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成年人窦性心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对传统的参考值作出评议。方法用单导心电图机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4631人的窦性心率,用SAS6.1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人群平均心率为(70.7±15)次/min[男(68.6±17)次/min,女(72.8±15.3)次/min],全人群心率95%的参考值范围为51.8~85.1次/min(男51-82次/min,女52~87次/min)。男女平均心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78,P〉0.05),心率与年龄有弱关联性。结论健康成年人静息状态的窦性心率为55~79次/min的占86.14%,50~89次/min者占98.23%。现执行正常窦性心率60~100次/分参考值偏高,建议健康成年人静息状态的窦性心率正常范围为50~90次/min。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窦性心率正常范围。方法对356例年龄18~85(50.0±17.0)岁的健康人(男性187例,女性169例),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13:00~17:00安静状态下其中3小时的平均窦性心率。结果心率为74.5±11.1次/分钟,95%可信区间为53.1~96.2次/分钟,男性(75.2±110次/分钟)与女性(74.0±11.0次/分钟)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年龄与心率之间无相关性(男性r=-0.11,女性r=-0.14,P均>0.05)。结论认为将窦性心率正常范围定为55~95次/分钟有助于提高诊断心动过速的敏感性及心动过缓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200例健康成年人心率的分析,评估传统的正常心率标准。方法100例采集12导联静息心电图,计算每例心电图记录中的窦性心搏QRS波间距,取其平均值作为心率测量值,并分别分为5个年龄组,计算各年龄组心率的中位数、上限和下限值。100例采集24h动态心电图,根据动态心电图受检者的日志,选取每例受检者13:00~18:00时处于除睡眠及较大活动量外的一般日常活动状态下的其中3h平均窦性心率。结果12导联静息心电图组:窦性心率正常范围50~95次/min;动态心电图组:窦性心率正常范围55~95次/min。并且两组年龄与心率之间无相关性,男性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讨论认为传统的正常心率标准有必要作适当调整,有助于提高诊断心动过速的敏感性与心动过缓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窦性心率正常范围。方法:对356例年龄18-85(50.0土17.0)岁的健康人(男性187例,女性169例),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13:0-17:00时安静状态下其中3h的平均窦性心率。结果:心率之间无相关性(男性r=-0.11,女性r=-0.14,P均>0.05).结论:认为将窦粒心率正常范围定为55-95次/min有助于提高诊断心动过速的敏感性及心动过缓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71例正常成人,年龄在24-74岁,其中,高年组(≥50岁)25例,低年组(<50岁)46例;男性42例,女性29例,均进行Holter心电图观察,发现高年组平均最低心率比低年组高,女组比男组高;男组最低心率出现时间比女组略早。睡时平均最低心率比醒时慢,且波动幅度比醒时明显变小,其幅度与性别,年龄无关,平均心率以1-3月和10-12月时偏高。71例睡时最低心率正常值95%上限为66次/min,下限为41次/min;醒时上限为76次/min,下限为50次/min。认为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睡时应低于41次/min,醒时应低于50次/min。  相似文献   

6.
临床实践发现现行成年人正常窦性心率(NSHR)60~100次/min的标准偏高。本文调查分析480例成年人健康体检常规心电图(男291例,女189例,年龄18~75岁)的NSHR值。将男、女组以每10岁为1组。用(?)±2s计算各组的NSHR。结果男性为70.9±22.3次/min,女性为72.7±19.1次/min;NSHR范围男性为49~93次/min,女性为54~92次/min。表明本组的NSHR为49~93次/min。作者建议我国成年人的NSHR改为50~90次/min,以提高NSHR和窦速、窦缓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贾晓辉  房振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4022-4023
目的:观察慢性心衰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特点。方法:对30例慢性心衰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做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机上读出心率震荡(HRT)的参数:震荡初始值(TO)及震荡斜率值(TS),并分析两组的参数值。结果:慢性心衰患者TO明显高于对照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衰组患者HRT较正常健康者存在"钝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与心功能程度的关系。方法慢性心衰患者(CHF组)85例,全部病例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轻度CHF组(心功能Ⅱ级)45例和重度CHF组(心功能Ⅲ~Ⅳ级)40例。另选同期心功能正常的4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窦性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的TO均值比较,重度CHF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CHF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TS均值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伴随CHF患者程度加重,HRT现象明显变钝减弱,其变化可能与自主神经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既往认为,正常窦性心率(简称窦率)为60-100bpm(每分钟心搏次数),但根据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对窦率的认识正在不断更新。已认识到,窦率加快既是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又是心血管疾病的结果,值得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窦性心率震荡(HRT)是新出现的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的预测指标,本研究探讨HRT和心率变异(HRV)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平均心率,β受体阻滞剂等因素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对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进行监测,同时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分析HRV和HRT各项指标参数.用非参数相关分析方法分析HRV和HRT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它们与平均心率,β受体阻滞剂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TS与SDNN、PNN50、RMSSD、HF均呈正相关,其中与HF的相关性最强(r=0.644,P<0.001),TO与SDNN、HF、LF均呈负相关,但与LF相关性较强(r=-0.543,P<0.001).SDNN与24h平均心率、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合并高血压、LVEF等都有较弱的相关性,TS和TO与这些因素之间无相关性.结论:TS主要与心脏迷走神经的张力有关,TO很可能与迷走和交感神经共同调节有关,与HRV相比,HRT指标(TS和TO)受平均心率、β受体阻滞剂和左室射血功能等因素的影响较小,这可能是一些研究中发现HRT对SCD高危患者预测价值高于HRV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50例(A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B组)、正常健康对照者50例(对照组).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的记录资料,计算HRT的2个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评估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各组之间的TO、TS、LVEF、LVEDD的差别.结果 A组TO值、LVEDD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TS、LVEF值低于对照组(P<0.05);B组TO值、LVED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S值、LVE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组TO值、LVEDD值高于A组(P<0.05),而TS值、LVEF值低于A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HRT现象减弱,而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RT现象减弱更明显.HRT可能成为评价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其危险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率震荡是一次性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先加速后减速后变化即窦房结对室性早搏的敏感性变化,一项反映心脏神经功能的无创性临床预测猝死的检测方法,它的配量化指标;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彼此独立且独立于其他常规危险预测指标,二者结合对高危患者,猝死的预测稳定可靠。窦性心率震荡是近年未发现的一种与恶性心律密切相关的心电现象。用表描述室性早博在窦性心动周期的变化[1],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率震荡变化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份,我院并发室性早博的冠心病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25岁~75岁(48.4±8.8)。入选标准为窦性心律不伴室内阻滞,无糖尿病及其他损害自主神经功能的疾病,未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冠状动脉造影1支主要冠状动脉35%或心肌梗死后超过6个月。另选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博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35岁~68岁(47.4±8.6)。1.2研究方法入选者全部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动态心电图仪器采用美国生产的DMS-TOP型,是心率震荡初始,震荡斜率分析软件,心率震荡有二个量化指标,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震荡初始表现依次早...  相似文献   

13.
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病情判断和心率变异性改变。方法 对50例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做动态心电图分析。结果 24h心率〈87164次的11例,部分并有窦性停搏(静止),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快慢综合征,期前收缩心律失常。其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无明显差异,但频域分析差异有显著性,TP和LF下降,而HF上升。结论 动态心电图可更全面了解患者的心律和心率,利于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赖丽娅  刘涛 《重庆医学》2007,36(14):1426-1428
目的 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方法 选择DCM患者12例,正常健康对照者12例,根据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并计算TO、TS与LVEF、LVED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CM组TO值(3.84±5.65)显著高于对照组(-5.78±4.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M组TS值(5.49±5.47)ms/RR间期显著低于对照组(12.98±6.02)ms/RR间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O、TS与SDNN、LVEF、LVEDD之间明显相关.结论 DCM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减弱,HRT可作为评价DC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窦性心率震荡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窦性心率震荡(HRT)各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24 h动态心电图(AECG)监测的患者,按CAG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对AECG所获得的HRT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CAG阳性组震荡初始(TO)值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CAG阳性组震荡斜率(TS)值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且TO和TS值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TO升高,TS下降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是预测冠心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及其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王利亚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2):152-153
目的探讨男性高血压患者室性期前收缩(PVS)后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男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出现PVS者50例,对照组选择为无高血压24h动态心电图出现PVS健康者30例,从两组各自记录的24h动态心电图中分别计算HRT的起始值(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男性高血压组TO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而TS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结论男性高血压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减弱,提示存在心脏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7.
陈维芊  赖沙毅 《右江医学》2005,33(6):577-579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CHF)患者窦性心率振荡(HRT)的特征及其作为死亡危险度预测指标的有效性。方法选择95例CHF住院患者,根据住院期间预后分为存活组(n=78例)和死亡组(n=17例),另设立健康对照组30例,对比观察CHF组与对照组、存活组与死亡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F组HRT的初始值(TO)明显增高(-0.83±1.86 vs-1.78±2.05,t=2.549,P<0.05)、斜率(TS)显著下降(3.01±1.61 vs 3.92±1.98,t=2.381,P<0.05)。在CHF患者中,死亡组的TO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TS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但两组左室舒张末径、RR间期、24 h室早总数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HRT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径存在相关性(P<0.05或<0.01)。结论在CHF患者中HRT可能是强有力的死亡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王艳惠 《医学综述》2012,18(4):545-547
窦性心率震荡(HRT)是指室性期前收缩后心率先加速随后减速的现象,反映了自主神经在单个室性期前收缩后快速调节功能。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这种心电现象是心血管疾病预测心源性猝死的独立指标。近年来,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肺源性心脏病的应用研究也不断呈现。尽管HRT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检测方法简单、无创,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心脏正常节律的维持依靠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平衡协调,如自主神经的平衡受到损害,有可能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交感神经活性增强通过降低室颤阈值促心律失常发生;迷走神经活性增强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因此,评价自主神经的活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一种新的心电检测指标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它是自主神经对单次室性期前收缩微弱的内源性刺激所做出的迅速和敏感的反应,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及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情况,探讨患者自主神经状态.方法:原发性高血压89例,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左心室肥厚组45例,左心室正常组44例;健康对照组47例共3组.记录其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窦性心率震荡初始值(Turbulence onset,TO)与震荡斜率值(Turbulence slope,TS),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左心窒肥厚组、左心室止常组较对照组TO增大,TS降低,TO、TS异常发生率高(均P<0.01);左心室肥厚组较左心室正常组TO增大,TS降低,TO、TS异常发生率高(均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HRT明显减弱,合并有左室肥厚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更加严重.提示高血压患者存在自主神经损害,左窒肥厚者损害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