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卒中危险因素暴露和聚集对脑血管血流动力学(CVHI)检测各指标及总积分的影响.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南汇区40岁及以上的人群11 651例,进行卒中危险因素的调查,检测CVHI指标,对检测指标进行积分,分析不同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水平间CVHI各检测指标和总积分的差异.结果:无危险因素暴露、单因素、2因素和多因素组的CVHI总积分分别为(84.3±22.1)、(67.4±28.5)、(66.1±29.3)、(61.5±29.9),随着危险因素的暴露和聚集程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在CVHI各检测指标中,平均血流速度(Vmean)、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以及舒张压与临界压的差值(DP)等反映脑血流指标的测定值随着危险因素的暴露和聚集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而脉搏波速(WV)、外周阻力(RV)、特异性阻抗(Zcv)、动态阻力(DR)、临界压水平(CP)等反映血管功能的指标则呈显著升高趋势.卒中危险因素聚集和CVHI受年龄因素影响,男性危险因素的暴露和聚集程度高于女性.结论:危险因素暴露和聚集与CVHI变化及其总积分降低密切相关,CVHI积分可能是综合评估卒中风险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卒中危险因素聚集对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卒中危险因素聚集对脑血管血流动力学(CVHD)检测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东北等地区35岁及以上的人群25355例进行卒中危险因素调查,检测CVHD指标,对检测指标进行积分,分析卒中危险因素对CVHD各检测指标和总积分的影响。结果 卒中危险因素聚集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随着危险因素聚集的增加,CVHD积分的异常发生率显上升,中位数则显下降;在CVHD各检测指标中,随着危险因素的聚集,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呈显下降趋势,而脉搏波速、外周阻力、特异性阻抗、动态阻力、临界压水平以及舒张压与临界压的差值则呈显升高趋势。结论 不同年龄和性别间卒中危险因素聚集的程度有所有同,危险因素的聚集对CVHD总积分和各项检测指标均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探讨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者与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以更好地做到一级预防。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月军工医院门诊患者至少具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烟酒史、肥胖和卒中家族史等危险因素之一,并用多普勒探头和压力传感探头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进行颈动脉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和危险因素的调查,按知情同意的原则,选择血流动力学积分值(CVHI)<75分共2000例,每一名患者自就诊之日起共随诊4年(最后一名患者随诊期限至2012年1月),终点事件脑卒中,脱落105例。结果:脑卒中的发病风险随CVHI分值的降低而明显增加(P<0.001),且CVHI分值越低出现脑卒中事件越早;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烟酒史与脑卒中关系密切(P<0.05),尤其以高血压为著(P<0.001)。结论:CVHI分值降低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常见危险因素与脑卒中关系极为密切,尤其以高血压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211例卒中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布和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卒中患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D)的人群分布和临床变化特征。方法 选择上海市南汇区经CT或MR确诊卒中患211例,进行CVHD检测,并根据各检测指标的权重进行积分,分析和描述卒中患CVHD积分和各检测指标的人群分布和临床变化特征。结果 卒中患CVHD积分的年龄和性别分布存在显差异(P<0.01),积分值明显降低,中位数为45.50分,有79.1%患的积分值低于正常界限(75分);各单项检测指标也存在年龄、性别分布差异,与正常人男性70岁年龄组CVHD测定值比较,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以及舒张压与临界压的差值显降低,而脉搏波速、外周阻力、特异性阻抗、动态阻力以及临界压水平显升高(P<0.01)。结论 卒中患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年龄和性别分布差异,主要特征是总积分值降低,反映血流量和血流速度的指标降低和反映血管弹性及外周阻力的指标升高。  相似文献   

5.
汪晓红  黎艳 《海南医学》2014,(20):2993-299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的变化,并分析其发生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对照,选取本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对照组为本院其他科室同年龄段的非糖尿病患者9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CVHI各项检测指标及总分的差异,并对合并脑血管疾病与未合并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的左右侧脑平均脑血流速度(Vmean)、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脉搏波波速(WV)、特异性阻抗(Zcv)、外周阻力(RV)、动态阻力(DR)和临界压水平(CP)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CVHI总积分中位数为85分,大于75分者53例,对照组患者总积分中位数为95分,大于75分者7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的CVHI总积分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4.148,P=0.003);合并脑血管病与未合并脑血管病的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吸烟史、高血压、空腹血糖水平(FPG)浓度、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肌酐(Cr)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病程和FPG浓度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P=0.025,95%CI (0.281,4.102);OR=0.809,P=0.006,95%CI (0.142,1.072)]。结论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能够反映出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的脑血管病变和功能异常,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防治脑血管疾病的观察指标,而控制病程和FPG浓度可能是降低糖尿病患者患脑血管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赛英  陆梅佳  吴都 《浙江医学》2016,38(17):1423-1426
目的不同心血管危险因素暴露对老年人群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CVHI)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不同批次疗休养的老年人620例,60~70岁75例,71~80岁55例,81~90岁442例,91岁以上48例。对入选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检测CVHI并进行积分,分析不同数量危险因素暴露下CVHI及积分的差异。结果(1)71~80岁和81~90岁年龄组CVHI积分在不同心血管危险因素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81~90岁年龄组的CVHI异常率(CVHI积分<75)随着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暴露与聚集呈上升趋势(P<0.01),同时该组老年人群的Vmean、Vmin的测定值随着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多呈下降趋势,脉搏波速度(Pwv)、特性阻抗(Zcv)、外周阻力(RV)、动态阻力(DR)、压差(DP)测定值随着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多呈升高趋势(均P<0.01)。结论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脑血管功能受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尤其是81~90岁老年人群的CVHI积分变化更为突出。老年人群危险因素暴露和聚集与CVHI变化及其总积分降低密切相关,CVHI可以作为老年人群卒中风险评估和干预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脑卒中高危人群筛选与脑安胶囊重点干预对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的影响。方法 1999年3月,选择南汇区35岁以上人群中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和脑血管功能积分异常的高危个体,在指导危险因素治疗和控制的基础上,给予脑安胶囊进行重点干预,1年后复查CVHI,对5413例高危个体干预前、后的CVHI进行比较。结果 脑安胶囊干预后左、右侧的Vmax,Vmin,Vmean和CP显升高,而RV和Zcv显降低。其中Vmin的提高幅度为19.1%和22.2%,脑血管功能积分的中位数从40分上升至57分。结论 筛选出高危人群,采取脑安胶囊重点干预,CVHI和脑血管功能积分显改善,干预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卒中高危人群筛检—干预”一级预防策略3年实施效果。方法 在上海市南汇区选择35岁及以上具有卒中危险因素暴露的52174例个体进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检测,实施健康教育和指导控制卒中危险因素等一般干预措施。18271例CVHI积分值低于70分的高危个体中,10313例接受脑安胶囊重点干预,其他作为对照组。随访观察3年干预效果。结果 男性脑安胶囊重点干预组和一般干预组的卒中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598.1/10万和3485.3/10万(P=0.000),相对危险度(RR)为0.47(0.33~0.66);女性卒中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248.0/10万和3236.8/10万(P=0.000),,RR为0.39(0.31~0.51)。结论 以脑安胶囊作为重点干预措施,能显降低卒中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上海市南汇区祝桥、宣桥、三灶三镇“筛检~高危人群干预策略”的卒中干预1年实施效果。方法1999年初对上海市南汇区三镇35岁及以是人口共36944人进行卒中现况调查,对面询的35147人中具有卒中危险因素暴露的8067人实施健康教育和指导控制卒中危险因素等一般干预措施,其中6424人进行CVHI检测,对CVHI积分值低于70分者共3076例的高危个体在一般干预的基础上给予脑安胶囊重点干预,随访卒中发病。结果干预1年后,健康教育组575例,双侧VI和DP指标最为敏感有显著提高:重点干预组833例,CVHI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结论CVHI作为一个有效的检测手段用于筛检高危人群能显著降低卒中发病风险,且脑安胶囊作为重点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CVHI积分并降低卒中发病风险,干预措施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卒中预防策略实施过程中影响卒中发病的主要因素. 方法:在干预队列人群中,采取12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随访期间(1999~2001年)发生卒中的患者402例为病例组,选取未发生卒中的高危患者804例为对照组.比较病例和对照组间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CVHI)的差异,对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CVHI积分均值分别为(31.85±20.01)分和(40.41±18.99)分(P<0.001),且与卒中发病具有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是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服用重点干预药物是保护因素,其优势比OR(95%CI)分别为2.43(1.25,4.84)和0.43(0.33,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被筛选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依然是高血压病史、服用重点干预药物和CVHI积分筛检.结论:影响卒中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和CVHI积分降低的程度,服用重点干预药物可显著降低卒中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erebrovascular hemodynamic index,CVHI)积分值与亚临床动脉硬化指 标的相关性。方法: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27 184名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回归分析CVHI 积分值、改良版弗莱明翰评分量表(framingham stroke profile,FSP)和国人心脑血管缺血疾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ICVD)量表的相关性;对其中11 580名受检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CVHI积分值与臂踝脉搏波 传导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CIMT)的相关性分析;对其中9 860名受检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CVHI积分值与尿微量白蛋白及胱抑素 C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CVHI积分值<75分的人数占总体检人数的12.98%;CVHI积分值与改良版FSP分值呈 负相关(r=–0.484,P<0.01),与ICVD量表分值亦呈负相关(r=–0.45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baPWV,颈 动脉斑块,尿微量白蛋白及胱抑素C是CVHI积分值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VHI积分值与改良版FSP和ICVD量表、 亚临床动脉硬化相关指标(baPWV,颈动脉斑块,尿微量白蛋白及胱抑素C)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推荐将其作为脑卒 中零级预防和一级预防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光明社区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农村社区年龄≥40岁人群脑卒中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方法按现况调查设计,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奉贤区光明社区年龄≥40岁人群,进行一般情况、脑卒中患病及常见危险因素调查,描述脑卒中患病率、患病类型及危险因素的分布特征。结果男性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家族史、脑卒中家族史、超重或肥胖等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为31.74%、6.09%、1.16%、3.22%、17.64%和29.68%;女性分别为32.76%、9.22%、1.55%、3.84%、19.22%和29.44%;脑卒中标准化患病率为1167.3/10万,男性脑卒中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脑梗死和未分型脑卒中的构成比分别为22.7%、10.6%、53.0%和13.6%。结论光明社区年龄≥40岁人群的脑卒中标准化患病率为1167.3/10万,危险因素暴露率以高血压病最高,临床类型以脑梗死最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rain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B-FABP)增高的缺血性卒中(ischemicstroke,IS)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纳入我院85例IS患者,且均证实B-FABP水平〉11μg/L,同时随机抽取90例B-FABP未增高的IS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B-FABP水平。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男性、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TG、TC、LDL-C与IS患者B-FABP增高呈正相关(P〈0.05);HDL-C与IS患者B-FABP增高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是IS患者B-FABP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IS患者B-FABP增高的保护因素。结论 IS患者B-FABP水平受高血压、糖尿病及HDL-C的影响,对该类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能降低IS的发生率、复发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伴同型半胱氨酸(Hcy)增高的缺血性卒中患者(I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纳入80例经头颅MRI/CT证实的且Hcy水平>20μmol/L的IS患者,同时随机抽取138例不伴Hcy增高的IS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记录IS的传统危险因素。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伴Hcy增高的I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生活规律及高密度脂蛋白(HDL)与伴Hcy增高的IS患者呈负相关(P<0.05);男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家族卒中病史、冠心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入院首次收缩压、C反应蛋白(CRP)及LDL与之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CRP及LDL是伴Hcy增高的I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生活规律是伴Hcy增高的IS患者的保护因素。结论:伴Hcy增高的IS患者的保护因素是生活规律,其独立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CRP及LDL,对该类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及分布特点,为针对性地进行危险因素综合性社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5年6—7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某社区40岁及以上的具有本市户籍的常住居民1 142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 结果 853人被评估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占总人数的74.7%。8项危险因素的暴露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80.7%)、体育锻炼很少(68.5%)、血脂异常(60.1%)、脑卒中家族史(45.7%)、糖尿病(38.2%)、明显超重(25.9%)、吸烟(23.3%)、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13.5%)。女性高危人群的血脂异常的暴露率高于男性,男性高危人群的吸烟率高于女性。高血压、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糖尿病的暴露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40~49岁和50~59岁年龄段人群的吸烟率和脑卒中家族史暴露率相对于其他年龄段更为突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体育锻炼、睡眠障碍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脑卒中的发病存在回归关系(P<0.05)。 结论 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暴露率处于较高水平。基于社区开展脑卒中危险因素防控,重点加强血压、血糖和血脂的管理,改变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社区脑卒中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脑卒中发病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130例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纳入145例仅有冠心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抽取空腹肘正中静脉血2 ml检测血清Hcy,分析血清Hcy水平对冠心病患者脑卒中发病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体重指数≥25 kg/m2、冠心病年限患者多于对照组,Hcy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Hcy及LDL-C水平增高是冠心病患者脑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P <0.05)。冠心病患者中Hcy四分位水平最高组(>15.77μg/ml)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最低组(<10.33μg/ml)的1.84倍(P =0.024),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后,发生风险仍存在,■为1.74倍(P =0.045)。结论  血清Hcy水平升高是冠心病患者脑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且随血清Hcy水平升高其发生风险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达标状况、影响因素及其合并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门诊高血压患者,记录年龄、性别、血压水平、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体重指数、吸烟史、血生化指标、相关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疾病等.结果:100例门诊高血压患者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分别为100%、32%.6种常用的降压药物中应...  相似文献   

18.
背景 目前80岁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比例普遍偏低,这类人群的抗凝实际情况与指南存在较大差距,抗凝方案的选择缺乏临床证据。目的 调查80岁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凝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情况。方法 从HIS系统筛选2016年9月-2018年9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首次诊断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或既往诊断但未进行抗凝治疗的80岁以上患者5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抗凝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华法林组、利伐沙班组、达比加群酯组、不抗凝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房颤动类型(持续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永久性心房颤动)、缺血性脑卒中史、出血史、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卒中风险评分(CHA2DS2-VASc评分)、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评分)、抗凝治疗时间、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情况、不良反应(出血事件、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等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出现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 516例患者中接受抗凝治疗137例(26.6%),其中口服华法林21例(4.1%)、口服利伐沙班67例(13.0%)、口服达比加群酯49例(9.5%);不抗凝治疗患者379例(73.5%),其中应用单药抗血小板266例(51.6%)、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53例(10.3%)、未应用抗血小板药物60例(11.6%)。4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病、心力衰竭、COPD)、缺血性脑卒中史、出血史、eGFR、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出血(轻度、中度、严重)、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利伐沙班组、达比加群酯组抗凝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A2DS2-VASc评分、抗凝治疗方案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P<0.05),抗凝治疗方案是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HAS-BLED评分是患者发生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80岁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比例较低。不抗凝治疗(包括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增加了患者死亡、缺血性卒中风险,而华法林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相比同样安全有效,未增加出血及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9.
Diabetes and the risk of stroke. The Honolulu Heart Program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 D Abbott  R P Donahue  S W MacMahon  D M Reed  K Yano 《JAMA》1987,257(7):949-952
From 1965 to 1968, the Honolulu Heart Program began following up a cohort of men in a prospective stud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For this report, we examined the 12-year risk of stroke in 690 diabetic and 6908 nondiabetic subjects fre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a history of stroke at study entry. In 12 years of follow-up, 62.3 per 1000 diabetic men and 32.7 per 1000 nondiabetic men experienced a stroke. The relative risk of thromboembolic stroke for those with diabetes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diabetes was 2.0 (95% confidence limits, 1.4 to 3.0). Although diabetes wa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an atherogenic risk profile,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complicat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other risk factors failed to diminish the effect of diabetes on stroke. Among those without diabetes, the relative risk of thromboembolic stroke for those at the 80th percentile of serum glucose level compared with those at the 20th percentile (199 vs 115 mg/dL [11.0 vs 6.4 mmol/L]) was 1.4 (95% confidence limits, 1.1 to 1.8). In the nondiabetic sample, the relative risk of thromboembolic stroke for those with glucosuria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glucosuria was 2.7 (95% confidence limits, 1.6 to 4.5). There was no association between diabetes, or measures of glucose intolerance, and hemorrhagic stroke. We conclude that diabetes, even in a possibly undiagnosed subset of hyperglycemic individuals, imparts an additional independent risk of stroke unexplained by clinically measured risk fa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