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合适的<健康评估>实践教学模式,促进人文素质的培养.方法 将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每个护生在教师指导下与2张病床上的患者进行沟通,对症状和体征进行动态观察.课程结束后对护生进行人文素质考核和护理评估技能考核,在实习环节对护生对进行实习中期考核.结果 实验组人文素质和护理评估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实习中期考核成绩优于上一年级.结论 人文素质培养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培养.  相似文献   

2.
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必须形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的素质教育,护生是护理专业健康发展的后继力量,护生实习阶段是其走上工作岗位的关键时期,了解护生的人文素质状况,探索适合医院对实习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模式,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加强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高等护理教育改革者们已达成共识。从实行人文课程的必要性、原则和方法等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加强护生人文素质,达到21世纪高等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人文课程体系改革和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整群抽取48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人文素质现况调查。结果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状况总体较好,94.17%护生认为有必要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人文社会课程在树立良好职业道德、扩大知识面、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结论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教师须转变教育观念,合理设置人文社会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等,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病理学》是高职护理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因基础知识教学内容过重而忽略了人文教育的开展。我教研室采用问卷调查,找出人文教育现状与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之间的差距。通过增强教师人文教育意识,发掘病理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把专业思想教育、引导护生重视人文教育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融入到《病理学》教学中,学生评价效果较好。解决了该课程学时少、任务重的矛盾,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本科实习生(下称护生)人文知识认知情况及人文环境现状,为优化设置人文课程,提高护生人文素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某院90名护生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护生对带教老师的需求、希望增加的人文课程、对人文课程知识的认知三个方面。结果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比较认同的是尊重学生、业务能力强、重视沟通三个方面;希望增加的人文课程主要是人际关系与沟通学、护理美学与礼仪、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对于人文概念学习的认识是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结论护生已认识到护理人文课程的重要性,教学中应增加人文课程设置,采用多元化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升护生的整体人文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根据护理专业课教学的特点,探讨人文素质渗透教育的方法,注重护生职业道德、护士行为规范的培养,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对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适应我国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高等护理教育人文课程体系。方法:自制调查问卷,对全国各省市40余所医疗单位工作人员、20所护理本科院校、12家三甲医院人员、广州市6所医科院校大学生分别进行人文素质评价与需求、人文课程设置及其需求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改革创建新型高等护理教育人文课程体系。结果:用人单位在选聘医学生时对其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的要求较高,而满意度不高;在24门人文课程重要性的评价调查中,护理心理学、人际沟通等课程位居前列;医学生对人文课程的教学现状不甚满意。在此基础上改革创建“人文核心课程与模块课程”相结合的新型高等护理教育人文课程体系。结论:新型护理教育人文课程体系增强了科学性及对人才市场需求的适应性,有助于提高护理学生人文素质和就业率。  相似文献   

9.
加强人文护理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健康观念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决定护生应具备人文素质.现针对护理教育重技能、轻人文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对护生实施人文护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如何开展人文护理教育以及提高护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护理人文教育在塑造护生健康人格,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养成优秀职业素养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文章通过对学院护理人文教育教学方案进行分析,总结学院护理人文教育的成功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对策与建议,着力构建基于卫生类高职院校实际的护理专业人文教育培养模式,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临床护理教学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推动护理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提出了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临床护理教育中的新模式,从确定教学目标、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优化教学环境、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在临床教学中提高护生人文素质的方法,以促进我国临床护理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融合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二者融合的目的是培养知识广博、人格健全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二者的融合要与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高校“两课”教育、实践教学和医疗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隐蔽课程”相结合,全方位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医学教育中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即学科边界模糊、课程规范化建设滞后等,提出改变医学生的语文教育现状在于进行语文课程体系的重新建构。建议应从五个方面入手,即明确语文课程在医学生人文教育中的学科定位、建设具有高水平人文素养和生命教育经验的师资队伍、选用融汇伦理与道德意识的语文教材、挖掘语文教学过程的人文教育因素以及营造语文课堂内外的人文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血液科疾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月~2011年9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以2009年血液科引入实施人性化护理为界,从普通护理组、人性化护理组各选取39例,共78例纳入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给予营养支持、对症处理及化疗等常规治疗,普通护理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予以普通护理,人性化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16周后患者的病死率、PR(部分缓解率)。结果对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人性化护理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均较普通护理组具有明显优势;两组患者治疗16周后的病死率、PR比较,人性化护理组临床疗效较普通护理组具有明显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血液科疾病临床疗效影响上有显著优势,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天津市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随机抽取219名三所市属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样本,采用自编“医学生人文素质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人文知识素养、价值观与职业道德感,并通过对医学人文类课程的印象调查,对现代医学教育模式下的人文素质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天津市医学生知识结构与社会关注角度存在偏倚、价值取向功利化,对医学人文类课程的满意度不高,重专业轻人文现象突出,学习效果不明显。高校应转变医学教育理念,重视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从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和学校人文环境等方面提升医学人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人文关怀是优质护理的核心,是护理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推力.通过对护理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和诱因的分析,提出提高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策略有加强护理人文学科建设,注重护理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增强人文关怀意识,促进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发挥;转变护理管理理念,健全人文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论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人文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实习阶段是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时期。结合临床实习实践,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内容包括医德教育、医生行为教育、卫生法学教育和医学心理学教育等,实现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有案例分析法、定期研讨法、活动课程法、情境教学法等。  相似文献   

18.
采取社区案例思考与社区情景教学等方法,对西安医学院2008级60名社区方向护理大专学生讲授社区人性化护理理念教育、社区责任感培养、慎独修养、社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尊重服务对象等社区护理伦理教育的基本内容.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社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专业素质教育,为解决本省社区护士人才缺乏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人文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重视医师人文素质的提高是形成人文医学的重要举措。在医疗队伍中,专科医师作为年轻、富有朝气的医学人才群体,必将成长为医疗行业的中坚力量。随着专科医师队伍的不断扩大,有效地培养、优化这个群体的医学人文素质,形成良好的医疗环境,是研究者日益关注的问题。以继续医学教育为基础,逐步实现专科医师医学人文素质的优化不仅是实现专科医师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医院未来快速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临床医学研究生在人际沟通、人文知识和人文修养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失。通过借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加强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旨在培养医德高尚、技术优良的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