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c-myc基因蛋白在外阴白斑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樊昕  余春艳  赵一岭 《医学争鸣》2001,22(24):2262-2265
目的:研究c-myc基因蛋白在外阴白斑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对71例外阴白斑和21例外阴鳞癌标本进行c-myc基因蛋白检测。结果:c-myc基因蛋白在正常组织中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外阴白斑各型和鳞癌组织中主要分布在细胞浆。外阴白斑各型与鳞癌组相比较,经X^2检验,正常组(X^2=11.072,P<0.05),增生组(X^2=5.692,P<0.05)、硬化萎缩组(X^2=16.488,P<0.05)、混合组(X^2=6.497,P<0.05)和不典型增生组(X^2=1.072,P>0.05)。21例鳞癌标本,I级,Ⅱ级,Ⅲ级中c-myc蛋白的阳性率 分别为100.0%(9/9),85.7%(6/7),60.0%(3/5)。结论:c-myc基因蛋白 表达和分布与外阴白斑分型有关,外阴鳞癌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外阴白斑各型,c-myc基因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外阴鳞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外阴和阴道     
040226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外阴白斑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樊听…//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一2003,17(5)一297一300 目的: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外阴白斑和外阴鳞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外阴白斑和外阴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80例外阴白斑、33例外阴鳞癌和23例正常皮肤组织中hTERT的表达。结果:hTERT在外阴白斑各分型中阳性率分别为:增生型36.36%,硬化萎缩型4.17%,混合型23.81%,不典型增生型46.巧%;在正常皮肤组织中阳性率为13.04%;在外阴鳞癌中阳性率为87.88%,与外阴白斑和正常表达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妇女外阴外阴营养不良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p53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老年妇女外阴正常外阴皮肤、慢性外阴营养不良、不典型增生和外阴癌组织进行标记.结果EGFR在正常外阴皮肤基底层有弱阳性表达,p53均阴性.EGFR在增生型、硬化苔癣型和混合型营养不良三者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和鳞癌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各型营养不良(P<0.05);而鳞癌与不典型增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53基因蛋白在外阴不典型增生和外阴癌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外阴营养不良病变的各型营养不良组织(P<0.01).结论老年妇女外阴癌组织中p53与EGFR阳性表达率较高,EGFR与p53突变在老年妇女外阴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外阴鳞癌MDM2表达与HPV感染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鼠双微体基因(MDM2)表达与不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态的外阴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42例外阴鳞癌组织、10例正常外阴组织中MDM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PCR检测其HPV-DNA,分析HPV阳性组和阴性组外阴鳞癌组织中MDM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DM2基因mRNA在外阴鳞癌组织中相对含量及阳性表达率(0.54+0.35,38.1%)明显高于正常外阴组织(0.21±0.04,0;P〈0.05):低分化癌(1.01±0.45,72.7%)与中、高分化癌(0.41±0.18,27.8%;0.32±0.03,23.1%)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DM2蛋白在外阴鳞癌组织中相对含量及阳性表达率(1.11±0.16,33.3%)明显高于正常外阴组织(0.87±0.02,0;P〈0.05);低分化癌(1.27±0.14,63.6%)与中、高分化癌(1.09±0.17,22.2%;1.04±0.12,23.1%)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DM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在HPV阳性组与阴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外阴鳞癌的形成和发展中MDM2基因与HPV可能作为两个独立的因素起作用;MDM2可能参与了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成为与外阴鳞癌发生发展相关的癌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明胶酶在口腔正常黏膜、白斑、白斑癌变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舌鳞癌的发生和演进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4例口腔正常黏膜、22例白斑、7例白斑癌变和59例舌鳞癌组织中明胶酶(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①MMP-2在1:3腔正常黏膜、白斑、白斑癌变和舌鳞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29%、50%、86%和83%;MMP-9在口腔正常黏膜、白斑、白斑癌变和舌鳞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0%、100%、100%和83%。②正常黏膜组织中MMP-2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白斑癌变(P=0.016)和舌鳞癌组织(P=0.000);白斑组织中MMP-2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舌鳞癌组织(P=0.001);白斑癌变组织中MMP-2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舌鳞癌组织(P=0.019);舌鳞癌组织中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率明显低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组(P=0.006)。③正常黏膜组织中MMP-9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白斑(P=0.021)和白斑癌变组织(P=0.016);白斑和白斑癌变组织中MMP-9的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舌鳞癌(P=0.002和0.007);舌鳞癌组织中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率明显低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组(P=0.033)。【结论】明胶酶在舌鳞癌发生和演进过程中表达明显增加.并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PIK3CA蛋白表达异常与外阴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IK3CA蛋白表达异常与外阴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外阴鳞癌组织30份,外阴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组织16份,外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织20份;另选择正常外阴皮肤组织10份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PIK3CA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外阴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 外阴鳞癌组织中,PIK3CA蛋白表达水平 显著高于正常外阴皮肤组织和外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织( P<0.01);但与外阴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外阴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组织与外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外阴皮肤组织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1)。外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与正常外阴皮肤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IK3CA蛋白表达异常可能在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PIK3CA蛋白有望成为外阴鳞癌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p16基因、人乳头瘤病毒与外阴癌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16基因表达缺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外阴上皮内瘤变Ⅲ级(VINⅢ)、外阴鳞癌、外阴基底细胞癌及疣状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43例外阴鳞癌,23例外阴基底细胞癌,25例疣状癌,21例VINⅢ级和20例外阴正常皮肤中p16基因和HPV16DNA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p16基因在正常外阴皮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在VINⅢ中为61.90%,在外阴鳞癌中为27.91%,在外阴基底细胞癌和疣状癌中未被检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HPV16DNA在正常外阴皮肤和外阴鳞癌中未被检出,在VINⅢ中为90.48%,在外阴基底细胞癌中为78.26%,疣状癌中为92%,它们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基因在外阴鳞癌Ⅰ~Ⅱ期中阳性表达率为34.62%,Ⅲ~Ⅳ期中为17.65%,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分化中为42_31%,与中分化和低分化的10%及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中为34.48%,与有淋巴结转移的14.2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16基因的表达缺失与外阴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外阴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降低呈正相关;外阴基底细胞癌和疣状癌的发生可能与HPV感染有关;VINⅢ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外阴基底细胞癌和疣状癌。  相似文献   

8.
外阴白斑和鳞癌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余春艳  魏峰  顾群  刘娟 《医学争鸣》2000,21(4):462-463
目的 研究 p5 3蛋白对外阴白斑和鳞癌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 采用 ABC免疫组化法 ,对 10 2例外阴白斑和鳞癌患者进行 p5 3蛋白检测 .结果 各组与鳞癌组相比 ,经 χ2检验 ,有非常显著差别 (P<0 .0 1) .正常组 2 1例 χ2 =2 4.0 2 ,增生组 2 0例χ2 =9.2 3,硬化萎缩组 2 8例χ2 =5 3.2 3,混合组 2 3例 χ2 =138.39,不典型增生组 8例 χ2 =13.5 3.结论  p5 3蛋白的表达与鳞癌有密切关系 ,为肿瘤的恶性标志 ,说明 p5 3蛋白检测可作为良恶性病变之间的鉴别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及bcl-2在维吾尔族外阴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7例维吾尔族妇女外阴手术切除存档蜡块(其中外阴癌57例,正常外阴组织10例为对照组、来自于外阴癌手术阴性切缘)进行突变型P53及bcl-2蛋白的检测。结果:(1)P53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63%(30/57)及70.18%(40/57),而两者在10例癌旁组织中表达均阴性。(2)40例bcl-2蛋白阳性的外阴癌组织中有21例突变型P53阳性(52.50%),17例bcl-2阴性的外阴癌组织中有9例突变型P53阳性(52.94%),突变型P53及bcl-2蛋白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r^2=-0.04,P=0.976)。(3)突变型P53在Ⅰ期、Ⅱ期及Ⅲ~Ⅳ期外阴癌中表达率分别为74.4%、45.0%及70.0%,其表达在各期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2.395);bcl-2在Ⅰ期、Ⅱ期及Ⅲ~Ⅳ期外阴癌中表达率分别为70.18%,75.0%及50.0%,其在各期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302)。突变型P53及bcl-2在外阴癌高,中及低分化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474、0.215),bcl2在外阴鳞癌淋巴结阳性组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44),而突变型P53在外阴鳞癌淋巴结阳性组和淋巴结阴性组之间差异尢显著性(P=0.512)。结论:(1)突变型P53、bcl-2的表达与维吾尔族外阴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为外阴癌发生、发展中的相对独立因素。(2)P53突变型和bcl-2的表达可能与外阴癌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bcl-2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而突变型P53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端粒酶基因在口腔黏膜白斑、口腔癌的表达相关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端粒酶基因hTR和hTRT在48例口腔黏膜白斑(轻度增生12例,中度增生18例,重度增生18例)、口腔癌32例中的表达。结果:在口腔黏膜白斑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TR,hTRTmRNA呈弱表达(1/12,1/12;3/18,4/18):在口腔黏膜白斑重度不典型增生中表达率明显增高(13/18,72.2%,12/18,66.7%),口腔癌中端粒酶基因hTR,hTBMTmRNA表达率很高(29/32,90.6%,28/32,87.5%),口腔黏膜白斑的轻、中度不典型增生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表达比较有显著的意义(P<0.05),但与癌的表达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基因hTR,hTRT的表达与增生的程度有关,端粒酶的激活可能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殷操  沈丽佳  谢思明  谢立群 《医学争鸣》2006,27(19):1792-1794
目的:检测热休克蛋白70,90在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口腔癌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ABC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口腔鳞癌、22例口腔扁平苔藓、20例口腔白斑、10例正常黏膜中HSP70,90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HSP70在OLP组中主要以阳性和强阳性表达为主,占91%(20/22),明显高于正常黏膜、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组(P〈0.05);HSP90在OLP,OSCC组中主要以弱阳性和阳性表达为主,分别占73%(16/22)和70%(14/20),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口腔白斑组(P〈0.05).结论:HSP70,90在口腔扁平苔藓中均起着一定的作用;同时HSP90可能还参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p16,EGFR在外阴营养不良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p16, EGFR在外阴营养不良、外阴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其在外阴营养不良发生及恶变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100例外阴营养不良和34例外阴鳞癌标本中p16, EGFR表达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与正常皮肤及其他各型营养不良组相比,不典型增生组织中p16的阳性率降低,EGFR的阳性率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而与鳞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恶变后, p16蛋白缺失及EGFR过表达主要发生在III级鳞癌,且p16阴性的鳞癌组织中EGFR阳性率明显高于p16阳性组(P<0.01). 结论:EGFR的高表达可能与外阴营养不良的发生有关,而癌基因蛋白EGFR过度表达与抑癌基因蛋白p16的缺失在外阴营养不良的恶变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p16蛋白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及口腔黏膜增生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例正常口腔黏膜,12例口腔上皮单纯增生,20例异常增生,40例口腔上皮鳞状细胞癌进行p16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正常口腔黏膜、口腔上皮单纯增生p16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口腔上皮异常增生、鳞癌Ⅰ、Ⅱ、Ⅲ级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0%、44%和33%。口腔黏膜异常增生、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Ⅰ级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Ⅱ、Ⅲ级(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口腔鳞癌分化程度的一个参数指标。  相似文献   

14.
喉黏膜白斑和喉鳞状细胞癌中survivin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survivin蛋白在喉黏膜白斑和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法对28例喉黏膜白斑、46例喉鳞状细胞癌、24例癌旁组织和16例正常喉黏膜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survivin蛋白在喉黏膜白斑、喉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43%(13/28)、71.74%(33/46)、33.33%(8/24);在正常黏膜组织中没有表达,喉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喉黏膜白斑中的表达率。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喉黏膜白斑组的阳性表达率(66.67%)显著高于轻度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23.08%),发生了恶变的5例喉黏膜白斑组织中survivin蛋白均为阳性表达,但与喉癌的发生部位、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病理分级没有关联。结论 survivin在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喉黏膜白斑组织和喉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参与了喉癌的形成,是喉癌形成的一个早期事件,可望成为预测喉癌癌前病变发展成恶性肿瘤的一个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SP70、HSP27在60例宫颈鳞癌,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 IN),7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HSP70,HSP27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中HSP70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HSP27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5);HSP70与HSP27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HSP70、HSP27均在宫颈鳞癌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SP70可能作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明胶酶在舌鳞癌发生、演进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明胶酶在口腔正常黏膜、白斑、白斑癌变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舌鳞癌的发生和演进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4例口腔正常黏膜、22例白斑、7例白斑癌变和59例舌鳞癌组织中明胶酶(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①MMP-2在口腔正常黏膜、白斑、白斑癌变和舌鳞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29%、50%、86%和83%;MMP鄄9在口腔正常黏膜、白斑、白斑癌变和舌鳞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0%、100%、100%和83%。②正常黏膜组织中MMP-2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白斑癌变(P=0.016)和舌鳞癌组织(P=0.000);白斑组织中MMP-2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舌鳞癌组织(P=0.001);白斑癌变组织中MMP鄄2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舌鳞癌组织(P=0.019);舌鳞癌组织中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率明显低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组(P=0.006)。③正常黏膜组织中MMP-9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白斑(P=0.021)和白斑癌变组织(P=0.016);白斑和白斑癌变组织中MMP-9的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舌鳞癌(P=0.002和0.007);舌鳞癌组织中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率明显低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组(P =0.033)。【结论】明胶酶在舌鳞癌发生和演进过程中表达明显增加,并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明胶酶在皮肤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SP法检测10例正常皮肤组织、10例BCC、30例SCC组织石蜡标本中明胶酶的表达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明胶酶的表达在SCC...  相似文献   

18.
闻梅娟  冯一中 《河北医学》2014,20(2):213-216
目的:探讨分析鼠双微染色体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和p53在正常人口腔黏膜(NOM)、口腔白斑(OLK)及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在OLK及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患者56例和口腔白斑患者44例,随机选取5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50例NOM、56例OSCC以及44例OLK患者的组织中MDM2蛋白和p5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MDM2和p53阳性表达率在NOM、OLK及OSCC组织中呈明显的逐渐升高趋势,对照组正常黏膜中MDM2和p53阳性表达为0,口腔白斑组MDM2和p53阳性表达为56.8%和38.6%;口腔鳞癌组MDM2和p53阳性率分别为76.8%和69.6%,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口腔白斑组和口腔鳞癌组在MDM2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53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MDM2和p53蛋白在口腔白斑组(r=0.628)及口腔鳞癌组(r=0.829)均呈现正相关。结论:MDM2和p53蛋白功能异常是口腔黏膜上皮发生癌变的重要因素之一。MDM2和p53表达水平与OLK和0SCC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在口腔鳞癌的形成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作用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CC和癌旁组织皮损中HPV及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HPV和FHIT蛋白在癌旁正常皮肤鳞状上皮组织、非典型增生组织、原位癌及浸润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且FHIT蛋白在分化不同的肿瘤组织表达具有差异性(P<0.01);HPV和FHIT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HPV和FHIT共同参与了SCC的发生,FHIT表达状况与SCC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