously damaged, an ad hoc communication network backbone should be build to support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Combinations of requirements need to be considered before deciding on the best op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have proposed a Low Altitude Platform consisting of tethered balloons combined with Wireless Fidelity (WiFi) 802.11 technology. To confirm that the suggested network would satisfy the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requirements, a communications experiment, including performance service measurement, was carried ou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郊区基层医务人员"治未病"知晓率以及认知情况,总结经验与不足,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为上海市以及其他地区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与完善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撑。 方法 利用自制问卷,在上海青浦区、宝山区等区随机选取若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随机选取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调查有关数据采用百分比、χ2检验等统计描述与分析方法。 结果 社区医务人员"治未病"知晓率较高(91.3%),知晓途径主要是通过体制内途径如管理部门文件等,其次是社会其他途径,如社区宣传栏等。且大多数能够正确理解"治未病"理念(94.0%),对主要服务对象与内容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仍有较多医务人员并不能够完全正确认识"治未病"服务对象与内容,普遍不清楚"治未病"服务内容不包含疾病诊治,并且相对来说通过体制内途径了解"治未病"的医务人员对"治未病"服务对象认识更为清楚。认为"治未病"服务对象包括健康者568人(73.9%)、亚健康者743人(96.6%)、患者412人(53.6%)、康复者442人(57.5%)。认为服务内容包括疾病诊治有419人(54.5%),预防保健705人(91.7%),康复养生632人(82.2%),体质辨识与调理619人(80.5%),中医药咨询/宣传568人(73.9%)。 结论 社区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认知较为浅显,甚至存在认知错误的情况,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治未病"科普教育同样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以5.12大地震为例,以灾区医疗服务体系重建为研究内容,通过对重灾区什邡市的灾后状况调研分析,指出突发事件发生后灾区医疗服务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其重建医疗服务体系的标准需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医护人员灾害救援知识和技能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对构建灾害医学教育课程模式提出思考和建议.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我国东北3省6所三甲医院选取2 496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有关灾害救援知识和技能的调查分析.结果 ①大多数医护人员对参加现场灾害救援工作感到担忧,医护人员对灾害救援知识和技能了解不全面,尤其是对灾害的概念、灾害救援组织机构的特点以及灾害医学涵盖内容等问题认识匮乏,省会城市医护人员灾害救援知识掌握程度优于非省会城市医务人员.②医护人员灾害救援专业技能水平低下,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医护人员灾害救援专业技能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90%以上的医护人员认为进行灾害医学学习非常必要,医护人员获取灾害救援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图书报刊,增强医护人员灾害救援技能的最有效方法是继续教育.结论 目前医护人员灾害救援技能较低,应当根据医护人员缺乏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确定以灾害概述、灾害救助与康复、灾后心理干预与保健、灾后防疫与公共卫生为框架的灾害医学课程模式,以提高医务人员灾害救援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军队医院航空卫勤保障能力。方法对抗灾救援航空卫勤保障工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对抗灾救援航空卫勤保障工作的特点和阶段要点进行了归纳与思考。结论建立航卫保障一体化,完善应急卫勤预案,科学施训是多样化突发自然灾害航空卫勤保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