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p16、p15蛋白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23例ALL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荧光强度,间接反映p16、p15蛋白水平。结果:23例ALL患儿p16蛋白阴性10例,p15蛋白阴性8例,p16、p15蛋白均阴性6例。3例T-ALL中p16、p15蛋白皆阴性2例,13例Non T-ALL中,p16蛋白阴性6例,p15蛋白阴性5例。高白细胞组的p16、p15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非高白细胞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HR-ALL组p16、p15蛋白阳性表达低于SR-ALL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p16、p15蛋白参与了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p15、p15蛋白阴性的患者可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结合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8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p16基因部分启动子和外显子1 CpG岛甲基化的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16蛋白的表达。结果: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存在p16基因的甲基化;1例p16基因纯合缺失;39名患者p16蛋白表达阴性;p16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初次化疗完全缓解率和平均生存时间低于p16蛋白阳性表达者。结论:p16基因甲基化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p16蛋白可能是评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73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2例ALL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骨髓样本,DNA和RNA抽提后用RT-PCR检测p73基因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p73基因第一外显子甲基化状态,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例p73基因阴性表达,阴性表达率为34.38%,其中9例第一外显子区域均发生甲基化(81.82%);21例p73基因阳性表达,32例ALL患者中,仅1例发生甲基化(4.76%);正常对照组30例,均为p73基因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00%。p73基因的阴性表达与ALL患者的高年龄(≥60岁)、高白细胞数(≥30×109/L)及对治疗时间延长(4周取得完全缓解)有关。结论:p73基因异常表达与成人ALL的发病机制有关,具有一定的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价值;其甲基化可能是p73基因在ALL中表达沉默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细胞周期蛋白C(Human cyclin C,CCNC)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cyte Leukemia, ALL)中的表达,并初步研究CCNC在体外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CNC在初治ALL、白血病细胞系及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CCNC的全长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2B-CCNC,用脂质体Lifefectamine2000将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人急淋细胞系6T-CEM细胞株中,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的细胞CCNC蛋白的表达量,流式细胞分析CCNC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CCNC在对照组小儿、初治小儿ALL骨髓及6T-CEM细胞系中均有表达,在初治ALL中表达强度降低(P<0.05)。基因测序及重组质粒酶切后鉴定成功构建了PCMV-2B-CCNC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染至6T-CEM细胞中,Western-blot检测到转染后的白血病细胞CCNC蛋白表达量增高,流式细胞结果表明在转染了CCNC基因的白血病细胞中,在细胞的Go/G1峰前出现一个亚二倍体峰,细胞凋亡指数有所增高(P<0.05)。结论: CCNC在初治小儿ALL中出现较低的表达强度,在转染人白血病细胞后,具有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作用,有可能与儿童ALL的发病相关。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周期蛋白C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P16gene变异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差别PCR分析了30例ALL骨髓DNA和15例非恶性血液病骨髓DNAP16gene纯合缺失。结果:30例ALL患者骨髓DNA有10例P16gene Exon2纯合缺失,纯合缺失率为33.3%。结论:P16gene变异可能是ALL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3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液标本进行了DNA含量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依据DNA指数(DI)分类,35例中亚二倍体5例,二倍体22例,超二倍体8例。其中亚二倍体组患儿初诊时肝脾肿大及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其它二组。患儿完全缓解(CR)后其DI值恢复正常。依据DNA含量做细胞周期分析表明,获CR后患儿的增殖期细胞百分数(P%)较初治时有显著下降。流式细胞术标本制做简单,便于临床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7.
p16基因位于染色体9pZI,它编码含有156个氨基酸残基、15.8kll的蛋白质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抑制因子,其主要功能是将细胞阻滞在G;/S期交界点,一旦P16功能失活,细胞将发生无序扩增,可导致肿瘤发生,因而为一重要的抑癌基因,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频繁发生p16失活问)。本课题对p16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存在状态进行了系列研究,现将对我科收治的3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斤16基因缺失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l材料与方法1.1病例根据FAB分型标准,结合细胞免疫表型,确诊36例ANLL,其中M;2例,M。16例,M。6例,Mi4例,MS8…  相似文献   

8.
孟琼  曹军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026-1027
目的探讨P16及CyelinD1在小儿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及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中P16与CyclinD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16及CyclinD1蛋白在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表达率分别为31%和54%,在对照组表达率为70%和0。两者在白血病与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7例接受化疗的儿童急性白血病中,P16阳性表达组化疗后的缓解率(66%)明显高于P16表达阴性组的缓解率(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与CyclinD1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P16与CyelinD1在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异常表达,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会影响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9.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儿童血液和骨髓的癌症,是指骨髓产生过多的未成熟淋巴细胞(一种不正常的白细胞)。如果不治疗,这种类型的癌症通常会迅速恶化。异常增生的原始和幼稚的淋巴细胞可在骨髓聚集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同时也可侵及骨髓外的组织,如脑膜、淋巴结、性腺、肝等,甚至可以危害神经系统。在ALL的儿童患者中,大量的干细胞会突变成了淋巴母细胞、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这些细胞既不能像正常的淋巴细胞那样发挥作用,也不能抵抗感染。随着科学研究以及医学技术的提高,目前依据ALL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已取得较好疗效,大约80%的儿童和30%的成人能够获得长期无病生存,并且有治愈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过程中出现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化疗过程中合并癫痫发作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总结癫痫发作的发病率、发病时间、病因、治疗和预后。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932例,其中75例(8%)在化疗过程中合并癫痫发作症状,男40例,女35例,中位年龄7.5岁(1~17岁)。43例(57.3%)患儿的癫痫发作发生在开始化疗的前2个月内,直接原因分别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15例)、脑出血(10例,其中1例合并静脉窦血栓形成)、鞘内注射或全身应用氨甲蝶呤(11例)、脑脓肿(真菌性3例,细菌性4例)、病毒性脑炎(2例)、热性惊厥(7例)、低钠血症(7例)、低钙血症(2例);14例患儿的癫痫发作病因不明。64例患儿在癫痫发作后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其中37例(57.8%)异常;44例行脑电图检查,其中24例(54.4%)异常。55例患儿经规律化疗后骨髓持续缓解,8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9例死亡,3例失访。18例(24%)患儿诊断为症状性癫痫,多数予抗癫痫发作药物控制良好,2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培门冬酶诱导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0例初发ALL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含培门冬酶注射液的VDPAP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培门冬酶+泼尼松)诱导治疗,对照组采用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VDLP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诱导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3.3%、76.7%、86.7%,而对照组分别为90.0%、73.3%、83.3%,2组在完全缓解率、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门冬酶诱导治疗儿童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效果显著,具有与左旋门冬酰胺酶相当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基因甲基化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结合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82例ALL患者白血病细胞p16基因部分启动子和外显子1 CpG岛甲基化的情况。 结果:31例ALL患者存在p16基因的甲基化,1例p16基因纯合缺失;p16存在甲基化与纯合缺失的患者初次化疗完全缓解率和平均生存时间低于p16基因正常表达者。 结论:p16基因甲基化在ALL发生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可作为评估ALL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细胞分光光度法结合放射自显影技术,对处于G_0/G_1期的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DNA含量进行了分析,发现15例患者中,13例为超二倍体,3例含二个倍体值不同的白血病细胞干系。结果表明超二倍体及不均一性是本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 flow cytometry ,FCM)分析7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的免疫表型。结果:72例儿童ALL患者中, B-ALL(88.9%,64/72)发病率较T-ALL(11.1%,8/72)高。64例儿童B-ALL患者中普通型B-ALL( common B-ALL)(52例,72.2%)发病率较前B-ALL ( Pre-B-ALL )(6例,9.4%)、早B-前体-ALL( Pro-B-ALL)(6例,9.4%)高。髓系抗原阳性率B-ALL(62.5%)较T-ALL(25%)高,但两者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 CD13是ALL中最常见的髓系抗原(55.6%),其次为CD33(13.9%),CD15(2.8%)、CD117(1.4%)的表达率极低,说明其髓系特异性优于CD13和CD33。结论:免疫表型对ALL的诊断、分型与预后判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免疫分型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和分析。结果 (1)47例ALL中,B-ALL36例(76.6%),T-ALL9例(19.1%),T/B-ALL2例(4.3%)。B-ALL中cCD79a和CD19表达率均为100.0%,明显高于CD20(83.3%)和CD10(77.8%)(P〈0.01);9例T-ALL cCD3和CD7的表达率均为100%,明显高于CD5(77.8%)(P〈0.01);47例ALLcMPO表达均阴性。(2)伴髓系抗原表达阳性者(My+ALL)完全缓解(CR)率为66.7%,低于髓系抗原表达阴性者(My-ALL)(87.0%),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例CD34+的患者CR率为64.3%,18例CD34-的患者CR率9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ALL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CorrelativeStudyontheExpressionofp53andDNAPloidyinAcuteNonlymphocyticLeukemiaLINFeng-ru(林凤茹);YAOEr-gu(姚尔固);ZUOLian-fu(左连富);XU...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p16蛋白及其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缺失研究,探讨p16基因与肝癌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原发性肝癌32例,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分别检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及其基因的缺失情况.结果:32例肝癌中,p16蛋白表达缺失率为2.5%(20/32),癌旁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缺失率为3.13%(1/32),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16蛋白的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关系密切(P<0.01).P16基因在癌组织中的缺失率25%(8/32,均为p16蛋白表达缺失者),在癌旁组织为3.13%(1/32),相差显著(P<0.05).结论:p16基因缺失与肝癌发生关系密切,提示p16蛋白可能是预测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但仍需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19.
对 3 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阿霉素诱导前后的 p53及 p2 1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 ,发现 7例在阿霉素诱导前即有 p53蛋白高表达 ,多为CML进展期患者 ,其中 6例对应的 p2 1蛋白在阿霉素诱导前后均为弱表达或不表达。 1例慢性期患者 p53及 p2 1在阿霉素诱导前后均无表达。此 7例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