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运用荧光标记引物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50份甘肃半夏样品进行了DNA指纹图谱构建和遗传差异分析。选出的8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517条带,其中396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5.8%,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64.6条带和49.5个多态性条带。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半夏AFLP指纹均不相同,来源地相同的半夏表现出相对密切的亲缘关系,甘肃省西和县的半夏同天水市的半夏遗传差异明显。聚类分析结果获得了Bootstrap校验的支持。甘肃省半夏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AFLP分子标记可有效应用于半夏种质资源鉴别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不同的分子标记进行柴胡药材干根遗传多样性分析,为柴胡栽培种鉴别和药材鉴别奠定基础。方法 以柴胡栽培种干根为材料,采用RAPD和AFLP两种分析方法。结果 以筛选到的3条随机引物对9个柴胡栽培种进行RAPD分析,共扩增出28条DNA带,平均每条引物组合扩增9.33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6.67条,多态性比率为71.43%;而在AFLP分析中,筛选出4对特异性引物,共获得107条DNA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26.7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23.25条,多态性比率为86.92%。经统计分析,9个柴胡栽培种RAPD和AFLP分析的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介于0.61~0.93和0.39~0.86。UPGMA聚类分析,两种标记方法均可将9个柴胡栽培种聚为3大类群,聚类结果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结论 以柴胡药材干根为材料,RAPD和AFLP两种分子标记均可用于植物种间及种下遗传关系分析,且AFLP条带较多,多样性丰富,更有利于柴胡属植物多样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石蒜属13种(含2变种)植物的种间亲缘关系和同种不同采集地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为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分子佐证。方法 采用扩增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对石蒜属植物20份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种间亲缘关系研究。结果 从33对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中筛选出6对,共扩增得到330条清晰可统计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20条,占总带数的96.8%;AFLP分子标记检测到石蒜属20份材料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38~0.89;AFLP分子标记聚类结果显示同一采集地的材料亲缘关系更近;石蒜属植物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论 AFLP分子标记能有效区分石蒜属植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人工栽培群体不同变异类型甘草中甘草苷及甘草酸的量进行分析,遴选优良的变异类型,为甘草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以甘草苷、甘草酸量为检测指标,对变异类型甘草药材样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甘草苷、甘草酸量在各变异类型甘草药材中的量存在较大差异。绿茎茎光滑类型、绿茎叶片皱褶类型甘草中甘草苷及甘草酸量较高。结论 甘草表型的变异已经引起了化学成分的变化,可以通过遴选优良的变异类型,培育高产、优质的甘草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5.
10个品系小鼠的AFLP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实验用小鼠的遗传质量分析和品系鉴定。方法:应用AFLP技术对10个品系小鼠进行分析。结果:共应用25条单酶切引物、25对双酶切引物进行检测,其中17条单酶切AFLP引物、20对双酶切AFLP引物检测到10个品系小鼠的多态性变化。单酶切AFLP共扩出251条带,片段大小在100-2000bp,共得到89个多态位点,占总扩增带的35.5%。双酶切AFLP在50-600bp扩增出清晰条带,统计1507条带,共得到378个多态位点,占总扩增带的25.1%。对多态性片段进行统计,计算出不同品系间的相似指数和遗传距离指数。结果表明昆明鼠(KM)与TA2、BALB/c、BALB/c-nu关系较近;所有品系间关系最近的两品系为BALB/c和BALB/c-nu;关系较远的是DBA/2与T739、615、C57BL/6J,与小鼠品系来源及培育史相符。结论:通过筛选获得特异性AFLP标记,可用以区分遗传背景或外观形态很相似的品系。为小鼠的遗传质量分析和品系鉴定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益母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 AFLP 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 9 份益母草种质资源的 AFLP 分析,探求各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AFLP) 标记,在 DNA 水平上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筛选了32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将扩增出的条带作为原始矩阵,用 NTSYS-PC 软件计算并分析了益母草种质间的相似度,构建了遗传系统进化树。结果 SDS 法提取的益母草基因组 DNA 质量较佳,能够满足 AFLP 分析的要求;从 32 对选择性扩增引物中,筛选出 10 对多态性较强、带型较好、分辨率较高的组合;构建了益母草 AFLP 指纹图谱,将 9 个益母草种质全部区分开来;通过构建进化树,把 9 个种质分成2类。结论 益母草种质资源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某些形态特征差异和基因型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RAPD和AFLP这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红花不同品系多态性效率的比较。方法以河南无刺大红袍和若羌有刺白两个红花品系为材料,应用100条RAPD引物、64对AFLP引物,对两品系进行多态性筛选,初步确定反映品系间差异的引物。结果筛选到RAPD特异性引物共5条,分别为AA52726、AA52729、AA52739、AA52766、AA52785,在两品系间扩增到稳定的差异片段;筛选到AFLP特异性引物共7对,分别为AF26356、AF26372、AF26385、AF26311、AF26396、AF26327、AF26343,在两品系间扩增到稳定的差异片段。结果表明,平均每条RAPD引物可以扩增出红花基因组片段数目4~10条,多态性选出率为0.20%;平均每对AFLP引物可以扩增出红花基因组片段数目为50~80条,多态性选出率为0.31%。就每条(对)引物平均可以扩增出多态性条带的数目而言,RAPD引物为1~2条,AFLP引物组合则4~5条,AFLP的检测效率明显高于RAPD。结论在红花的分子标记研究中,AFLP较RAPD为更有效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浙江主产区栽培玄参的群体遗传结构。方法 应用荧光AFLP标记对具有代表性的6个玄参居群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7对AFLP引物组合扩增共得到12 552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谱带8 808条,多态性比率70.17%;各居群间的PPB变化范围在41.67%~55.56%,平均为47.30%; I在0.190 8~0.238 3,平均为0.221 8;Ne在1.201 4~1.280 6,平均为1.236 9;Gst为0.127 1,Nm为3.432 4;UPGMA聚类显示6个居群可以聚为2类,其中天台、缙云和景宁种群遗传距离较近聚为一个亚类,东阳、磐安和仙居聚为一个亚类。结论 浙江主产区栽培玄参种质资源在物种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有一定的遗传分化,但大部分存在于居群内部,居群间有较高的基因交流,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环境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阐明不同种源人参的遗传关系。方法 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来自人参主要分布区17个种源样本。结果 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0个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95条带,其中80条带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4.21%,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7个人参种源聚为4类。结论 分子标记研究结果与人参的形态性状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较好地揭示了人参种源间的遗传关系,可为人参资源保育和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疆特产准噶尔乌头、多根乌头、白喉乌头、那拉提乌头、空茎乌头、林地乌头、拟黄花乌头共7个种共41个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情况,为药材鉴定提供 DNA 特征。方法利用植物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 DNA,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 DNA 的浓度和纯度,使用60种哥伦比亚引物分别对7个种共41个居群的乌头基因进行 ISSR 分析,应用 NTSYS-PC2.10和 POPGEN32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算不同种乌头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采用非加权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构建亲缘关系系统图,用主坐标分析法绘制二维、三维散点图。结果从60个引物中筛选出13个条带清晰、多态性明显且重复性好的引物用于扩增,共扩增得到163个条带,其中多样性条带151个。根据 ISSR 聚类分析,41个居群的乌头可聚为7大类群,与种的分类相当符合;而且乌头类药材在多个引物下具有特征的 DNA 标记。结论乌头种质资源间具有很高的多态性,遗传变异较大;ISSR 分子标记法可用于7种药材的鉴别,提供了分子水平依据,也为构建其 DNA 指纹图谱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1.
芒果树不同植株部位的芒果苷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芒果树不同植株部位的芒果苷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法对芒果树的根、树干、皮、叶、枝条等部位进行芒果苷含量测定。结果:嫩芽、嫩叶、落叶、绿皮嫩枝、芒果成熟果实的芒果苷含量与成熟叶的芒果苷含量相当;花、树干、树根和粗树枝中的芒果苷含量远低于成熟叶,而芒果青果的芒果苷含量远高于成熟叶。结论:芒果树不同植株部位的芒果苷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加速试验法研究黄芩药材的贮藏稳定性。方法:黄芩药材置于湿度为70%、温度为37℃的恒温箱内,分别于0、1、2、个月取样,以红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黄芩药材的整体变化和局部变化。结果:加速试验条件下,红外光谱法显示在贮藏期内黄芩中有效成分黄酮类已酸变为其它成分,糖(苷)类物质的含量减少;高效液相色谱法显示,在贮藏期内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含量明显下降,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结论:黄芩药材的质量在贮藏期内发生明显变化,提示应有效控制黄芩药材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13.
黄苓茎叶总黄酮(以下简称总黄酮)是黄苓茎叶的主要有效部位。动物实验结果证明,在给大鼠喂以高脂饲料的同时po总黄酮能明显抑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升高。对已经形成高脂血症的大鼠,也能明显降低血清TC、TG、LDL-C的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AI=TC-HDL-C/HDL-C),提示总黄酮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芩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及抗氧化机制。方法用D-半乳糖造衰老小鼠模型,受试药组衰老小鼠分别灌胃50、100、200mg/kg的黄芩多糖溶液,共7周,观察其对衰老模型小鼠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黄芩多糖能使小鼠脑、肝中的丙二醛(MDA)不同程度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不同程度升高。结论黄芩多糖可通过清除羟自由基而达到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树脂铸型扫描电镜法,观察了成人睾丸和附睾的微血管构筑,以睾丸小叶构成微血管环单位,小叶间少有血管连系.小叶动脉分布可分三型:离心单支型;向心单支型;双向多支型,附睾管周围血管较稀疏,蔓状丛起始较血管形态复杂,管径不一,较大静脉壁上有细血管分布.  相似文献   

16.
曾健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1):90-91
目的了解、探讨黄芪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98颗需牙周治疗的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9颗患牙。对照组单纯基础治疗及翻瓣术;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黄芪粉末置于创口缝合。记录观察牙周症状的改善状况。结果术后12周时,实验组的PPD、CAL分别为(4.02±0.43)mm、(4.26±0.56)mm,较对照组(4.66±0.65)mm、(4.87±0.62)mm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05)。术后12周,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79.8%。结论黄芪治疗牙周炎可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正交法优化超声醇提黄芩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黄芩药材的超声提取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确定醇浓度、超声时间、溶剂体积和超声次数4因素正交实验。结果黄芩超声提取最佳提取条件为:0.5 g黄芩样品用70%的乙醇6 mL超声提取2次,每次25 min。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提取率高,可用于黄芩中活性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18.
黄芩对大鼠胚胎致畸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黄芩对SD大鼠胚胎的影响。方法妊娠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阴、阳性组及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5只,称重和编号。孕鼠于妊娠7~16d灌胃染毒,20d处死,分析胚胎发育指标与胎仔发育指标,检查有无外观畸形和骨骼畸形。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黄芩各实验组孕鼠体重增长未见显减慢,活产仔数未见显减少,死胎率和吸收胎率未见显增加,胎仔平均体重、体长、尾长发育指标未见显减缓,外观畸形和骨骼畸形未见显增加。结论在本实验剂量与条件下黄芩无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胰腺癌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胰腺导管腺癌,和其他肿瘤一样,胰腺癌的侵袭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由于临床上早期诊断困难,胰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机率相较于其他消化道肿瘤低,化学治疗是继手术治疗后中晚期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化学治疗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有必要寻求疗效好、毒副反应小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中药以其药物来源广泛、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多靶点协同作用等优点正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黄芩作为许多中药治疗胰腺癌的方剂配伍药材之一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黄芩素是主要来源于黄芩的黄酮类化合物,是目前证实的黄芩中具有抗炎、抗肿瘤活性的主要成分之一。文章对黄芩素在胰腺癌以及其他多种消化道肿瘤中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的作用及机制进行分析归纳,对黄芩、黄芩素的药物开发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质谱(HPLC-DAD-MS)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法检测黄芩中3种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果。方法:分别采用HPLC-DAD-MS法和HPLC-DAD法检测黄芩中3种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的含量。结果:HPLC-DAD-MS法测得黄芩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的含量分别比HPLC-DAD法平均少6.61%、73.98%和10.90%,其中汉黄芩苷的含量相差较大。结论:与HPLC-DAD法相比,HPLC-DAD-MS法含量测定结果更准确,且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