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应用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患者均早期(3 d内)气管切开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未采用早期气管切开治疗(切开时间超过3 d或者未切开)。经不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不同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0.0%),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6.6462,P=0.0099);治疗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5.0%,显著低于对照组(77.5%),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8.9006,P=0.0029)。结论:对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切开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还可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将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3~8分)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于伤后≤48h行气管切开)和对照组(n=46,于伤后>48h行气管切开),两组其余治疗方法相同。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45.7%)明显低于对照组(69.6%),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控制率(66.7%)明显高于对照组(34.4%),P<0.05,其控制感染时间(10.2±2.16)d短于对照组(12.7±3.43)d,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3.
朱俭东  龚健 《吉林医学》2011,32(16):3303-3304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早期气管切开(即伤后24 h内)76例,B组为未行早期气管切开(即切开时间在伤后24 h后)62例。两组患者在手术、脱水剂、抗炎、神经代谢、止血、支持等治疗上无明显区别。结果:A组治愈好转48例(63.2%),自动出院8例(10.5%),死亡20例(26.3%),肺部感染37例(48.7%)。B组治愈好转26例(41.9%),自动出院9例(17.7%),死亡27例(40.3%),肺部感染47例(75.8%)。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提高治愈好转率,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7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其中52例早期气管切开(时间≤2h),21例未早期切开或延迟切开(>2h).比较两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 52例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死亡17例,病死率32.69%,未经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12例,病死率57.10%. 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估计近期不能清醒,呼吸道有梗阻,肺部痰多不易排出及合并胸部外伤者宜早期行气管切开,可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行气管切开在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后行气管切开的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22例,入院后12 h内行气管切开)和对照组(18例,入院12 h以后行气管切开),对两组患者治疗结局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死亡率(33.33%)明显高于观察组(4.55%)(P<0.05);两组存活患者经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用于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的存活率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治疗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22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60例患者在血肿清除术后24 h内行气管切开术纳入早期气管切开组,62例患者未行气管切开或延迟切开归为对照组。总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分析两组术后肺部感染率、病死率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ADLⅠ~Ⅴ级54例(90.0%),死亡6例(10.0%);对照组ADLⅠ~Ⅴ级47例(75.8%),死亡15例(24.2%)。早期气管切开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气管切开组肺部感染26例(43.3%),对照组肺部感染38例(61.3%),早期气管切开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后,早期行气管切开,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肺部感染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时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重型颅脑外伤行经皮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两组,颅脑手术后7天内行气管切开的69例为早期组(ET),7天后行气管切开的36例为晚期组(LT),比较两组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ET组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发生率31.8%,低于LT组的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组在住院天数及病死率低于LT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后CRP和PCT水平均较术前升高,ET组气管切开后第7天、第14天CRP和PCT水平低于L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耳思远  卓杰 《医学综述》2013,(2):377-378
目的分析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将保定市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诊治的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气管切开时间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疗法,对照组(52例)伤后≥24 h行气管切开,观察组(60例)伤后<24 h行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以及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控制率及感染控制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能够明显减少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并能有效地改善肺部感染情况,是临床首选的处理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戴明循环管理法的QCC活动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新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戴明循环管理法的QCC活动。比较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转归情况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发热持续、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91.49%(43/47)]高于对照组[76.60%(3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戴明循环管理法的QCC活动可有效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感染发生风险,且有利于促进感染者病情转归,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雅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切开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气管切开组(ET组)和晚期气管切开组(LT组).ET组患者在入院7 d内行气管切开术,LT组患者在入院7 d后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不同气管切开时间对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与LT组比较,ET组患者入院时合并低氧血症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组行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21.88%)低于LT组肺部感染发生率(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明显少于LT组(P<0.05);ET组肌松剂使用率、呼吸衰竭比例明显低于LT组(P<0.05);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率、镇静剂使用率、出院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住院死亡率和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院时低氧血症可作为重型脑外伤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的指标之一.重型脑外伤患者选择早期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可减少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发生,缩短IC 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但不能改善出院GOS评分和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气管切开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行气管切开术47例,按切开时机分为早切组25例(≤24 h)和非早切组22例(>24 h)。比较2组患者1周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早切组1周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于非早切组(P<0.05),而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非早切组(P<0.05~P<0.01)。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 目的: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期气管切开病人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的时机选择。方法:选取2009 年 1 月~2014年 1 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108 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将24 h 内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为早切组,将24 h 后的分为晚切组,两组各5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肺部感染、低氧血症、皮下气肿)。结果:(1)临床疗效:早切组的治愈率为87.0%,远高于晚切组7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切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10.54± 1.21)d,少于晚切组的为(19.71± 2.3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良反应:早切组肺部感染率为9.3%,低于晚切组的22.2%;早切组的低氧血症出现率为5.6%,低于晚切组的11.1%;早切组的皮下气肿出现率为9.3%,低于晚切组的18.9%,三者统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切组的临床疗效优于晚切组,不良反应低于晚切组,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早期行气管切口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导管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防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GCS 3~8分重型颅脑损伤需行气管切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气管切开时,实验组选择可冲洗气管套管,对照组选择常规气管套管。实验组定期对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引流,对照组未予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引流。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35.56%,对照组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为66.67%。肺部感染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优势菌符合率为76.09%。结论气囊上滞留物病原菌的移行是导致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引流气囊上滞留物能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后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49例重型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术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伤后24 h内气管切开组HAP感染率显著低寸:伤后24 h后气管切开组(P<0.01);伤后24 h内气管切开组感染控制率显著高于伤后24 h后气管切开组(P<0.05);感染控制时间也显著短于伤后24 h后气管切开组(P<0.01);痰培养结果以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能有效地救治重型颅脑外伤并发HA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辅以生理盐水 ??-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指标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王泽均 《基层医学论坛》2016,(27):3766-3767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创伤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74例重度颅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定义为研究组(37例)以及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形式进行抢救,研究组则在早期将患者的气管切开,抢救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使用抗生素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存活32例(86.49%),死亡5例(13.51%);对照组存活31例(83.78%),死亡6例(16.2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创伤中的治疗价值明显,其存活率与传统的抢救方式相比并无明显差异,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使用抗生素时间得到了明显的缩短,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呼吸道护理方法,以降低呼吸道感染率,提高生存率。方法17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采取病房环境护理、体位护理、正确吸痰、痰菌培养、掌握恰当的拔管时机等呼吸道护理措施,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呼吸道均能保持良好通畅,呼吸道感染率为20.9%,生存率为88.2%,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总优良率为75.3%(134/178)。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采取及时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及特点,探讨肺功能检查对哮喘诊断、疗效判断的价值。 方法 收集2018年入住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确诊为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检查资料,共计122例,根据FEV1/FVC%分为肺功能正常组(30例)及气流受限组(92例),其中气流受限组根据一秒量FEV1分为3个亚组(轻度组63例、中重度组16例、重度组13例),分析各组肺功能及舒张试验数据。 结果 正常组、轻度组、中重度组、重度组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分别为16.7%、58.7%、81.3%、1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 P=0.001);在正常组,FEV1和FVC的改善量、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 P=0.14);在气流受限组,中重度组及重度组一秒率试验前、试验后数值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前:χ2=52.16, P<0.001;试验后2=49.49, P<0.001);各组的试验后一秒率均较试验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舒张试验后,解除气流受限者仅占9.8%,且均为轻度组。 结论 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提示,随阻塞程度加重,呈现阳性率渐增趋势。肺功能正常也可行舒张试验,阳性病例呈特殊流速-容量环表现。哮喘治疗与控制是终生的、个体化的,定期复查肺功能,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全程哮喘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