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10种清热解毒类中药对绿脓杆菌体外抑菌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娟  肖洋  池明  闫枫 《吉林医学》2006,27(11):1386-1387
本文采用平板稀释法从10种清热解毒类中药中筛选出五倍子、苍术、马齿苋、射干、蒲公英、金银花,研究发现其对临床分离的绿脓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并检测MIC50及MIC90。五倍子MIC50为3.4mg/ml、MIC90为7.8mg/ml,苍术MIC50为7.8mg/ml、MIC90为31.2mg/ml,马齿苋MIC90为31.25mg/ml,射干MIC90为15.62mg/ml,蒲公英MIC50为62.5mg/ml、MIC90为250mg/ml,金银花MIC90为250mg/ml。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苦参、土槿皮、黄柏、百部、黄连、虎杖、黄芩、大黄、藿香、五倍子及其混合液体外抑制念珠菌的效果.方法 参照1997年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M27-A方案中的酵母菌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同一种中药水煎剂及不同的单味中药水煎剂对不同的念珠菌标准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各不相同,中药混合液对5种标准菌株的MIC最低,均≤0.031 25 g/ml.结论 不同的中药对不同的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各不相同,复方对念珠菌的抑制作用优于单味中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苦参、土槿皮、黄柏、百部、黄连、虎杖、黄芩、大黄、藿香、五倍子及其混合液体外抑制念珠菌的效果。方法参照1997年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M27-A方案中的酵母菌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同一种中药水煎剂及不同的单味中药水煎剂对不同的念珠菌标准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各不相同,中药混合液对5种标准菌株的MIC最低,均≤0.031 25g/ml。结论不同的中药对不同的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各不相同,复方对念珠菌的抑制作用优于单味中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3味中草药对淋球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平板打孔法和平板稀释法,分别测定了13种中草药体外抗淋球菌的效果。结果显示黄连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6.25mg/ml,石榴皮、虎杖的MIC值为12.5mg/ml,黄柏、丁香、五倍子、诃子的MIC值为25mg/ml。结论对淋球菌有明显抑菌作用的单味药有黄连、石榴皮、虎杖,其次有黄柏、丁香、五倍子、诃子,并以黄连作用为最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目前国内先进的实验手段进行了丹参、苦参、蛇床子等10种中草药对我国主要分布的8种致病性浅部真菌的抑菌实验及MIC测定。其中菌陈、黄连、胡宫、白头翁水提物在5%的浓度即对部分浅中真菌产生抑制作用。在国内首次测定了蛇床子、胡黄连、白头翁的平均MIC,其中白头公司的平均MIC为9.38%,提示可做为广谱抗浅部真菌中草药。本研究在国内第一次将中真菌接种菌量的计数控制技术应用到中草药抑制浅部真菌实验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马齿苋等13种中草药中,观察筛选出对申克孢子丝菌有抑制作用的中草药。方法:通过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各药液对申克孢子丝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最小抑菌浓度(MIC)由小到大排列分别为:黄连MIC 183.47μg/m L、黄柏MIC 273.07μg/m L、蛇床子MIC 512.00μg/m L、苦参MIC 546.13μg/m L、马齿苋MIC 563.20μg/m L、丹参MIC 1058.13μg/m L、金银花MIC 1297.07μg/m L、陈皮MIC 1433.60μg/m L、地榆MIC 1638.40μg/m L。来源皮肤固定型的菌株与来源皮肤淋巴管型菌株相比MI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连、黄柏、蛇床子、苦参、马齿苋有较强地抑制申克孢子丝菌的作用,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金银花、厚朴提取物对不同血清型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为筛选具有防龋能力的中草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法、液体衡释法测定金银花提取物、厚朴酚粗结晶对变形链球菌a、c、e、g型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 金银花水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a、c、e、g菌株的抑菌圈分别为:11 mm、16 mm、14 mm、和18 mm.MIC分别为:600 mg/ml、400 mg/ml、400 mg/ml、400 mg/ml.MBC分别为:600 mg/ml、600 mg/ml、600 mg/ml、400 mg/ml.厚朴酚粗结晶对变形链球菌a、c、e、g型菌株的MIC分别为:100 ug/ml、50 ug/ml、100 ug/ml、50 ug/ml.MBC分别为:100 ug/ml、50 ugml、100 ug/ml、50 ug/ml.结论 金银花、厚朴提取物对不同血清型的变形链球菌菌株均有抑菌或杀菌作用.厚朴提取物--厚朴酚粗结的抑菌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药对苦参与蛇床子治疗皮肤瘙痒的协同作用机制。【方法】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苦参与蛇床子进行靶标预测与分析,建立中药—化合物骨架—靶标网络,揭示瘙痒治疗靶标、预测靶标、中药及其化学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复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观察苦参和蛇床子的协同抗炎作用。【结果】苦参与蛇床子可能协同作用于组胺受体、大麻受体以及蛋白激活受体等瘙痒治疗靶标。苦参与蛇床子可能通过共同调控炎症相关通路(TLR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FcεRI信号通路)与神经相关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抑制瘙痒。通过活性研究发现,苦参中的黄酮部位与蛇床子中的香豆素部位存在显著的协同抗炎活性(P0.05),表明这两组分可能在抑制炎症诱导的瘙痒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结论】该方法可阐明苦参和蛇床子药对抗瘙痒作用的分子机制,对探索中药现代化和新药发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23种中药对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23种中药对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红色毛癣菌的体外抗真菌作用,并对其中抑菌效果明显的中药进行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半固体药基混合法,微量稀释法.结果:部分中药对1种或几种真菌显示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射干、菟丝子、黄连、黄柏、黄芩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高效液相液相色谱仪建立方法并测定复方苦参子洗液中蛇床子素的含量.方法使用Agilent1100,Agilent TC-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70:30,v:v),流速为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322nm.结果蛇床子素浓度在2.38~119m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良好(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精密度及重现性均良好.结论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具有准确、可靠、简单、快速等优点,可用于控制复方苦参子洗液的质量的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芩对小鼠牙周炎血清IgG的影响。方法将48只KM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实验性牙周炎组和黄芩处理组,每组16只。实验性牙周炎组用丝线结扎、接种牙周致病菌及10%葡萄糖喂养法建立小鼠牙周炎模型,并从建模后第5周开始采用蒸馏水灌胃治疗;黄芩处理组建立牙周炎模型同实验性牙周炎组,并从建模后第5周开始采用黄芩灌胃治疗;正常对照组牙周不做任何处理,第5周开始采用蒸馏水灌胃治疗。各组测量牙龈指数;各组分别于建模后第4、6、8、10周处死小鼠各4只,采用摘眼球法取血液并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其血清IgG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性牙周炎组和黄芩处理组在处理后第4、6、8、10周牙龈指数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实验性牙周炎组比较,黄芩处理组在处理后第8、10周牙龈指数均明显降低(均P<0.05)。实验性牙周炎组、黄芩处理组在处理后第4、6、8、10周血清IgG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实验性牙周炎组在处理后第10周血清IgG水平明显低于处理后第4周(P<0.01),黄芩处理组在处理后第6、8、10周血清IgG水平均明显高于实验性牙周炎组(均P<0.01)。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多种方法从大量天然中草药中筛选出一组具有防晒祛色素作用的中草药,为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治疗提供一新途径。方法:首先联合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筛选出一组可能具有防晒祛色素作用的中草药,然后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00 nm-400 nm波长内扫描药物UVA和UVB段紫外吸光度值、蘑菇酪氨酸酶活性抑制法在酶标仪490 nm波长处检测产物吸光度值(A490)和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药物DPPH清除率和DPPH半清除率(IC50)。结果:从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筛选出人参、当归、茯苓、川芎、防风、白术、苡仁、桔梗、槐花、芦荟、黄芩、白芨、栀子、白芷、黄芪共15味中草药。其中槐花、芦荟、白芷UVA吸光度高于对照组(P<0.01),黄芩、槐花、芦荟UVB吸光度高于对照组(P<0.05);芦荟、白术、槐花、茯苓、白芨和人参的酪氨酸酶抑制率较高,而芦荟和白术酪氨酸酶抑制作用较对照组强(P<0.05);上述中药对DPPH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槐花、黄芩DPPH清除率和IC50接近于对照组(P 〉0.05)。最终筛选出人参、茯苓、白术、苡仁、桔梗、黄芪、黄芩、槐花、芦荟和白芨10味中草药。结论:本实验筛选出的10味中草药具有广谱紫外线吸收功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抗自由基氧化作用,可为进一步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实验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巍  李峥  陈锋 《西部医学》2012,24(3):462-464
目的探讨黄芩抑制皮肤瘢痕形成的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选取18只大鼠建立皮肤切除伤增生性瘢痕动物实验模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加入黄芩提取物。在3、7、14天分别检测各组的TGF-β1、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Masson染色观察胶原蛋白聚集水平。结果对照组TGF-β1、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TGF-β1、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受到抑制,升高程度不明显,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胶原蛋白表达明显受到抑制,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异常沉积来影响皮肤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黄连、黄芩和大黄在山西地区对幽门螺杆菌(Hp)的体外抑制杀灭作用。方法对患者进行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后,取患者的胃窦黏膜(距幽门5 cm内)活检组织标本各一块。Hp分离培养[含10%绵羊血及抗生素的哥伦比亚琼脂,经37℃微需氧条件(5%O2、10%CO2、85%N2)培养72 h]。结果 72株Hp临床分离菌株对黄连的药物敏感性:高度敏感48株(66.7%),中度敏感24株(33.3%),低度敏感0株。对黄芩的药物敏感性:高度敏感26株(36%),中度敏感28株(38.9%),低度敏感18株(25.1%)。对大黄的药物敏感性:高度敏感10株(13.9%),中度敏感39株(54.1%),低度敏感23株(32%)。结论黄连、黄芩和大黄对Hp都有一定的抑制杀灭作用,尤以黄连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黄芩苷(baicalin,C21H18O11),是从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s georgi)的干燥根中提取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清热解毒、抑菌抗炎、拮抗钙离子、清除自由基、抗内毒素休克、调节免疫、降压、保肝利胆、抗变态反应和抗脂质过氧化等。近年来,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黄芩苷具有抗纤维化及器官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乌蕨的抗菌作用强度,并将其与黄连、黄芩、穿心莲等进行抗菌活性比较。方法:采用二倍平皿稀释法。结果:乌蕨抗菌作用与黄连、黄芩相近,强于穿心莲。结论:乌蕨是一种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中草药。  相似文献   

17.
吴蕊  许礼发  叶松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8):1008-1010
目的:观察黄连、黄芩等10种常见中药的水提取物与醇提取物对致病性大肠杆菌O86:H2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选取黄连、黄芩、连翘、大黄、大蒜、三颗针、金银花、白头翁、苦参、马齿苋加水煎煮以及加乙醇浸泡热回流提取法,所得溶液倍比稀释,测定对致病性大肠杆菌O86:H2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与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连翘、金银花、大黄几乎无抗致病性大肠杆菌活性,其余7种中药显示出不同的抗菌强度,黄连、大蒜、黄芩抗菌活性较好,其中大蒜与黄连乙醇提取物对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O86:H2的MICs均<1.96 mg/ml,白头翁、三颗针、马齿苋、苦参的抗菌活性次之。结论:黄连、大蒜与黄芩具有一定的抗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可从中药材中开发新一代的抗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黄芩黄精等四种中药抗真菌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试管法对黄芩、黄精、虎仗、大黄等四种中药对六种真菌的抗真菌作用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黄芩MIC为:Tr和Ef为6.25mg/ml,Tg为12.5my/ml,SS为25.omg/ml,Cn为50.0mg/ml;黄精MIC为:Tr、Ef、Tg和SS为50.0mg/ml;虎仗的MIC为:Ef12.5mg/ml,Tg和Tr为25.0mg/ml;大黄为MIC为:Tr50.0mg/ml。  相似文献   

19.
五味子等中草药对肠道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五味子等12种中草药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作用。方法:(1)药物用50%乙醇浸提,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观察抑菌圈的大小;(2)琼脂平板连续稀释法测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mg/m1)。结果:(1)对四种实验菌均具有抑菌作用的药物有5种:五味子、五蓓子、黄莲、黄芩、大黄(抑菌圈直径在13~39mm);(2)对三种细菌具有抑菌作用而对白念珠菌(真菌)无抑菌作用的药物有4种:山楂、秦皮、叶下珠、铁苋(抑菌圈直径在12~40nml);(3)只对白念珠菌具有抑菌作用的药物有知母一种;(4)各药对实验菌的MIC差异较大,对,三种细菌以五味子的MIC最低,为6.25~l0.00mg/ml;对白念珠菌则以黄莲的MIC最低,为5mg/ml。结论:五味子、五蓓子、黄莲、黄岑、大黄对全部实验菌具有抑菌作用;五味子、五蓓子、山楂等9种中草药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具有抑菌作用;黄莲、知母、五蓓子等6种中草药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抑菌作用;其中对肠道致病菌及绿脓杆菌抑菌作用最强的是五味子,抑菌圈最大者达40mm,MIC最低(6.25~10.00mg/m1);对白念珠菌抑菌作用最强的是黄莲,抑菌圈最大(32mm),MIC最低(5mg/m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芩等中草药50%乙醇提取物对小鼠中性粒细胞吞噬白假丝酵母菌的影响.方法:采用BALB/c小鼠体内吞噬实验法,设立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比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中性粒细胞对白假丝酵母菌的吞噬百分数及吞噬指数.结果:(1)吞噬百分数均值及P值:黄芩85.1%、P〈0.01,牡丹皮87.6%、P〈0.01,羌活51.7%、P〈0.05,大黄53.8%、P〈0.05,千里光66.3%、P〈0.05;(2)吞噬指数均值及P值:黄芩2.09、P〈0.05,牡丹皮1.523、P〈0.05;(3)知母、五蓓子、大蒜、茵陈、白花蛇舌草、黄精、补骨脂、金银花、桑枝、海金沙吞噬百分数及吞噬指数的P值均大于0.05.结论:黄芩、牡丹皮、羌活、大黄、千里光具有增强中性粒细胞对白假丝酵母菌的吞噬作用,知母、五蓓子、大蒜、茵陈、白花蛇舌草、黄精、补骨脂、金银花、、桑枝、海金沙对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