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F0002-F0002
陕西省痰瘀论治中医脑病重点研究室是陕西中医管理局2008年批准的陕西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之一。本研究是以陕西中医学院为依托,联合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共同组建的临床、科研开发实体。本研究室通过长期以来对中风病、头痛、眩晕以及痴呆、痫证、颅脑水瘀证、中风先兆症、卒中后抑郁症等脑病的观察研究,提出以痰瘀交结做为中医脑病的基本证型,以涤痰化瘀法作为基本治法的观点,并首先建立国内外认可的痰瘀交结证数字化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估标准,采用“以方佐证”的方法,检验辨证准确性,在中医药研究领域采用循证医学及多中心RCT的临床研究方法。倡导传统脑病痰瘀交结论治学说。  相似文献   

2.
试论病证动物模型在中医方药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论述了病证动物模型在中医方药药理与毒理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强调了病证动物模型在方药毒理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对当前病证动物模型复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情志病证古医案中治法及方药的运用状况.方法:本研究以1 527例情志病证古医案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对医案原文中治法、药物使用等情况,采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等数理方法进行统计,并结合历代对情志病证的认识,对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情志病证的治法以补益法最多,其次为化痰法、清热法、和解法等法为多,医案中共涉及药物444种,其中茯苓、当归、人参、甘草、白芍、栀子、半夏、牡丹皮、黄连、白术等在情志病证中的使用频率较高.结论:情志病证治法与方药使用具有一定的规律与特点,与相关研究中的病机规律相契合,体现了中医的辨证与论治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苗医治疗肚架病证医方用药规律,指导苗药临床应用。方法建立苗医肚架病证方药数据库,采用数据分析发现高频用药。结果总结出20味苗医治疗肚架病证高频用药。结论苗医在治疗肚架病证方面积累了大量效验方药,为开展苗医治疗脾胃病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黄帝内经》心为君主之官命题在《伤寒论》理法方药体系中的体现进行了研究。从《伤寒论》的病证症状构成统计,到方药性能对比及临证方剂应用分析,表明《伤寒论》的理法方药体系充分体现了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立论。认为《伤寒论》对临床病证客观规律反映之真实、组方之严谨、用药之精确,是中医学界应当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中蕴含的中医原创思维方法是其成为经典的重要因素,其在辨病审证方面的原创性思维主要有8个方面:辨病求本,本在阴阳,把阴阳作为辨识病证的第一要务;病证结合,辨证析机,首开病证结合论治之先河;四诊合参,动态分析,脉症从舍,"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意义深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挖掘提取可以代表病证实质的脉症;同中见异,异中求同,同一病证病机不同采用不同方药,不同病证病机相同采用同一方药;以常衡变,知常达变,是中医辨证思维的基本特征之一;重视主症,甚则"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若主症与病机不符,应以病机为本;掌握规律,见微知著,预判病势。因此,《伤寒论》是中医学临床原创思维的重要载体,是中医学原创思维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7.
正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一科具有50年的历史,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区域诊疗中心,陕西省胃肠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十大病种创新计划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长单位,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胃肠道癌前病变重点研究室,咸阳市胃肠障碍性疾病中医药研究创新团队,经过数十年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5):F0002-F0002
陕西省针灸推拿研究室是以陕西中医学院为依托、并经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科技厅于2008年共同批准建立的省级重点研究室。研究室主要从事疑难疾病的针灸推拿临床治疗及其治疗机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建立中医方剂数据挖掘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历代方剂作为数据库的主要信息来源,对原始资料进行标准规范处理,建立中医历代方剂数据库;根据方药与病证相关的原理,围绕方/药群/药味-病/证/症的信息点,设计不同维度和层次的方药病证检索策略;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历代方剂进行方证关联、类方系统、配伍药群、医家处方特征等的研究,以发现证法方药的规律和获得其新知识,最终实现构建资源共享的中医方药数据库及其数据挖掘的方剂信息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0.
基于药物客观指征的方剂学相关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方剂学是联系中医学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作者在统编教材《方剂学》的学习和临床运用中,发现教材存在淡化药物客观指征的现象,并以酸枣仁汤、小青龙汤、济川煎等方剂为例对此问题作了重点阐述。基于病机的方剂学研究思路可能是问题所在。作者提出方证是方剂学核心,寻找方药与其主治病证症状体征的对应关系是方剂学研究的关键,重视方药使用的客观证据指征是方剂学的最大特色;回归、继承传统用药经验,重视以方药客观指征为核心的方剂学研究思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