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建立稳定的受体肝纤维化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方法采用肝纤维化的SD大鼠,行56.3%比例的小体积肝移植12例,95.8%比例的全肝移植12例。结果成功构建了受体肝纤维化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受体肝纤维化大鼠的全肝移植组术后24 h肝功能、7 d生存率明显优于小体积肝移植组(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受体肝纤维化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可作为相关研究的有效动物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全血供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单人直视以"二袖套"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为基础,将供体的肝固有动脉和受体的肝固有动脉行套入式微血管吻合重建肝动脉血供.结果:20例肝移植大鼠,2 d存活率95%(19/20);1周存活率80%(16/20);1个月存活率70%(14/20).结论:单人直视下采用二袖套法加套入式微血管吻合重建肝动脉血供的方法可建立稳定的大鼠全血供原位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3.
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技术改进及肝再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并初步观察移植后肝脏再生的情况。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无肝期(17.0±3.5)min。分别称取供、受体肝脏重量及供肝重量。术后1、4、7天处死大鼠,称取肝脏重量并取肝组织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1周存活率85%。术后7天时受体肝脏重量已恢复至术前水平。组织学检查术后4、7天的肝组织可见二倍体及多倍体的肝细胞。结论:通过技术改进,提高了该模型建立的稳定性。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供肝仍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4.
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技巧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外科技巧. 方法:在Kamada二袖套法基础上,着重对供肝分离、灌注、肝上下腔静脉切取,肝上下腔静脉吻合,袖套和胆道处理等手术方法作了进一步改进. 结果:共建立4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手术成功率80%,7d存活率达70%. 结论:在娴熟细致的外科操作基础上进一步缩短无肝期,可顺利完成大鼠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技术改进.方法:选取体质量相近的SD大鼠作为供受体,分别用Kamada"二袖套法"和改良"二袖套法"(改良的方法包括:提高肝上下腔静脉的吻合质量、改进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套管的吻合及胆总管的重建等)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比较两组在总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受体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成功率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分别是78.9%(71/90)和91.7%(55/60)(P<0.05),而两组在总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受体手术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是一种简单﹑易行﹑稳定的肝移植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6.
改良"二袖套法"制备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在Kamada等用袖套法吻合血管的基础上,采取肝上、下腔静脉缝合的二袖套方法,根据不同实验目的在3个月中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共62只。结果:切取供肝时间平均32min,修肝时间平均12min,无肝期平均18min。手术成功率提高到90%。结论:应用二袖套法制作的实验模型稳定,可作为肝移植实验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张伯  钱海鑫  秦磊 《当代医学》2010,16(10):15-16
目的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实验150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存活率。结果受体平均无肝期为13分钟,受体手术时间45分钟,24小时存活率97%,两周存活率为90%。结论改良二袖套管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术操作简便,具有无肝期短,手术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提高了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方法 采用雄性SD大鼠,二袖套法行全肝移植和部分肝移植,分析手术情况和术后存活情况.结果 全肝移植组和部分肝移植组2天存活率分别为88%(22/25)和68%(17/25);1周存活率分别为80%(20/25)和52%(13/25).结论 大鼠部分肝移植是目前研究活体肝移植和劈离式肝移植肝再生的理想模型,本研究采用改良方法成功建立了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肝移植模型稳定建立的手术技巧及其经验总结。方法:通过改良Kamada"二袖套"法,对两组(预实验组60对,实验组60对)SD大鼠施行原位肝移植,以术后老鼠存活24 h为大鼠建模成功标准。结果:预实验组成功建立肝大鼠肝移植模型10只,3 d成活率90%,7 d成活率70%。实验组成功建立肝大鼠肝移植模型50只,3 d成活率100%,7 d成活率90%。结论:大鼠肝移植模型的稳定建立难点在于肝上上腔静脉的吻合,关键在于无肝期的缩短。  相似文献   

10.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术中显微外科的最佳操作方法,分析术后死亡原因及远期胆道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保留膈肌环。结果共建立13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手术成功率91.5%(119/130),7d存活率达83.2%(99/119),3个月生存率77.3%(92/119)。结论应用改良的“二袖套法”建立稳定的大鼠肝移植模型需要轻柔细致的显微手术操作,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保留膈肌环可降低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二袖套法建立稳定大鼠原位全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方法:用二袖套法进行了50例原位大鼠全肝移植术。结果:受体无肝期时间平均为17min,术后24h存活率为90%,1周存活率为50%。结论:自制血管袖套和取肝修肝方法的改进,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大鼠肠外营养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稳定的肝移植大鼠全肠外营养(TPN)模型.方法以二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并采用改制的代谢笼及输液保护架,术后6 h从右颈外静脉给予含中长链脂肪乳剂的TPN,观察其大体情况及7 d存活率、肝功能、移植肝组织学改变.结果 30例肝移植大鼠TPN支持后7 d存活率86.7%(26/30),光镜检查肝细胞无坏死,电镜检查线粒体结构完整.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大鼠肝移植TPN模型稳定、重复性好、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3.
稳定大鼠肝移植模型的规范及移植肝灌注方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稳定模型的规范和提高成功率的措施,比较经门静脉灌注和经腹主动脉灌注对移植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手术显微镜下,用改良的二袖套法进行10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并依据灌注方式分组:经门静脉灌注和经腹主动脉灌注组(n=50)。检测术后肝功能,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术后生存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组织病理学表现相同。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49/50)和96%(48/50),3月存活率分别为93.5%(29/31)和93.3%(28/30),术后肝功能、手术成功率和3月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供肝经门静脉灌注和经腹主动脉灌注均可采用,应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肝移植模型。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规范细致的手术操作、缩短无肝期时间是提高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两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大鼠肝脏移植模型。方法采用改进的“二套管法”对190只大鼠进行原位肝脏移植手术。结果切取供肝的时间平均为32min,修肝时间为13.5min,无肝期为17min,手术成功率达到91.7%。结论改进后的肝脏移植模型操作相对简单易学,可重复性好,模型稳定,可作为肝脏移植实验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三袖套法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德盛  李开宗 《医学争鸣》1998,19(2):169-171
目的:建立简便实用的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方法:切除供体大鼠肝脏体积的68%后移植给受体大鼠,用袖套法吻合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及肝下下腔静脉。结果:共施行减体积肝移植手术36例,术后24h存活率91.7%,7d存活率58.3%,7d移植肝重量达原受体大鼠肝脏的78.7%,14d,21d分别达到101.6%与102.1%,结论:三袖套法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操作简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是一种理想的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的围手术期处理的特点。方法 在Kamada用“二袖套法”吻合血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供体改经腹主动脉进行肝脏冷灌注,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吻合法。结果 共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360次,手术成功率为91.3%。非干预组中同系移植大鼠1周存活率为86.5%,3个月存活率达80.7%。结论 积极手术前准备,手术中熟悉步骤、主动配合、手术后耐心细致护理、密切观察、可以保证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动物的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大鼠肝移植技术改进及免疫排斥初步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对大鼠肝移植模型进行技术改进,并观察将SD大鼠肝脏移植至Wistar大鼠时免疫斥发生的规律,方法:将“二袖套法”肝称植技术在袖套管制作,受体麻醉,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及肝下下腔静脉吻合等方面进行,行供肝取自SD大鼠的Wistar大鼠肝移植30例,并随机分为环孢霉素(CsA,2mg/kg,术后第1天至第7天皮下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移植术后免疫排斥情况,结果: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6.5-10.0mg/kg,术后第1天到第7天皮下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移植术后免疫排斥情况,结果: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6.5-10.0min,无肝期为8.5-12.0min,93%以上的移植大鼠生存超过7天,对照组大鼠术后9-13天全部死亡,组织病理学提示有典型的免疫排斥,而CsAI治疗组到目前为止生存良好,结论:对大鼠肝移技术进行了可明显提高移植大鼠的生存率,SD大鼠移植对Wistar大鼠的肝移植组合为高排异组合,是较理想的研究肝移植排斥及移植免疫耐受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的大鼠肝肠联合整体移植模型,并研究移植肝是否对移植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方法肝肠联合移植在切取移植物后,利用供体胸段下腔静脉在门静脉侧壁建立一袖套,并安置套管.受体手术时,将此门静咏侧壁袖套与受体门静脉残端套管法吻合.供体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右肾动脉吻合.免疫保护作用通过术后病理学检查评估.结果本法使受体手术无肝期与Kamada双套管法肝移植无肝期相同,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手术成功率高.术后肝肠联合移植组排斥反应程度较小肠移植组轻.结论用本方法建立大鼠肝肠联合移植模型是可行的.肝肠联合移植时肝对小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新型肝肠联合移植大鼠模型,并研究移植肝是否对移植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方法:肝肠联合移植切取移植物时,保留门静脉完整性,利用供体胸段下腔静脉在门静脉侧壁上建立~袖套,并安置套管。受体手术时,将此袖套与受体门静脉残端套管法吻合。动脉重建通过供体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右肾动脉端端吻合。免疫保护作用通过术后病理学检查评估。结果:用此法建立肝肠联合移植大鼠模型手术无肝期显著缩短,与Kamada双套管法肝移植无肝期相同,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手术成功率高。术后7、14天异基因小肠移植组出现重度排斥反应,而肝肠联合移植组仅表现为中度排斥。结论:用该方法建立一期大鼠肝肠联合移植模型方便可行,且成功率高。肝肠联合移植时移植肝对移植小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华  杨定华  彭民浩 《郧阳医学院学报》2007,26(4):193-195,F0002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建立二套袖法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无任何处理;CoPP处理组,供肝收获前24h供体腹腔注射HO-1诱导剂CoPP5mg/kg。;ZnPP处理组,腹腔注射抑制剂ZnPP20mg/kg。移植后第三天检测肝脏移植物肝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脏移植物HO-1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凋亡变化。以Suzuki标准评分来反映肝脏移植物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结果:①CoPP组ALT,AST较对照组和ZnPP组明显降低(P<0.01)。②HO-1表达:CoPP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③移植物凋亡阳性细胞百分率:CoPP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ZnPP组(P<0.05)。④肝脏移植物病理变化:CoPP组和与对照组,ZnPP组比较,炎症细胞浸润少,肝细胞损伤轻。肝脏移植物Suzuki评分,CoPP组(0.76±0.59)明显低于对照组(1.32±0.74)与ZnPP组(1.80±0.70),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O-1对肝脏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炎症与抗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