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正常恒河猴感染SIVmac239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以及各亚群单核细胞表面CD169分子表达量的变化及可能的原因。方法正常恒河猴在静脉攻毒后,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及其表面分子CD169表达量的变化;SIVmac239直接感染和不同细胞因子刺激流式分选出的正常恒河猴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169和细胞因子IFN-α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SIVmac239感染正常恒河猴后,CD14+单核细胞的比例下降,CD14+单核细胞表面分子CD169表达量升高;外周血中不同单核细胞亚群CD169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CD14+CD16++单核细胞中CD169表达量的升高更为明显。正常恒河猴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经细胞因子M-CSF、IL-4和IL-13刺激后,细胞表面不表达CD169;经细胞因子IFN-α刺激后,高表达CD169;SIVmac239病毒直接感染CD14+单核细胞,细胞表面CD169与胞内细胞因子IFN-α的表达均无变化。结论 SIVmac239病毒感染恒河猴后,可引起外周血单核细胞CD169分子表达量的升高,其表达与病毒直接感染单核细胞无关,与体内其它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α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的甲状腺细胞如何发挥抗原递呈功能.方法 分离表达MHCⅡ类分子的转基因鼠和对照小鼠的甲状腺细胞,免疫磁珠方法分离其自身T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并加入抗CD28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检测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的细胞因子浓度.结果 单纯表达MHC Ⅱ类分子的转基因小鼠甲状腺细胞不能刺激自身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然而当加入抗CD28抗体后,表达MHC Ⅱ类分子的甲状腺细胞能刺激自身T细胞的增殖、活化及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的分泌,而T细胞对野生型小鼠的甲状腺细胞无反应.结论 加入协同刺激信号后,表达MHCⅡ类分子的甲状腺细胞也可刺激T细胞增殖活化及分泌细胞因子,具有递呈抗原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脐血单核细胞(CBMC)来源树突状细胞(DC)和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来源DC在分化和成熟过程中表型的变化,以探讨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方法将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和脂多糖(LPS)的不同组合对单核细胞来源DC进行刺激培养,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DC表面CD11c、CD1a、CD80、CD86、CD40、MHCⅠ类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结果CD11c阳性细胞和MHCⅠ类分子在CBMC来源DC和PBMC来源DC的表达率非常接近(P>0.05)。CBMC来源的DC上CD40的表达率低于PBMC来源DC[(34.80±7.77)%vs(54.37±9.57)%](P<0.01)。经LPS诱导后,CBMC来源DC上CD80、CD86的表达率都明显低于PBMC来源DC[(3.72±1.63)%vs(7.82±0.81)%、(28.53±4.67)%vs(45.62±5.16)%](均P<0.01)。CBMC来源DC上MHCⅡ类分子的相对荧光强度(RFI)均低于PBMC来源DC(P<0.01)。结论CBMC来源DC上MHCⅡ类分子及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均明显低于PBMC来源DC,可能是造成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及脐带血移植时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脐血单核细胞(CBMC)来源树突状细胞(DC)和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来源DC在分化和成熟过程中表型的变化,以探讨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方法 将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和脂多糖(LPS)的不同组合对单核细胞来源DC进行刺激培养,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DC表面CD11c、CD1a、CD80、CD86、CD40、MHC Ⅰ类和MHC Ⅱ类分子的表达.结果 CD11c阳性细胞和MHC Ⅰ类分子在CBMC来源DC和PBMC来源DC的表达率非常接近(P>0.05).CBMC来源的DC上CD40的表达率低于PBMC来源Dc[(34.80±7.77)%vs(54.37±9.57)%](P<0.01).经LPS诱导后,CBMC来源DC上CD80、CD86的表达率都明显低于PBMC来源DC[(3.72±1.63)%vs(7.82±0.81)%、(28.53±4.67)%vs(45.62±5.16)%](均P<0.01).CBMC来源DC上MHC Ⅱ类分子的相对荧光强度(RFI)均低于PBMC来源DC(P<0.01).结论 CBMC来源DC上MHC Ⅱ类分子及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均明显低于PBMC来源DC,可能是造成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及脐带血移植时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共刺激分子CD28与CD40/CD154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共刺激分子CD28与CD40/CD154表达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对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于术前1、术后1、3、7、14、21和28d分别取外周血,对AR受体,在临床诊断急性排斥反应当天和抗排斥治疗1周后额外采血。对白细胞进行免疫荧光双标记,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共刺激分子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术后1、3d内CD28 、CD4 CD28 、CD8 CD28 细胞比率均有显著下降,但术后7d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AR时表达上升,其中CD28 和CD4 CD28 细胞比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抗排斥治疗后下降至术前水平。AR时CD40 和CD154 细胞比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抗排斥治疗后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CD40、CD154在移植后排斥反应时表达上调,提示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在临床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移植肾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时,受者外周血中白细胞CD40、CD40L分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患者分成2组,急性排斥反应组15例,未出现排斥反应组(对照组)41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6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0、CD40L在CD4 、CD8 T细胞表面的表达.结果 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受者的外周血CD40、 L分子的表达均增强,排斥组与未排斥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与CD40、CD40L共刺激通路的活化有十分密切关系,CD40、CD40L分子的表达随急性排斥反应的增加而显著上升.可作为临床上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无创性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角膜组织中共刺激分子CD86(B7-2)的原位表达,以了解共刺激分子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制作大鼠角膜移植模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86在角膜、脾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术后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角膜水肿、混浊,基质增厚。CD86在正常的角膜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移植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角膜上皮层中有大量阳性细胞表达。在脾脏的阳性细胞表达与文献报道的一致。结论共刺激分子CD86在移植后发生排斥的角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可能与免疫排斥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IL-17参与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Th17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观察2组供心存活时间,应用RT-PCR检测移植心脏IL-17、核孤独受体γt(RORγt)、干扰素-γ(IFN-γ)mRNA在移植术后1、2、3、4、5、6、7、8 d的动态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移植术后第4天移植心脏内CD4+、CD8+T细胞中IL-17的表达情况.结果 RT-PCR检测显示,在急性排斥反应组中,IL-17和RORγt mRNA的表达都早于IFN-γ,在移植术后第2天即可于移植心脏中检测到,其表达量在术后第4天均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并分别在术后第6天和第7天无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急性排斥组移植心脏内有大量CD4+、CD8+T细胞浸润,细胞因子IL-17主要由CD4+T细胞分泌.结论 Th17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移植脏器中细胞因子IL-17的检测可作为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的预见性和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28、CD40共刺激通路与排斥反应的关系,同时也为排斥反应的诊断寻找一种新的检测指标。方法采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动态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CD28、CTLA4、CD40及CD40L分子的表达。结果在0~4级排斥反应中,外周血细胞CD28分子阳性表达率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细胞表达CTLA4分子的阳性率随排斥反应增强而升高(P〈0.01)。CD40及CD40L在PBMC中的表达强度也随排斥反应的分级逐渐增强(P〈0.01)。结论外周血CTLA4、CD40及CD40L分子的表达与排斥反应有密切关系,动态检测这些分子有助于对排斥反应状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25(OH)2D3对大鼠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以F344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分A组(急性排斥对照组);B组(雷帕霉素治疗组);C组[1,25(OH)2D3治疗组],每组15例;观察术后各组血糖变化,移植物存活以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检测受体血、脾以及移植物CD4 T细胞、CD8 T细胞、CD4 CD25 T细胞表达水平;ELISA检测受体血清IL-2、4、10、12表达水平;在诱导Lewis大鼠骨髓细胞定向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时加入1,25(OH)2D3,流式细胞仪检测CD80,CD86及MHCⅡ类分子表达情况.结果:预防性使用1,25(OH)2D3、保护移植物功能(血糖5.12±0.89 VS 12.41±1.16),延长移植后受体平均存活时间;CD8 T细胞计数C、B与A组相比均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 T细胞C、B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A、B、C组逐渐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以C组较为明显(C组VSA组P<0.01);血清Th1类细胞因子浓度明显降低,Th2类细胞因子浓度明显增高;在体外实验中,1,25(OH)2D3显著抑制了DC的成熟过程及其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结论:1,25(OH)2D3可抑制DC发育成熟,诱导产生基因耐受性树突细胞,促进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增生,抑制致病性T淋巴细胞,抑制急性排斥反应,延长受体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1.
吕向微  李芳  王立明 《医学综述》2013,19(3):433-436
肝移植患者术后虽然使用免疫抑制剂,但也可能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出现肝功能下降、移植物损伤等不良预后,是早期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及影响移植后患者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主要由Th2细胞产生的抑制性细胞因子,具有抑制体内Th1型细胞因子的产生、降低单核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的表达、阻断巨噬细胞作用等功能,下调一系列免疫反应。由于对免疫耐受的重要作用,在肝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预测、诊断以及治疗方面,IL-10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是最有研究前景和价值的细胞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联合环孢素A(CsA)对体外培养的人淋巴细胞增殖、对某些细胞因子表达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Ficoll-Hypague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测定细胞活性;^3H-标记甲基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观察药物对细胞增殖及细胞毒作用的影响;ELISA-斑点法(ELISA-SPOT)检测细胞分泌的IL-2;放免法(RIA)测定细胞上清IFN-γ的浓度;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显示IL-2及IFN-γmRNA的表达。结果 洛伐他汀及CsA均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体外培养的人淋巴细胞的增殖,IL-2和IFN-γ表达及NK细胞活性。两药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与CsA协同使用减缓移植排斥反应发生发展,延长移植物寿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新型免疫抑制毒素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外毒素(interleukin-2-pseudomonas exotoxin66,IL-2-PE66)对小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疗效.方法 建立小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36只鼠随机分为IL-2-PE66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临床观察两组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和程度,并在术前及术后第10、15、25、35天分别取出鼠眼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收集外周血行T淋巴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数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植片存活时间分别为(31.2±2.9)d和(15.8±2.1)d,术后第15天治疗组与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CD_4~+/CD_8~+比率分别为(1.26±0.23)和(2.01±0.23),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数分别为(201±18.2)和(286±16.8). 结论 IL-2-PE66可推迟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有明显减少外周血中辅助T淋巴细胞百分率的作用;并能减弱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提示IL-2-PE66是一种高特异性的免疫抑制剂.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munosuppressive effect of the interleukin-2-pseudomonas exotoxin 66(IL-2-PE66) on murine corneal allograft rejection. Methods Thirty-six recipient female BALB/c mice received corneal allografts from C57BL/6 mice and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The condition of the grafts was observed twice a week. On days 10, 15, 25 and 35 after the transplantation, the operated eyes were removed for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were also collected for analysis of T cell subsets and T lymphocyte colony forming unit (T-CFU) assay. Results The survival time of corneal allograft averaged 15.8±2.1 day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31.2±2.9 day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CD_4~+/CD_4~+ of the T cell subsets 15 days after the operation was 1.26±0.23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2.01 ±0.23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CFU of 201 ±18.2 and 286+16.8,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L-2-PE66 can delay the development of comeal graft rejec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ercentage of T helper cells, and weaken the aggregation of the peripheral T cells.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58基因的表达。方法:提取PBMC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43例HBV感染者及11例正常对照的PBMCCD58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清ALT、AST水平。结果:乙型肝炎各组患者PBMCCD58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CD58mRNA水平与血清ALT、AS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可以准确定量检测基因的表达;乙型肝炎患者PBMCCD58基因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肝细胞损伤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活动期和缓解期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变化.方法 选择14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和27例UC患者(活动期12例,缓解期15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受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CD25+T细胞的比例.应用罗氏Light Cycler荧光定量PCR仪检测PBMC中Foxp3 mRNA的含量.结果 UC活动期患者CD4+CD25+T细胞、CD+4T细胞的比例,CD4+CD25+T/CD+4T细胞比值及Foxp3 mRNA含量与正常时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缓解期患者CD4+CD25+T细胞、CD+4T细胞的比例及Foxp3 mRN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CD25+T/CD+4T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活动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和Foxp3 mRN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者,可见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改变在U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不同中医证型肾组织、外周血淋巴细胞Fas表达与凋亡的关系。方法选择LN患者86例,行Fas、Bax、PCNA免疫组化检查,根据肾组织病变程度分为LNI~Ⅱ型和Ⅲ~Ⅳ型2组,ELISA检测sFas,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凋亡率、CD3^+CD4^+Fas等指标。结果①2组间PCNA、Fas在肾小球中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但Bax表达无显著差异;(多LN患者热毒炽盛型外周血PBMC凋亡率增高(P〈0.01);2个证型组外周血CD3^+CD4^+,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多(P〈0.01)。结论LN患者热毒炽盛型肾小球内系膜细胞同时存在增生与凋亡2种状态,由于热毒炽盛型外周血sFas表达增多,抑制了Fas/sFas介导的凋亡,使肾小球内系膜细胞增生大于凋亡。  相似文献   

18.
提取干酪乳酸杆菌细胞壁成分(LC-CW),研究其对人外周血LAK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LC-CW可以单独或与IL-2协同,促进PBL的增殖。2.LC-CW可以增强rIL-2诱导的人外周血LAK细胞杀伤Raji细胞的作用,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意义。但是单独使用LC-CW不能诱导LAK细胞杀伤活性。3.LC-CW可使PBL的CD_4~+,CD_(16)~+抗原表达增加,与IL-2协同,可增加CD_3~+、CD_4~+、CD_8~+和CD_(25)~+抗原的表达。4.LC-CW可促进PHA-P诱导的IL-2的产生。本研究结果提示LC-CW是一种重要的LAK细胞活性增强因子。  相似文献   

19.
用抗CD_3抗体和低剂量IL-2以及单独用高剂量IL-2分别诱生正常鼠、免疫鼠脾细胞为CD_3AK细胞和LAK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微云细胞毒实验两种方法测定培养4d和9d的细胞表型。结果:正常鼠CD_3AK和LAK细胞中CD_3与CD_8阳性细胞率均高于诱生前正常鼠脾细胞(P<0.01)。正常鼠CD_3AK细胞中,CD_3与CD_8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正常鼠LAK细胞(P<0.01)。免疫鼠CD_3AK与正常鼠CD_3AK的表型相似,而免疫鼠LAK细胞的CD_8阳性细胞率显著增加,明显高于正常鼠LAK细胞(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