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目的:分析两头尖中油脂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质联用测定法.结果:分离鉴定出50个化合物,占流出物总量的87.50%,两头尖脂肪油成分中主要为脂肪酸及其酯占75.29%(不饱和脂肪酸占26.88%,酸酯11.1%,饱和脂肪酸占20.57%,酸酯占16.74%).结论:亚油酸相对含量达26.88%,其次软脂肪酸16.33%,两头尖中油脂类化合物含有药理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辣蓼全草的脂肪酸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从辣蓼中提取脂溶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其化学成分。结果:从辣蓼中分离鉴定了16个脂肪酸成分、2个甾类成分和1个植醇,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92..95%。结论:辣蓼所含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主要脂肪酸是油酸、亚油酸、棕榈酸。  相似文献   

3.
白芥子中脂溶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日葵  林一星 《重庆医学》2012,41(26):2749-2750
目的分析和鉴定白芥子中脂肪酸及其他脂溶性成分。方法将白芥子粉碎后过40目筛,用石油醚(60~90℃)回流提取,提取液经浓缩后进行甲酯化,并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脂肪酸及其他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白芥子石油醚提取物中检测出23种物质,鉴定出其中的18种脂肪酸和5种非脂肪酸成分。主要脂肪酸成分为:芥酸(45.93%)、油酸(23.66%)、亚油酸(9.72%)和顺-11-二十碳烯酸(4.81%),以及少见的脂肪酸2-己烷基环丙烷癸酸和2-己烷基环丙烷辛酸。结论白芥子中不饱和脂肪酸为其主要成分,主要为芥酸、油酸、亚油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取鉴定紫丁香种子中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从紫丁香中提取脂溶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其化学成分。结果:从紫丁香中分离鉴定了13个脂肪酸成分和1个甾类成分,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79.5%。主要为亚油酸(36.41%)、油酸(15.93%)、棕榈酸(7.07%)、硬脂酸(5.16%)、花生酸(2.15%)和(3β,5α,24S)-豆甾-7-烯-3-醇(9.93%)。结论:紫丁香所含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主要脂肪酸是亚油酸和油酸。  相似文献   

5.
蒲葵子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蒲葵子脂肪酸成分.方法:蒲葵子药材采用石油醚(60~90℃)回流提取,提取液经浓缩后进行甲酯化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法对蒲葵子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蒲葵子中共检测出11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52.28%.结论:该结果有助于对蒲葵子的深入研究,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6.
广玉兰果实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广玉兰果实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从广玉兰果实中提取脂溶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其化学成分.结果:从广玉兰中分离鉴定了12个脂肪酸成分和4个甾醇类成分,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90.66%.主要为油酸(23.41%)、亚油酸(22.68%)、棕榈酸(16.29%)、硬脂酸(5.69%)、9,19-环羊毛甾-24-烯-3-醇(5.31%)、(3β)-9,19-环羊毛甾-24-烯-3-醇(1.06%)、(3β)-8,24-羊毛甾二烯-3-醇(8.89%)和22,23-二氢豆甾醇(2.24%).结论:广玉兰果实中所含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主要脂肪酸是油酸和亚油酸.  相似文献   

7.
延胡索炮制前后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炮制前后延胡索中的脂溶性成分含量及其成分的变化。方法: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脂溶性成分,用2%硫酸-甲醇在70℃下甲酯化,用GC-MS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其组成和含量。结果:从延胡索中得到7种脂肪酸,含量为81.685%,含量较高的为反亚油酸(45.881%)和十六酸(12.437%);而从醋制延胡索中也得到7种脂肪酸,含量为59.505%,含量较高的为反亚油酸(22.296%)、二十二酸(10.004%)和(Z)-9-十八烯酸(9.692%)。结论:炮制前后的延胡索中脂溶性成分主要是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优势;未炮制和炮制延胡索的脂溶性成分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其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郭玲  何萌  林连波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205-1206
目的研究地杨桃(Sebastiania chamaelea)全草的酯类化学成分,为系统研究地杨桃的化学成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地杨桃乙醇浸膏苯洗脱流份的酯类成分进行分离,经质谱库图谱对照,鉴定其化学成分,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份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并鉴定出13种酯类成分,其化合物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含量最高,占总量58.76%。高级脂肪酸酯占总量的40.09%,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酯为28.83%。结论以GC—MS法能检测地杨桃全草的酯类化学成份,为研究其应用价值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桃金娘根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乙酸乙酯吸收提取到的桃金娘根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分析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确定了27种桃金娘根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6.8%。结论桃金娘根挥发性成分中主要含有脂肪酸及烯醇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半夏药材中脂肪酸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研究半夏药材中的脂肪酸成分。方法 对半夏药材的甲酯化样品进行GC-MS分析,质谱图用NBS谱库检索,鉴定各种脂肪酸,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发现半夏药材中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结论 半夏药材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49.152%。其中亚油酸占37.096%。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山药饮片无硫加工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正交设计等方法,确定最佳护色液.通过对山药多酚氧化酶性质的研究,综合评价分析pH值、温度、底物浓度、酶液浓度等对多酚氧化酶的影响,为山药的无硫加工即护色液的选择提供参考,为深入研究山药的无硫加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通过对怀山药加工前后的色泽测定,对比分析山药加工前后色泽的变化,选择白度为工艺筛选指标,以此为指标对无硫山药加工工艺进行筛选.护色液的组成是1.5%的柠檬酸、2.5%氯化钠、0.5%氯化钙.结论:护色液浸泡为无硫山药最佳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12.
山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自古以来均来源于薯蓣科植物薯蓣.唐朝以前,山药主要来源于薯蓣的野生品,宋代开始有栽培,但医家认为野生者质量优良,明清以后主要来源于栽培品.随种质的变化,山药在明清以后以河南怀庆的栽培薯蓣为道地.在河南怀庆地区,山药长期的栽培出现品种分化.历代中医药学家均认为山药应以“色白、根细、坚实”为佳.这与现今怀山药的农家栽培品种之一的铁棍山药品质相一致.因此,道地药材“怀山药”不是泛指古怀庆地区(今河南焦作市、济源市和新乡市等地)种植的所有山药农家品种.怀山药的道地药材种质应该是符合中医药学家长期认可的特定农家品种——铁棍山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大叶福王草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 溶剂萃取法提取脂溶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结合标准谱库,对大叶福王草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共鉴定出22个化合物,占脂溶性总成分74,84%,主要为萜类和脂肪酸类化合物,亚油酸含量占14.73%。结论 大叶福王草脂溶性化学成分中主要为脂肪酸及其酯类化合物,亚油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白花鬼针草的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丽  杨洁  王翔 《新乡医学院学报》2004,21(3):179-180,183
目的 分离鉴定云南昆明产白花鬼针草 (Bidens pilosa L.)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气相色谱 -质谱 (GC/ MS)联用技术 ,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共鉴定出 39种化合物 ,占挥发油总量的 76 .4 % ,主要为长链脂肪烃及脂肪酸类。结论 白花鬼针草的挥发油成分也是活性成分或具有协同作用的成分。通过对其挥发油成分和含量的分析评价 ,为开发利用白花鬼针草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头状蓼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脂肪酸成分,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分析化学成分。结果:从头状蓼中分离鉴定了17个脂肪酸成分,3个甾醇类成分和植醇,占色谱总出峰面积的67.22%,主要成分为亚麻酸,亚油酸和棕榈酸。结论:头状蓼中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亚麻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可能是头状蓼的药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山药正品、伪品及其习用品的红外光谱进行对比分析,为其鉴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测定山药正品、伪品及其习用品的红外光谱,分别应用导数光谱和傅里叶自解卷积对图谱进行转换处理,对比寻找山药正品、伪品及其习用品的光谱特征差异吸收。结果山药正品、伪品及其习用品的红外原始光谱除木薯外无明显差异,但经导数光谱变化后于2 370cm-1及500~1 200cm-1处出现明显的特征差异吸收峰,应用傅里叶自动解卷积转化后于800~1 200cm-1和1 700~1 750cm-1两个波段处出现具有明显特征差异的吸收峰。结论山药正品、伪品及其习用品的FTIR经过导数光谱和傅里叶自动解卷积转化后可出现明显的差异特征,应用该方法能较好地鉴别山药正品、伪品及其习用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喙尾琵甲干燥虫体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其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  结果  经质谱扫描结合标准谱库检索对比,共鉴定出其中40个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2.80%。其中烃类16种,占总含量的35.73%,以直链和支链烷烃为主;脂肪酸类8种,占总含量的35.87%,以短链脂肪酸为主;此外,还含有胺类、醇类、酯类、醛类、酚类、酮类、醚类等成分。含量在5%以上的组分有十三烷(21.47%)、3-甲基丁酸(16.88%)、2-甲基丁酸(7.67%)、三甲胺(6.59%)和乙酸(5.47%)。  结论  喙尾琵甲干燥虫体中的挥发性成分以烃类和短链脂肪酸类化合物为主,这些成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为药用昆虫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