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尿毒症肾替代疗法的主要方式。通过透析可使慢性尿毒症的1件存活率达90%¥,5年存活率达50%-70%。动静脉内瘘作为血透的通路已成为长期依赖透析治疗的病人的首选方式。维护好动静脉内瘘就保持了年病人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2.
<正>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需要建立一条有效的透析用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因其方便、安全、使用寿命长、并发症少等特点,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首选。对于血液透析专科护士而言,掌握好AVF穿刺技术和长期使用维护是必备技能。本文就新建AVF早期穿刺方法等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最主要方式之一,血管通路是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命的最基本保证[1]。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首选的血管通路[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每周透析3次,这意味着要用16号的粗针每周穿刺6针。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期的逐渐延长,如何选择一种最佳的穿刺方法,如何能够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如何保护动静脉内瘘延长它的使用寿命,是临床最关注的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尿毒症肾替代疗法的主要方式。通过透析可使慢性尿毒症的1年存活率达90%,5年存活率达50%~70%。动静脉内瘘作为血透的通路已成为长期依赖透析治疗病人的首选方式。维护好动静脉内瘘就保持了透析病人的生命线。本文总结了6种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并发症,并就其护理要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析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以及对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严格按照动静脉内瘘操作要求对患者实施穿刺,并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对治疗较为满意.结论: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患者实施动静脉内瘘穿刺,避免反复性穿刺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是维持性血透患者能进行充分有效的血透并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是目前血透患者最能长期稳定使用的血管通路[1].正确合理使用及护理,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肾衰血透病人生命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与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静脉内瘘是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血液透析而建立的血管通路.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和充分透析的关键.因此,保护好患者的血管通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透析室一项长期和细致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不同穿刺方法,对患者疼痛程度、内瘘穿刺成功率、血肿的发生率以及内瘘使用寿命的影响。方法将184例内瘘成形术后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6例穿刺时采取小角度快速进针法,左手绷紧皮肤,固定血管,右手持穿刺针,针尖向上,在血管上方使针头与皮肤约呈15~30°,实验组98例采取大角度进针,进针角度约为30~45°,针尖刺破血管壁前层后立即减小角度,与血管壁平行进针,观察两组患者自我感觉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透析血流量不足发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共观察2个月,穿刺4 416余次。结果实验组穿刺时疼痛明显较对照组减轻,穿刺成功率2343/2352(99.65%)高于对照组1897/2064(91.92%),皮下血肿发生率9/2352例(0.38%)明显低于对照组32/2064例(1.55%),P均〈0.05。两组患者透析血流量不足发生率则无明显差别。结论动静脉内瘘穿刺时,采用大角度进针极大的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血肿发生,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式穿刺方式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使用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动脉采用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下改良式穿刺方式,对照组为传统穿刺方式,动脉采用逆血流针尖斜面向上的穿刺方法.结果 改良式穿刺方式组患者假性血管瘤、内瘘狭窄、闭塞、内瘘周围皮下血肿发生率均较传统式穿刺方法明显减少;穿刺成功率较传统法穿刺明显提高.结论 改良式穿刺方式能明显降低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余秀峰 《吉林医学》2012,33(8):1755
<正>动静脉内瘘穿刺是血液透析护士研究的重要课题。肘关节静脉表浅、粗大,血流量好,血流冲击力小,易穿刺和压迫止血。对30例未建立有效血管通路的患者直接穿刺肘正中静脉引血,成功进行了血液透析[1]。有研究认为未成熟瘘和新瘘以内瘘口远端血管(肘关节处或近肘关节段静脉血管)作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颈内静脉置管护理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总结出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经验及体会。方法:针对性的对92例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术行血液透析治疗,随时跟踪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及时进行有效科学的护理,详细登记护理体会。结果:穿刺92例,其中右侧颈内静脉84例,左侧颈内静脉8例,均采用seldinger置管技术,穿刺成功,未发生与置管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术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感染率小等特点,经过术后有效的规范对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护理的相关操作,其留管时间相对较长的优势,可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的治疗中推广应用,对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具有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非透析情况下测量肱动脉血流量,探讨其与透析用头静脉-桡动脉人工内瘘功能的关系。方法:对60例内瘘患者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肱动脉血流量,与透析后检验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35例正常透析患者,血流量测量范围550-950mL·min-1,平均610mL·min-1,各项检验指标均正常;20例发生内瘘狭窄、血栓等并发症,血流量为300-500mL·min-1,检验指标出现异常;5例为人工内瘘成熟失败,无法满足透析需要,血流量﹤300mL·min-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测量肱动脉血流量,可评估透析的血流量,从而监测头静脉-桡动脉人工内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中血液流速超过病员体重4倍与血液流速不超过病员体重4倍,改进的动脉端针尖向心方向穿刺与传统的逆心方向穿刺对透析效果和内瘘血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11月在本院采取内瘘血管穿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病员,共采血样594份,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血液流速超过病员体重4倍,观察组1与观察组2分别采用向心与逆心方向穿刺;对照组采用血液流速不超过病员体重4倍,对照组1与对照组2分别采用向心与逆心方向穿刺,四组透析次数均为2~3次/周,比较Kt/V值、内瘘穿刺成功率与病员的疼痛感。结果:观察组病员Kt/V值优于对照组,观察组1与观察组2透析后Kt/V值基本相同,对照组1与对照组2透析后Kt/V值基本相同,改进的穿刺方法,穿刺成功率高,病员疼痛感轻。结论:采用改进的血液流速超过病员体重4倍,对毒素的清除效果大于采用血液流速不超过病员体重4倍,改进的动脉端针尖向心方向穿刺不影响透析效果,保护了内瘘血管,减轻了病员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15.
急诊血液透析在救治急性肾衰,药物,毒物中毒时,需要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确保透析的顺利进行,血管通路是患者逾越的第1道障碍,也是患者得以生存的生命线。目前建立血管通路有几种方法,但动静脉直接穿刺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急性肾衰病人抢救过程中,采用动静脉直接穿刺方法,为救治病人赢得了时间。保证了急诊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在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时使不同的代谢废物、毒物得到有效全面清除,降低或延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远期并发症,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是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过程中易发生凝血而导致患者失血及透析不充分。我科对1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尿毒症患  相似文献   

17.
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调查640例血透病人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对策。结果 内瘘使用寿命延长、并发症减少。结论 采用正确恰当的护理方法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随着血液透析(HD)技术的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日渐增多。我院透析中心2001~2004年共收治老年透析患者5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颈内静脉置管的应用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正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799-3800
我院外科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对56例患者采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