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别名野花椒,在浙江、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均有分布,为我国南方省区的常用中药,其根、根皮及茎皮入药,主治风湿性关节病、牙痛、胃痛、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等症。目前对两面针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碱类,而对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则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选两面针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以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作为优选因素,以出膏率和氯化两面针碱转移率为综合指标,确定合理的醇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为70%,乙醇用量为8倍,提取4次,每次1.5 h.结论 优化得到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两面针Zanthoxylunitidum(Roxb.)DC.系芸香科花椒属植物,分布于我国的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民间常用其治疗风湿性关节病、牙病、胃痛、咽喉肿痛及毒蛇咬伤等症。对其他学成分已报道有绿化两面针碱(nitidinechloride),氧化两面针碱(oxynitidine),一氢两面针碱(dlhydronitidine),6一甲氧基一5,6-一氢白屈菜红碱(6-methoxy,-5,6-dihydrochelerythrine),a-别隐品碱(a-allocryptopine)和茵芋碱(skimianine)等生物碱[1]。作者在对其进一步的1研究中除分得生物碱外,还分离得到β-香树脂醇(β-amyrin),左旋…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两面针中氯化两面针碱的HPLC测定法,方法简便、准确。加样回收率为97.7%,RSD=0.82%,最低检测浓度0.8μg/mL,可用于两面针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两面针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小鼠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 用四氯化碳(CCl4)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以测定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脚)、血浆和肝匀浆一氧化氮(NO)含量为指标观察两面针提取物对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两面针提取物能明显降低动物模型的血清ALT、ASF,降低血浆和肝脏一氧化氮含量。结论 两面针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新的展开系统测定两面针中氯化两面针碱及乙氧基白屈菜红碱的含量,同时对不同部位的两面针药材图谱作比较.方法 应用甲苯-乙酸乙酯-甲醇(25:20:0.1)和浓氨试液展开系统,对不同部位两面针药材供试品进行薄层色谱,比较其氯化两面针碱及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含量.结果 本文的展开系统不仅可以使其基线达到完全分离,而且同时鉴别氯化两面针碱和白屈菜红碱.两面针的根中氯化两面针碱和白屈菜红碱的含量显著高于地上部分,细茎的成分很少.结论 新的展开系统可同时鉴别氯化两面针碱和白屈菜红碱两种成分,操作简单,重现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两面针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CCl4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以测定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匀浆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指标观察两面针提取物对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两面针提取物能明显降低动物模型的血清ALT、AST和肝脏MOA含量,提高肝脏SOD活性.结论 两面针捉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抗肿瘤剂氯化两面针碱在碱溶液中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两面针碱在碱溶液中的反应实验,对文献报道的氯化两面针碱可能存在C(6)=N(5)双键结构高反应活性的抗癌机制提出质疑。方法:在无氧条件下,抗癌生物碱氯化两面针碱与不含某些特定氨基酸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结果和结论:在该反应条件下生成等量的5,6-二氢两面针碱和氧化两面针碱。该结果和相关的理论分析基本否定了有关文献提出的氯化两面针碱可能的抗癌机制,并认为其机制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广东、广西产两面针不同部位中氯化两面针碱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体积分数70%甲醇超声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18(4.6 mm×200 mm,5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1.22 g/L甲酸-三乙胺(pH4.5)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结果]氯化两面针碱的...  相似文献   

10.
两面针作为中国传统中药,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牙痛,胃痛等病症。两面针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香豆素、木脂素、黄酮等,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本文通过总结两面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的相关国内外文献,以期为两面针的临床研究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两面针根中的苯并菲啶类生物碱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成分分离及精制,并利用1H-NMR、13C-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两面针根乙醇提取液的氯仿部分和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9个苯并菲啶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Ⅰ)、两面针碱(nitidine,Ⅱ)、德卡花椒碱(decarine,Ⅲ)、rhoilbline A(Ⅳ)、二氢白屈菜红碱(dihydrochelerythrine,Ⅴ)、8-乙酰基二氢白屈菜红碱(dihydrochelerythrinyl-8-acetaldehyde,Ⅵ)、氧簕木党花板碱(oxyavicine,Ⅶ)、8-羟基二氢白屈菜红碱(8-hydroxydihydrochelerythrine,Ⅷ)、8-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8-methoxydihydrochelerythrine,Ⅸ)。结论 化合物Ⅰ、Ⅳ、Ⅶ~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MS、UV、IR、NMR等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2个新苯并啡啶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1,3-二(8-双氢两面针碱)丙酮[1,3-bis(8-dihydronitidinyl)-acetone,1]和8-丙酮基双氢崖椒定碱(8-acetonyldihydrofagaridine,2)。结论 化合物1和2均为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两面针酮A(nitidumtone A,1)和两面针酮B(nitidumtone B,2)。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RP-HPLC 法同时测定两面针与毛两面针中木兰花碱、橙皮苷、氯化两面针碱、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及毛两面针素含量,对市场收集到的27批两面针商品药材以及2批野生药材进行分析,比较两者间各成分及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两面针与毛两面针5种成分差异较大:前者中主要含生物碱成分,其中乙氧基白屈菜红碱含量较高;后者中均含有这5种成分,毛两面针素、橙皮苷所占含量比重较大;且相同品种间各成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该结果可为两者的质量控制、合理用药及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两面针的HPLC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品质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HPLC-UV分析两面针的指纹图谱。色谱柱:UltimateTMXB C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水(0.2%磷酸+0.2%三乙胺)(A)-乙腈(B),梯度洗脱:0~5 min,8%~12% B;5~7 min,12%~15% B;7~14 min,15%~21% B;14~35 min,21%~25% B;35~40 min,25%~36% B;40~60 min,36%~52% B;60~80 min,52%~100% B;80~95 min,100% B;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 35 ℃;检测波长 250 nm,测定24批两面针指纹图谱,应用相似度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对两面针进行分类研究。结果 在色谱指纹图谱中,确定了22个共有峰,根据相似度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的结果,将24批药材分为2类。结论 该指纹图谱检测方法方便,重现性好,可用于两面针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物理因素的角度探讨两面针种子休眠的原因。【方法】通过种子吸水试验检查两面针种子的吸水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种皮的显微结构,并比较层积处理对两面针种皮的影响。【结果】两面针的种皮透水性良好,无明显吸水障碍;两面针种子具有坚硬致密的种皮结构,低温层积处理可以降解、软化其种皮结构。【结论】两面针种子中存在种子发芽的物理抑制因素,采用低温湿沙层积处理可解除两面针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渗漉法提取两面针中具有镇痛、抗炎和止血活性成分新棒状花椒酰胺工艺。方法在两面针的提取中对新棒状花椒酰胺有影响的3个因素乙醇体积分数、浸泡时间和渗漉体积流量,每个因素选择3个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工艺的优选,以新棒状花椒酰胺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两面针提取液中新棒状花椒酰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两面针用乙醇体积分数为95%、浸泡时间为72h、渗漉体积流量为3.9mL/min的时,两面针提取液中新棒状花椒酰胺的质量分数最高,为0.74%。结论渗漉法提取两面针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法与用回流法比较,提取率较接近,也完全适合两面针中新棒状花椒酰胺提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氯化两面针碱促进骨髓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将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RPMI 8226培养至对数生长期,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并测定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MM细胞株RPMI8226随机分为空白组、硼替佐米(BTZ)组、氯化两面针碱(NCe)组和BTZ+NCe组。BTZ组加入500μL10 nmol/L BTZ溶液,参照IC50在NCe组加入500μL 4.5μmol/L NCe,BTZ+NCe组加入250μL 10 nmol/L BTZ和250μL 4.5μmol/L NCe,继续培养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STK4、YAP1、Cl-caspase-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孔相比,其余各孔的细胞存活率均降低(P <0.05);与0μmol/L NCe孔比较,1μmol/L、2μmol/L、4μmol/L、8μmol/L NCe孔的细胞存活率均降低(P <0.05)。孵育24 h的IC50<...  相似文献   

18.
氯化两面针碱对斑马鱼胚胎心脏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氯化两面针碱对斑马鱼心脏的影响。方法用发育正常的受精后48 h(48 hpf)的斑马鱼胚胎作为实验模型,用浓度为5.00 mg/L、3.15 mg/L、2.00 mg/L、1.58 mg/L、1.12 mg/L的氯化两面针碱处理上述胚胎,分别于受精后60 h和72 h时观察胚胎心脏的形态及心率的变化。结果各给药组在受精后60 h和72 h时均出现胚胎心脏中毒现象。5.00 mg/L、3.15 mg/L实验组中,胚胎主要表现为心脏跳动停止、心脏区域出血,2.00 mg/L、1.58 mg/L、1.12 mg/L实验组的胚胎则主要表现为心脏发育畸形。心率随着浓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心率下降不明显。结论氯化两面针碱对斑马鱼胚胎有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19.
千金藤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超声-酶法提取两面针中芝麻素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HPLC测定芝麻素提取率,流动相乙腈-水-磷酸-三乙胺(60∶40∶0.2∶0.25),检测波长287nm。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溶剂加酸和酶解预处理对芝麻素提取率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功率、提取次数和溶剂量,通过动态过程优化超声提取时间。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酶预处理后,以体积分数60%乙醇(含盐酸1%)超声(功率250 W)提取3次,第1次以7倍量溶剂提取21min,第2次以6倍量溶剂提取18min,第3次以5倍量溶剂提取15 min,芝麻素提取率为95.40%。结论该工艺经济、高效、节能、省时,可为开发利用两面针中芝麻素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