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鼠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脑的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研究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脑皮层、海马和皮层下白质的病理变化,以探讨脑认识功能下降的病理基础。方法:采用老年大鼠持久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动物模型,以环胞素A在缺血前后胃灌治疗。分为对照组、缺血2个月、缺血4个月组和治疗组,预定时间取脑,切片,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缺血组皮层海马的神经细胞以变性、固缩和退化为主;皮层下白质有神经纤维和髓鞘溃变;普遍存在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小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牛磺酸是否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时小胶质细胞激活,抑制炎性反应,发挥保护脑组织的作用。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进行实验。SD大鼠54只,6只用于制备栓子,余48只大鼠随机分4组各12只,缺血2 h再灌注4 h对照Ⅰ组,缺血2 h再灌注4 h给药Ⅰ组,缺血2 h再灌注22 h对照Ⅱ组,缺血2 h再灌注22 h给药Ⅱ组。应用血栓栓塞法制作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抗原,观察牛磺酸对局灶性脑缺血2 h后再灌注4 h及22 h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Ⅰ比较,给药Ⅰ组缺血侧灰质区、胼胝体区及尾壳核区含MHCⅠ、MHCⅡ抗原阳性小胶质细胞数目明显降低(t_(MHCⅠ)=3.594、5.169、4.269,t_(MHCⅡ)=3.511、3.087、4.743,P<0.01或0.05);与对照Ⅱ组比较,给药Ⅱ组缺血侧灰质区、胼胝体区、尾状壳核区、视神经区含MHCⅠ、MHCⅡ抗原阳性小胶质细胞数亦明显降低(t_(MHCⅠ)=11.691、13.262、6.070、1.914,t_(MHCⅡ)=30.533、38.554、5.913、2.311,P<0.01或0.05);结论牛磺酸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时小胶质细胞激活,发挥对脑组织的全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认知功能障碍和环胞素A治疗作用。方法 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的大鼠模型;用电脑控制穿梭箱记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化研究脑内血源性白细胞和T细胞浸润的规律、分布和可能作用及免疫抑制剂环胞素A(CsA)的治疗效果。结果 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2~4个月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缺血1个月后皮层、海马和白质有白细胞和T细胞的浸润,2~4月浸润的白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脑缺血对小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C57小鼠,3月龄时行改良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假手术组对照。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模型有效性。于术后1、2、4、5、6个月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化观察小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病理改变。免疫印迹检测脑内GFAP表达量变化。结果:甲苯胺蓝灌注后,模型0 h组大脑冠状切面苍白色,假手术对照组呈深蓝色。慢性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表现为细胞数量增多,胞体肿胀肥大,突起增多,变粗,变长。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从模型2个月组开始,GFAP阳性细胞数量持续性增多,染色加深,累计光密度增强,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2、4、5、6个月组脑内GFAP表达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出现持续性增生,可能在缺血性脑损伤后脑内的不可逆病理改变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与慢性前列腺炎疼痛大鼠脑诱发电位的关系。方法完全福氏佐剂和3%角叉菜胶前列腺内注射造成慢性前列腺炎疼痛模型,脊髓插管给药胶质细胞活化抑制剂Propentofylline于慢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正常组、疼痛组、干扰组脊髓节段(L6和S1)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脑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化阳性细胞数疼痛组明显增加,干扰组明显抑制,脑诱发电位潜伏期疼痛组明显缩短,干扰组明显延长。结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是脑诱发电位潜伏期改变的重要原因,胶质细胞活化抑制剂的应用将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疼痛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脑栓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血管单元主要成分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以及脑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1g/(kg·d)脑栓通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1.5h后拔出线栓实施再灌注。再灌注24h时后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原位末端标记法结合神经元核抗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CD31免疫荧光双染检测缺血再灌注24h时缺血灶周边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以及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脑栓通能显著改善脑缺血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缺血灶周边星形胶质细胞、脑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元的凋亡。结论:脑栓通通过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血管单元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观察米诺环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神经炎症的影响,探讨腺苷A2A受体(adenosine A2Areceptor,A2AR)在米诺环素调节小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制作大鼠I/R损伤模型,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模型组及米诺环素组〔I/R造模时,米诺环素按体质量3 mg/kg(质量浓度为100 g /1 mL)尾静脉注射,每日2次〕。再灌注24 h后,处死大鼠,取大鼠缺血侧脑组织,采用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抗体CD11b/c染色、抗A2AR抗体免疫荧光以及双标染色检测缺血灶周围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A2AR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脑组织内白介素-1β、-6(IL-1β、IL-6)及A2AR蛋白的表达。结果 I/R模型组CD11b阳性的小胶质细胞数明显多于假手术组;与I/R模型组相比,米诺环素组IL-1β、IL-6及A2AR蛋白表达下降(P <0.05),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结论 米诺环素可抑制局灶性脑I/R损伤所致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及神经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2AR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转小鼠TNFα基因大鼠脑缺血再灌流不同时间TNFα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用TNFα、整合素QM(OX4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转小鼠TNFα基因大鼠未缺血脑组织及缺血1h再灌注3h、12h、24h、72h、7d时的TNFα表达及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结果:转小鼠TNFα基因大鼠缺血1h再灌注3hTNFα表达较未缺血脑组织明显增加,并达峰值,缺血1h再灌注12~72h,TNFα表达仍较显著,但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再灌注7d时,TNFα表达接近缺血前水平。转小鼠TNFα基因大鼠脑组织小胶质细胞缺血1h再灌注3h小胶质细胞极显著地被激活,并达峰值;缺血1h再灌注12h、24h、72h、7d时脑组织小胶质细胞与未缺血脑组织比较显著被激活,但随时间的延长,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逐渐接近缺血前的水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表达的动态变化与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动态变化完全一致,提示脑缺血再灌注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主要与TNFα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度表达对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及脑缺血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方法:用TNFα、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磷脂、整合素αM(OX4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SD大鼠与转小鼠TNFα基因大鼠未缺血脑组织的TNFα表达及3种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与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状态。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SD大鼠与转小鼠TNFα基因大鼠缺血1h再灌注72h后,先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再断头取脑四氯氮唑(TI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转小鼠TNFα基因大鼠与SD大鼠相比,未缺血脑组织见TNFα表达,且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与少突神经胶质细胞呈肥大和增生性变化;缺血1h再灌注72h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增高,脑梗死灶体积显著增大。结论:未缺血时脑组织TNFα的表达可明显激活3种神经胶质细胞,TNFα的过度表达可使脑缺血时神经功能明显恶化及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加,提示TNFα的过度表达可明显加剧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在新生SD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脑皮层中的表达变化及与小胶质细胞的定位关系。方法:建立HIBD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缺氧缺血再灌注0h、24h、48h、72h大脑皮层中MIF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检测缺氧缺血再灌注48h大脑皮层中MIF表达及与小胶质细胞的定位。结果:在HIBD模型中,MIF表达明显升高,在缺氧缺血再灌注48h时表达丰度最高且与小胶质细胞存在共定位关系。结论:HIBD可诱导大脑皮层中小胶质细胞MIF的表达,MIF的上调可能参与了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的动物模型及其胆碱能机制研究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7  
目的 建立血管性痴呆(VD)的运行模型,并探讨血管性痴呆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法致老龄大鼠慢必离血流灌注不足,建立老大鼠血管要模型,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穿梭箱试验和胆碱乙酰酶(Choline acetyitransferase,ChAT)免疫组化测定。结果 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2月后出现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缺血4月后更明显;海马CA1区ChAT免疫反应阳性神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记忆行为改变与突触结构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大鼠在慢性脑灌注不足状态下的记忆行为改变以及大脑皮层和海马的突触结构参数改变,探讨记忆行为改变和突触结构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老年大鼠持久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2月组,缺血4月组,电脑控制穿梭箱系统观察大鼠记忆行为改变,电镜下观察突触超微结构改变,应用体视学方法和图像分析,对突触结构参数(突触数密度,突触活性带长度,圆盘面积、表面密度)进行分析,并分析两者关系,结果:电脑控制穿梭箱系统观察大鼠主动回避反应(AAR)及被动回避反应(PAR)在缺血2月及4月组均下降,皮层及海马在缺血2月组,缺血4月组突触数密度(Nv)均明显下降,海马在缺血2月组,缺血4月组突触活性带长度(L),突触连接带圆面积(S)及突触表面密度(Sv)均下降,皮层在缺血2月组,缺血4月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在慢性脑灌注不足状态下的突触数密度下降,突触活性长度减小与记忆行为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用两种灌注显像剂,对84例老年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行单光子断层显像(SPEC)研究。其中脑血管疾病53例,痴呆25例(AD17例,MID8例),帕金森氏病6例。79例进行了CT检查并作了比较,结果表明,SPECT脑显像对脑血管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93.3%脑梗塞患者SPECT显像有阳性发现,图像特征为病灶处血流灌注减少所致的放射性减低区,与CT相符,但范围较CT为大。在TIA、脑供血不足及脑动脉硬化中均见到有局部血流减少的表现,较CT为灵敏,但脑出血阳性率略逊于CT。痴呆症的SPECT改变在AD和MID中各有其特征性改变。大多数帕金森氏病患者的大脑和基底节可见到血流减低区,其CT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脑血流低灌注对大鼠血和脑内β-淀粉样肽(β-amyloid peptide,Aβ)含量的影响。方法老年(10月龄)雄性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分别于手术后10d、30d、90d和180d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大脑皮质及海马的Aβ含量;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脑皮质和海马的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的含量。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大鼠在术后30d、90d、180d均出现学习记忆功能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β水平在术后10d显著增高(P<0.01),30d、90d、180d血清Aβ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90d和180d海马的Aβ和APP增高(P<0.05),180d皮质的Aβ和APP增高(P<0.05)。结论慢性脑血流低灌注引发大鼠脑及血中Aβ的升高,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早期发病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由脑血管疾病导致脑功能损害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能力、学习记忆的下降。血管因素是影响其发病的主要因素,慢性脑低灌注是导致血管功能障碍致机体认知功能受损重要的危险因素,适合的动物模型是研究其病理机制的重要手段。该文概述了脑低灌注致脑血管疾病在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机制及几种常用的实验性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的制作,探讨其和血管痴呆病理机制的相关性,以期为药物干预慢性脑低灌注致血管性痴呆提供适合的动物模型并为临床药物的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慢性脑灌注不足大鼠海马组织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水平的变化,探讨加减薯蓣丸对海马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法复制慢性脑灌注不足模型,应用尼氏染色检测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区AMPK及p-AMPK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的尼氏染色较浅,神经锥体细胞数减少,海马组织p-AMPK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与西药组大鼠海马CA1区的尼氏染色加深,锥体细胞数量增加,p-AMPK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大鼠海马CA1区AMPK和p-AMPK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损伤后,AMPK过度激活,出现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加减薯蓣丸可抑制海马区AMPK的激活,减轻海马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7.
Vasculardementia(VD),oneofmajortypesofseniledementia,inflictsmoreandmoreoldpeopleallovertheworld,andhasbeenregardedasanimportantmedicalandsocialproblem.Recently,widespreadat-tentionhasbeenpaidtoitsprevention.However,theexactpathogenicmechanismofVDremainsunclear,andareliableanimalmodelofVDhasnotyetbeenestablished,whichsignificantlypreventsthefurtherstudyofthisproblemwithanimalexperiment.Recentstudiessuggestthatchronichypoperfusionofcerebralbloodflow(CBF)oftheforebrainmaybeoneofthemajorcaus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验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梗死组。参照longa等方法制成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于术后6 h、24 h、48 h、72 h、7 d分别处死动物,检测脑组织的含水量,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MCP-1的阳性细胞数。结果脑梗死后脑组织MCP-1表达于6 h开始增多,24 h达到高峰,48 h仍高于假手术组,7 d明显减少,与梗死灶周围单核/小胶质细胞浸润及脑水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结论脑梗死后脑内MCP-1的表达与脑水肿形成有关,且促进了单核巨噬细胞的聚集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其参与了脑缺血损伤后的炎症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