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代谢特征及与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的关系?方法:收集新诊断的T2DM住院患者216例,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T2DM伴有NAFLD组144例和T2DM不伴NAFLD组72例?测量两组患者血压?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脂[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orol,LDL-C)?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uric acid,UA)?肝功能[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G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rninase,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rninase,AST)]及RBP4,比较上述指标在两组间有无差异,并对相关指标做Logistic回归或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新诊断的T2DM伴有NAFLD患者的BMI?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T2DM不伴NAFLD组,较正年龄?性别?BMI后,T2DM伴NAFLD患者的TG?TC?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γ-GGT?ALT?UA?RBP4显著高于T2DM不伴NAFLD组(P < 0.05)?2组FBG?HbA1c?HDL-C?LDL-C?Lp-a?AST在较正年龄?性别?BMI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BP4?BMI?ALT是新诊断的T2DM合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T2DM合并NAFLD组的RBP4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bA1c?FINS?γ-GGT?UA显著相关(P < 0.05)?结论:新诊断的T2DM伴有NAFLD较不伴NAFLD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并与代谢综合征组分(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相伴发生;RBP4及BMI?ALT在预测T2DM合并NAFLD风险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D)患者代谢及脂肪摄取特点,以期为正确指导该类患者科学合理饮食提供依据?方法:将238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T2DM伴NAFLD组118例)和B组(单纯T2DM组120例)?分析T2DM合并NAFLD与单纯T2DM患者的BMI?血压?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HOMA-IR?胰岛素?C肽等代谢特点;采用回顾法收集患者入院前3 d摄取的全部食物种类和数量,计算每组人均每天总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值,比较两组脂肪摄入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BMI?TG?TC?LDL-C?ALT?AST?HOMA-IR及基础胰岛素分泌值均明显高于B组(P < 0.05);而HDL-C则低于B组(P < 0.05)?A组总脂肪摄入量及占总能量比例明显高于B组(P < 0.05);且A组饱和脂肪酸供能比高于B组(P < 0.05),A组单不饱和脂肪酸低于B组(P < 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结构不合理,脂肪和饱和脂肪酸摄入偏高,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偏少,合并NAFLD患者此现象更明显,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在糖尿病饮食指导工作中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变化及其与T2DM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T2DM患者80例,根据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及病变程度不同分为四组:单纯2型糖尿病无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组16例(DM0组);合并下肢动脉血管内膜增厚组19例(DM1组);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硬化组23例(DM2组);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狭窄组22例(DM3组)。另外选取正常健康查体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浆chemerin水平,并分析血浆chemerin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体脂成分(FTA%)、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的关系。结果 T2DM及T2DM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且与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程度相关(P<0.05)。血浆chemerin水平与BMI、FAT%、HbA1c、HOMA-IR 呈正相关(P<0.01)。结论 T2DM 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升高,chemerin水平升高可能与T2DM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阳性对其血糖?血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新发T2DM合并甲亢患者30例,根据TRAB滴度分为抗体阳性组(A组:TRAB>1.5 IU/L)和抗体阴性组(B组:TRAB≤1.5 IU/L);单纯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C组)?检测3组患者体质指数(BMI)?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值?统计学检验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结果:3组之间年龄?FBG和HDL没有显著性差异(P > 0.05)?A组和B组的BMI?TG和TC都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A组和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间LDL-C和HbA1c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TRAB阳性的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低于TRAB阴性者?自身免疫异常对糖脂代谢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斌  封东来  马兆琴  杜燕  陈君辉 《西部医学》2011,23(7):1236-1238
目的对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检测踝肱动脉血压指数(ABI),探讨下肢动脉病变(PAD)的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住院糖尿病患者中进行ABI测定的患者524例,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T2DM患者的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的比值,比值〈0.9入PAD组,≥0.9入非PAD组,同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身高、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C)、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心电图(EKG)检查,计算体重指数(BMI)、HOMA-IR、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 PAD组156例,占29.8%。PAD组与非PAD组比较,前者的年龄大、病程长、2hPG、TG、LDL-C、脉压差、吸烟率明显增高,DBP和HbA1c达标率明显降低。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TG、HbA1c是影响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增龄、病程长、高TG、高血糖是加剧下肢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对高危患者及时进行ABI检测,以早期诊断糖尿病合并PAD,防治糖尿病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血糖波动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68例HbA1c≤6.5%的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DM组)及30例健康者(NC组)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分析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然后以大于NC组MAGE的(x±1.96s)为MAGE升高的诊断标准,将DM组患者分为MAGE升高组和MAGE正常组,并对每个患者进行下肢血管病变评分。结果 (1)DM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HbA1c、MAGE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DM组患者中,MAGE升高36例,MAGE正常32例,两者的年龄、病程、HbA1c水平、下肢血管病变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AGE、年龄、病程、HDL-C与下肢血管病变评分相关(P<0.05);病程与MAGE相关(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年龄、MAGE是下肢血管病变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性血糖波动是HbA1c控制良好的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是影响血糖波动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患者189例,按照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85例?单纯糖尿病组104例?100例非糖尿病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RBP4浓度?体质指数(BMI)?血压?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根据RBP4浓度由低到高按三分位法将189例T2DM患者分为3组,比较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别分析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RBP4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最显著的因素?结果:T2DM患者(AS组和非AS组)的血浆RBP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RBP4上三分位组收缩压(SBP)?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RBP4下?中?上三分位组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也逐渐升高,分别为14.5%?21.4%和48.2%,RBP4上三分位组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余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的大血管动脉硬化与年龄?病程?RBP4?HbA1c?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RBP4浓度与BMI?SBP?血糖?FINS?HOMA-IR呈正相关?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血浆RBP4?年龄?病程?LDL-C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RBP4呈正相关关系,高血浆RBP4可能是T2DM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石河子市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及其影响因素现状,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与血脂、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式收集石河子市13个社区412名T2DM患者的一般信息和并发症情况;分别比较HbA1C达标组(HbA1C<7%)与HbA1C未达标组(HbA1C≥7%)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并发症情况。结果:①石河子市社区T2DM患者HbA1C达标率为51.70%;②HbA1C未达标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于达标组(P<0.05);③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控制理想者分别为62.1%、37.9%、38.1%、37.1%、35.4%;④HbA1C未达标组的TC、TG、LDL-C明显高于达标组(P<0.05)。结论:石河子市社区T2DM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低,HbA1C控制水平与脂代谢紊乱、糖尿病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联素(ADPN)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病变的关系以及在不同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T2DM患者80例,根据血管并发症情况分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各组间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ADPN等水平的差别,观察血浆ADPN与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中BMI和HbA1c水平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中BMI、WHR及HbA1c水平均高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P<0.05);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中HbA1c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ADPN水平低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和单纯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ADPN水平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HbA1c(r=-0.446,P<0.01)和BMI(r=-0.361,P<0.05)与ADPN水平负相关;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WHR与ADPN水平负相关(r=-0.451,P<0.01);单纯糖尿病组HDL-C与ADPN水平正相关(r=0.587,P<0.01)。结论血浆ADPN水平下降可作为预测T2DM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指标。血浆ADPN水平与HDL-C正相关,对于防治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伏红梅  张英 《现代医学》2012,40(3):302-30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病变(LEAD)的早期检查方法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糖尿病足筛查箱中的MD2超声多普勒仪对67例T2DM患者进行踝肱指数(ABI)测定,将ABI<0.9归为LEAD组,ABI >0.9归为非LEA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67例患者中有21例ABI<0.9,占31.3%.与非LEAD组比较,LEAD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BMI、2 h P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病程长、餐后高血糖、TG高、HbA1c高、LDL-C高是T2DM并下肢动脉血管病变(LEAD)的主要危险因素.常规进行ABI检测可早期发现T2DM合并LEAD患者,降糖、调脂、降压、减重等综合治疗能降低LEAD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个体化减重干预对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肥胖合并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均予以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予以基础饮食、运动干预,观察组同时予以个体化减重干预,均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利拉鲁肽用药剂量;检测并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的BMI、糖脂代谢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利拉鲁肽用药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的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有差异(P <0.05);②两组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有差异(P <0.05),观察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DL-C高于对照组;③两组的BMI、FBG、2 hPG、HbA1c、HOMA-IR、TC、TG、LDL-C、HDL-C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个体化减重干预可降低肥胖合并T2DM患者的BMI,调节糖脂代谢,且不良事件不会显著增多,相较于常规干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西格列汀对需要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100例需要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老年T2DM患者分成两组:西格列汀组应用磷酸西格列汀片,每次100 mg,1次/天,口服;吡格列酮组应用盐酸吡格列酮片,每次15 mg,1次/天,口服.两组均同时应用胰岛素,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血糖变异系数(CV)、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PCP)、空腹胰高血糖素(PGG)、餐后2h胰高血糖素(2hPG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日胰岛素用量(DID)、体质量指数(BMI)、血清CA19-9及血尿酸(BUA)、低血糖发生的频次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西格列汀组患者的FPG、2hPG、HbA1c、AUC、CV、PGG、2hPGG、TC、TG、SBP、DBP、DID及BM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吡格列酮组患者的FPG、2hPG、HbA1c、AUC、CV及BUA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西格列汀组患者治疗后的2hPG、HbA1c、AUC、CV、PGG、2hPGG、TC、TG、SBP、DBP、DID及BMI均低于吡格列酮组(均P<0.05),西格列汀组患者治疗后的FCP及2hPCP均高于吡格列酮组(P<0.01);西格列汀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吡格列酮组(P=0.045).西格列汀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3).结论 与吡格列酮相比,对需要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老年T2DM患者应用西格列汀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剂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袁洁  崔世维  朱晓晖 《重庆医学》2018,(9):1215-1217,1220
目的 探讨早发糖尿病(E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大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于该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连续性患者520例.将患者按诊断糖尿病的年龄分组:EDM 病组(200例)、晚发组(320例);分析两组的一般情况及血糖、血脂、血压情况;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病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DM 组大血管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与晚发组比较,EDM组吸烟、糖尿病家族史及联合胰岛素治疗的比例均增高;年龄、病程、诊断年龄降低;收缩压(SBP)、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增高.EDM 组心血管病、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尼龙丝感觉测定异常的患病率、尿蛋白阳性率均低于晚发组.单因素分析显示 EDM 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SBP、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三酰甘油(TG)、TC、HDL-C、吸烟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TG、HbA1C、2hPG、SBP、吸烟是EDM 组大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发糖尿病患者易于并发大血管并发症,应加强对早发糖尿病患者高危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初发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l thickness ,IMT)的影响因素,并研究血糖及血脂的强化治疗能否逆转T2DM患者的IMT.方法:T2DM患者116例,常规测定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 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测定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dial glucose,2hPG),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方法检测IMT,分析IMT与上述指标的相关关系.对其中的89例T2DM患者追踪观察,随机分为强化血糖及血脂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1年后再次测定IMT水平.结果: (1)T2DM 患者IMT水平与年龄、SBP、TC、LDL-C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TC是影响IMT的独立危险因素. (2)T2DM患者血糖及血脂强化治疗后IMT变化值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MT在强化血糖及血脂组呈现下降趋势,而常规治疗组呈现上升的趋势.(3)IMT前后变化值与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阿司匹林的使用与否无明显相关,和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否有显著相关,IMT在他汀类药物使用组呈现下降趋势,而他汀类药物未使用组呈现上升趋势.结论:T2DM 患者IMT主要受年龄、TC的影响,强化血糖和血脂可以逆转IMT,他汀类药物使用可有助于逆转IMT.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清miR-27与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25(OH)D3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5月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确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为T2DM组,并以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分为下肢血管病变(LLPAD)亚组44例和非下肢血管病变(Non-LLPAD)亚组42例;选择同期医院门诊健康体检者76例为对照组,测定比较各组血清miR-27 mRNA表达及TC、TG、HDL-C、LDL-C、HbA1c、FPG、25(OH)D3、hs-CRP、Fib水平。结果 T2DM组miR-27 mRNA、TC、TG、LDL-C、Fib、HbA1c、hs-CRP、FPG水平高于对照组,25(OH)D3、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t=13.371、13.036、25.364、19.698、29.326、38.489、95.524、66.547,66.241、8.698,P均=0.000);LLPAD亚组miR-27 mRNA、TC、TG、LDL-C、Fib、HbA1c、hs-CRP、FPG水平高于Non-LLPAD亚组,25(OH) D3、HDL-C水平低于Non-LLPAD亚组(t=5.275、13.541、26.541、8.965、20.146、14.548、14.369、23.654、7.711、9.491,P均=0.000);miR-27 mRNA与25(OH)D3、HDL-C呈负相关(r=-0.486、-0.483,P=0.039、0.039),与TC、TG、LDL-C、Fib、HbA1c、hs-CRP、FPG呈正相关(r=0.651、0.572、0.494、0.747、0.438、0.523、0.591,P均<0.05);高水平的miR-27 mRNA、TC及低水平的25(OH)D3均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OR=2.43.7、4.268、13.625,P<0.05);miR-27 mRNA、25(OH)D3两者的AUC相近,均小于TC;miR-27 mRNA、25(OH)D3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相近(P>0.05),均小于TC(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miR-27 mRNA水平升高,与25(OH)D3呈负相关;miR-27、25(OH)D3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可作为判定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及胰岛素降解酶(IDE)活性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对150例T2DM患者(糖尿病组)及150例健康体验者(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并检测糖脂代谢指标和IDE活性,同时计算IR指数(HOMA-IR).比较两组糖脂代谢指标及IDE活性,并分析糖脂代谢指标及IDE活性与HOMA-IR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体质指数(BMI)、DBP、TG、TC、LDL-C、FB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和IDE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OMA-IR与BMI、TG、TC、LDL-C、FBG、2hPG、FINS、IDE活性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均<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IDE活性、TG、LDL-C是影响HOMA-IR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2DM患者存在明显糖脂代谢紊乱,且IDE活性升高.IDE活性升高是T2DM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在2型糖尿病(T2DM)发生率持续升高且发病年龄不断降低的大环境下,早期筛查与确诊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有研究发现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肽(AGE-P)进行T2DM早期筛查的优势高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目的 验证血清AGE-P水平在维吾尔族人群T2DM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健康体检的维吾尔族人群1 100例。依据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将受试者分为糖尿病组(n=75)和正常糖耐量组(n=1 025)。比较两组年龄、腰围、体质指数(BMI)、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血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HbA1c、AGE-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尿素氮、尿酸、血肌酐。绘制血清FPG、2 hPG、HbA1c、AGE-P筛查维吾尔族人群发生T2D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 糖尿病组年龄、BMI、腰围、DBP、SBP均高于正常糖耐量组(P<0.05)。糖尿病组血清FPG、2 hPG、HbA1c、TC、TG、LDL-C水平高于正常糖耐量组(P<0.05);两组血清AGE-P、HDL-C水平及尿素氮、尿酸、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PG、2 hPG筛查维吾尔族人群发生T2DM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854、0.814,灵敏度分别为88.0%、82.7%,特异度分为97.4%、98.7%,AUC分别为0.957〔95%CI(0.943,0.968),Z=25.718,P<0.001〕、0.937〔95%CI(0.921,0.951),Z=21.222,P<0.001〕;血清AGE-P筛查维吾尔族人群发生T2DM的约登指数为0.055,灵敏度为74.7%,特异度为19.8%,AUC为0.507〔95%CI(0.477,0.537),Z=0.203,P=0.839〕。结论 血清AGE-P水平在T2DM患者中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升高,且其筛查T2DM的特异度、约登指数均较低,因此不建议作为维吾尔族T2DM高危人群筛查的指标,在维吾尔族人群糖尿病筛查中仍然建议使用FPG、OGTT等传统糖尿病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TC/HDL-C)及踝肱指数( ABI)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PAD)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5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患者ABI,根据ABI结果分为PAD组(≤0.9,38例)和非PAD组(〉0.9,57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吸烟状态、血压、腰臀比( WHR)和体重指数( BMI)、空腹(FPG)及餐后2 h血糖(PPG)、空腹胰岛素(INS)、C肽(C-P)、TC、TG、HDL、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尿酸( UA )、血清胱抑素C( CysC)、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吸烟者比例、INS、TC/HDL-C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AD 组病程、WHR、BMI、HbA1c、SBP、HDL、CYSC、FPG、C-P、TC、TG、LDL、UA、β2-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清TC/HDL-C比值和ABI是预测PAD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TC/HDL-C比值较单项血脂检测更具敏感性,PAD与增龄、TC/HDL-C,空腹INS水平、吸烟状态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加减配合二甲双胍及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及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给予六味地黄汤加减配合二甲双胍及阿托伐他汀治疗,2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FBG、2hPG与HbA1C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且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FBG、2hPG、HbA1C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或P0.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TC、TG与LDL-C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HDL-C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且治疗组患者的TC、TG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HDL-C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六味地黄汤加减配合二甲双胍及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显著,其疗效优于单纯二甲双胍及阿托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