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在鼻息肉(NP)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IL-2、IL-8在NP组织匀浆、NP病人血清、健康成人血清中的表达。结果NP组织匀浆中IL-2、IL-8含量高于NP病人血清和健康成人血清中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F=401.98,g=34.14、34.74,P〈0.01)。IL-2、IL-8在Ⅲ型NP组织匀浆中的平均含量高于Ⅱ型各期,差异有显著性(F=782.48,g=41.79~64.73,P〈0.01)。结论IL-2、IL-8在NP组织中过度表达,可能在NP的发生与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该研究拟探讨趋化因子IL-8和MCP-1在鼻咽癌病人与正常人血清中表达的情况。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m Blot检测39例鼻咽癌组织、2株鼻咽癌细胞系和17例正常鼻咽黏膜组织中的IL-8和MCP-1表达状况。ELISA检测趋化因子IL-8、MCP-1在鼻咽癌病人与正常人血清中表达的情况。结果 在mRNA水平,RT-PCR显示IL-8、MCP-1在鼻咽癌组织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鼻咽黏膜组织(P〈O.05),在蛋白质水平,Western blot分析发现MCP-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鼻咽黏膜组织(P〈0.01);Epstein-Barr(EB)病毒阳性的鼻咽癌组织表达IL-8、MCP-1较EB病毒阴性的鼻咽癌组织表达增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ELISA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清中IL-8、MCP-1发现,其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5),而EB病毒阳性的鼻咽癌患者血清中的IL-8、MCP-1表达水平与EB病毒阴性的鼻咽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趋化因子IL-8、MCP-1在鼻咽癌组织和血清中表达增高,EB病毒感染能促进二者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在肝炎后肝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3例肝炎肝硬化病人和2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IL-10、IL-18的水平,观察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腹水、血清白蛋白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血清IL-10、IL-18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肝功能child-pughA、B、C级组血清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功能child-pughA级组血清IL-10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功能child-pughB、C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腹水组、无腹水组血清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有腹水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无腹水组、对照组(P〈0.05,P〈0.01);血清IL-10水平与血清IL-18水平呈负相关(r=-0.51,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血清IL10水平呈正相关(r=0.566,P〈0.01),与血清IL-18水平呈负相关(r=-0.315,P〈0.01);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血清IL-18水平呈正相关(r=0.677,P〈0.01),与血清几-10水平呈负相关(r=-0.339,P〈0.01)。结论IL-10、IL-18在肝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其水平与肝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并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对MM病人血清IL-6、TNF-α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30例正常人与79例MM病人血清IL-6、TNF-α的水平,并对MM病人不同临床分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前、后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M病人血清IL-6、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8.117、11.525,P〈0.001)。Ⅱ、Ⅲ期病人血清IL-6、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期病人(F=4.233、10.273,q=3.012~6.294,P〈0.05)。55例治疗有效的MM病人血清IL-6、TNF-α的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3.153、4.361,P〈0.01);治疗无效的22例MM病人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t=0.850、0.913,P〉0.05)。结论血清IL-6、TNF-α的水平在MM病人中呈高表达,且与其临床分期有关;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显著降低MM病人血清IL-6、TNF-α的水平;检测血清IL-6、TNF-α的水平可作为判断MM疗效及病情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经临床确诊的CHD病人6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每组各15例,以2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血清VEGF和IL-18水平。结果 CHD病人血清VEGF与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9.094、6.638,P〈0.01);SAP、UAP、AMI与OMI四组病人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F=65.01、30.17,q=3.11~18.11,P〈0.05、0.01);SAP与OMI两组病人血清IL-18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q=1.43,P〉0.05)。CHD病人血清VEGF与IL-18水平具有相关性(r=0.53,P〈0.01)。结论 CHD病人血清VEGF与IL-18水平显著升高且两者具有相关性,提示两者在冠心病的病程进展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1与细胞因子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1与细胞因子的表达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8例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c及CD1d的表达及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血清IL-2,IFN—r,IL-4和IL-10以ELISA方法检测。结果 SLE活动组病人CD1c^+及CD1d^+细胞百分率显著增高(P〈0.05),SLE患者血清IFN—r、IL-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P〈0.01),IL-4、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SLE患者IFN—r、IL-2水平与CD1c、CD1d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无相关性,IL-4水平与CD1c、CD1d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相关(r=0.70与r=0.72,P〈0.01),IL-10水平与CD1c、CD1d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相关(r=0.42与r=0.41.P〈0.05)。除IL-4水平与C3水平显著相关外(r=-0.61,P〈0.01),IFN—r、IL-2、IL-4、IL-10与ANA、C3、C4、CRP、ACA、抗ds—DNA抗体水平及SLEDAI活动性评分均无相关性,与外周血CD4、CD8、CD20,CD3阳性细胞百分率也无相关性。经治疗后CD1c及CD1d的表达明显下降,IFN-r和IL-2水平在治疗后升高.IL-4和IL-10水平较治疗前下降。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1与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相关,CD1对自身抗原的递呈可能引发了-个Th2型反应。  相似文献   

7.
段乃荣  陈红  王岐洁 《医学争鸣》2009,(15):1422-1424
目的:研究TLR7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表达及其与IL-12,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探讨TLR7在抗病毒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8例具有不同HBV-DNA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7mR-NA表达,患者按病毒载量分为低、中、高3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病毒载量,ELISA法测定血清IL-12的水平,多组均数间的比较用方差分析,直线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秩相关.结果:患者组中TLR7mRNA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3组患者间TLR7mRNA表达有显著差异且与血清HBV—DNA载量呈负相关,患者组血清IL-12比正常人显著增高,3组患者外周血清IL-12,低、中病毒载量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075,P〈0.01).结论:TLR7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表达下降,TLR7与IL-12可能在慢性乙型肝炎中对病毒清除有重要作用,其水平降低可能与疾病的慢性化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银虎汤治疗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L-8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采用银虎汤和复方青黛胶囊,并选取健康志愿者12例为正常组,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及正常组血清IL-8水平,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PASI值及治疗前后血清IL-8水平比较。结果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IL-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72.73%,对比有显著差别(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血清IL-8水平明显下降(P〈0.01),PASI值明显下降(P〈.01)。结论银虎汤治疗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疗效确切,可阵低PASI值和血清IL-8水平。  相似文献   

9.
IL-15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mRNA及蛋白质水平研究白介素15(IL-15)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非皮损皮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对2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非皮损皮肤中IL-15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同时以10例正常人皮肤作为对照。结果2种IL-15前体蛋白的mRNA在所有皮肤标本中都有表达,银屑病皮损中IL-15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非皮损处皮肤(P〈0.001)和正常人皮肤(P〈0.001),非皮损皮肤的表达与正常人皮肤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15低表达于非皮损和正常皮肤的基底细胞层,而在银屑病皮损处高表达,且表达范围可达表皮全层及真皮乳头层。皮损处IL-15的表达明显高于非皮损(P〈0.001)和正常皮肤(P〈0.001),非皮损与正常皮肤之间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的皮损中高表达IL-15,在疾病的发生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肿瘤坏死-α(TNF-α)及白介素-8(IL-8)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阿维A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经阿维A治疗前后外周血清中TNF-α及IL-8的水平。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TNF-α、IL-8的水平较正常人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血清中TNF-α、IL-8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阿维A可通过调节血清中TNF-α、IL-8水平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入大鼠正中神经或桡神经干内,标记细胞出现在注射侧脊髓前角和脊神经节内。正中神经组:出现在脊髓C_4~T_2节段,在前角外侧群中的分布偏向背侧;在脊神经节分布于C_6~T_2节段。桡神经组:出现在脊髓C_4~T_1节段,在前角外侧群中的分布偏向腹侧;在脊神经节分布于C_6~T_1节段。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腹诊的起源与发展,并从脏象、经络、气血津液三个方面分析了胸腹的生理、病理意义。胁腹与脏象、经络的关系,对诊腹以判断病位尤为重要,而气血津液理论可以说明证候的虚实,鉴别某些病邪性质。认为作为局部诊法的腹诊,能够反映整体功能状況及其病理变化,体现了整体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从临床角度,对胞宫虚寒证和胞宫寒凝证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进行了论述和区别,对二者所属的妇科常见病一一作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则和方药,为临床妇科病的诊治提供了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丝胶对2型糖尿病大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调节作用。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丝胶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2只大鼠。25mg/kg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3d(1次/d)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建立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不再做任何处理,丝胶治疗组大鼠给予丝胶(2.4g/kg/d)灌胃35d,阳性对照组大鼠给予二甲双胍(55.3mg/kg/d)灌胃35d。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以及血清HLD-C和LDL-C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糖、LDL-C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丝胶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大鼠的血糖、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01)。结论:丝胶可通过提高HDL-C水平、降低LDL-C水平改善糖尿病时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腺体尾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98年9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9例胰腺体尾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均进行手术治疗,治愈28例,死亡1例。致死原因为胰瘘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胰瘘和腹腔感染是主要的并发症。结论胰腺体尾部肿瘤早期诊断困难,腹部B超和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本病。手术是胰体尾部肿瘤最佳的治疗方式。关键是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式,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颅内血块吸除器是一种新的器械。这种器械在吸引器基础上增加一轴心螺旋绞丝(或绞刀),用牙科钻带动可边打碎边吸引颅内块型血肿,一改过去颅内血块型血肿必须开颅摘除的传统方法。而且作者结合运用他们以前创用的有槽手锥锥颅法,不必钻孔,不必切开头皮,锥孔即可完成,十分简便,此法尤适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年老体衰不适开颅手术之患者。在体外实验上,明确证明了单纯用吸引器仅能吸住血块但不能将其吸出,而开动绞丝后则极容易且迅速地吸除血块,效果十分明显,我们还建立了兔子颅内血肿实验动物模型(过去尚未见报道)。而且清除动物实验模型的血肿也取得成功。通过实验还确定了绞丝的转速及吸引器负压之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血象实验研究月之盈缺与青少年气血盛衰的规律,结果表明,青少年女性气血盛衰与月节律变化(即月之盈缺),有明显的同步性。即呈中—高—低的变化规律;而青少年男性,呈高—中—低的变化规律。上述青少年气血盛衰的规律,反映了随月之盈缺时问,人体防御外邪能力的变化。说明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盛期,阴阳属性明显,易受天时影响,亦是祖国医学“天人相应”理论科学性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9.
用等电聚焦电泳技术测定98例精液/血液标本对葡萄糖磷酸变位酶(phosphoglucomutase,简称PGM_1)亚型的结果,证明同一男性个体血液和精液的PGM_1表型完全一致。同时,测定了171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的PGM_1亚型。其结果与广州地区正常人群组的比较后,可见男性不育症组的PGM_11~-,1~-2~-,2~-三型的频率较正常人群高,具有显著性意义。在精子数低于0.4亿/ml的患者中,这3型的频率更高。14例无精子精液同样可以测出其PGM_1亚型,说明精液中的PGM_1酶活性,除精子外,还有其他来源。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与结肠癌及其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建立测定端粒酶活性的PCR-TRAP方法,并探讨其对食管癌、结肠癌诊断的意义。②方法 应用PCR-TRAP方法,对36例食管癌、40例结肠癌及其癌旁组织进行了粒酶活性的检测。③结果 3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为80.50%,癌旁组织阳性检出率为6.00%,二者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χ^2=41.3,P<0.001)。其中17例伴淋巴结转移中端粒酶活性均呈阳性,而未伴随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中端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为63.15%,二者差异有极显著性(χ^2=7.02,P<0.01)。40例结肠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为91.75%,癌旁组织中阳性检出率为5.00%,两者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χ62=60.26,P<0.001);40例结肠癌均为腺细胞癌,其中12例伴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10例检测出活性,而29例未伴随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中,有27例均为腺细胞癌,其中11例伴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10例检测出活性,而29例未伴随淋巴结转移的病人中,有27例检出端粒酶的活性,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 结论 端粒酶活性增高可能是致食管、结肠组织癌变的重要因素;端粒酶活性的检出可作为食管癌、结肠癌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