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晔 《北京医学》2010,32(8):654-654,659
回顾调查我院2006年至2008年各科室上报的抗生素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并整理、统计和分析年龄性别差异、用药情况、发生部位等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之间的关系.总结ADR监测经验.以提高ADR监测水平.初步评估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资料与方法638例抗生素ADR监测资料通过科室呈报的方法,由门诊或住院医师、护士、药师或由临床药师随医生查房、查看病例,发现ADR后直接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科别、住院号或门诊号、性别、年龄、体重和简要病史、诊断、用药情况(药名、生产厂家、用法用量、剂型、起止日期、合并用药等)及ADR叙述处理情况等。药品ADR因果关系评价方法采用WHO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作中心建议使用的方法(Karch和Lasagna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袁焕厚 《实用新医学》2000,2(4):294-296
目的: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察,为了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正式自发呈报方法,并应用标准化因果关系评定方法进行评价。结果: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其中很可能22例(81.5%),可能/可疑5例(18.5%),并以氧氟沙星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为最多,共9例,占发生总例数的33.3%,在27例药品不良反应中合并用药14例,占总数的51.9%,累计器官以皮肤出现皮疹为最多见,占总例次的55.6%。  相似文献   

3.
李俊 《吉林医学》2010,(33):6033-6033
目的:探讨总结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ADR报告的临床资料。结果:ADR一般(24.73%),严重(83.27%);以口服药为主,占82.42%;治愈(70.33%),好转(29.12%),留有后遗症(0.55%)。ADR临床表现累及全身多个系统。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68.68%,中药制剂占7.14%,抗感染药以头孢菌素为主。结果显示肯定的4例,很可能75例,可能102例,可疑1例。结论:加强ADR监测、报告管理,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依据,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2012年发生的7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抗菌药物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共32例,占总例数的45.7%,所占比例最高;注射剂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44例,占总例数的62.8%;药品不良反应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共计28例,占总例数的40%。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工作的重要性,为临床的诊疗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资料,尽量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漯河市各医院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探讨发生ADR的因素。方法对漯河市2007年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795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795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1.2%(328例),中药制剂占总例数的14.9%(118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6.5%(370例),其次是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损害;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72%(573例)。结论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培养,并展开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6.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据国家ADR监测中心统计,我国每年有19.2万人死于ADR,ADR不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也造成了有限卫生资源的浪费,《药品管理法》已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我院自2005年4月成立了ADR监测工作组织后,ADR报告表明显增多,本文对我院2005年已上报的98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333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我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四川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雅安分中心数据,对我市2005年至2009年3330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本组不良反应病例多发生于30~39岁和〉60岁年龄组,女性高于男性;3330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比例的57.48%(2072例),中药制剂占总例数的13.12%(473例)。ADR表现以皮肤损伤最为常见,占总比例的41.62%(1386例);较为严重的ADR占总例数的2.64%(88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69.82%(2325例)。结论:应全方位加强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4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燕  黄海英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961-1962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4年2月~2007年2月收集的门诊458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ADR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8例患者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323例(占70.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共351例(占76.6%);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共213例(占46.5%)。结论医院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39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395例ADR报告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395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所致的ADR所占比例(56.7%)最高,其次为中药制剂所致的ADR(17.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方式引发的ADR最多,占70.4%;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反应(占50.9%)。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杨光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700-170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抗生素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药品不良反应常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潘平江  汤斌  张燕 《农垦医学》2010,32(1):54-5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与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上报的139例有效ADR报告按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药物种类、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等逐一检索,进行信息的汇总、整理和分析。结果:≥61岁人群ADR发生率最高(占34.53%);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106例,占76.26%);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66例,占47.48%)。结论:加强医院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充分利用医院ADR信息,有利于合理用药和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2.
余泽斌 《中外医疗》2008,34(34):159-160
目的 了解我县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县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共上报的157例ADR报告从用药途径、药品类别、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157例ADR中,静脉给药造成的ADR较多,占73.89%.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比其他药品高;ADR的临床表现上,皮肤及附件的损害最多,消化系统症状次之.结论 应加强ADR监测,加强ADR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医护人员对ADR工作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药品不良反应121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杨勤  臧云吉  范岳邦  袁勇 《西部医学》2009,21(6):1014-1015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1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1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菌药物67例,占55.37%;中药注射剂11例,占9.09%;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03例,占85.12%。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以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2月收集的100例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汇总,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100例ADR报告中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涉及的药品中抗生素类药物、中药制剂、心脑血管类药物ADR发生率高;ADR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率高.结论 抗生素类药物、中药制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贾歆 《黑龙江医学》2013,37(9):887-888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6例药品不良反应(ADR)/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从患者年龄、药品品种及受累器官进行统计。结果 126例报告中涉及8类药物,其中抗菌药物引起ADR/ADE占比例最大(23.81%)。结论必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继续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情况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247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DR高发年龄段为≤10岁,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径更容易发生ADR,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ADR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中变态反应最多。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和特点。方法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对我院2005~2007年上报的12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8例ADR报告中,老年患者65例,占总例数的50.78%;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0.63%(52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5%(96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7.13%(71例);严重的ADR报告1例,占总例数的0.78%。结论医护药人员应正确理解ADR,加强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 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2010年6月收集的1 365例AD R报告从年龄分布、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365例AD R报告中,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物居多(占45.64%);以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居多(占25.64%);静脉给药是引起AD R的主要给药方式(占89.45%);AD R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占37.14%)。结论合理用药,加强监测,可以减少AD 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8 - 2011年收集的45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例ADR中,61岁以上患者发生ADR较多,共21例,占47%;静脉给药引发的ADR高于口服制剂,共26例,占58%;以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共28例,占62%.结论:应加强药品ADR的监测,关注老年人用药,重视静脉给药,规范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减少ADR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2月收集的100例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汇总,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100例ADR报告中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涉及的药品中抗生素类药物、中药制剂、心脑血管类药物ADR发生率高;ADR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率高。结论抗生素类药物、中药制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