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蓓 《中国乡村医生》2005,21(10):41-42
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即将来临,医院门诊增加了不少青少年患者,某些人以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就诊,有些以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就诊,作为医务工作者在考虑上述症状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问诊是否伴有眼酸、眼胀、眼疲倦等视疲劳的症状。  相似文献   

2.
近视的发生发展与视疲劳有着极大的关系,减轻视疲劳是控制近视发生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有研究表明[1-4],施图伦能缓解视屏终端、斜视、角膜及眼底激光术后的视疲劳.为此,笔者观察施图伦对近视青少年视疲劳及视力的作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视疲劳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眼科就诊的146例(292只眼)青少年视疲劳患者,应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1滴/次,3次/d,连续使用1个月。结果本组146例患者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后,显效98例(67.12%),有效27例(18.49%),好转15例(10.27%),无效6例(4.11%),无不良反应。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视疲劳具有明显的效果,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感振动音乐疗法配合心理疏导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09年12月入住我院的脑卒中患者,由康复医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测,将存在抑郁情绪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均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均给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和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进行体感振动音乐疗法配合心理疏导(心理疏导30 min/次,音乐疗法45 min/次,每周3次),治疗6周后,由同一位康复医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进行评测。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干预组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感振动音乐疗法配合心理疏导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对促进脑卒中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视疲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门诊就诊的40例诊断为视疲劳的青少年患者给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滴眼,分别记录用药前和用药后1周、2周及4周后患者的自觉症状及体征,观察并评估药物疗效及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较,患者自觉症状和体征都有明显改善,尤其是用药4周后总有效率达到92.5%,且未发现药物引起的全身及局部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可以有效缓解青少年视疲劳,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长时间注视视手机对青少年视功能的影响,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经常长期注视手机青少年视功能、屈光状态及眼进行检查,并与很少或不使用者进行对比。结果与很少或不使用者进行比较,长时间连续注视手机者,其更容易出现视物模糊、眼干、眼痒、烧灼异物感、眼部胀痛、眼眶痛、视力下降等症状。与很少或不使用者进行比较,长时间连续注视手机者眼调节幅度降低,集合近点远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时间连续注视手机较阅读书本等界面对眼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应重视性青少年长期注视手机对眼健康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感音乐低频声波(16~160 Hz)对健康人十二经络腧穴微循环的影响,总结经络共振频率。方法:在30例健康人的十二经络输穴附近,按顺序播放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同时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析循经穴位的微循环变化,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结果:对十二经络腧穴微循环影响最显著的频率分别为太白:A0#(29.14 Hz),陷谷:A1#(58.27 Hz),太冲:D1(36.71 Hz),足临泣:D2(73.42 Hz),太渊:C1(32.70 Hz),三间:C2(65.41 Hz),太溪:G1(49.00 Hz),束骨:G2(98.00 Hz),神门:F1(43.65 Hz),后溪:F2(87.31 Hz),大陵:A1(55.00 Hz),中渚:A2(110.00 Hz)。结论:不同的经络腧穴对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具有选择性吸收特性,特定频率声波可引起不同经络的共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桥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急性桥脑梗死患者36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针刺组每周针刺5次,共3周,同时静脉滴注丹参、甘露醇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维亚脑卒中评定量表(MESSS)评估神经功能,并检测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结果:治疗3周后,针刺组患者MESSS评分降低,SLSEP中枢感觉传导时间(N13-20IPL)明显缩短,P40波幅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对急性桥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视疲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疲劳也称眼疲劳 ,是由于视器方面的缺陷 ,加上身体因素及工作因素等影响 ,使得在使用视器进行工作与学习时容易疲劳。出现视觉模糊、眼部不适、眉弓部胀痛、眼胀、头痛等眼部与全身症状 ,使工作效率降低 ,甚至影响正常工作与学习。一般来说 ,视疲劳的合理治疗不仅要减少视器的工作量 ,还要减少可能的有关因素。光学的矫正是需要的 ,但要在整个治疗中不仅限于一般的视觉缺陷的光学矫正 ,还要注意消除引起视力疲劳的各种因素。1 视觉缺陷的光学矫正视觉缺陷的光学矫正应包括屈光检查及调节和集合的测定 ,肌肉平衡状态和双眼视觉程度。极轻…  相似文献   

10.
186例视疲劳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宗泽 《广西医学》2005,27(6):923-924
在眼科门诊中,视疲劳的患者比较常见,而且呈日渐增多的趋势。现对我院自2002年以来以视疲劳为首诊的病例186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高中青少年在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对角膜形态的早期变化。 方法 选取深圳市龙岗区第五人民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符合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标准的青少年近视患者60例117眼,并根据初诊时患者的近视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58眼,近视 ≤ -3.00 D)和B组(59眼,-3.00 D<近视 ≤ -6.00 D)。所有患者在戴镜前、戴镜后的1 d,1周,1、3、6个月;1、1.5、2年定期对裸眼视力、角膜曲率、眼轴长度、眼压等各项进行复查。 结果 2组患者在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1 d的裸眼视力均有大幅度提高,戴镜后1周基本趋于稳定,角膜曲率均较戴镜前变平,角膜厚度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变薄现象,戴镜1、3、6个月后基本趋于稳定,其中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A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虽在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干眼症状出现,但角膜的各形态变化包括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和眼压等各项与戴镜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能在短期时间内提高患者裸眼视力,阻止近视的发展,且控制中度近视患者的疗效较低度近视患者更加明显,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杨林香 《基层医学论坛》2014,(20):2597-2598
目的分析视疲劳患者的临床表现、职业、学历以及眼科检查结果,总结视疲劳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100例视疲劳患者,对其进行相关检查与对症治疗,同时分析总结其病历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以学生、文字工作者、精细操作者及视频显示终端(DVT)视受者为主。眼常规检查中,结膜炎(95.0%)、睑缘炎(61.0%)的检查率位列前两位。视疲劳中轻度51例(51.0%),中度32例(32.0%),重度17例(17.0%)。屈光异常及斜视检出率分别为82.0%和49.0%。结论视疲劳的产生与用眼过度、方式不当、屈光不正、斜视以及眼病等诸多因素相关,掌握一定的用眼保健知识和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对于防治视疲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团体艺术行为训练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方法:将80名青少年随机分为研究组( n=40)和对照组( n=40),研究组参加团体艺术行为训练(共12次,每次120 min),对照组仅接受自然观察。两组在行为训练前后分别采用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羞怯量表(...  相似文献   

14.
视疲劳1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①目的 探讨视疲劳的临床特点,旨在为制定视疲劳防治的新策略提供依据。②方法 对135例视疲劳患者检测其屈光状态,并检查眼位、眼肌运动和泪液功能和对症治疗。③结果 屈光不正132例,其中88例(66.7%)为远视和(或)远视散光,44例(33.3%)为近视和(或)近视散光。123例(91.1%)有隐斜视,60例(44.4%)内融合不足(<25°),97例(71.9%)泪液分泌缺乏或不足,92例(68.1%)泪膜破裂时间(BUT)<10秒。经对症治疗后,109例(80.7%)视疲劳症状改善或减轻,泪液分泌试验和BUT好转,而患者的屈光、老视、融合等视功能未发生变化。④结论 视疲劳的发生与眼的调节、过度用眼、不合理的镜片矫正、不良周围环境等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融合训练治疗VDT视疲劳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双眼治疗VDT视疲劳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双眼治疗,连续4周为一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融合训练(集辏训练、散开训练)每日训练3次,连续训练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视疲劳问卷调查,统计并分析近距离用眼时间、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眼痛、干涩、异物流泪、头痛的症状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眼痛、干涩、异物流泪、头痛、眼胀、近距离重影的症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近距离用眼时间均比治疗前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近距离用眼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37.78%。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2.22%。经过检验x~2=5.37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双眼治疗基础上,采用融合训练治疗VDT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索初始视力对青少年远期视力变化及真性近视发生的影响。方法:采集1987年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地区第1、2、5、6、11小学三年级共1149名学生的初始视力,排除先天弱视、斜视及遗传因素造成的视力不良原因。共有1142名学生视力检查结果列入观察目标(其中269名视力不良,873名视力正常)。2007年对观察目标学生进行视力追踪。结果:总追踪率55.96%,其中视力不良追踪率87.7%,视力正常追踪率46.6%。初始视力不良组,20年后追踪不仅视力不良率明显高于初始视力正常组,而且视力不良组发生真性近视的概率是视力正常组的5.12倍(视力不良率组69.1%,视力正常组13.5%,P〈0.01)。结论:初始视力不良的学生,远期发生真性近视率显著增加,初始视力不良是青少年发生真性近视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异氟烷对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为Ⅰ~Ⅱ级的患者,单纯应用异氟烷进行麻醉诱导,将呼气末异氟烷体积分数稳定在0.005、0.010、0.015和0.020,记录其主波(Pmax)的潜伏期和振幅,并进行比较.结果呼气末异氟烷的体积分数超过0.010时,随着吸入异氟烷体积分数的升高,Pmax潜伏期显示出明显而敏感的剂量依赖性延长.结论吸入异氟烷能显著延长fVEP的Pmax潜伏期,术中需监测视觉通路完整性时慎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86例视疲劳老年患者进行眼科检查和总结,分析老年人发生视疲劳通常是多种因素作用所致。方法:通过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用眼条件,并进行视力、眼前节检查,重点进行屈光、眼位检查。结果:86例172只眼中167只眼屈光不正,8例间歇性外斜视,56例隐斜视。结论:眼部首要原因是未矫正或矫正不合适的屈光不正和老视,其次还有肌源性因素。针对眼部原因治疗,改善照明及周围环境和加强锻炼身体,中医中药的治疗方法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86例视疲劳老年患者进行眼科检查和总结,分析老年人发生视疲劳通常是多种因素作用所致。方法:通过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用眼条件,并进行视力、眼前节检查,重点进行屈光、眼住检查。结果:86例172只眼中167只眼屈光不正,8例间歇性外斜视,56例隐斜视。结论:眼部首要原因是未矫正或矫正不合适的屈光不正和老视,其次还有肌源性因素。针对眼部原因治疗,改善照明及周围环境和加强锻炼身体.中医中药的治疗方法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