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克服肿瘤多药耐药是癌症化疗中的一个重大挑战,基于纳米技术的药物输送系统为药物向肿瘤组织、肿瘤细胞和亚细胞的有效输送提供了条件。纳米载体可通过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刺激响应性靶向等方式增加药物在肿瘤部位的蓄积,克服外排蛋白作用,提高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浓度,控制药物在特定细胞器释放和释放时间以及修复被阻断的细胞凋亡通路,增强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等。作者根据纳米载体制剂实现药物有效输送的方式综述了近几年其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肿瘤微环境为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提供了"肥沃土壤"。当归及其有效活性成分(当归多糖APS,当归内酯ASDL)具有抗肿瘤的药效学基础,能够靶向肿瘤微环境,通过增强免疫器官免疫功能,提升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活性,达到间接抗肿瘤的目的。同时,当归具有抑制肿瘤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减少细胞损伤及阻断和调控肿瘤细胞信息通路等抗肿瘤药理活性,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们对肿瘤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肿瘤的免疫治疗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极大促进了一系列新免疫治疗肿瘤药物的发展。肿瘤免疫治疗是指重新启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消除肿瘤细胞。然而,免疫调节化合物系统传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限制了肿瘤免疫疗法的推广与应用。纳米技术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如靶向性好、不良反应少、稳定性好,各种具有不同理化特性的纳米靶向递送体系被开发出来,以刺激免疫系统实现抗肿瘤治疗。本文就近年来纳米技术联合免疫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免疫治疗在肺癌方面的疗效显著,但发生耐药及复杂的不良反应令人担忧。肿瘤新抗原只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靶向新抗原可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杀伤肿瘤细胞,不会引起自身免疫反应。肿瘤新抗原成为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联合新抗原疗法和其他治疗方式,成为继续利用免疫机制治疗肺癌的新方向。本文对肿瘤新抗原的生物学特征、发展状况及在肺癌中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汇总,旨在为晚期肿瘤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呼胜楠 《重庆医学》2021,50(9):1605-1608
肿瘤睾丸抗原(CTA)是一组肿瘤相关抗原,在不同癌症中均有表达,而在睾丸除外的正常组织中不表达.由于CTA呈现限制性表达模式,并具有引起患者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使CTA成为肿瘤免疫治疗中有应用前景的一类抗原.有研究表明在肝细胞癌(HCC)患者组织和外周血样品中存在CTA的表达,而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均未表达,为CTA成为HCC患者免疫治疗的潜在靶向标志物奠定了基础.本综述旨在探讨CTA有望作为HCC生物标志物和免疫治疗靶点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何宋兵  汪良  张雁云 《医学综述》2005,11(12):1092-1093
肿瘤的免疫监视机制,即宿主免疫系统如何预防肿瘤的发生、发展,这个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最近再度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在小鼠实验中观察到淋巴细胞和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的分子如γ干扰素(IFN-γ)等,一起参与对某些肿瘤的预防;在鉴定大量能被T细胞识别的人类相关或特异性肿瘤抗原,以及在分离肿瘤转移灶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研究中也得到了支持免疫监视的证据。此外,研究发现在某些肿瘤中,T细胞的浸润与患者显著提高的生存率有关。这些均提示免疫治疗或疫苗有望应用于肿瘤的治疗。大量研究已显示荷载肿瘤细胞裂解物、肿瘤抗原蛋白、多肽或DNA的肿瘤疫苗联合注射细胞因子或辅助剂可以产生免疫和临床效应,但这些免疫效应通常较弱,临床上更是很少能达到完全和持久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 draining lymph nodes,TDLNs)是肿瘤抗原首先进入的二级淋巴器官,其作为机体免疫监视的枢纽,是决定肿瘤免疫的关键初始部位。研究表明,在肿瘤进展过程中,肿瘤细胞会通过多种途径驯化淋巴结中的基质细胞和免疫细胞,塑造转移前生态位,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为肿瘤细胞的定植和远处转移提供条件。本文回顾了TDLNs免疫抑制微环境形成的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靶向TDLNs的免疫疗法,旨在为精准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抑制性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是重要的负性免疫调节分子,在机体适应性细胞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表达PD-L1的肿瘤细胞可与T细胞表面受体分子PD-1特异性结合,从而影响T细胞的活化与分化,并抑制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杀伤活性.目前,已有多种靶向PD-1/PD-L1免疫检查点的药物应用于临床,并在不同类型的肿瘤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疗效.本文就PD-1/PD-L1的分子结构、表达特点、上调影响因素,以及其在促进肿瘤生长、免疫逃逸、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吴春林 《医学综述》2009,15(12):1812-1816
肝癌患者迫切需要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免疫治疗因为能够产生清除肿瘤细胞的特异性细胞免疫而受到关注。大量新的肝癌抗原的鉴定促进了肝癌多肽疫苗治疗的发展。目前,一些免疫治疗途径已经应用于肝癌的临床实验,包括细胞因子的注射、过继性免疫治疗、抗原递呈细胞治疗、自体肿瘤细胞疫苗和以甲胎蛋白为基础的多肽疫苗等。这些以免疫为基础的临床实验显示免疫治疗途径引起了肝癌患者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其中一些途径的临床治疗能够抑制肝癌患者的肿瘤复发和促进肝癌患者存活。  相似文献   

10.
肿瘤治疗药物通常存在水溶性差、靶向性低、稳定性差、不易被肿瘤细胞摄取等不足,开发一种理想的药物递送载体仍是肿瘤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具有良好的序列可编程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基于DNA的纳米材料已被广泛用作肿瘤治疗的药物递送载体。大量研究表明,DNA纳米材料可以有效装载肿瘤治疗药物,实现肿瘤组织靶向递送、高效细胞摄取与刺激响应性药物释放。本文从DNA纳米技术的历史与发展入手,例举DNA纳米材料作为药物递送载体在化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和光动力疗法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该领域其他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已成为青少年人群中导致癌相关死亡的首要疾病。但由于其早期高发的肺转移率以及广泛的对化疗药物耐药性问题,骨肉瘤在临床上的治疗仍存在巨大挑战。目前,骨肉瘤的早期诊断及基因治疗已经在国内外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外泌体(exosomes)在骨肉瘤中的诊断治疗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外泌体是一种可由多种活细胞分泌的纳米级(40~100 nm)微囊泡,它具有传递mRNA、miRNA、DNA和蛋白质等各种信息和功能性物质的功能。它可由多种活性细胞产生和分泌,存在于多种体液和细胞间液中。由于其特殊的存在和传递形式以及所搭载的信息和物质,因此,骨肉瘤来源的外泌体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促进骨肉瘤的发生、侵袭转移、耐药性及免疫逃逸。利用这些特点,外泌体可被人为搭载靶向药物或治疗性基因等物质,或通过多种方式对其分泌和释放进行调控来治疗多种肿瘤。近年来,关于外泌体在骨肉瘤方面作用和应用的研究成为热点,但仍停留在基础研究且尚未在临床的诊断及治疗中进行应用。本文旨在对外泌体在骨肉瘤侵袭转移及耐药性上的作用机理、临床诊断、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望有助于为利用外泌体诊断、治疗和改善骨肉瘤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它是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γ-干扰素(interferon,IFN)和CD3单克隆抗体等诱导而成的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由于该种细胞同时表达CD3和CD56两种膜蛋白分子,故又称为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样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所知抗原递呈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可有效的刺激幼稚T细胞活化和诱导特异性的抗原免疫反应,从而将先天和获得性免疫有机联系在一起,是免疫反应的始动者。本文就CIK、DC及DC-CIK细胞免疫治疗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四君子汤为补脾益气的经典方,亦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中药复方,目前有许多关于四君子汤及加味方在临床抗肿瘤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和发现。临床研究方面,主要报道了对恶性肿瘤的防治作用及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对化疗耐药的作用;基础研究方面,多从预防肿瘤发生、抑制肿瘤生长,以及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转移、提高荷瘤动物免疫功能、缓解肿瘤恶病质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缺氧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由肿瘤组织供氧与耗氧的不平衡引起。缺氧状态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如会引发耐药、放疗抵抗,因此也一直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主要障碍之一。同时肿瘤微环境内独有的缺氧的特点使得缺氧成为肿瘤治疗的有效靶点。纳米技术具有靶向性高、组织相容性好等特性,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缺氧微环境在肿瘤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光动力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面的新型纳米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靶向肿瘤微环境(TME)免疫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在肿瘤恶性进展、免疫逃逸和治疗抵抗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TME特点开发安全有效的免疫疗法是目前抗肿瘤技术研究的热点,同时个体化TME特征作为免疫治疗耐受的主因,有待发掘合理的适用人群和联合治疗方案,以便优化现有的免疫治疗策略。本文对TME特征、免疫状态及肿瘤免疫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深入理解多元化的TME和免疫策略,为个体的精准化免疫治疗提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肾细胞癌(RCC)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远处转移是晚期肾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靶向药物的问世大大改善了晚期肾癌患者的预后,但几乎所有患者最终都会产生耐药。近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问世,基于肿瘤微环境(TME)的免疫治疗展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人们对TME认识的深入让晚期肾癌生物治疗方式发生了转变,使得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策略在晚期肾癌治疗领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本文对肾癌TME的特点以及基于TME的潜在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医学技术的进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但后期化疗产生的耐药导致很多患者在短期内复发或转移。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 )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对癌细胞的多重影响作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TAMs具有高度可塑性,不同刺激后可极化为经典活化的促炎性巨噬细胞(M1型)和替代活化的免疫抑制巨噬细胞(M2型),M1和M2型巨噬细胞是TAMs功能表现的两个极端。M2型TAMs和乳腺癌的生长、耐药及预后密切相关,探索促进巨噬细胞向M2方向极化的机制有助于发现乳腺癌新的免疫治疗靶点,选择性控制TAMs亚型转换可能有助于加强化疗效果。本文对极化巨噬细胞的主要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进行阐述,旨在为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摘要】机体中偶然出现的肿瘤细胞可被免疫细胞所识别,并作为异物而加以清除,但肿瘤在机体的免疫监视下仍能产生、发展和转移,表明肿瘤具有免疫逃逸的能力。本文综述了肿瘤免疫过程中肿瘤抗原表达、识别、加工、递呈、T细胞增殖、活化和分化以及免疫效应的产生等一系列环节中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不成熟的造血细胞在骨髓内聚集、不断扩增并抑制造血的一类疾病,其核心治疗方案近30年基本保持不变,但疾病的预后及生存率仍不理想。然而,目前针对机体免疫机制的研究使得免疫治疗得到不断完善,因此免疫治疗可能成为今后治疗AML的有效方案,为该病的预后及生存率提供了新的武器。免疫治疗的执行方案包括: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基因工程T细胞、单克隆抗体等)等多种途径,通过不同机制杀伤肿瘤细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AML最有效的治疗,通过免疫介导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根除白血病细胞,能有效预防AML复发。移植技术和单倍体移植模式进展使得“人人都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如基因工程T细胞(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单克隆抗体、新型双特异性单抗,能特异性杀伤表达特殊抗原的白血病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将成为AML免疫治疗的新策略。其他如自然杀伤细胞,结合NK细胞治疗可安全、有效降低AML复发风险,此外,增强NK细胞活性可能是今后最佳的白血病治疗方案。虽然现在仍然有部分方案尚处于研究阶段,但免疫治疗将成为今后治疗AML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对目前AML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及相关分子学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易转移。与化学药物相比,中药的毒副作用较小,并可通过多靶点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构建纳米给药系统可以提高中药活性成分向乳腺癌和转移灶的递送效率,提高疗效,并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以紫杉醇(PTX)为例,探讨抗乳腺癌中药纳米给药系统的构建策略及相关研究进展,构建策略包括主动靶向策略、肿瘤微环境响应策略、制备药物纳米晶提高载药量策略、仿生化策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