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38名HBsAg、HBeAg双阳性的母亲及所生的新生儿按不同的阻断方法随机分为3组,在新生儿及婴儿12个月龄时,采血清检测HBsAg和抗-HBs,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Ⅱ组和对照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2.22%和26.5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研究Ⅱ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抗-HBs阳转率分别为31.11%和8.16%,差异有显著性(P<0.005);研究Ⅰ组、研究Ⅱ组和对照组的12月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6.82%、2.22%和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研究Ⅰ组、研究Ⅱ组和对照组的12月龄婴儿抗-HBs阳转率分别为79.55%、73.33%和65.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优于单独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2.
王赞 《黑龙江医学》2005,29(3):171-172
目的 研究对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及她们所生的新生儿采用不同的阻断方法 ,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有何不同。方法 在道里区的 4家产科单位选择 2 0 0 1- 0 1- 0 1~ 2 0 0 3- 0 6 - 30期间 ,由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 15 8名新生儿按阻断方法的不同分为 3组 ,于婴儿 12个月龄时 ,采血检测HBsAg和抗 -HBs。结果  3组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 2 6 32 %、11 4 8%和 10 % ,其中采用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的两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单独采用乙肝疫苗免疫组 (P <0 0 5 )。 3组抗 -HBs阳转率分别为 74 14 %、81 97%和 75 % ,各组间阳转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对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优于单独接种乙肝疫苗 ,但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哪种方法更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HBsAg阳性母亲孕晚期肌注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及婴儿出生后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HBV母婴传播及慢性化阻断的效果. 方法:历史对照组只对婴儿进行乙肝疫苗的全程免疫;HBIG组母亲孕晚期3 mo每月肌注200 u的HBIG;婴儿出生时、半月龄时分别肌注200 u的HBIG,并常规接种乙肝疫苗. 随访两组婴儿HBsAg变化情况,采用历史对照临床试验评价母亲及新生儿注射HBIG对HBV母婴传播及慢性化的阻断效果. 结果:历史对照组HBV宫内感染率5.34%,随访时婴儿HBsAg转阳率5.15%,HBV感染慢性化率87.5%;HBIG组分别为5.26%,0,18.18%.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HBV宫内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1.000),但婴儿HBsAg转阳率及HBV感染慢性化率具有显著差异(P分别为0.019, 0.001). 结论:母亲孕晚期注射HBIG对阻断HBV宫内传播效果不明显;母亲及新生儿注射HBIG可显著提高乙肝疫苗对婴儿出生后HBsAg阳转及HBV感染慢性化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生儿接种国产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从东莞市石碣医院预防接种门诊登记的,2005年7~12月出生的,按规定接种程序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的新生儿中随机抽取303名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新生儿免疫后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201.36±14.89)mIU/ml。母亲乙肝HBsAg阳性/阴性、母亲乙肝HBeAg阳性/阴性、男/女、是否出生低体重、是否早产、本地/外地的新生儿之间抗-HBs抗体GMT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转率为97.69%,达到卫生部规定的免疫成功率指标(85%)(t=6.19,P<0.001);母亲HBsAg阳性/阴性、HBeAg阳性/阴性的新生儿之间抗-HBs阳转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HBsAg阳性率0.33%,母亲乙肝HBeAg阳性/阴性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为96.16%。结论新生儿接种国产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与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联合使用,有良好的母婴传播阻断保护作用。母亲乙肝感染状况(HBsAg、HBeAg阳性)是影响新生儿乙肝抗-HBs阳转率的危险因素;母亲乙肝HBeAg阳性是影响新生儿乙肝疫苗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索最佳免疫方案.方法:选择HBsAg检测阳性孕妇共99例为研究对象,按检测时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同时依据乙肝疫苗接种方式不同将试验组分为A组(皮内注射)和B组(肌肉注射).试验组孕妇于怀孕第28W、32W、36w分别肌注HBIG200IU;新生儿出生后分别于4 h、15 d、30 d肌注HBIG200IU,出生当日、1个月和第6个月各接种5μg基因乙肝疫苗.对照组常规接种乙肝疫苗.随访儿童至5岁,监测血液中HBsAg和抗-HBs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98.36%和83.33%(P<0.05),试验A组和试验B组阻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组和HBsAg单阳性孕妇组HB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77.78%和97.26%(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抗-HBs阳性率在一年时无统计学差异,但在5年时有统计学差异.结论:HBIG联合乙肝疫苗注射可明显提高HB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率.对HBsAg单阳性孕妇的阻断率高于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  相似文献   

6.
将母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223名新生儿分成4组,分别接种乙肝疫苗上10μg(Ⅰ组)、20μg(Ⅱ组)、20μg加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1支(Ⅲ组)、20μg加HBIG2支(Ⅳ组)。随访至12个月时,抗HBs阳转率在Ⅰ、Ⅱ、Ⅲ、Ⅳ组分别为62.5%、76.8%、80.9%和84.3%:HBsAg慢性携带率各为12.5%、11.0%、4.3%和2.9%。母亲HBeAg阳性和HBsAg≥1.256者,其婴儿抗HBs阳转率低于对照组。母亲HBeAg阳性者的婴儿,易发展成HBsAg慢性携带者。  相似文献   

7.
.将母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BHsAg)阳性的223名新生儿分成4组,分别接种乙肝疫苗10μg(Ⅰ组)、20μg(Ⅱ组)、20μg加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1支(Ⅲ组),20μg加HBIG2支(Ⅳ组)。随访至12个月时,抗HBs阳转率在Ⅰ、Ⅱ、Ⅲ、Ⅳ组分别为62.5%、76.8%、80.9%和84.3%,HBsAg慢性携带率各为12.5%、11.0%,4.3%和2.9%。母亲HBeAg阳性和HBsAg≥1:256者,其婴儿抗HBs阳转率低于对照组。母亲HBeAg阳性者的婴儿,易发展成为HBsAg慢性携带者。  相似文献   

8.
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随访5年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HBIG联合乙肝疫苗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随访5年的防治效果。方法将204例HBsAg及HBeAg双阳性孕妇及所生的新生儿按不同阻断方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06例,于孕28、32、36周肌肉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共3次;对照组98例,常规随访检查,未注射药物。两组的新生儿、婴儿于12个月、24个月及幼儿于36个月、60个月龄采血检测HBsAg及抗-HBs。结果孕晚期预防性应用HBIG被动免疫组孕妇所产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8.45,P〈0.05);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9.52,P〈0.001)。随访5年后,两组幼儿的HBsAg、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1和P〈0.05)。结论HBIG联合乙肝疫苗免疫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减少婴幼儿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乙肝疫苗结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在HBV母婴传播中的阻断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68例检查发现的HBsAg阳性产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产妇与所生新生儿不作特殊乙肝预防处理,观察组产妇及其新生儿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干预法,比较两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阻断HBV的母婴传播,保障新生儿安全。  相似文献   

10.
李钧  部英  韩斌 《当代医学》2007,(21):44-45
目的 研究对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及其所生的新生儿采用不同的阻断方法,观察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有何不同.方法 将104名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孕妇48名,联合免疫组(B组)孕妇56名.A组孕妇只作常规体检,新生儿只接受乙肝疫苗免疫;B组孕妇于妊娠的28,32,36周各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1U,新生儿应用乙型肝炎疫苗加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两组婴儿均随访1年,满周岁时抽血检测HBsAg和杭一HBs.结果 两组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20.41%、7.14%,其中采用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单独采用乙肝疫苗免疫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X2=3.99;P<0.05]A组的免疫保护率73.47%,B组的免疫保护率91.07%,两种方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4.53P<0.05].结论 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对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优于单独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1.
Multiplic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n fulminant hepatitis B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presence in serum of 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 and hepatitis B virus DNA, which are each regarded as reflecting multiplic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were looked for one to five days after the onset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n 64 patients with fulminant hepatitis B. HBeAg and hepatitis B virus DNA were found in the serum of only 24 (37%) and six (9%) patients, respectively. Hepatitis B virus DNA was absent from the serum in all 13 patients positive for anti-HB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replic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stopped after the onset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n most of the patients and support the view that an enhanced immune response stops the replication. Agents that inhibit viral multiplication would probably not have any effect at this stage of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后发病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系统抽样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名作为病例组,以1:1配对选取与病例相同性别,年龄相差3岁以内的无症状病毒携带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按照调查方案,使用统一个案调查表,对被调查者以现场询问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实验室检验结果以医院检验结果为主。调查资料用双盲法录入计算机,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无症状HBV携带者、慢性乙肝患者各100人,其中男性136例、女性64例,男女性别比为2.13:1,年龄也无统计学意义(t=1.854,P0.05)。经单因素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地户籍、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感觉有压力、经常在外就餐是导致感染HBV后发展为慢性乙肝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BV感染者应加强乙肝相关知识的学习,强化自我管理,定期体检,保持愉悦的心情,减少在外就餐,从而防止或延缓感染HBV后发展为慢性乙肝。  相似文献   

13.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HBV 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而言,HBeAg的血清转换是抗病毒治疗停药的指标之一。发生HBeAg血清转换的患者有更好的预后,并且HBeAg血清转换发生的时间越早,预后也越好。  相似文献   

14.
15.
A yeast-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was licensed recently by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nd is now available.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the yeast-recombinant vaccine, we administered the vaccine in combination with 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 to high-risk newborns. If infants whose mothers were positive for both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and the e antigen receive no immunoprophylaxis, 70% to 90% become infected with the virus, and almost all become chronic carriers. Among infants in this study who received 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 at birth and three 5-micrograms doses of yeast-recombinant hepatitis B vaccine, only 4.8% became chronic carriers, a better than 90% level of protection and a rate that is comparable with that seen with immune globulin and plasma-derived hepatitis B vaccine.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in this high-risk setting, the yeast-recombinant vaccine is as effective as the plasma-derived vaccine in preventing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nd the chronic carrier stat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246例HBsAg阳性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123例。对照组仅新生儿单独接种乙肝疫苗,观察组孕妇及新生儿均联合接种乙肝疫苗和HBIG。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新生儿中出现宫内HBV感染率分别为22.76%和9.76%,一年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新生儿中HBV感染率分别16.26%和1.63%,两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及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及一年后对应HBsAb阳性率分别为8.13%、76.42%和27.64%、94.31%,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及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应用能够有效降低HBsAg阳性情况患者所产新生儿HBV感染率,同时能使新生儿对应的HBsAb转阳率有效提高,最终使HBV的传播阻断率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为提高乙肝母婴阻断实施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张家港市抽取299名母亲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1~3岁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抽取307名相同年龄组母亲为HBsAg阴性的儿童作为对照,完成调查并检测乙肝相关指标。结果母亲为HBsAg阳性儿童与对照组儿童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的母亲感染类型、分娩方式及性别对儿童乙肝感染率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母婴传播确实存在,乙肝疫苗和HBIG的联合免疫能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母亲乙肝感染类型、分娩方式及性别差异不会影响乙肝母婴阻断效果。应进一步规范乙肝疫苗和HBIG的联合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8.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7,(2):127-129
[目的]探讨孕期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对新生儿乙型肝炎免疫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间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行产前检查并进行分娩的HBsAg阴性孕妇20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100例.治疗组在孕24,28,36周时分别皮下注射给予乙型肝炎疫苗20μg,对照组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采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前后孕妇血液和两组所生新生儿脐带血中的HBsAb水平.[结果]孕妇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前体内HBsAb水平>10 U/L者占75%,>100U/L者占35%,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体内HBsAb水平>10 U/L者占96%,>100 U/L者占7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孕妇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所生新生儿脐带血HBsAb水平>10U/L者占90%,>100 U/L者占55%,而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对照组孕妇所生新生儿脐带血中HBsAb水平>10 U/L者占66%,>100 U/L者占30%,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期中期(24周)开始常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提高孕妇体内HBsAb水平,亦可提高出生新生儿脐带血HBsAb水平.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血清中e抗原与病毒DNA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ou YL  Ni AP  Han JH  Sun JY  Yu RR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3):2348-2351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IgG)的检测及内标、外标两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的比对,更好地了解人体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对经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COBAS AMPLICOR定量PCR(内标法)检测不到乙肝病毒DNA(HBV-DNA)、用Abbott AxSYM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表面抗体(抗-HBs)阴性、e抗原(HBeAg)阳性(HBeAg>4 S/CO)、抗-HBe阴性、抗-HBcIgG阳性的42例血清,再用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的HBV-PCR外标法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Light Cycler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结果 42例ALT/AST正常,HBeAg阳性(HBeAg>4 S/CO以上),HBeAg的平均值42.26 S/CO.COBAS AMPLICOR定量PCR(内标法)未检测到HBV-DNA(<300拷贝/ml)的血清;用Light Cycler定量PCR仪(外标法)检测HBV-DNA,有7例为阳性,7例HBV-DNA的平均含量3.1×105拷贝/ml,,阳性率17%.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并不说明体内病毒复制一定活跃.经治疗后,病毒复制下降,部分患者e抗原仍阳性,e抗原何时消失有待进一步研究.血清学标志与HBV复制状态存在不一致性,兼顾内、外标两种PCR方法检测HBV-DNA更客观.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乙型肝炎DNA含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 8种 12 4例常见乙肝血清免疫组合模式和 12例对照组进行HBvDNA含量分析 ,AST、ALT及AST ALT检测 ,以揭示三者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和固相酶免定量组合分析法检测HBvDNA含量 ,并用生化方法检测AST、ALT及AST ALT。结果 各模式组有不同程度的HBvDNA阳性检出率 (0 %~ 10 0 % ) ,其中以HBeAg( )、HBeAg( )和HBeAg( )、HBeAg( )、抗HBc( )两组为最高 ,分别为 10 0 %和 89 5 %。其次为HBeAg( )、抗HBc( )和HBeAg( )、抗HBe( )、抗HBc( )两组均为 5 0 % ,余下分别为 2 0 %、12 5 %、10 %和 8 3% ,且前两组HBvDNA含量分别为 10 5 77± 0 0 2 copies ml和 10 5 6 1± 0 6 6 copies ml,后两组分别为 10 4 39± 1 52 copies ml,显著高于其他四组 10 2 87~ 3 1 4± 0 96 copies ml水平 (P <0 0 5 )。另外 ,对AST、ALT及AST ALT与HBvDNA含量相关性分析显示 ,三者均与乙肝病毒DNA含量无关(P >0 5 )。结论 各模式组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传染可能 ,其传染性以前两组为最强 ,后两组次之 ,且HBvDNA含量及传染性随抗体的出现而减弱 ,不能单纯以AST、ALT变化作为评估乙肝病毒存在与否的参考。应用HBvDNA定量分析方法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断及治疗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